原則。 行政法係以不溯及既往為原則、溯及既往為例外。法律適用之基本原則中有所謂「不溯及既往」,此是源於法治國家內涵之信賴保護原則思想。行政法亦係以不溯及既往為原則、溯及既往為例外。基於此原則,除立法機關於制定法律時,以衡量公益與利益保護之結果,會明定行政法規得例外的溯及既往...
7 KB (1,042 words) - 15:48, 2 July 2025
追溯法令(拉丁語:ex post facto law、溯及既往;德語:Rückwirkung),相对于不溯及既往原則或祖父條款,是代表對新制度或新法律被設立前已發生或已裁決的案件,以該新法進行再審判的權力。 在刑法中,追溯法令可能會令新法成立前已進行的合法活動遭到起訴,或加重已經被判決案件的被告人...
2 KB (248 words) - 13:12, 1 February 2023
行政法係以不溯及既往為原則、溯及既往為例外。法律適用之基本原則中有所謂「不溯及既往」,此是源於法治國家內涵之信賴保護原則思想。基於此原則,立法機關於制定法律時,以衡量公益與利益保護之結果,會明定行政法規得例外的溯及既往;行政機關於適用法規時,即應遵守該原則,不得任意擴張例外之解釋而使行政法規之效力溯及...
10 KB (1,275 words) - 01:54, 3 July 2025
法律上,追溯法令以新制度或新法律改變新法設立前已發生或已裁決之案件的法律後果,與不溯及既往原則或祖父條款相反。 物流管理上,可追溯性 (物流)是指沿著產銷供應鏈追蹤貨品位置、狀況等資料的能力。 軟體開發中,需求可追溯性是指可以從產品的需求往前連結到其原因,往後連結到對應的架構設計、程式碼及其測試用例的能力。...
555 bytes (90 words) - 15:38, 7 December 2012
及環境法。任教於東吳大學法學院、台大法學院擔任教授。 妻子蔡宗珍,是司法院大法官。 【重要論文導讀】環境影響評估與開發許可之關聯─環評法制二十年的廿項法治課題之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月旦法學雜誌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邀請李建良教授講授「狀態責任與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新聞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KB (167 words) - 23:12, 10 September 2024
原則上必須以「法律不溯及既往」為原則,例如民法各編的施行法,皆在第1條規範,事件在各編施行前發生者,除該施行法有特別規定外,不適用各編之規定,而事件在修正前發生者,除該施行法有特別規定外,亦不適用修正後之規定。因此,與程序法遇修正時適用「程序從新」的原則不同。但此一原則...
4 KB (477 words) - 12:11, 4 July 2025
這樣的規定是作為一種妥協或出於實用考慮,以允許制定新規則而不會擾亂既定的後勤或政治局勢,這擴展了不溯及既往原則的概念。 原来的祖父條款在1890年至1910年收录于美国南部的傑姆·克勞法中,目的是为了在防止黑人、美洲原住民、墨西哥裔美国人及非盎格魯撒克遜人拥有投票权的同时,保障大部分白人的投票权。...
5 KB (654 words) - 22:47, 4 July 2025
保護;換言之,信賴保護可以視作約束國家必需遵守誠信的一項原則。 欲適用信賴保護原則,首先必須要有獲益的信賴基礎,而且該信賴基礎必需是值得法律保護的,更不能與重大公益有違。 不溯及既往原則 「不溯及既往」是從信賴保護原則中衍生出的概念,指法律不能回溯適用過去已經發生的事實,否則會使得人民無從遵守。...
5 KB (713 words) - 02:51, 3 July 2025
不是必要的。 《戰爭損壞法》是英國政府為了繞過法院判決而立法。立法完成時,在當時英國社會,甚至於國際社會引起軒然大波。法令為了免除法律賠償開支而犧牲了憲法與法治。法律確定性、法庭的決定是維護人權的最後防線、不溯及既往原則等原則...
17 KB (1,501 words) - 18:51, 3 June 2025
、「奇裝異服」作為犯罪構成要件),即有違明確性原則,而与罪刑法定原则不符。 刑法效力只能及於法律生效後發生的行為,而不得追溯處罰法律生效前已發生的行为。这一要求也被称之为“禁止事后法”。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其目的在于贯彻法治主义、保障人权,並符合人民對於法律規範的可預期性。...
11 KB (1,460 words) - 03:47, 28 August 2022
及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之建議名稱後,提請捷運車站站名審查小組審議,並由民眾以網路投票方式,以得票數最高之名稱簽報市長同意後公告」之作業辦法,適用於未來新車站的命名、更名跟加註使用。但將來廈安站若提出更名申請,依市長裁示內容、及法不溯及既往原則...
