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射 是光波(或更具體地說,電磁波)的偏轉,朝向相反的方向。這可能是由顆粒物質的繞射、非均勻折射或非鏡面反射引起的,這些顆粒物質相對於所討論的波長較大,但相對於光束直徑(英语:Beam diameter)較小。散射過程可能對波的偏振敏感。散射本質上是後散射的反向散射[來源請求]。...
    3 KB (315 words) - 17:31, 15 January 2024
  • 在物理学中,后散射是指波、粒子或信号反射回它们射入时的方向。其结果与来自镜子的镜面反射相反,通常为散射引起的漫反射,尽管镜面后散射也偶尔在垂直入射到表面时出现。后散射在天文学、摄影和医学超声检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与其相对称的效应为散射,例如当像云这样的半透明材料散射阳光时,产生的柔光效应。 后散射...
    6 KB (927 words) - 14:23, 27 September 2023
  • 氦原子散射(英語:Helium atom scattering, HAS)是材料學所使用的一種表面分析技術,透過測量由單色氦原子束入射到樣品上所造成的繞射粒子,來得知某材料的表面結構與晶格動力。 史上第一個氦原子散射實驗是由Estermann與Stern在1930年於氟化鋰的晶面上所完成,這項實驗...
    13 KB (2,235 words) - 15:26, 29 December 2022
  • 陽的對面。反曙暮光射線本質上是平行的,但由於透視的視錯覺,似乎反日點消失與收斂。 反曙暮光射線最常在日出或日落前後可見。這是因為使它們可見的大氣粒子的光散射(英语:Light scattering by particles)(散射)對於地平線的低角度比大多數其它角度更大。...
    3 KB (280 words) - 07:05, 21 May 2024
  • 現在西邊天空。白天流星雨的特徵是輻射點通常位於太陽以西約20°至30°。輻射點位置和流星體分佈軌道根數(orbital elements)可以通過散射無線電、雷達和光學三種方法觀測。 國際天文聯會沒有「白羊座流星雨」這個名稱,因為白羊座共有二十個流星雨,它們分別是:十月白羊座δ北流星雨、十月白羊...
    3 KB (413 words) - 13:53, 17 May 2022
  • ),木星和土星的軌道共振是1:2,即木星環繞太陽一次,土星即環繞二次。這樣的共振產生了對更外側行星的重力推力,使海王星和太陽的距離超過了天王星,並進入了高密度的微行星帶。當巨行星外移動時就會將微行星太陽系內部散射。被散射的微行星碰到下一顆外移動的巨行星也會被散射...
    9 KB (1,240 words) - 23:18, 15 April 2022
  • 光学散射发生在组织内部折射率发生变化处,而这可能出现在从细胞膜到细胞内部的任何地方。一般来说,细胞核和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散射体,这些散射体的尺寸可以从100纳米至6微米不等。而这类在细胞器上发生的散射大多是散射。 生物组织内的散射一般用散射...
    10 KB (1,648 words) - 10:07, 17 January 2022
  • 和觀測者在同一條線上,而光源和觀測者在天體的同一側。180°則代表天體在觀測者和光源之間,也就是所謂的「衝」。相位角低於90°會產生後散射,而大於90°則是散射 。 月球(參見月相)、金星和水星從地球觀測時的相位角從0到180°變化。外側行星的相位角範圍較小,例如火星相位角最大約45°。...
    3 KB (408 words) - 19:38, 27 January 2024
  • 在物理學中,布拉格定律給出晶格的相干及不相干散射角度。當X射線入射於原子時,跟任何電磁波一樣,它們會使電子雲移動。電荷的運動把波動以同樣的頻率再發射出去(會因其他各種效應而變得有點模糊);這種現象叫瑞利散射(或彈性散射)。散射出來的波可以再相互散射,但這種進級散射...
    15 KB (2,085 words) - 18:21, 30 March 2024
  • 翼(canard,又稱置翼,鴨翼),是一種飛行器配置的稱呼。這種配置的特點是將水平穩定面放在主翼前面,而一般是將水平穩定面裝在後面,稱為尾翼。 使用這種配置方式的優點是可使主翼上方產生渦流,可提高失速攻角。而缺點為較容易造成不穩定、也會增加雷達散射截面。 ...
    6 KB (691 words) - 06:22, 8 April 2024
  • 質上都表現得很好。在月球的登陸、再登陸、和日落的第一天月球日,1967年11月24日,共傳送回29,914張影像傳送回地球。 α-散射表面分析儀是設計用在直接測量月球表面主要元素的豐度。這個儀器有一個α輻射源(鋦 242)由底部100毫米直徑的開口外照射,這些樣品由分成平行的兩列,但有獨立的帶...
