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詳列了各個與诺贝尔奖得主有学术关联的大學。从1901年到2020年,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内的诺贝尔奖共颁给过930名个人和25个机构。本列表对每个诺贝尔奖得主均一视同仁,无论每年各个学科有多少人同时获奖、是否有人多次获奖。本列表只考虑个人获奖者,不考虑获奖机构及机构内的相关人...
59 KB (1,906 words) - 08:41, 27 April 2025
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有29位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數量上超過任何其他獎項;1976年,該校有四人獲得了三項不同的諾貝爾獎,為歷年最多。 據哥倫比亞大學校方統計,共有86名與該校有關的人士獲得了諾貝爾獎。獲得各獎項的人數如下: 諾貝爾物理學獎:29人;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人;...
112 KB (4,762 words) - 13:18, 5 May 2025
各大学图灵奖得主列表详列了各个与图灵奖(Turing Award)得主有学术关联的大学。自1966年起至2021年,图灵奖共颁给过74位个人。 本列表对每个图灵奖得主均一视同仁,无论每年计算机协会(ACM)同时授予多少人图灵奖。院校的次序按联系人数的多寡排列显示——由多至少。 本列表只考虑每所高校正式的学术联系人(official...
13 KB (514 words) - 17:54, 10 April 2024
各大学菲尔兹奖得主列表详列了各个与菲尔兹奖(Fields Medal)得主有学术关联的大学。自1936年起至2023年,菲尔兹奖共颁给过64位个人。 本列表对每个菲尔兹得主均一视同仁,无论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同时授予多少人菲尔兹奖。本列表只考虑各个大学...
15 KB (562 words) - 20:44, 1 October 2024
「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日语:日本人のノーベル賞受賞者/にほんじんのノーベルしょうじゅしょうしゃ),係指日本人或出生於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日本人完成獲獎研究,但獲獎時已移籍者,亦作為參考資料一併收錄。 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進入戰後佔領期。1949年(昭和24年)11月3日(文化日),湯川秀樹...
48 KB (3,128 words) - 07:57, 5 March 2025
每個大學對計算這個數字都有著不同的原則,比如有些大學並不計算那些在得獎後才到有關院校的人士,而有些大學則仍將其計算在內;有些亦不計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職員,但其他的卻仍視其為與該校有聯繫的得獎主。這裡顯示的數字為在統一採用了最廣闊的算法後所得出的結果。詳細人物列表請見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帝国理工的网站*...
27 KB (2,900 words) - 19:24, 7 March 2025
計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職員,但其他的卻仍視其為與該校有聯繫的得獎主。這裡顯示的數字為在統一採用了最廣闊的算法後所得出的結果。詳細人物列表請見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除了它原有、面積達8,180英畝(3,310公頃)的帕羅奧圖土地外,位於蒂黑馬縣接近維娜(英语:Vina, California)、面積達59...
110 KB (11,836 words) - 13:20, 3 May 2025
Research)》主辦,授予“乍一看好笑,后又引人深思”的科學領域十大成就。該獎約於每年九月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舉行,隨後會有獲獎者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公開演講。評審委員中有些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而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會舉辦,但是每次都稱自己是“首届”(如:The 31st First Annual Ig...
7 KB (803 words) - 02:07, 19 September 2024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各高等院校中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5名中華民國總統、6名中華民國副總統、諾貝爾獎台灣兩名得主、圖靈獎華人唯一得主、沃爾夫獎台灣兩名得主、20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內含5名外籍院士)與143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桂冠得主...
112 KB (12,087 words) - 13:16, 13 May 2025
50年,包括提名者人选和被提名者人选。一些人声称自己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而未获奖,此类言论应予仔细辨别。 截至2016年,共有911個人或者組織(836男、49女及26個組織)獲得了579個諾貝爾獎(含经济学奖)。截至2012年,得主平均年齡59歲。多次獲獎者共4人,多次獲獎的組織共2名,合計共6位多次獲獎的組織與學者。...
