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的皈依(The Conversion of Saul)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创作的一幅湿壁画(1542–1545),位于罗马梵蒂冈城梵蒂冈宫的保禄小堂(Cappella Paolina)。这件作品描绘了扫禄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改信基督教的时刻。 这幅画作是由保禄三世为他的...
2 KB (236 words) - 11:39, 29 July 2022
保禄小堂 保禄小堂(Cappella Paolina)是梵蒂冈宗座宮的一个小堂,与西斯汀小堂由国王厅(Sala Regia)分隔开来。它未列入任何定期的旅游行程。 米开朗基罗在保禄小堂的两幅湿壁画,《保禄的皈依》和《伯多禄被倒钉十字架》绘制于1542年至1549年,这是他成名的巅峰,但当时的...
2 KB (253 words) - 09:52, 13 February 2023
以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绘画和建筑作品列表。 Underwent six different phases, in 1505, 1513, 1516, 1525–1526, 1532 and 1542 未完成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The Holy Family...
12 KB (46 words) - 03:11, 19 September 2023
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教堂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以及屬於羅馬市轄域的協和大道。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參與聖伯多祿大殿的設計。聖伯多祿廣場的設計人是吉安·洛倫佐·貝尼尼。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
52 KB (7,209 words) - 07:09, 19 July 2025
犹太人 (category 闪米特人)
皈依,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部分不同肤色的族群通过皈依犹太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族群。 中文中的「猶太人」,起源於希伯来語中的「יְהוּדִי」,古时亦称「朮忽」、「斡脱」、「尤太」等。而其宗教犹太教音译为中文的...
103 KB (12,009 words) - 13:36, 28 June 2025
切拉西小堂 (category 使用WikiMiniAtlas小工具的页面)
切拉西选择圣母升天祭坛的原因似乎很简单,而选择另两幅画作的原因,一是因为天主教会 以新约宗徒,尤其是圣伯多禄 和圣保禄,作为教宗制度的根基,二是皈依和殉道属于反宗教改革中流行的主题。此前米开朗基罗 在宗座宫的保禄小堂,已经有了这种将伯多禄被倒钉十字架上和圣保禄的归化两个题材并列呈现的...
5 KB (613 words) - 13:53, 19 September 2024
由於她極高的聲望與聖德,教宗庇護十一世迅速推動其列品程序,並於她逝世僅28年後將她冊封為真福及聖人。1997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佈她為「教會聖師」。1927年至1969年間,她的紀念日在《羅馬天主教聖人曆》中定為10月3日,自1969年起改為10月1日。她在世界各地廣為人知,法國里修聖殿(英语:Basilica...
32 KB (5,184 words) - 02:24, 9 July 2025
海伦娜·博纳姆·卡特 (category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的女兒,施普林格的父母分別是奧地利出生的實業家古斯塔夫·馮·施普林格男爵,而其母親來自德·科尼斯華特家族。伊蓮·福爾德斯-普林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皈依天主教(英语:Catholicisation)。伊蓮的妹妹是法國慈善家莉莉安·德·羅富齊(1916–2003),她是著名的羅富齊家族裡埃利·德·羅富齊(英语:Élie...
107 KB (7,053 words) - 20:02, 7 Jul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