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代表大会(俄语:Восьмой съезд Российской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большевиков)),简称俄共(布)大(VIII съезд РКП(б)),于1919年3月18日—23日在苏俄首都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召开。俄...
    4 KB (675 words) - 14:22, 31 March 2025
  •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结束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尔什维克)改名为俄国共產黨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 1925年,俄共(布)更名為全聯盟共產黨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 1952年10月14日,苏联共产党十九代表大会结束后,联共(布)改名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26 KB (1,860 words) - 11:36, 22 May 2025
  •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局(俄语: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ое бюро ЦК ВКП(б)),或简称组织局(Оргбюро́),是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于1919年至1952年期间的一个下属机构。该机构设立于1919年3月召开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代表大会...
    8 KB (709 words) - 17:12, 10 May 2024
  • ”名义出席。同月18日至23日举行了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代表大会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中国社会主义工人 德国斯巴达同盟 德意志-奥地利共产党 匈牙利国共产党 芬兰共产党 波兰共产主义工人 爱沙尼亚共产党 拉脱共产党 立陶宛共产党 白俄罗斯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乌克兰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3 KB (311 words) - 12:47, 22 October 2024
  • 1903年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派与党内的另一派孟因意见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在《火星报》编辑部领导层选举时,由于布尔什维克人数多于对方,因此以俄语“多数派”得名。1917年,布尔什维克透过十月革命以革命夺取了俄国政权,最终在日后成为苏联共产党。 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
    8 KB (1,079 words) - 15:30, 25 April 2025
  •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俄语:Секретариат ЦК КПСС),简称苏共中央书记处,是苏联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机构。相对于负责制定政策的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负责中央的行政。该机构设立于1919年3月召开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代表大会上。...
    11 KB (1,113 words) - 06:20, 26 February 2025
  •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对自发性的抗议给予领导。7月17日,又有超过五十万人参加了彼得格勒的和平抗议,人称七月危机。临时政府在俄国社会革命——孟领导人的指挥下,镇压抗议者造成数百人死亡。 此外,7月5日至6日布尔什维克报《真理报》编辑部和印刷车间,以及布尔什维克...
    52 KB (7,027 words) - 16:28, 18 May 2025
  •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俄语:съезд КПСС),简称苏共代会,是由苏联共产党及其前身(包括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和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组织的代表大会。 根据苏联共产党的党章规定,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是苏共的最高权力机关。两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
    23 KB (362 words) - 11:31, 21 April 2025
  • 1907年4月下旬,托洛茨基以梯弗里斯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在会上,作了有关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作用的讲话“这一讲话在十月革命后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对待农民及资产阶级态度的典范一再出版”,并尽量弥合布尔什维克、孟两派的分歧,维持的统一。1907年的夏天大会...
    135 KB (18,000 words) - 02:16, 24 May 2025
  • 组织部或组织局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个机构,可以指: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局,成立于1919年3月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代表大会,1952年苏共十九大上职能转入书记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曾名为“中共中央组织局”。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局 朝鲜劳动中央委员会组织指导部 越南共产党中央组织部...
    604 bytes (82 words) - 03:46, 25 October 2024
  •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召开于四一二事变和广州四一五事变之后,部分本应与会的代表已经被捕、被杀,或因从事地下活动而未能与会:73。本次大会实到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共计96人:18,代表了全国57,967名中共党员。共产国际代表7人,另有23名中共党员无法确认代表...
    152 KB (3,600 words) - 23:28, 7 February 2025
  •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俄語:Генеральный секретарь ЦК КПСС)是苏联共产党领袖的头衔。在俄国历史上,这个职位往往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代名词。除总书记外,其先后有过4个不同的名称,1917-1918年称为专职书记,1918-1919年称为书记处书记,1919-1922年称...
    22 KB (1,597 words) - 22:51, 8 May 2025
  • 民主集中派 (category 苏联共产党派系)
    централизма)是1919年3月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代表大会期间形成的一个派别,主要由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组成,他们批判了俄共(布)领导层权力过度集中、压制地方组织活动和对工业的僵化控制,认为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方面被削弱。因此,他们主张恢复“无产阶级专政”,反对“一...
    3 KB (186 words) - 06:05, 14 December 2024
  • 军事反对派 (category 苏联共产党派系)
    军事反对派(俄语:Военная оппозиция)是指在1919年3月举行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代表大会上出现的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军事路线的派别。该派主要由过去的“左翼共产主义者”集团的成员组成,也有一部分对列夫·托洛茨基在红军中的领导不满的指挥员,其中有利缅特·伏罗希洛夫、阿布拉姆·卡缅斯基(俄语:Каменский...
    4 KB (420 words) - 05:45, 29 April 2025
  • 代表大會之間的最高決策機構。這種領導結構與執政黨的基層黨組織完全一致。 許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追隨者通過閱讀他們的著作,得出了社會主義經濟將基於計劃而不是市場機制的想法。這些想法後來發展成為計劃優於市場機制的信念。在奪取政權後,布爾開始提倡全國性的國家計劃體系。俄國共產黨布爾第八...
    66 KB (7,627 words) - 17:52, 2 May 2025
  •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俄語:Политбюро ЦК КПСС,羅馬化:Politbyuro TsK KPSS),1952至1966年间称为“苏共中央主席团”,为苏联共产党的中央决策和领导机构。政治局成员主要为苏共中央委员会内的高层委员。该机构设立于1919年3月召开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代表大会上。...
    32 KB (5,205 words) - 23:04, 8 May 2025
  • 民主集中制 (category 共产主义术语)
    共产国际的条件》中规定:“加入共产国际的,应该是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这样,“民主的集中制”原则就成了各国共产党遵守的普遍原则。 1919年3月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代表大会期间形成了主要由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组成的民主集中派,他们批判了俄共布领导党内权力过度集中、压制地方...
