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禁越界立於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由諸羅縣笨港縣丞李倓給示,藉此杜絕漢人與原住之間的衝突與紛爭。此共109字,可作為臺灣清治時期漢人開墾的歷史佐證。2014年1月21日經嘉義縣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公告為縣定古蹟。...
    3 KB (302 words) - 02:07, 11 June 2022
  • 口,東行可前往科子林地區,並止於太和聚落西邊的縣道169號路口。 鄉道嘉150線是圳頭至頂過溪的道路。 鄉道嘉152線是圳頭至群彎的道路。 嚴禁越界(縣定古蹟) 梅山中華聖母天主堂(鄰近小梅地區,即今梅山市區) 梨子腳山(台灣小百岳之一,位於本地區與大坪交界處) 臺灣堡圖. 臺灣總督府....
    5 KB (547 words) - 13:35, 12 May 2025
  • 求新船平安橫渡台灣海峽,至湄洲媽祖祖廟請求媽祖神像,供奉於船上,船隻行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及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一帶),神示永駐此地。海商顏思齊率來台拓笨港,十寨居民輪流奉祀聖像。先民稱之「湄洲伍媽」、「船仔媽」,又因為笨港為台灣島最早開墾的地區,故又稱「開臺媽祖」。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
    22 KB (2,826 words) - 13:14, 4 May 2025
  • 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位於臺灣嘉義縣布袋鎮,是日治時期為紀念伏見宮貞愛親王在乙未戰爭中率領日軍混成第四旅團從布袋嘴登陸、與當地軍發生激戰而立的紀念碑,臺灣總督府曾依照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之指定為史蹟。二次大戰後,此遭推倒,被當作房屋地基,2002年1月5日時被挖出,之後在2008年1月...
    5 KB (567 words) - 02:48, 20 August 2024
  • 越界及生番威脅嚴重。漢人侵與生番出草成為清廷治理台灣棘手的問題,除了劃界隔離政策之外,土地權利也是穩定經濟財源及社會安定需要考慮的因素。 清廷領臺初期「任土作貢,課徵番餉」,沿襲荷蘭時代承認番社產權(番業主權);初期的低度開墾政策,卻無法杜絕漢人偷渡及越界...
    102 KB (18,250 words) - 09:42, 11 May 2025
  • ,高接雲天,遂名為半天岩;又以山間之雲常現紫色,取寺為紫雲寺。 自創建以來,可查的興修紀錄共八次。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阿里山通事陳密武告示的〈嚴禁謀奪佛祖香燈碑記〉可知此為紫雲寺擴展的第一階段。〈半天岩重建碑記〉記載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嘉義發生地震,導致寺傾倒十餘年,直至牛斗山首事郭濯海...
    8 KB (728 words) - 17:27, 23 November 2024
  • 戰祭 (category 台灣原住節慶)
    未經允許者不可擅入庫巴與祭屋 在祭儀進行中不得隨意走動與談話 在祭儀進行中不得放屁或打噴嚏 按照傳統慣例,男性由正門進入家屋,女性由後門進入家屋 儀式進行中嚴禁干擾,干擾者一律當場驅逐 阿里山鄒族戰祭Mayasvi-臺灣宗教文化地圖-臺灣宗教百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KB (839 words) - 10:17, 4 April 2025
  • 嘉慶八年(1803年)笨港溪洪水,此後笨港街分為笨南港與笨北港。當時水仙宮與協天宮洪水毀去、北港碧水寺也被沖毀。嘉慶十九年(1814年),眾師利用部分尋獲的建材重建水仙宮於現址,規模有兩個大殿和左右廂房。今廟方留有嘉慶年間「日月爭光」匾額和一對蟠龍石柱。...
    9 KB (1,037 words) - 12:09, 7 April 2025
  • 心萌感念之恩,遂奉請開基老二媽媽祖金身返故里朝夕虔拜,久而久之左鄰右舍禱之則靈,起先暫於茅屋奉棲,朴子的二姑婆於當地俗稱「社口媽」,西螺社口地區的先,也用「社口媽」稱號重新拆字組裝後,將宮名命名為「福天宮」。 分靈起初間斷回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文獻計載曾在大正15年有過大規模謁祖進香,但因路程遙遠中間又間斷了一陣子;...
    11 KB (1,015 words) - 10:57, 8 April 2025
  • 〈應律田太守徵詩題吳鳳廟 〉 台南 楊澤博 偉哉吳通事,成仁以殺身,頭顱甘一擲,番性野能馴。 慷慨死餘烈,英靈德在,羅山賢太守,治化及狉榛。 “ ” 《南瀛佛教》第十六卷第十一號 1925年,嘉義郡守荒木藤吉欲再次改建,計畫募集日幣八萬圓,但未成已被調離他處,繼...
    19 KB (2,092 words) - 10:37, 24 November 2024
  • 縣定古蹟 嚴禁越界...
    8 KB (1,318 words) - 20:33, 19 February 2025
  • 120°25′46″E / 23.556021°N 120.429513°E / 23.556021; 120.429513 大士爺廟,是位於臺灣嘉義縣雄鄉中樂村的廟宇,主祀觀音菩薩,大士爺,為嘉義縣縣定古蹟。 光緒年間,打貓地方人士簡貴、許國瀾等組成神明會「大士爺會」,分為頂街、下街、小普三個大士...
    15 KB (1,969 words) - 03:55, 19 April 2025
  • 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為1931年河合鈰太郎去世之後,其門生、友人為紀念其對開發阿里山林業資源及建設阿里山鐵路之貢獻,在1933年2月3日於阿里山揭幕之。該於2009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 此正面銘刻日本哲學者西田幾多郎的揮毫「琴山河合博士旌功」九字,側面刻年代,碑陰刻立緣由。而旌功...
