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技术发明,其中使用木头为原材料制作的活字,即木活字印刷术。中国的木活字印刷术自宋朝及西夏时期产生、经由元朝的改良下广泛使用后,在印刷出版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延续至今。由于现代印刷技术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中国传统木活字印刷术目前已经急剧凋零。2010年,浙江瑞安东源村及西前村...
17 KB (2,331 words) - 23:49, 10 December 2022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木刻字、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写,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術起源於古代中国。早在隋唐,雕版印刷大行于市。传至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历代出现各种活字,包括胶泥活字、木活字、陶活字、瓷活字、铜活字等,不过活字印刷术在古代中国...
28 KB (4,101 words) - 12:41, 20 July 2025
印刷是指将影像或文字原稿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技术。一般使用印刷机将油墨印在纸张上,它是出版的基本组成部分。印刷机是能够在承印物上印刷的机械。活字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造纸术与印刷术这两项伟大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今天的书籍通常采用胶印的技术来印刷...
19 KB (2,861 words) - 08:43, 2 October 2024
毕昇 (category 印刷史)
畢昇(990年—1051年),淮南路蘄州蘄水縣(今湖北省英山縣)人,一说为浙江杭州人,北宋刻版工兼发明家,發明了活字版印刷术。 畢昇的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宋朝的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畢昇的活字印刷術: 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版本。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
4 KB (662 words) - 14:15, 7 July 2025
火龙经飞云霹雳炮 火龙经水雷 據載是北宋時期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但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并非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而据李约瑟所论北宋制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有许多劣势的地方。它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另外,印刷术的发展与早期的印章无直接关系,古代印章在古埃及、古...
33 KB (4,989 words) - 08:29, 7 October 202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公布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在国际一级保护的另外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 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 中国木活字印刷术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2 KB (252 words) - 12:43, 7 March 2025
宋朝科技 (category 中国各朝代科技)
中国印刷术因此呈现一条由木雕版印刷术、陶活字印刷术、木活字印刷术至铜活字印刷术之演进脉络。与之相比,欧洲直到1440年方出现鉛字活字印刷术,由德国谷登堡发明,中国在19世纪将之引入。部分学者因而认为歐洲活字印刷術是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而产生。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
52 KB (7,083 words) - 19:52, 22 January 2025
王祯 (元朝) (category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改进者。 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提倡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大约在大德四年(1300年)著成《农书》三十七卷。 將活字印刷术中的泥版活字改以木版製活字取代,讓活字...
2 KB (222 words) - 18:37, 11 May 2025
印刷,最初起源于中国唐朝的7世纪,而后传至亚洲其他地方,如韩国和日本,使书籍制作和木刻印刷技术流行。汉传佛教《金刚经》是于868年5月11日木刻印刷,是已知最早具有确切出版日期的印刷书籍。活字印刷术于宋朝11世纪由中国刻版工毕昇发明,但与木刻印刷相比,其使用范围有限。尽管如此,这项技术还是传至中国...
44 KB (6,005 words) - 07:36, 27 December 2024
宋代官方刊书事业兴盛,唐代勃兴的印刷术于宋代达到巅峰。与此同时,宋代的印刷技术发展也极为迅速,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正是在宋代产生的。但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书籍发行量大,雕版印刷由于其更好的复用性,在近代之前一直是中国印刷技术的主流。宋代刊刻字体最初仍然忠实于手写楷书风格,唐代的楷书遗产成为了宋代刊刻字体的典范。宋代的三大印刷...
35 KB (4,491 words) - 14:44, 3 July 2025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category 活字印刷术)
木活字版印本。1991年出土于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现藏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列入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中文)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题记译考。西藏研究。2004年第02期 (中文)张玉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
1 KB (120 words) - 16:17, 25 June 2025
沈括 (category 中国物理学家)
印刷程朱理学作品;后来王祯也提及了类似陶活字的胶泥活字,并且在担任旌德县令期间改进了现有活字印刷术,改用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架解决活字寻字排版问题;现存最早仿用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印刷品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印制《校补金石例四种》及《南疆绎史》。朝鲜王朝的金宗直曾在高丽活字...
