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極繞極流(英語: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或稱為西風漂流、南極環流,為一個環繞南極洲由西向東的洋流。南極繞極流為南冰洋的主要循環系統特徵。這令溫暖的海水隔離南極洲,令其大陸維持其巨大冰原。 南極繞極流被水手們廣泛認知多年。傑克·倫敦的 "Make Westing"...
    7 KB (1,003 words) - 12:31, 3 July 2025
  • Broecker)所創。有時它也用來指經向翻轉環流(通常縮寫為MOC,參見緯向與經向環流(英语:Zonal and meridional flow))。MOC一詞可能會較溫鹽環流準確,且具明確定義,溫鹽環流僅為由溫度和鹽度驅動的環流,而風力和潮汐力等其他因素也會驅動環流發生。此外,溫度和鹽度梯度效應也會導致環流發生,並不一定包含在MOC之內。...
    24 KB (3,474 words) - 17:10, 4 July 2025
  • 南極的海水在輻合帶沉到亞南極的海水之下,混合後湧升起來,因此海水的生產力較高(特別是南极磷虾)。 南極輻合帶以北的區域稱為「極地鋒區(Polar Front Zone)」,極地鋒區的北界則稱為「亞南極鋒」。南極輻合帶和亞南極鋒都是「南極環流...
    3 KB (497 words) - 10:22, 4 July 2025
  • 洋流 (redirect from 海洋環流)
    以中低緯海區的副熱帶高壓區為中心的反氣旋型大洋環流,存在於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與南大西洋。 以北半球中高緯海區的低壓區為中心的氣旋型大洋環流,存在於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 南半球中高緯海區的西風漂流。 在南極大陸周圍受極地東風帶影響形成的繞極環流。 北印度洋形成的季風環流。...
    8 KB (1,017 words) - 02:22, 16 March 2025
  • 大氣環流(英語:atmospheric circulation)是指地球表面上大規模的空氣流動,是(與較小規模的海洋環流一起[1])重新分配熱量和水氣的途徑。 大規模的大氣環流即使年年有所不同,其基本結構頗能維持不變。然而,個別天气系統,如中緯度低壓區、熱帶對流環流...
    11 KB (1,807 words) - 10:22, 3 July 2025
  • 从本初子午線开始,自西向东在南極圈穿過的地区有: 南极圈以南,南极洲边缘的海上,在极地东风带的吹拂下形成环绕南极洲大陆流动的南极绕极环流。而南极圈以北为受盛行西风影响的自西向东环绕南极大陆一周的西风漂流。 北极圈 南半球 南极洲 南回归线 黄赤交角 好望角 地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7 KB (957 words) - 04:41, 3 July 2025
  •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英語: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簡稱AMOC)是全球海洋溫鹽環流中的一支,是大西洋中南北走向的表層和深層洋流區域性整合而成(參見緯向與經向洋流(英语:Zonal and meridional...
    115 KB (13,404 words) - 21:54, 24 November 2024
  • 在南半球,由東南信風所形成的南赤道洋流,西流到新幾內亞附近轉向南,沿著澳洲東南部流動,稱為東澳洋流,屬暖流性質,至紐西蘭附近,與西風飄流合併折向東流。由於南半球中高緯度的海洋較開闊,加上南極流下的冰塊,使西風飄流加劇,水溫亦低。當此洋流抵達南美洲西岸,轉向北流,稱為祕魯洋流,又名洪保德洋流(Humboldt Current),屬寒流性質,最後併入南赤道洋流。...
    755 bytes (87 words) - 08:49, 10 November 2022
  • 有日本暖流,它是西北太平洋的强西边界流。 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有些地区的洋流几乎常年都向东运动,称作西风漂流。在南半球,西风漂流主要指南极环流,它是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的洋流,在南冰洋占主导地位,且是最大的洋流,流量约为1.25×108 m³/s。在北半球,西风漂流则包括北大西洋洋流和北太平洋洋流。...
    20 KB (2,000 words) - 07:19, 21 July 2022
  • 平流层的风向特点是:在中纬度地区,夏季为东风,冬季为西风。平流层环流变化常为对流层环流变化的先兆,因而对长期天气预报有参考价值。 平流層是一個放射性、動力學及化學過程都會有強烈反應的區域。因為其水平的氣態成份混合比起垂直的混合都來得要快。一個較為有趣的平流層環流特性是發生於熱帶地區的準雙年震盪(QBO)。這種現...
    10 KB (1,344 words) - 19:00, 3 July 2025
  • 環流模式的預測和觀測結果相一致。 火星兩極都存在主要由水冰構成的冰冠,但在表面有固態二氧化碳(乾冰)存在。乾冰在火星北極(北極高原)只存在於冬季,夏季則完全昇華消失;而火星南極則被8公尺厚的永久乾冰層覆蓋。如此差異是因為火星南極的高程較高。...