9 KB (1,039 words) - 12:48, 25 April 2025
法治 (category 缺少主语或者主语不够具体的语句)
一個著名英國案例「伯馬石油有限公司訴總檢察長案」正好反映當年英國政府違反了「不溯及既往原則」法治元素。 事緣為二次世界大戰時英軍在承諾伯馬石油公司將會作賠償後,炸毀其公司在緬甸(英屬緬甸、緬甸國)的油田及設施,為要在其撤退後不讓日軍得到有關戰略性設備。可是在戰後英政府卻拒絕伯馬石油公司的賠償要求,儘...
80 KB (11,031 words) - 08:02, 4 July 2025
即使昊天崩塌,也要秉行公正。 Ignorantia juris non excusat 不知法律不免責。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受到法律所禁止,以之不能做爲辯護的理由。 Lex retro non agit 不溯及既往原則。法律不能將執行其時合法的事實行爲定為非法。參見追溯法令。 Nulla poena sine lege...
4 KB (496 words) - 19:18, 19 February 2023
刑法總則(第一條至第99條): 條文含括法例、刑事責任等一般原則,於各種刑事法普遍適用之。 其中,部分條文,除法條文字所示者外,亦內含未成文之法理原則,如刑法第一條明示之罪刑法定原則中,又蘊含四項子原則,未見於字面上(依序為:明確性原則、禁止類推適用、禁止習慣法及不溯及既往原則)。此般原則係立法者制定條文時所倚仗之思想基礎。...
23 KB (2,878 words) - 15:29, 3 July 2025
財產是為了振奮民族精神,體現社會正義。” 委員會並聲稱決定先對400多名親日派後人的財產進行清理和處置。 有論者認為,根據韓國憲法第十三條的“不溯及既往原則”,此法被置疑有違憲、侵害人權之處。 因不少韓國戰後有力政商人士都是繼承戰前地位或受戰後日本扶持,有論者置疑,此法的運作有利用民粹操作打擊政敵和傷害日韓關係之嫌。...
4 KB (623 words) - 03:54, 10 March 2025
發起抗議活動。此一政策亦被質疑違反該國憲法的不溯及既往原則。 2017年2月21日,部分退伍國軍在立法院前發起「八百壯士捍衛權益行動」,以「黃復興、保年金」口號,繞行立法院一圈,向執政的蔡英文政府抗議,參與者包含前退輔會副主委吳其樑、前陸軍副司令吳斯懷及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參與者組織稱為「八百壯...
10 KB (932 words) - 00:05, 24 September 2021
根據反民族行為處罰法,很多在日本統治時代貢獻朝鮮發展的主要人物、名人、知識份子被認定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 宋建鎬等著,青丘出版委員会譯《分断か統一か 韓国解放前後史の認識》,影書房,1988年 叛國 親日派 親日反民族行為者 不溯及既往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 日帝強佔下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相關特別法 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國家歸屬相關特別法...
3 KB (445 words) - 13:18, 1 February 2023
溯及既往之規定,而使原屬違法行政處分獲得合法依據者,以及法律特別規定容許以行政處分治療另依違法之行政處分者。 法規之適用不溯及既往雖為一般法律原則,但仍有例外之情形,合憲之法規為溯及既往之規定(包括過渡條款規定),基於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之從新從優原則而適用新法規,與基於行政罰法規定之從新從輕原則...
14 KB (2,490 words) - 19:11, 12 December 2021
區戶籍」。同年6月5日,註銷張立齊台灣地區戶籍,張男則稱其定居證已於2024年6月失效,陸委會9日稱查獲時證件是否逾期不影響違法,張男委任律師陳麗玲對此表示是違反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將提訴願等法律程序。 2025年6月,有一名2016年已入籍大陸男子在台親屬向臺北市議員林杏兒陳情稱,收到其親屬役政...
29 KB (3,282 words) - 08:05, 16 June 2025
處暫行組織規程》與《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編制表》,施行日期定為2002年5月19日;但兩者並非基於法律授權所訂定之行政命令,而且效力溯及既往,故遭批評違反不溯及既往原則、侵奪行政院職權而違反權力分立;由於《國家人權紀念館組織法草案》未獲立法院三讀通過,立法院決議凍結相關預算約新臺幣一億五千萬元。總統...
