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四月由彰化縣舉人陳肇興主導,彰化縣境內南北(北、南、武東、沙仔崙、沙連、集集)首領相約於該年四月二十八日起事,對抗歸附天地會戴潮春的村莊,鏖戰至同年十月冬,直到清廷派赴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率勇返臺會師。...
    20 KB (2,417 words) - 13:28, 26 September 2024
  • 鹿港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臺灣清領時期同治元年(1862年)春,彰化縣城先於三月二十日失陷戴潮春天地會黨羽,鹿港距離縣城僅二十餘里,鹿港為守護家園,當地郊商、富戶籌組民練,偕同鹿港汛官軍之力,農曆三月下旬先後抵禦天地會黃丕建、林大用來犯,第三次於農曆四月間擊退小埔心陳弄,敵軍進犯鹿港戰役,共計守成三次。...
    19 KB (2,175 words) - 08:50, 16 July 2025
  • 妻周鑾,育有陳允安、陳允忠(陳紹年)、陳允廉、陳允藝四子。 根據陳家後代說法,陳貞元原居於番仔藔(今南縣名間鄉萬丹村、新街村、東湖村、中山村、仁和村一帶),後才搬至沙仔崙。 南北戰役 林鳳池 謝泊諭. 〈臺灣中部地方菁英田中陳紹年之研究〉 (碩士论文). 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2018-07...
    5 KB (613 words) - 08:09, 17 August 2024
  • (1862年)戴潮春事件爆發,彰化縣城陷落,陳肇興逃到武西牛牯嶺山中,曾大力援助官軍,並於同年7月計畫謀殺戴潮春失敗。陳肇興在白天協助官軍平亂,夜晚則寫詩,題做「咄咄吟」。事件平定後返回老家,設教於鄉里。 《陶村詩稿》 南北戰役 台灣古典文學發展概述(1651-1945) (PDF)....
    4 KB (476 words) - 12:18, 15 August 2024
  • 馬鳴山燕霧會戰,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於臺灣清領時期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六月十三日至廿三日之戰役,天地會反官軍駐紮馬鳴山,並以紅旗為幟,與揮舞白旗的民間團練以及清軍交戰,會戰地點遍布馬鳴山、埔姜崙、秀水、荊桐腳、口等,此戰役落幕後,紅軍與白軍暫以白沙坑(今彰化縣花壇鄉)為南北界線。...
    22 KB (2,727 words) - 20:45, 5 May 2024
  • )、東至臺中盆地東緣(東勢角、葫蘆墩與阿罩霧皆屬官民軍)、南至嘉義縣斗門。 清領時期同治朝,淡水廳與彰化縣以大甲溪為分界,大甲土城座落大甲溪以北,大甲堪稱淡水廳戰事前線。《東瀛紀事》作者林豪曾評論,大甲與嘉義均為清廷南北之扼要;天地會丞相...
    14 KB (1,676 words) - 06:54, 17 December 2023
  • 快官佈防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於臺灣清領時期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閏八月間,因快官響應清朝官軍招募,致使天地會部眾(紅旗軍)多次進攻快官,雙方實際交戰次數不詳,而快官透過燕霧二十四團練接應,多次成功抵禦天地會來犯。 大清帝國自統治臺灣以來,因臺灣島孤懸海外,唯恐將領擁兵自...
    10 KB (1,185 words) - 07:28, 16 December 2023
  • 第二次嘉義圍城戰 (category 戴潮春事件戰役)
    間戰死之後,黃豬羔再度叛變,聯合小埔心陳弄(今彰化縣埤頭鄉)、牛朝山嚴辦(今嘉義縣民雄鄉)、大崙呂仔梓、涑東廖有譽、西螺廖談、洪花等各地股首包圍嘉義縣城,並又聯絡北路反抗軍勢力,如水師寮何守、茄陳鮄(皆今台中市龍井區)助陣。 天地會紅軍為攻破嘉義縣城,破壞大量民居,建築土圍包圍縣城,並數十...
    17 KB (2,364 words) - 08:48, 9 October 2024
  • 從臺南鹿耳門安平港登陸的「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則主導南路軍務,與曾元福、吳鴻源對嘉義縣諸庄招撫並施,十一月份攻打戴潮春所盤據的斗六門城。 南北戰役 東大墩戰役 彰化縣城之役 (1863年) 根據臺灣學者黃富三翻閱《林氏族譜》以及軍機處檔案奏摺,指出《戴案紀略》與《戴施兩案紀略》的記述均有誤,...
    16 KB (1,967 words) - 18:32, 25 April 2025
  • 戴潮春事件 (category 南縣政治事件)
    收復斗後,清軍開始掃蕩林日成、洪欉、陳弄與嚴辦等戴氏諸王強將。1863年12月,曾玉明迅速圍攻北勢楠,雙方展開激烈的攻防戰,其中清軍曾挖地道攻入,但不成功,只好以大炮猛烈砲轟,才攻陷該,洪欉則於期間戰死,其弟洪番被俘,當場被殺。1月19日,林文察率軍攻打四塊厝...