    7 KB (1,086 words) - 12:29, 10 January 2022
  • Analysis,ERDA), 也被称作反冲散射(谱),是一种离子束分析技术,被用在材料科学中,用以分析、测量固体或薄膜材料中某种元素的深度分布。 使用加速器将某一能量的离子束打到待测样品上,离子与靶固体中的某种元素的原子发生弹性碰撞,一般是由库仑力造成的。通过入射离子的动能、弹性碰撞反应截面、散射...
    769 bytes (123 words) - 16:43, 9 October 2021
  • 大氣光學 (category 光学散射,吸收和辐射转移)
    大氣光學是地球大氣層獨特的光學性質所造成大範圍且壯觀的光學現象。美麗的藍色天空是瑞利散射的直接結果,它重新定向了高頻(藍色光)的陽光,使它們重新回到觀測者的視野。由於藍色光比紅色光容易散射,當日出和日落時的陽光必須穿透濃厚的大氣層時,太陽看起來就呈現偏紅的色調。在天空中額外的顆粒會以不同的角度色散不...
    26 KB (3,100 words) - 09:52, 1 March 2024
  • 造影剂微气泡在超声的作用下会发生振动,散射强超声信号。这也是超声造影剂的最重要的特性——增强背散射信号。例如在B超中,通过往血管中注入超声造影剂,可以得到很强的B超回波,从而在图像上更清晰的显示血管位置和大小。 接收到的超声强度是入射强度和反射体的散射截面的函数。散射截面是与频率的四次方和散射...
    12 KB (2,130 words) - 06:48, 16 August 2022
  • 德拜-沃勒因子 (category 散射)
    兰姆-穆斯堡尔因子(英语:Lamb-Mössbauer factor)是德拜-沃勒因子在相干中子散射实验(英语:neutron scattering)和穆斯堡尔谱学中的一个推广。 在散射实验中,对于散射矢量 q {\displaystyle \mathbf {q} } , DWF ( q ) {\displaystyle...
    8 KB (1,303 words) - 04:29, 8 February 2024
  • 散射和吸收是造成光纖衰減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光線的全反射,光線可以傳輸於光纖核心。粗糙、不規則的表面,甚至在分子層次,也會使光線往隨機方向反射,稱這現象為漫反射或散射,其特徵通常是多種不同的反射角。 大多數物體因為表面的光散射,可以被人類視覺偵測到。光散射...
    17 KB (2,274 words) - 01:30, 16 April 2024
  • 由地球的影子造成的。维纳斯带最容易看到的是在大氣晴朗無雲但有許多塵埃的日落之後,黃昏後暮光投射至東方的天空後,被大氣中的塵埃粒子反散射形成淡淡的粉紅色光弧。它是由後散射造成的,另外在日全食中太陽光完全被掩蔽時,四周的地平附近亦可看到非常類似的現象。 维纳斯带称呼源於維多利亞時代。...
    3 KB (456 words) - 07:33, 31 March 2023
  • °F)时方能形成。 I型极地平流层云由于云滴直径较小,肉眼很难分辨,远看好似薄薄一层淡黄色的面纱,且易与霾或卷层云混淆。II型极地平流层云则由于云滴较大,能够散射阳光而呈现出乳白色、如珍珠般的光泽,有时因为干涉还会带上颜色(粉红色或绿色),故它们称为珠母云或贝母云。通过偏振滤镜可以更好地观察这些云的颜色。...
    6 KB (830 words) - 07:52, 30 December 2021
  • 流束和激光相交的這個點,其中一個和激光在同一直線上(稱作散射(FSC)),其它几个和激光垂直(旁散射(SSC)和一个或几个熒光監測器)。當每個懸浮顆粒通過光束時會按某種方式把光散射,同時所帶有的熒光化合物被激發並發射出頻率低于激發光的熒光。這些散射...
    15 KB (2,034 words) - 05:10, 6 October 2023
  • 菊池線 (物理) (category 散射)
    菊池线(日语:菊池線/きくちせん,英語:Kikuchi lines)是电子散射形成的图形。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单晶样品的电子衍射带,在那里作为“定向空间的道路”,对于不确定他们所看到的是什么。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它们很容易在样品厚度足以进行多次散射的区域的衍射中被看到。当晶体倾斜时,衍射点会忽亮忽暗,与此不同,...
    13 KB (2,146 words) - 00:54, 20 June 2023
  • 1919年,康普顿成为首批受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资助出外留学的学生,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深造。在那里,他研究了伽马射线的散射与吸收。他在日后发现的康普顿效应正是基于这些研究。此外,他还利用X射线研究了铁磁性与宇宙射线,并发现:铁磁性是电子自旋排列的宏观表现;宇宙射线主要由带正电的粒子组成。...