30 KB (2,774 words) - 15:28, 8 April 2025
每個大學對計算這個數字都有著不同的原則,如:有些大學並不計算那些在得獎以後才到有關院校的人士,而有些大學則仍將其計算在內;有些亦不計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職員,但其他的卻仍視其為與該校有聯繫的得獎主。這裡顯示的數字為在統一採用了最廣闊的算法後所得出的結果。詳細人物列表請見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We...
78 KB (7,862 words) - 11:40, 14 May 2025
奥斯汀德州大学是德州及美國聯邦主要的学术研究中心,每年的研究经费高达6億美元。教職員中亦不乏有諾貝爾獎、普立茲獎、沃爾夫獎、艾美獎以及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的得主。截止2020年10月,UT的历届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中,共有13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菲尔兹奖得主、2位图灵奖得主...
18 KB (2,069 words) - 05:38, 3 May 2025
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团和乌特勒支网络成員。 乌得勒支大學建立於1636年3月26日,至今已擁有380年的历史。該校位於荷蘭第四大城市乌得勒支,以其悠久的傳統而聞名於世。迄今為止,乌得勒支大學共培養出12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15位斯賓諾莎獎得主。 乌得勒支大學...
22 KB (1,895 words) - 01:24, 25 February 2025
1987年起,芝加哥大学开始举办一年一度为期四天的Scavenger Hunt竞赛,大量的学生团队出发去寻找先前在各地被放置或藏匿好的新奇物品。 截止至2020年10月,芝加哥大学的校友、教职工和研究人员中,曾产生过100位诺贝尔奖得主(請參考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位列世界第四,以及10位菲尔兹奖得主和4位图灵奖得主。...
52 KB (5,677 words) - 04:03, 29 April 2025
研究科。2014年度教研經費支出1518億日圓。大阪大學通常與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並列日本前三。 知名校友包括亞洲首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福井謙一、日本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首位沃爾夫醫學獎得主早石修、首位拉斯克獎得主花房秀三郎、首位克拉福德獎得主岸本忠三及平野俊夫、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作家司馬...
31 KB (3,477 words) - 07:10, 26 April 2025
諾貝爾獎得主以及147位羅德學者,數量遠超加拿大其他高校。麥基爾与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并称加拿大大学“三强”。麥基爾大學在麥克林期刊(Maclean’s)發佈的權威加拿大大學排名中連年穩居全國研究型大學第一名;在英國《QS》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0。...
39 KB (4,012 words) - 09:51, 20 April 2025
赫斯特蒙索城堡,該城堡自公元1957年到1988年曾是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的所在地。 女王大学是加拿大老四校和加拿大U15大学联盟的成员,曾有累计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和一位图灵奖得主在女王大学工作或学习过。 女王大学的前身女王学院于公元1839年在京士頓成立。公元1841年10月16日,維多利亞女皇發佈...
28 KB (3,031 words) - 03:16, 25 October 2024
诺贝尔奖得主,而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庄小威,菲尔兹奖得主、数学家丘成桐,美国NASA前宇航员焦立中,孙中山长子、政治家孙科,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红等也都毕业于伯克利。知名数学家陈省身、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图灵奖得主...
63 KB (4,982 words) - 19:02, 16 May 2025
利茲大學為紅磚大學和羅素大學集團成員,每年獲得的研究經費額度為英國各大學的前列。在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英國第13位和世界第75位。它與同樣位於約克地區的約克大學、雪菲爾大學共同組成「白玫瑰大學聯盟」,共同合作在高科技領域的研發工作。利兹大學的校友中有六位諾貝爾獎得主,擁有極高的國際聲譽。...
14 KB (1,479 words) - 14:07, 24 January 2025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遍佈各領域。截至2020年10月,包含110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三)、14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四)、25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三),等等。 丘成桐: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伯克利数学博士。...
19 KB (2,281 words) - 01:23, 3 April 2024
《與中大一同成長》,陳方正 主編,中文大學出版社,ISBN 962-201-969-2.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香港中文大學 官方网站 香港主题 汉字文化圈主题 大学主题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各學校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香港大專院校學生文化 大學站 (香港)...