    56 KB (6,278 words) - 10:25, 18 August 2023
  • 环流和高纬环流。但是在亚欧大陆,冬季时的蒙古高压影响强烈,副极地低压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面。该地多风暴,西方航海界有尖叫60度的说法。 地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湖南教育出版社. : 51 (中文(简体)).  南極(Yahoo!百科日文). Yahoo!百科...
    1 KB (142 words) - 03:33, 12 June 2025
  • 南極高原(拉丁語:Planum Australe,南方的平原;Planum 是指高海拔的平原或高原)是火星南極的一個高原。延伸範圍的北方界線大約 75°S,中心位置在 83°54′S 160°00′E / 83.9°S 160.0°E / -83.9; 160...
    10 KB (997 words) - 10:17, 13 April 2025
  • 在2010年被研究人員發現的印度洋垃圾帶(英語:Indian Ocean garbage patch)是個海洋垃圾帶,是種海洋廢棄物環流,懸浮在印度洋中部的上層水柱(英语:Water cloumn)中,特別是在印度洋環流,這環流是世界五大海洋環流中的一個。 這片垃圾帶並非是個連續不斷的廢棄物區域。世界五大海洋垃圾帶都一樣,其中的塑料多數...
    19 KB (1,788 words) - 20:20, 29 September 2024
  • ,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較冷的海水上翻,導致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
    7 KB (893 words) - 04:53, 24 May 2025
  • 環流。這使得热量重新分布,并产生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条件。 主要的大氣環流带有纬度30°以下赤道地区的信風和纬度30°到60°之间的中纬度西風帶。决定气候的重要因素还有洋流,尤其是将热量从赤道海域带往极地地区的溫鹽環流。 地表蒸发的水蒸气也通过大氣環流...
    187 KB (18,110 words) - 00:29, 9 July 2025
  • 悉,GOCE卫星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大部分都将燃烧殆尽,剩下的一些碎片残骸预计会落到从东亚至西太平洋至南极洲这一地区。 重力量測及氣候監控衛星 重力回溯及內部結構實驗室 欧洲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发射升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凤凰网,2009年3月18日。 歐洲Goce衛星發射日期無限期推遲[永久失效連結]...
    5 KB (673 words) - 17:21, 5 September 2024
  • 火星大氣環流主要為單胞環流,由赤道相對熱空氣上升,漂至極區下沉,再沿地面回到赤道。另外,在火星的北半球,極冠的二氧化碳昇華進入大氣,使氣壓升高;而南半球由於二氧化碳凝華,氣壓下降。由於進出大氣的二氧化碳量高達25%,造成南北壓力差,空氣便傾向由高壓的夏半球流向低壓的冬半球,形成另一依季節而變向的環流...
    100 KB (10,786 words) - 23:16, 24 July 2025
  • 因此現今的火星氣候模擬模型是源自網路世代。 這個火星氣候模型是一個複雜的三維(高度,緯度,經度)模型。包括地-氣熱交換的過程,以及大規模大氣環流。 火星大氣可能含有 1nmol/mol 的甲烷。 2009年1月,NASA科學家宣布在火星特定區域的大氣發現甲烷,有些人猜測可能來自地底下生物活動的結果。...
    3 KB (250 words) - 15:42, 15 July 2025
  • 南半球的海洋有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印度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多地大于陆地面积,除了南极洲的极度寒冷外,南半球的气候相对北半球的气候要温和些。也因为如此,再加上气流多东西环流,南半球的污染要比北半球少很多。 在南半球,朝北向阳。 洲 南极洲(全部) 非洲(约1/4) 大洋洲(绝大部分) 南美洲(约2/3) 非洲国家...
    4 KB (388 words) - 04:37, 3 July 2025
  • 洋區域,產生新的地貌,而影響全球或是局部地區的氣候及大氣-海洋環流模式。 大陸的位置決定海洋的形狀、大小及分佈,而會影響海洋環流的模式。海洋的位置對於控制全球熱量和水分的傳遞非常重要,因此在決定全球氣候方面也很重要。板塊構造控制海洋環流的最近一個例子是大約500萬年前巴拿馬地峽的形成,而阻斷大西洋...
    98 KB (10,980 words) - 17:38, 15 June 2025
  • 金星表面。金星表面的地形是以雷達成像的方式探測得知。金星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組成,以及少許痕量氣體。 金星的大氣層受到超高速大氣環流和超慢速自轉影響。金星的大氣環流只需要四個地球日就可以環繞金星一周,但金星的恆星日卻有243日。金星的風速最高可達到100 m/s或360 km/h,是金星自轉速度...