    21 KB (3,043 words) - 22:53, 20 March 2025
  • 朱加利生于俄罗斯帝国哥里,毕业于梯弗里斯神学院。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他支持布尔什维克派别,并组织1907年梯弗里斯银行抢劫案以筹集革命资金。1913年开始使用笔名「斯大林」(Ста́лин,意为“钢铁之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
    119 KB (15,737 words) - 12:50, 12 May 2025
  • 左翼反布爾起義,一些無政府主義文獻中又稱俄國革命,指的是一系列自十月革命後,到俄國內戰與布爾統治初期,各左翼政黨與組織爲反對布爾而發起的起義與叛亂。它們由些許左翼團體領導或支持,如社會革命黨之中的一些派別、例如左翼社會革命黨,還有孟什維克和無政府主義者的支持。 通常來說,反對布爾...
    81 KB (9,116 words) - 11:03, 26 January 2025
  • ,与捷尔任斯基一起从事肃反委员会的组织工作。1918年与斯大林参与了察里津战役,因指挥不当遭俄共布中央指责。在1919年3月召开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代表大会上,伏罗希洛夫作为军事反对派的一员遭俄共布中央定罪。因丢失哈尔科夫遭革命法庭起诉。 1921年出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1924年改任...
    12 KB (658 words) - 07:35, 10 January 2025
  •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时缺席被选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1912年刑满释放不久就又因革命活动被关押于莫斯科监狱。 1917年获释,随即加入布尔什维克。捷尔任斯基忠实和廉正的人物性格,使他迅速的得到了组织的认可,称其为“钢铁的菲利斯”(俄语:Желе́зный...
    15 KB (1,726 words) - 02:46, 11 May 2025
  • 共产党在中央拉达的2500席中只占100名。布尔什维克和其他一些人离开了基辅,转而前往哈尔科夫参加了地方代表大会并最终将其更名为全乌克兰工兵农苏维埃代表大会。1917年12月25日,以里斯蒂安·拉科夫斯基为首的乌克兰布尔什维克政府成立;他们对外一致否定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合法性。...
    16 KB (1,942 words) - 13:28, 1 March 2025
  • 苏维埃 (category 包含J9U标识符的基百科条目)
    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可以立法,还可以直接派生行政机构。 蘇維埃一詞起源于1905年俄罗斯革命中的圣彼得堡苏维埃,1917年十月革命后被20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广泛使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罗斯人民在弗拉基米尔·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9 KB (1,199 words) - 23:19, 10 May 2025
  •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两派,加米涅夫支持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不久受列宁的委派,化名“加米涅夫”(意为“石头一般的”),回到比利斯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04年他在莫斯科组织示威,被捕五个月。不久他被选入俄国...
    23 KB (3,548 words) - 06:52, 26 December 2024
  • 1903年,克列斯京斯基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且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1917年,在俄国二月革命中,他因出色的组织才能而受到列宁赏识。1917年8月3日,他当选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19年3月25日,当选为第一届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组织局委员。同时,从1919年11月29日开始,他担任了一年半的苏联共产党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8 KB (811 words) - 04:32, 1 September 2024
  • 共产主义政党。该一般被认为是苏联共产党的主要政治遗产继承者。目前,该是俄罗斯最大在野党,并在奥廖尔州、乌里扬诺夫斯州、哈卡斯共和国和俄罗斯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亚执政。 1993年2月14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产党第二非常代表大会”召开,宣布重建俄罗斯的共产党组织,定名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29 KB (2,992 words) - 11:41, 30 April 2025
  •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領導的第三國際成立共產國際遠東局。 1919年,俄共(布)決定在東亞發動民眾鬥爭。1920年初,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開始有關於建立共產黨討論。1920年4月,共產國際遠東局派遣經斯基(化名吳廷康)、季托夫、謝列布里亞科夫、庫茲涅佐娃、楊明齋(翻譯)五人作為代表...
    29 KB (2,458 words) - 11:56, 29 January 2025
  • 米哈伊尔·帕夫洛奇·托姆斯基(俄语:Михаил Павлович Томский;1880年10月31日—1936年8月22日)是一位俄国工人、工会领导者、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等职务。 1880年,托姆斯基生於聖彼得堡科爾皮諾的俄羅斯裔中下層家庭。...
    5 KB (637 words) - 06:46, 26 December 2024
  • 代表的苏维埃(俄語意為「代表大會」)並存的局面;同年11月,以列寧為首的社会民主工党(即布尔什维克,後改組為俄國共產黨)領導底層工農和革命士兵,發動十月革命,推翻執政不到個月的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俄國(蘇俄)。忠於皇帝的武裝势力聯合富農、地主等資產階級組成白軍,與俄國共產黨...
    107 KB (12,028 words) - 14:30, 25 April 2025
  • 1931年5月,在陈独秀的号召下,无产者社、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十月社、战斗社等4个托洛茨基主義组织在上海召开了统一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陈独秀为总书记。但由于内部人员告密,该组织成立不久便遭到中国国民当局的严重破坏。 1932年10月15日,由于托洛茨基主義勢力内部叛徒的出卖,陈独秀被国民特务捕获。...
    76 KB (10,087 words) - 15:16, 23 May 2025
  •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執政黨。受十月革命影响,该创立于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由陈独秀和李大釗等领导组织,1921年7月23日由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组建为中国共产党,1922年加入由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接受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國國民黨合作,共同发起国民革命运动。1927年第一...
    270 KB (28,112 words) - 08:02, 19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