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尔加德意志(德語:Wolgadeutsche/Russlanddeutsche;俄语:Поволжские немцы)是生活在俄罗斯的南部,伏尔加河流域的萨拉托夫(伏尔加河下游港口)周边及其以南的德意志族人。他们保留了德意志的文化、语言、习俗以及宗教信仰。许多伏尔加德意志...
    11 KB (1,199 words) - 16:08, 22 June 2025
  • 伏爾加德意志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是前蘇聯境內曾經存在的一個自治共和國,成立於1924年1月6日。 自治共和国于十月革命后建立 是苏联政府、伏尔加河德意志工人公社的法令,给与此处的德意志特殊地位 1924年2月20日升格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新成立的自治共和国的范围占据了伏尔加河德裔少...
    8 KB (668 words) - 01:33, 3 June 2025
  • 再也沒有返回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家園。 伏爾加德意志是生活在俄羅斯的南部,伏爾加河流域的薩拉托夫(伏爾加河下游港口)周邊及其以南的德意志族人。他們最初響應普魯士出身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號召,遷徙到南俄羅斯進行屯墾。伏爾加德意志保留了德意志的文化、語言、習俗以及宗教信仰。許多伏爾加德意志...
    66 KB (8,253 words) - 11:17, 15 April 2025
  • 德意志族(德語:Deutschstämmige)指的是没有出生在德国本土,但民族上属于德意志,如伏尔加德意志。纳粹德国时期曾称为德意志(Volksdeutsche),两者意义相同但后者现在已不常用。另外一个需要区分的概念是“海外德国侨胞”(Auslandsdeutsche),指的是侨居于德...
    1 KB (67 words) - 08:39, 26 October 2021
  • 也因其种族特征、语言及文化而算作德裔阿根廷。今日,阿根廷总人口中的第四大民族群体就是德裔,仅伏尔加德意志这一个群体就有200多万人口。據統計有8%阿根廷至少有一位來自德國或是伏爾加德裔的祖先,德語亦是阿根廷的第五大語言。 德裔阿根廷在阿根廷创办了霍特学校(Hölters...
    18 KB (3,017 words) - 10:13, 4 November 2024
  • 德意志,是哈薩克斯坦的少數民族,多數生活於北部的阿斯塔納和厄斯克門和一些村落,在蘇聯解體哈薩克斯坦獨立後,他們多數移民俄羅斯或回流德國。 他們多數是伏爾加德意志,在德蘇戰爭開始後斯大林怕他們成為內應把他們的自治共和國伏爾加德意志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取締,他們則被發配哈薩克斯坦的古拉格勞改...
    3 KB (270 words) - 06:06, 5 December 2024
  • 恩格斯 (萨拉托夫州) (category 以名命名的俄罗斯地名)
    984。 1747年由烏克蘭開埠,時稱波克罗夫斯卡亚镇(俄語:Покровская слобода;烏克蘭語:Покровська слобода)。葉卡捷琳娜二世年間日耳曼來居。1914年設市改稱波克罗夫斯克(俄语:Покровск),同时也被当时定居在此地的伏尔加德意志...
    4 KB (341 words) - 09:59, 27 July 2025
  • 德意志公民(不论民族或是否与纳粹德国有联系)以及德意志(不论国籍)被迫从其他欧洲国家迁徙回德国。受到影响的范围包括前德意志帝国的东部领土(战后归波兰和苏联)以及纳粹德国占领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北部及其他中欧和东欧国家)。 至1950年,超过1200万德意志...
    6 KB (720 words) - 10:38, 8 January 2025
  • 阿福Thomas (category 伏爾加德意志)
    阿福出生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的古默斯巴赫,是德克森家的幺兒子,家族是伏尔加德意志出身。根據他的說法,他的祖先因應葉卡捷琳娜二世邀請而定居俄羅斯帝國,並在當地落地生根,直至1987年,他的父母才帶同他們的5個孩子從蘇聯回到德國,其後於德國誕下阿福,故阿福是德克森家唯一在德國出生的。他曾在Engelbert-von-Berg-Gymnasium...
    10 KB (771 words) - 05:08, 22 December 2024
  • 德意志人/奧地利人/列支敦斯登/瑞士德意志/伏爾加德意志 盧森堡 丹麥 挪威 瑞典/奧蘭 法羅 冰島 斯拉夫語族(斯拉夫) 俄羅斯 白俄羅斯 烏克蘭 盧森尼亞 波蘭 保加利亞/波馬克 捷克 斯洛伐克 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波士尼亞克 索布 斯洛維尼亞 北馬其頓 較小的印歐語系使用族群:...