    55 KB (6,764 words) - 10:08, 21 August 2024
  • 南冰洋 (redirect from 南极)
    南極企鵝和巴布亞企鵝也生長在南極。 在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時,南极毛皮海狮因為其毛皮而遭到美國及英國獵人的大量獵殺。韋德爾氏海豹得名自詹姆斯·威德尔,是英國在韋德爾海 海豹探险任務的指揮官。南极磷虾常常成群聚集,是南冰洋生態系的关键种,是鯨魚、海狮、海豹、豹海豹、魷魚、南極魚科、信天翁及其他鳥類的重要食物來源。...
    18 KB (2,371 words) - 04:36, 3 July 2025
  • Pacific Ocean Uninhabited Area),將其作為太空載具停用後的墜落地點,避免殘骸傷及人類。 此外,由於尼莫點包夾在南太平洋環流所圍海域的中間,因此阻擋了營養物豐沛、溫度較低的外部海水流入,而陸塊與當地的漫長距離,也表示該點欠缺陸上沖刷入海的有機物,亦無從形成海洋雪來維繫深海...
    8 KB (818 words) - 11:18, 17 February 2025
  • 由於北冰洋上調節了周圍陸地的氣溫變化,北極附近的陸地會比南極洲溫暖,極地冰原氣候在北極的分佈也不如南極廣泛。北半球冬季最冷的地方實際上位於西伯利亞(例如俄羅斯上揚斯克)。雖然西伯利亞屬於亞寒帶氣候,但是由於地處內陸,沒有海洋或其他水體調節溫度,冬季會非常寒冷。 由於地處南極附近,而且南冰洋的風風速很大,南極洲十分的寒冷。...
    6 KB (672 words) - 05:05, 6 April 2025
  • 南赤道洋流沿赤道往西流動,在新几內亞往東南一轉,在大約南緯50度完全轉往正東方向。洋流在這段自西沿南太平洋流動,是為南極繞極環流一段。到達智利海岸時,洋流分成兩支:一支經合恩角流進大西洋,另一支向北成為秘魯洋流。 安山岩線(The andesite...
    22 KB (1,948 words) - 13:43, 3 July 2025
  • 號,又描繪出很多條磁場線。他發現這些磁場線相會於磁石的相反兩端位置,就好像地球的經線相會於南極與北極。因此,他稱這兩位置為磁極。幾乎三個世紀後,威廉·吉爾伯特主張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石,其兩個磁極分別位於南極與北極。出版於1600年,吉爾伯特的巨著《論磁石》(De Magnete)開創磁學為一門正統科學學術領域。...
    77 KB (12,165 words) - 21:42, 25 June 2025
  • 5%左右,不过靠近内陆的水域、大河口(英语:list of rivers by discharge)附近的盐度较低,深海中的盐度则较高。海洋中各區域鹽分及溫度有差異,因而產生溫鹽環流。海流的形成歸因於受風和潮汐所推動的海浪,局部海平面的變化則是因月球和太陽的引力所致:这些的方向都會受到地球表面和海底的大陆块,以及地球的自转(科里...
    213 KB (23,545 words) - 15:06, 18 May 2025
  • 及其顆粒。海洋塑料問題中最醒目的證據是積聚在環流區域的巨型海上垃圾帶(英语:garbage patche)。環流是由地球的風和地球自轉而形成的環狀洋流。地球有5個主要的海洋環流:北太平洋環流、南太平洋環流、北大西洋環流、南大西洋環流以及印度洋環流。每個環流中都有大型的垃圾帶。...
    95 KB (10,493 words) - 18:39, 4 November 2024
  • 垃圾帶中因大多數的塑料顆粒比一粒米還小,而無法使用衛星或其他視覺方式檢測到。 在2011年初即有證據顯示南太平洋環流中有垃圾帶存在,而後在2017年年中得到確認。最初是由非營利組織五大環流研究所(英语:5 Gyres)進行的研究,發現此地區有海洋廢棄物存在。這次航行從2011年3月開始,持續到4月,...
    11 KB (950 words) - 12:16, 26 April 2025
  • Niña」(拉尼娜)意為「小女孩」,或譯作「反聖嬰現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因為西太平洋的高氣壓及東太平洋的低氣壓所造成。當太平洋上空的沃克環流變弱時,東太平洋的東風減弱,無法把表層較暖的海水吹到西太平洋,造成東太平洋的東部與中部海水變暖,當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將會使得全球氣候...
    14 KB (1,472 words) - 09:02, 11 Jul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