118 KB (17,557 words) - 16:53, 30 June 2025
元朝农学家王祯改进了活字印刷术,设计出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性介绍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此外,王祯又编著《农书》,有37卷,现存36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
67 KB (11,193 words) - 11:55, 21 February 2025
嘉永元年(1848年),船運的印刷機運抵日本。品川藤兵衛、楢林定一郎、本木昌造(日语:本木昌造)、北村元助等人奉長崎奉行(首席遠國奉行)設立活字印刷所(日语:活字版摺立所)。由該活字印刷所印刷的一切歐洲語文譯本,皆称为「長崎版」(日语:長崎版)。 安政4年(1857年),印刷所搬遷至位於江户町的五箇所宿老会所。活字印刷術...
2 KB (261 words) - 02:28, 11 June 2023
是於奈良時代末期由日本僧侣從大唐引入,當時的印刷技術主要用於宗教經典的印製,大部分的民間文献仍然是以手寫方式抄錄的。直到江戶時代後,木版印刷的運用使書籍變得更容易負擔和廣泛流傳。活字印刷大约在安土桃山時代開始在日本使用,但基於審美和其它種種原因,木版印刷和手抄本很長一段時間仍然佔有主導的地位。...
19 KB (2,558 words) - 03:47, 6 February 2024
中国的积弱,打印机在中国并没有普及。但仍然在当时出现了中文打字机,不过这些打印机大都需要配备数千个铅字组成的大字盘,机器成本昂贵和操作相比活字印刷并没有优势。汉字的输入难题,还体现在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历史中。虽然早在北宋就已经发明泥活字,随后在元朝、明朝又发明了木活字、铜活字...
17 KB (2,519 words) - 15:27, 11 February 2025
中国是世界上部分重要发明的发源地,包括古代中国四大发明:造纸術、指南针、火药、印刷術。下表包括四大发明以及其他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发明。中国人独创的发明涉及机械学、水力学、数学,这些学问应用在计时、冶金、天文、农业、工程、乐理、工艺、导航、以及军事上。时至战国时期(前403年至前221年),中国...
175 KB (34,287 words) - 15:03, 11 March 2025
书印还有南唐后主李煜的“建业文房之印”、宋太祖赵匡胤的 “秘阁图书”印等。 藏书印在宋代开始盛行,与宋代印刷术的发展有莫大关系。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宋代民间印刷刊书业发达,雕版印刷的发展和活字印刷的改进使得纸质书籍普及,进而让私家藏书成为风气。 依印章内容区分,一般的藏书印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5 KB (924 words) - 06:18, 3 July 2024
辛德勇 (category 中国历史学家)
司空图的《为惠礭化募雕刻律疏》与唐代后期佛教典籍的印制规模,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 印度传入佛教密宗的兴盛与雕版印刷术的产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罗振玉旧藏铜活字字钉观览记,《中国出版史研究》2018年第2期。 所謂“馬蹄金”的名稱與戰國秦漢間金幣形制的演變,《文史》2018年第3期。...
13 KB (2,006 words) - 11:30, 21 June 2025
印刷技术,又比宋朝更有进步。活字印刷术不断改进,陆续发明了锡活字和木活字,并用来排印蒙文和汉文书籍。自1276年以来,已使用小块铜版铸印小型的蒙文和汉文印刷品,如纸币“至元通行宝钞”。套色版印刷术应用于刻书,如中兴路刊印的无闻和尚注《金刚经》。1298年王禎用木活字...
203 KB (30,158 words) - 01:20, 23 July 2025
衬線体(即“白体”),中國大陸地區和港臺的印刷界稱之為宋体,港臺的繁体中文電腦系統称之为明體,日文稱明朝体(みんちょうたい,Minchōtai),韩国语稱바탕(Batang)体或명조체(Myeongjoche,同样是明朝体),常用于正文排版。这些名称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和明朝,当时中国的雕版印刷术...
9 KB (1,322 words) - 14:06, 16 July 2025
宋朝 (category 10世纪中国)
史學家黄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一书中指出,由於宋朝的经济未能在改革社会上发挥作用,导致科学技术无法系统地演进。慶曆年間,布衣毕昇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活字印刷術。這種印刷術成本較低,省功省力,快速就得到推廣。不久就傳入日本、朝鮮、越南等國。指南针的系统应用也是在宋朝,特别是用於航海导航“舟师识地理,夜...