    32 KB (4,582 words) - 09:06, 10 July 2025
  • 嘉義會戰 (1863年) (category 戴潮春事件戰役)
    令林文察主導臺灣軍務;九月十日,林文察率領 500兵丁自泉州配渡,授福建陸路提督職於十月間赴往臺灣。 第二次嘉義圍城戰 後港仔燕霧會戰 南北戰役 土庫三年戰役 「危險通道」一詞出自臺灣學者柯志明《熟番與奸民》一書。 《戴案紀略》作羅彭胡、《東瀛紀事》則作羅澎湖。...
    12 KB (1,462 words) - 13:35, 26 September 2024
  • 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臺灣清領時期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五月起,天地會不時進攻斗門;七月間,臺灣鎮總兵林向榮偕臺灣水師協副將王國忠進駐斗門街,卻被天地會紅軍股首陳弄、嚴辦包圍,期間糧道斷絕,來自郡城與周遭部隊的馳援屢屢失利,林向榮等只得坐困愁城。同年九月十七日夜清軍試圖突圍,仍...
    19 KB (2,097 words) - 09:08, 10 December 2023
  • 戰役、六月的馬鳴山燕霧戰役、七月下旬的嘉寶潭之役,進展皆未盡理想。 同治元年五月十三日(1862年6月9日),原福寧鎮總兵曾玉明進駐鹿港,奉旨督辦鹿港一帶軍務,並持續招募各頭百姓效官軍。農曆八月間,曾玉明親率部隊駐軍前線的安東...
    11 KB (1,353 words) - 08:53, 3 August 2023
  • 子:林朝棟、林朝雍、林朝宗 女:林篤順(夫李定郎,棟軍幹部) 霧峰林家 戴潮春 義軍 南北戰役 [在维基数据编辑] 《清史稿·卷429》,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黃富三. 《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 經出版. 2023年12月. ISBN 978-957-08-7205-7...
    19 KB (3,227 words) - 08:53, 14 July 2025
  • 分府賞戴藍翎加內閣中書侍讀諡文勤林公之佳城」、「男作楫作生作樂作駒降服男作哲作勵孫等仝立石」。左右碑肩則浮刻夔龍,並有刻:「龍飛吉穴千山拱;溪過明堂萬象新」。 南北戰役 臺灣記憶-林鳳池. [201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林文龍. 《台灣中部的人文》...
    6 KB (539 words) - 13:48, 7 April 2025
  • 中寮線東之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臺灣清領時期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九月間,確切日期不詳,肇因彰化縣線東中寮頭人林大用原屬天地會紅軍一員,卻於該年九月間率眾歸降曾玉明(大清將領,時任署台灣鎮總兵,駐軍燕霧),致使原天地會紅軍不滿,自彰化縣城出兵討伐林大用,林大用併退至柑仔井與天地...
    10 KB (1,160 words) - 19:22, 23 November 2023
  • 第一次大甲土城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於1862年(同治元年)農曆五月初五至廿一日發生在大清臺灣道,戰事地點位於大甲土城。大甲土豪王和尚等響應戴潮春起事,三月間強佔大甲城叛清自立,五月間官軍先偕竹塹團練之力收復大甲土城,並擊退大甲紅軍(反抗軍),結果以王和尚接受清廷招降作收。...
    10 KB (1,292 words) - 06:07, 17 April 2023
  • 戰役獲勝之後,有效連通淡水廳與阿罩霧的作戰通道,也為嗣後丁曰健(時任臺灣道道尹)、曾玉明在十月間制定南北夾攻彰化縣城的作戰方針,建立穩固戰略的基礎。 葫蘆墩戰役 中寮線東之役 四張犁戰役 (1863年) 臺灣主題 臺中主題 歷史主題 軍事主題 吳德功(吳立軒). 《戴施兩案紀略》. 南市:...
    9 KB (925 words) - 02:15, 2 February 2024
  • 阿罩霧攻防戰,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於臺灣清領時期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四月間的戰役。原四塊厝團練首領林日成協助清軍平定大墩一帶的戴潮春與天地會騷動,林日成卻於三月十五日倒戈,進攻同來助陣的林奠國阿罩霧團練,雙方在阿罩霧鏖戰至四月份,羅冠英(潮州客家)率東勢角民勇馳援,總算讓強攻不下多時的林日成部隊退兵。...
    12 KB (1,618 words) - 16:34, 16 April 2025
  • 四張犁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於臺灣清領時期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正月下旬至二月二十七日,天地會在第三次大甲土城戰役失利,官民軍趁勝追擊,前署理淡水同知張世英遣派廣東籍勇首羅冠英、廖廷鳳剿撫岸裡社一帶依附天地會的客籍村莊,直取四張犁(今臺中市北屯區)。...
    10 KB (1,095 words) - 11:33, 19 July 2024
  • 門城;而林日成則在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發動第三次大甲土城戰役,作戰失利且負傷,遂一直潛藏老家四塊厝休養,彰化縣城遂由天地會江有仁鎮守。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三十日,紅旗軍大肚頭人趙戇(亦作趙憨)與茄頭人陳鮄在大肚會戰一役,不敵白旗軍林尚(山腳頭人)、林忠芸(竹塹練勇),逃入彰化縣城內。...