14 KB (1,464 words) - 15:21, 17 April 2025
不敢不敢,我應該贏不了你!」,让部分台湾民众感到不满。隨後黃郁婷關閉臉書及微信。 2022年2月19日,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認為黃郁婷行為“極為不當”,要求針對黃郁婷不當言行進行調查並處分。行政院要求體育署調查,最重的懲罰是黃郁婷可能失去國手資格,但即便做出懲處,基於不溯及既往原則,過去挹注的公家資源也難以追回。...
22 KB (1,591 words) - 18:21, 3 April 2025
根據中華民國之法律,行政法以不溯及既往為原則,溯及既往為例外,此立意在於維持人民生活之安定性與穩定性,並也藉此規範政府不得任意侵犯人民之權益。而此一論點,也成為軍公教人員所據理力爭之一點。 目前台灣勞工是六十歲。德國等歐洲國家,已將退休年齡延後到六十七歲。而且台灣除了延退,也必須讓不...
26 KB (3,138 words) - 01:47, 19 November 2024
1944年,出任加尔各答大学副校长。 1946年,巴尔受邀成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印度代表,他认为东京审判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是“事后法”,严重违反了不溯及既往原则,并寫下了数十萬字的判詞主张日本所有被告无罪,他最終主张所有十一名甲級戰犯無罪。这一观点也让中国法官梅汝璈、菲律宾法官德尔芬·哈拉尼利亚(英语:Delfín...
7 KB (977 words) - 20:36, 12 September 2023
72美元後,汪傳浦家族認為《中華民國刑法》的沒收制度可溯及既往有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疑義,進而聲請違憲審查,以及對高院作出的兩次裁定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憲法法庭受理後於2022年12月2日做出〈111年憲判字第18號判決〉,刑法關於沒收制度的規定未牴觸憲法原則合憲,法規範審查的部分因未提供合法驗證文件而裁定不受理。...
13 KB (1,569 words) - 07:31, 4 July 2025
李來希 (category 自2018年5月语调不适于维基百科的条目)
有尊嚴的活下去,軍公教退休金(最低樓地板)最少要5萬至6萬元之間。 2017年1月7日,中興大學年金改革中區座談會中李來希表示,堅持信賴保護原則、反對溯及既往(銓敘部規畫全面廢除18%優存),維持退休金舊制與18%優存是基於法律的穩定性、制度的可預測性,不只是為了上一代、這一代,也是為了世世代代。...
27 KB (3,116 words) - 02:51, 17 December 2024
兩案的聲請人認為舊民法第1016條、1017條第2項規定牴觸憲法規定的平等原則以致於侵害憲法保障的工作權、財產權,而且因為修正後的民法親屬編施行法第1條後段規定不溯及既往原則,使1985年6月5日以前結婚取得財產的婦女仍然沒有受到新法的保護,男女實質上仍有不平等的待遇,因而聲請釋憲希望大法官做出進一步的解釋。 當時會議主席為司法院長施啟揚。...
13 KB (2,170 words) - 04:52, 8 June 2025
此而導致無罪判決而言。和英國的改革不同的地方在於,該法並沒有溯及既往的效果。 在印度,避免受到二重起訴為人民的基本權利,並且在印度憲法第20條的規定下受到保障。據此,任何人就相同的行為不會在任何平等的法院受到兩次以上的訴追及處罰。而此一事不再理的這個概念包含被宣告有罪或是無罪的案件皆在內皆不能再次訴...
20 KB (2,866 words) - 08:34, 4 July 2025
不法,台灣有關財產權的各種法律仍然繼續適用,受移轉者必然訴諸民法主張善意保護原則對抗行政權之介入,「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作為特別法,是否可以溯及既往推翻過去依法完成的交易,有其違憲疑慮。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葉慶元認為本草案先以「不確定之標準」認定「不當黨產」,再將不...
20 KB (2,241 words) - 21:23, 30 August 2024
目的性限縮(teleologische Reduktion) 擬制 溯及既往 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準用」。 在細節上作必要的變更,mutatis mutand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推定、視為、適用、準用、類推適用,傻傻分不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utatis Mutandis...
5 KB (505 words) - 16:29, 3 March 2025
虽然在最终审判决定的讨论上,印度法官代表拉达宾诺德·巴尔认为东京审判的依据属于“事后法”,严重违反了不溯及既往原则,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报复性审判,而不是公平正义的审判;其观点得到法国法官代表亨利·伯纳德、荷兰法官代表伯特·罗林的支持,后两者和拉达宾诺德·巴尔在最终的投票...
27 KB (1,796 words) - 20:20, 2 July 2025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判决未确定或者未裁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刑法修正之于社会舆论:尊重更应超越. 《政法论丛》2014年第3期. [2014-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3)...
5 KB (483 words) - 06:10, 21 December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