    34 KB (4,121 words) - 01:29, 19 March 2024
  • 碰撞 (section 散射)
    在粒子物理,原子物理或者当一个光子作为碰撞物之一时,碰撞也称为散射,散逸或漫射。当一个粒子在碰撞中另一个能级跃迁时,也称作非弹性碰撞(非弹性散射)。当多数光子参与一个非弹性散射时会改变其总波长。相关请参阅散射散射原理 彈性碰撞 非彈性碰撞 撞擊坑 動力論 撞擊 Christiaan Huygens...
    9 KB (1,770 words) - 12:26, 7 November 2022
  • Episode I) 紅鳥飾演,發射後小鳥連着1個小型火箭(飛梭賽車),點擊目標小型火箭會目標攻擊。 帕納卡上尉(Captain Panaka) 黃鳥飾演,發射後在適當時候,點擊目標會使用光束槍二次散射三發綠色子彈。 佩咪·艾米達拉(Padme) 粉紅鳥飾演,發射後在適當時候,點擊目標會發射牽引光束進而把障礙物推倒。...
    12 KB (2,140 words) - 12:22, 19 July 2023
  • b是一顆軌道半徑極大的巨大行星,因此該行星可能在距離母恆星極近的地方形成,之後因為和其他環繞母恆星的天體重力交互作用而外遷移。在岩屑盤中,這些天體可能是其他行星或微行星。相關散射機制已在過密流體單元的狀況,例如擁有行星的原行星盤中被確認。行星盤內的散射機制也許可以解釋軌道半徑極大的大質量行星形成原因。 Eric E. Mamajek...
    6 KB (450 words) - 23:37, 20 March 2022
  • 层,以及利用它来提高民用和军事的通讯和遥测系统。 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研究高高度和中高度对8至20MHz频率的相干散射。相干散射与晶体的布拉格散射类似,是由电离层密度差异造成的相增衍射散射。这个项目包括全球11个不同国家的多部雷达。 科学家还测量卫星和其它恒星的无线电波经过电离层所产生的变化。位于波...
    13 KB (2,218 words) - 00:30, 15 September 2020
  • 的两个光子并被捕捉到。 并发事件重组成投影图像,成为sinograms。sinograms被多角度和方向排列组合後,构成3维图像。普通的一次PET扫描,数据量达到几百万个事例,而相對於電腦斷層掃描(CT)則可以达到几十亿个事例。由此可見,PET数据遭遇的散射和偶发事件(即背景事件)比率远比CT为多。...
    11 KB (1,389 words) - 04:06, 8 June 2023
  • 照射记录了全像術的胶片,每一个点光源繞射光栅都可以繞射部分的参考光线,重建他们对应的点光源的波。这些单独的波叠加起来以后就可以重建整个物体散射的光线的波。由于观察者感知到的波和物体散射出的光线的波完全一致,因此观察者仍然可以看到在那里的物体。这个图像可以看作是虚像,因为那里并没有实际物体发...
    47 KB (7,307 words) - 09:25, 16 September 2023
  • 行了電波監測。他的小組操作著第一個由業餘愛好者設計的自動數據搜集系統,用以連續、長期地收集流星事件的數據。儘管現在已有其它方法可以使用,目前大多數散射的自動檢測系統的基礎,仍然使用相同的方法。 在1955年,休斯頓召集了數十人做為衛星觀測員,進行月球觀測行動(英语:Operation...
    7 KB (816 words) - 11:03, 27 January 2024
  • 散射燈光的雙重效應,使得背景天空變得灰暗,對光度微弱的天體觀測越加困難,必須要特別的濾光鏡來隔絕背景光的干擾。在有些地區,如美國亞利桑那州、英國和日本與香港,都有民間團體在研究與發起以減少光污染。鼓勵為街燈裝上反射罩,不僅能使照...
    7 KB (1,085 words) - 09:20, 16 May 2022
  • 反射線是對應於給定的入射線,是表示表面反射光線的射線。表面法線與反射線之間的角度稱為反射角。反射定律說,對於鏡面反射(非散射)表面,反射角始終等於入射角。 折射線或透射線是對應於給定的入射光線表示通過表面透射的光。這種射線與法線之間的角度被稱為折射角,它由司乃耳定律給出。...
    5 KB (654 words) - 22:21, 7 February 2024
  •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男,浙江诸暨人,中国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线研究的先驱和启蒙者。其早期对γ射线散射中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的实验发现,在正电子、反物质的科学发现史上有重要意义。他在1930年成為歷史上首名捕捉正電子的人,其研究直接促成物理學家卡尔·戴...
    12 KB (1,266 words) - 22:36, 25 Novembe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