    4 KB (495 words) - 06:06, 29 June 2025
  • 埃马努伊·约诺维奇·奎林(俄语:Эммануил Ионович Квиринг;1888年9月1日(13日)—1937年11月26日),伏尔加德意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他是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局委员、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第一书记。经济学博士学位,1937年被逮捕遭到枪杀,1956年平反恢复党籍。...
    6 KB (688 words) - 05:02, 1 September 2024
  • 伏爾加地區創建一個獨立的伏爾加烏拉爾共和國。後來伏爾加德意志也加入此國家。 起初该國以韃靼和巴什基為主,後來一些烏拉爾民族也加入。紅軍在1918年打敗捷克軍團後開始攻占该地區,该國家反抗至1921年終於瓦解,但這想法仍存在至1929年,當年契卡終於設法滲透伏爾加...
    2 KB (221 words) - 04:06, 5 December 2024
  • 农村。 佩列亚斯拉夫条约签订后,作为第二条大阿巴提斯线(俄语:Большая_засечная_черта)的东部边界,黄乌克兰定居点开始建设。这一阶段,乌克兰殖民者和伏尔加哥萨克长期共存。 除乌克兰外,伏尔加德意志和莫多瓦等也大量迁徙至黄乌克兰,原住民有鞑靼等。 绿乌克兰...
    4 KB (369 words) - 01:32, 3 June 2025
  • 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受害者在9000至11000之间。 18世纪,凱瑟琳女皇以免于兵役等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穷困的德意志移民到伏尔加河流域,形成了伏尔加德意志群体。二战爆发后,苏联先是于1941年根据第 35105号命令将军队中服役的数万德意志全部投入NKVD劳动队(英语:NKVD labor...
    34 KB (3,380 words) - 09:56, 8 July 2025
  • 尚斯克市团委书记。1919年加入俄共(布)。 1919年-1920年10月,莫尚斯克市契卡职员、助理专员、专员。 1920年10月-1922年5月,奔萨市契卡情报处处长,保密处副处长。 1922年6月-10月,波克罗夫斯克市契卡新闻处处长。 1922年10月-1923年9月,共青团伏尔加德意志人地区政治教育部长。...
    5 KB (552 words) - 07:37, 7 June 2025
  • 了对斯大林权威的挑战。随着整肃范围的逐渐扩大,怀疑他人是破坏分子、反革命的风气逐渐影响平常人的生活。内务人民委员部亦开始对少数民族进行清洗,如伏尔加德意志就被强制驱逐出境,并遭到了严酷的镇压。大清洗过程中,内务人民委员部频繁进行监禁、酷刑、刑讯逼供及草率处决,通过恐惧控制民众。...
    54 KB (6,847 words) - 10:23, 3 July 2025
  • 伏爾加哥薩克參加葉爾馬克征服西伯利亞汗國,由於在18世紀成立了察里津堡壘線,沙俄政府決定成立伏爾加哥薩克分隊,駐地位於察里津以北。他們很多人參加普加喬夫起義。 在1770年和1777年大部分伏爾加哥薩克遷往北高加索地區,形成了捷列克哥薩克,伏爾加哥薩克正式被廢除,其餘人口在19世紀初被併入阿斯特拉罕哥薩克。 黄乌克兰 伏尔加德意志...
    804 bytes (118 words) - 16:46, 1 August 2023
  • 莫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土耳其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乌德穆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伏尔加德意志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阿扎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68 KB (1,511 words) - 14:25, 21 June 2025
  • 1990年代后也有许多俄罗斯从前苏联国家移回到俄罗斯本土。许多是由于当地政治动荡或者反俄情绪逃离中亚和高加索的难民。 在16到18世纪里有上百万德意志到了俄罗斯拓墾、經商,知名的伏爾加德意志就在此列,時至今日,留在俄罗斯的德意志已经相当俄化了,因此在文化上与德国相当疏远。1990年代后他们许多离开俄罗斯,回歸德国。...
    33 KB (3,138 words) - 19:52, 9 March 2025
  • 格勒(俄语:Волгогра́д,羅馬化:Volgograd,發音:[vəɫɡɐˈɡrat] )是俄羅斯南部格勒州的都市,也是格勒州的首府。該城始建于1589年,原名察里津(Цари́цын,Tsaritsyn,發音:[tsɐˈrʲitsɨn]),1925年4月10日改称斯大林格勒...
    18 KB (1,326 words) - 10:25, 30 April 2025
  • 弗雷德·里耶维奇·施尼特凯(俄语:Альфре́д Га́рриевич Шни́тке,1934年10月24日—1998年8月3日),犹太裔苏联-俄罗斯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施尼特凯的父亲是从德国移民到俄罗斯的犹太,母亲是一名伏尔加德意志。少年时,他随父移居到维也纳,并在那里接受最初的音...