185 KB (28,556 words) - 12:56, 6 January 2025
白蛇传 (category 中國民間傳說)
《白蛇传》是中国民间传说。与《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又名《许仙与白娘子》。故事成于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修炼成人形的蛇妖与凡人的曲折爱情故事。 《白蛇传》在中国广为流传,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
26 KB (3,973 words) - 15:59, 9 June 2025
中国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成为唯一获此奖项的汉字输入法。 新华社评价“王码”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重大发明,中国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当代毕昇——王永民”的邮票。在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中,将王永民称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
22 KB (3,295 words) - 18:06, 29 December 2024
古琴 (category 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到此做甚–——琴人彭祉卿漁歌荒塚記〉 2 (臺灣: 木果文創). 2020: 194. ISBN 9789869691789. 查阜西. 《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北京: 中国音乐家协会. 2007年3月1日. ISBN 9787503931765 (中文(简体)).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编;...
92 KB (11,164 words) - 01:25, 4 February 2025
中原文化 (category 中国地域文化)
活字印刷术均发轫于中原。 司南是指南针的最早形式,无论是对它最完整的记载的东汉《论衡》,还是其最早图案石刻司南勺图在南阳的出土,都证明其创作地在河南。火药所起源的炼丹术、火法炼丹、军事实践是在汉唐时期,地域是在中原地区。东汉时期的蔡伦在首都洛阳发明了造纸术...
43 KB (6,049 words) - 08:04, 27 May 2025
辽朝 (category 10世纪中国)
印刷术优缺点发明了契丹大字石活字印刷,比毕昇的泥活字早150年。 遼朝的宗教以佛教和薩滿教為主,此外也崇拜契丹祖先和民間信仰。民族信仰有木葉山崇拜、天地崇拜與拜日神、拜山神等。木葉山崇拜源自契丹始祖出現與契丹八部興起的傳說,帶有薩滿教的文化背景。契丹族於木葉山(今內蒙古西拉木...
98 KB (14,529 words) - 15:11, 29 June 2025
王韬 (思想家) (category 19世纪中国教育家)
思主持的墨海书馆,得麦都思和其长女玛丽、次女娅兰以葡萄酒和音乐款待,并带领王韜参观“光明无纤翳,洵属琉璃世界”的印刷厂房。 王韬对按字母次序排列整齐的活字架,一天能印几千本书的活字版印刷机很感兴趣,心中有了日後自己办书馆的想法。王韬在墨海书馆结识了美魏茶、慕维廉、艾约瑟等传教士。...
25 KB (3,738 words) - 21:04, 9 June 2025
中國的火藥及磁鐵羅盤知識綜合得來。在這時期,科學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一些作家的同業工會抨擊印刷機為「魔鬼的發明」。西方的活字印刷術在1450年由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1493年由逃避西班牙宗教裁判的塞法迪猶太人引入鄂圖曼,但在16、17世紀的鄂圖曼只得到有限的發展,由官方主導的印刷...
108 KB (13,507 words) - 00:44, 20 July 2025
温州市 (category 中国沿海开放城市)
鱼饼、敲鱼、胶冻、汤圆、餛飩、松糕、灯盏糕、马蹄松、猪油糕、双炊糕、糯米饭等等。 瓯绣、发绣、瓯塑、米塑、石雕、木雕、草编、竹编、釉面砖、漆器,木活字印刷术等等。 温州民俗丰富多样,有传统节日如元宵节、重五节等,也有一些其他地区汉族已经不流行的传统风俗,例如拦街福等。...
100 KB (12,194 words) - 01:10, 23 July 2025
越剧,中国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浙江嵊州,兴盛于上海,主要流行于苏浙沪等地区,目前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 越剧曲调婉转柔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就采用了越剧的曲调。 越剧在早期只有男演员,进入上海发展后因女班演出广受欢迎,便发展为各角色均由女演员扮演的女子越剧。1949年后,开始招收部分男...
27 KB (3,520 words) - 17:46, 4 Dec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