    13 KB (1,600 words) - 03:55, 14 May 2025
  • 葫蘆墩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臺灣清領時期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閏八月十四至廿八日,民軍首領羅冠英雖率勇攻克彰化縣葫蘆墩(今臺中市豐原區),但另名首領廖世元進攻員寶過程中卻被反抗軍首領林日成擊潰,廖世元戰死,官民軍、反抗軍各有勝場。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間,戴潮春等天地會眾在...
    10 KB (1,253 words) - 13:12, 8 October 2024
  • 第二次大甲土城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臺灣清領時期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十一月初十至十二月十四日,天地會戴潮春與南埔十八聯軍,發動第二次進攻大甲土城的軍事行動,反政府的勢力軍容壯大,大甲土城仰賴官軍、各處團練民勇,歷時將近一個月的戰火才驅逐敵軍。...
    15 KB (1,875 words) - 09:52, 17 December 2023
  • 戴潮春(臺灣話:Tè Tiô-tshun,?—1864年1月29日),字萬生,臺灣府彰化縣四張犁人(今台中市北屯區四張犁),祖籍漳州府龍溪縣,戴潮春事件領袖之一。 戴潮春住彰化捒東四張犁,世代為臺灣北路協稿識,書香門第家境優渥。當時地方盜賊猖獗,戴潮春長兄戴萬桂曾組織土地公會以自保,後又與張水招...
    7 KB (967 words) - 15:49, 22 May 2025
  • 大墩烏日之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於臺灣清領時期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三月初九日至十七日,淡水撫民同知秋曰覲與台灣北路協副將林得成率兵勇攻打在大墩一帶作亂的戴潮春以及其天地會從眾,原助陣清軍的林日成民練叛變,導致官兵潰敗,秋曰覲陣亡、林得成則淪為俘虜。...
    14 KB (1,770 words) - 08:55, 3 August 2023
  • 崩埤戰役,又稱邦碑戰役或枋埤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起於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四月九日起至五月九日間,戰場在今日台南市後壁區崩埤、崁頂周遭。 當時響應戴潮春的民團紅旗軍圍攻嘉義縣城,清朝台灣鎮總兵林向榮率領清軍主力從台灣府城準備北上解救,進軍至八掌溪南岸的崩埤就地立下大營,與戴彩龍、陳弄、...
    34 KB (5,469 words) - 00:10, 13 July 2023
  • 另一方面,楊貢率眾攻入艋舺縣丞署,但被郭志緯所捕獲,將其斬殺,此戰役落幕。當時,鹿港戰役正進行中,但戴軍軍隊見到衝西坪至泉州街一帶的鄉勇,心生畏懼,又聽聞楊貢被殺的消息,便開始收兵撤退。 事件平定後,郭志緯因感念新武聖廟神靈庇佑,使地方肅靖,於是在同治元年(1862年)發起重修武聖廟,...
    8 KB (603 words) - 01:03, 21 August 2023
  • 後港仔燕霧會戰,是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自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八月十日,原福寧鎮總兵曾玉明率兵攻佔秀水後,與天地會紅旗軍黃阿起率領的民練團對峙,黃阿起憑藉竹圍密林的守禦條件,讓官軍久攻後港仔、枋寮、湳尾等地不下,雙方陷入長期僵持。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四月,從福建調派署臺灣北路協...
    16 KB (1,932 words) - 11:03, 14 May 2025
  • 第一次嘉義圍城戰 (category 戴潮春事件戰役)
    洪毓琛在臺灣府設籌防局,以舉人黃景祈、吳尚震、拔貢生黃應清等為籌防局長,因彰化縣至臺灣府路程綿延,中途敵村莊甚多,如蕭壟有黃文滔,嘉義縣則有呂仔梓、吳仔墻、黃豬羔、嚴辦等悉揭竿響應,致使南北訊息不通,遂於各處設腰站,傳遞文書,並修築城垣,為此向洋商籌借十五萬兩,約以關稅抵債。...
    18 KB (2,221 words) - 09:09, 10 December 2023
  • 又自彰化縣通往郡城(臺灣府)的臺灣中路大半落入天地會控制範圍,而鹿港周遭多為泉籍村莊,雖與彰化縣城距離僅二十里,反政府軍勢力接連發動鹿港之役、馬鳴山燕霧戰役,泉人團結禦敵,反抗軍始終難進犯鹿港秋毫。 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七月間,因泉人村莊多次襄助官軍,與天地會作對,天地會甚為惱恨;該月...
    14 KB (1,599 words) - 09:06, 10 December 2023
  • 梧棲牛罵頭戰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於臺灣清領時期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正月下旬至二月初六日,游擊陳捷元、竹塹練總蔡宇先後於彰化縣牛罵頭、梧棲港擊潰天地會「鎮港將軍」陳在與水師寮何守,官軍收復大肚山台地以西至沿海一帶。 同治元年(1862年)春,因清廷在臺灣加賦的傳言頻起,彰化縣四張犁鄉...
    11 KB (1,181 words) - 13:42, 8 Octo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