    8 KB (762 words) - 10:00, 9 September 2024
  •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меньшинств Запада)于1921年11月28日由苏俄人民委员会建立,用来培训俄罗斯西部和伏尔加德意志的共产党干部。1929年—1930年,开始招收中欧、斯堪的纳维亚和巴尔干的共产党代表,从而变成了培养教育“兄弟党”储备干部的国际学校,经过2—...
    1 KB (137 words) - 11:30, 5 November 2024
  • 响应列宁号召,1921年9月12日在柏林成立“救济苏俄灾民委员会”,以救助伏尔加河流域旱灾灾民,特别是伏尔加德意志。苏俄政府为了不饿死城市居民,派遣武装余粮征集队下乡强行征收粮食。德国共产党领导之一的威廉·明岑贝尔格是募捐的主要组织者。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以后,积极参加了当年8月在...
    3 KB (324 words) - 23:20, 26 July 2021
  • 帶動許多俄羅斯人移民,於1989年,俄羅斯佔總人口的37.8%,在20個州中,僅有7個是哈薩克佔多數,在1991年之前,則有接近100萬的德意志,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遷移的伏爾加德意志及其後代,蘇聯解體後,大多數移民回德國。大部分的希臘本都(英语:Pontian...
    90 KB (8,085 words) - 16:37, 29 July 2025
  • );第三部分为书信卷(47-60卷);第四部分为笔记卷(编多少卷尚未确定)。 恩格斯城:1931年,为了纪念恩格斯,苏联政府将萨拉托夫州的一个伏尔加德意志聚居的城市改名为“恩格斯城”;1991年苏联瓦解後,该名称得到保留。 恩格斯情史与共产主义诞生. [2016-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25 KB (3,236 words) - 13:40, 5 July 2025
  • 被驅逐出境。根據1933年的人口普查,刻赤地區的義大利的數量已經下降了1.3%。 在1936年和1938年之間,在斯大林的大清洗期間,許多義大利被指控為間諜和在字面上消失。 當1942年德國軍隊征服烏克蘭和克里米亞時,義大利伏爾加德意志一樣被驅逐到哈薩克斯坦。這次驅逐於1942年1月29日...
    3 KB (428 words) - 12:21, 8 November 2024
  • 泰對神聖羅馬帝國是予以肯定的,但他認為在大空位時期之後,其國名已經不配稱為神聖羅馬帝國。 由於一開始採取羅馬-德意志國王的雙軌制,造成16世紀之前的德意志民族意識遊走於羅馬和德國之間而混淆,遲至19世紀中旬才出現真正屬於德意志的國家德意志帝國。 德国纳粹党将神圣罗马帝国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國”(Erstes...
    74 KB (10,256 words) - 08:34, 20 July 2025
  • 一些認為圖瓦是一个由突厥過渡到蒙古的過渡民族。[來源請求]當時圖瓦有三支,其中一支是人數極少的圖法拉,有数百分布在伊库茨克州,他們的語言有古都波語的特色。消亡了的南萨莫耶德,包括马托、科伊巴、卡马辛、卡拉等被东部图瓦同化成为托德金、托法拉、索尤特、图哈等部落。图瓦的伊尔吉特部也被认为是萨莫耶德人的后裔。...
    7 KB (913 words) - 11:35, 13 June 2025
  • 海伦娜·菲舍尔出生名叶列娜·佩特萝夫娜·菲舍(俄語:Елена Петровна Фишер,羅馬化:Jelena Petrovna Fischer),1984年8月5日出生于苏联苏俄的一个西伯利亚城市克拉斯诺亚斯克(现属于俄罗斯)。是玛丽亚和彼得·菲舍夫妇的第二个孩子。她的祖父母是黑海德意志...
    8 KB (703 words) - 17:23, 22 June 2025
  • 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的一个城镇,由安格连市管理。2016年人口8900。 1940年代末,该地是一个开采铀矿的小镇,主要由伏尔加德意志移民建造。“扬吉奥博德”在乌兹别克语中意为“新城镇”。二战结束后,苏联在20世纪中期在恰特卡山脉的支脉上大力开采铀矿,以应付与北约的军备竞赛。但其后该地的铀矿资...
    6 KB (425 words) - 10:09, 29 April 2025
  • 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及來自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切諾夫策和伊斯梅的「反革命和民族主義者家族」的29839被驅逐到哈薩克、科米、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亞。 在1940年和1941年被遣送的53,356個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大多進了古拉格從事強逼勞動。在1940–1941年...
    3 KB (564 words) - 09:21, 10 Octo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