364 KB (32,804 words) - 08:45, 27 April 2025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英語: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縮寫:UCI或UC Irvine),是一所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爾灣的公立研究型大学,美國公立常春藤名校,是美國大學協會成員,曾培养出7位諾貝爾獎得主、7位普利策獎得主。 1960年代,加州大學...
15 KB (2,175 words) - 15:21, 15 April 2025
澳洲八校聯盟 (category 澳大利亚大学联盟)
諾貝爾獎得主。 澳洲八大名校主導全澳洲約七成的研究計畫,所進行的研究計畫,高達九成六獲得美國專利。 澳洲的學術研究引文,約有八成來自澳洲八大名校發表。 孕育諾貝爾獎得主的搖籃,澳洲全部十餘名的諾貝爾獎得主,皆出自澳洲八大名校。 澳洲超过一半的国家教学奖都授予给了八校联盟大学,師生比亦远優于一般大学。...
8 KB (492 words) - 09:42, 1 April 2025
大學研究生和不足兩成的賓夕凡尼亞大學研究生能出任大學教授) 其餘約三成學生則多投身科技界和政商界,學以致用。 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师资却不亚于全美任何一所一流大学:目前教授中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22位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历史上普林斯顿大学校友中有46位校友获得过诺贝尔奖...
66 KB (7,849 words) - 14:22, 16 April 2025
搞笑諾貝爾獎(英語:Ig Nobel Prize),顧名思義是諾貝爾獎的戲仿,於每年10月初頒發,大約與諾貝爾獎得主名單宣布時間相近,主要表彰10種「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成就。不可思議科學年鑑(英语: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主編暨該獎項聯合贊助者马克·...
238 KB (30,028 words) - 08:30, 6 April 2025
在美國眾多研究型大學中,该校規模相對較小,不過在各領域的研究成果毫不遜色。歷史上著名的證明乙太不存在及光速不變原理的邁克爾遜-莫雷实验,就是1887年在這裡進行的,而邁克爾遜也成為第一位在科學領域贏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該校以研究為導向的學風與傑出的研究成果, 使其一直是獲得聯邦研究基金最多的20所私立大學之一...
23 KB (2,971 words) - 09:19, 14 April 2025
多位总统或首相(包括1位英国首相),85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菲尔兹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6位格莱美奖得主,2位奥斯卡奖得主,3位奥运金牌得主和一些国家的「国父」。 2017年,伦敦大学学院全球MBA课程(由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学术指导)启动,可以在全球各地区的附属本地教学中心或在线学习。可以获得的学位是MBA学位(工商管理硕士)。...
11 KB (849 words) - 04:04, 28 March 2025
東京大學校友列表,是著名知名東大校友的集成資料。本條目將東大校友分為數大類,除了特例,各分人物不重疊。 小和田雅子:日本今上天皇德仁的皇后 加藤高明:第24代內閣總理大臣 若槻禮次郎:第25・28代内閣總理大臣 濱口雄幸:第27代内閣總理大臣 广田弘毅:第32代内閣總理大臣 平沼騏一郎:第35代内閣總理大臣...
10 KB (1,392 words) - 02:39, 27 October 2023
各世界大學排名之前五名。它是英語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世上現存第二古老持續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 牛津大學培養眾多社會名人,校友當中包括31位英國首相、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而截至2020年10月,牛津大学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中,共有72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菲尔兹奖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
115 KB (10,650 words) - 02:37, 12 May 2025
李遠哲 (category 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大學柏克萊分校榮譽教授。 1986年與达德利·赫施巴赫、约翰·查尔斯·波拉尼共同獲得诺贝尔化学奖,也是第一位出生及成長於臺灣的诺贝尔奖得主。 李遠哲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日本学士院名譽會員,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94年—2006年)、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2011年—2014年)、名古屋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會長、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42 KB (4,289 words) - 12:32, 27 April 2025
大學、麥基爾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多倫多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劍橋大學、格拉斯哥大學、牛津大學、波士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埃默里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紐約大學、西北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密歇根大學...
95 KB (11,558 words) - 13:16, 17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