    6 KB (762 words) - 08:34, 9 November 2024
  • 553009°E / 23.463924; 120.553009 嘉義縣番路鄉民和國民小學(簡稱和國小)為臺灣嘉義縣番路鄉的國民小學,最初為1920年設立的公學校分校,是現今番路鄉最早設立的學校。 和國小最初為在1920年3月31日經許可設立的「中埔公學校(今中埔國小)菜公店分校」,在同年4月...
    4 KB (368 words) - 13:13, 1 January 2025
  • 縣定古蹟 嚴禁越界...
    9 KB (1,097 words) - 20:56, 4 May 2025
  • 火燈夜巡在每年農曆6月底最後三天舉行,是嘉義縣布袋鎮過溝地區特有的民俗活動。活動起源於清領前期,布袋庄與過溝庄發生過械鬥,有庄在械鬥過程中不幸身亡,加上早期庄內有不少大公堀,發生多起庄溺斃事件,因此鬼魂之說甚囂塵上。建德宮主神李大府千歲指示以安營、夜巡的方式,以保村莊寧靜與居民平安。當時沒有路燈,所以居民以火把代替。...
    4 KB (445 words) - 15:33, 31 May 2024
  • 2022年舊宅修復完成,以大廳林維朝所題的「培桂堂」為名委外經營。 林開泰(1895~1942)出生於新港,為前清秀才林維朝次子、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之祖父,精通醫學及詩文,常為弱勢民眾義診,被譽為「詩人良醫」。1916年(大正5年)林開泰從台灣總督府醫學院畢業,同年8月25日返回故鄉,於今新港分...
    7 KB (760 words) - 03:48, 20 May 2025
  • 蒜頭糖廠直到1947年才重新開始製糖作業。蒜頭糖廠於1972年改隸新營總廠,並於1981年採新亞硫酸法製造特砂,於1988年恢復製造二砂。嘉義海埔地殖處業務於1984年4月歸併蒜頭糖廠,成為農場二課。蒜頭糖廠製糖工場在2001年因納莉颱風造成廠區大淹水導致機器設備泡水受損,加上臺灣的糖業市場趨勢...
    10 KB (914 words) - 13:40, 12 May 2025
  • 縣定古蹟 嚴禁越界...
    2 KB (232 words) - 04:43, 12 October 2023
  • 30年(清雍正八年)始稱「笨港天后宮」。 乾隆年間(1765年)三慷榔庄(現今雲林縣元長鄉客仔厝)笨港溪邊由上游漂來樟木,每逢夜晚即會發出毫光,被庄撈起後獻給笨港天后宮,依神諭雕為三尊媽祖神像:樹頭那節雕成之神像稱為「祖媽-大媽」,中節雕成之神像稱為「二媽」,末節雕成之神像稱為「三媽」,此三神像...
    6 KB (696 words) - 12:01, 7 April 2025
  • 南靖糖廠1908年成立以前,其所在「南靖」地區除了種植陸稻以外,以花生、甘藷等雜糧和甘蔗等經濟作物為主。 在糖廠設立之後,方才逐漸轉以甘蔗種植為主。種蔗製糖主要係由農、地主和商人自行推展。製糖程序繁複勞力密集,且蔗越快製成糖取得的糖愈多,故製糖的工作坊離蔗田不遠。清朝製糖的工作坊稱作糖廍,一般是設於距離農村聚落不...
    11 KB (1,417 words) - 13:53, 12 May 2025
  • 縣定古蹟 嚴禁越界...
    6 KB (584 words) - 09:10, 11 April 2025
  • 混凝土重力式橋墩,其鋼鈑梁是台鐵淘汰下來的二手貨。 嘉義縣境的北港溪鐵橋結構為上承式工字樑組合鋼樑及混凝土排架橋墩。 北港女兒橋 北港朝天宮 北港義廟 北港自來水廠 北港觀光大橋 北港老街 新港鐵路公園 新港奉天宮 北港線 台灣糖業公司 北港溪 ([//web.archive...
    14 KB (1,276 words) - 09:36, 19 February 2024
  • 縣定古蹟 嚴禁越界...
    3 KB (371 words) - 03:18, 18 April 2022
  • 縣定古蹟 嚴禁越界...
    34 KB (2,682 words) - 08:50, 17 May 2025
  • 原臺灣總督府氣象台阿里山觀象所 1932年 (日昭和七年) 2013年4月11日 阿里山鄉中正村東阿里山73-1號 [1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嚴禁越界 1768年 (清乾隆三十三年) 2014年1月21日 梅山鄉圳頭段194-914地號內部份土地 [1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3 KB (130 words) - 20:33, 18 July 2024
  • 縣定古蹟 嚴禁越界...
    6 KB (601 words) - 12:07, 5 October 2023
  • 命名為「大興宮」,並敬獻一張桌案。1840年(道光二十年)及1858年(咸豐八年)歷經兩次重修,今日廟旁涼亭保存一塊咸豐八年的「大興宮重修喜捐緣金名」。 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及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雲嘉地區發生兩次大地震,大興宮受損甚巨,由當時的新港區街庄長林維朝倡議重修。廟內留有19...
    4 KB (456 words) - 08:22, 8 April 2025
  • 縣定古蹟 嚴禁越界...
    3 KB (345 words) - 22:29, 25 August 2024
  • 縣定古蹟 嚴禁越界...
    7 KB (786 words) - 12:27, 7 April 2025
  • 縣定古蹟 嚴禁越界...
    6 KB (443 words) - 20:43, 29 Nov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