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卫六-土星系統任務(Titan Saturn System Mission,简称英語:TSSM)是NASA和ESA基於目前進行的卡西尼-惠更斯號任務透露的許多複雜現象,提出的聯合探測土星、土衛六和土衛二的企劃案。NASA估計將耗費25億美金的TSSM預定在2020年發射,經由金星和地球獲得的重力...
12 KB (1,403 words) - 13:40, 15 April 2023
任务的初步构想研究,但目前这些提案都还未成为投入实施的项目。 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TSSM)是美国宇航局和欧空局联合提出的探索土星卫星的计划 其设想是使用一只热气球在土卫六大气层中漂浮六个月。该提案现正处于与木卫二-木星系統任務...
138 KB (14,946 words) - 08:18, 25 November 2024
卡西尼-惠更斯号 (redirect from 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
卡西尼-惠更斯號(英語:Cassini–Huygens)是前往土星系統的一架旗艦級太空探測器,也是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歐洲太空總署(ESA)和義大利太空總署(ASI)合作進行的任務。整個任務分為兩部分:環繞土星的卡西尼號(Cassini)與在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登陸的惠更斯號(Huygens)。兩具探測器由...
76 KB (8,054 words) - 19:12, 3 March 2025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於第六、体积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同属氣體(類木)巨行星。古代中国亦称之为鎮星、填星。據說,古人觀察鎮星呈黃色,黃色於「五行」屬土,而命名為土星。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希臘/羅馬神話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
70 KB (7,933 words) - 16:12, 7 May 2025
土星半徑的128倍延伸至207倍,從計算上顯示這個還可以向外延展至土星半徑的300倍,向內則接近到59倍土星半徑的土衛八伊阿珀托斯;土衛九佛碧繞行土星的軌道平均半徑是土星半徑的215倍。環的厚度約為土星直徑的20倍。由於推測環中顆粒的來源是土衛...
66 KB (6,875 words) - 08:53, 20 April 2025
Mission)目前正與土衛六-土星系統任務互相競爭資金。美國太空總署與歐洲太空總署 在2009年2月宣布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將會優先進行,不過土衛六-土星系統任務仍然會繼續進行。土衛六-土星系統任務是由歐洲太空總署的土衛六-土衛二任務(Titan and Enceladus Mission)與美國太空總署土衛六2007年探測任務(Titan...
8 KB (1,006 words) - 17:51, 19 January 2021
泰坦海洋探测器 (category 土星探測器)
Explorer),简称时间号(TiME),是一艘用于探索土星的卫星-土卫六的着陆器。“时间号”是一项成本相对较低的外行星探索任务,旨在测量土卫六上的有机成分,并对外星海洋进行首次航海探索,分析它的性质并观察海岸线。作为发现级任务,时间号的设计成本上限为4.25亿美元,不包含运载火箭费用。该任务是2009年“普罗希米研究公司”(Proxemy...
26 KB (2,833 words) - 19:22, 18 November 2022
土星:太陽系第2大的行星,有著巨大且明亮的環系統。 天王星:太陽系第3大的行星,但質量卻是4顆外行星中最低的。它的自轉軸非常傾斜,幾乎是躺在它公轉太陽的軌道平面上。 海王星:太陽系第4大的行星,體積是外行星中最小的,但質量是第3大。它有一顆逆行的大衛星和許多小衛星。 所有的外行星都有環,但除了土星,所有的環從地球看都非常的黯淡。...
11 KB (955 words) - 13:39, 10 January 2023
惠更斯号 (category 土星探測器)
土卫六的探测器。卡西尼—惠更斯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和意大利航天局的一个合作项目,主要任务是对土星系进行空间探测。惠更斯号探测器以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惠更斯的名字命名,其任务是深入土卫六的大气层,对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
15 KB (857 words) - 10:35, 11 January 2024
旅行者1号 (category 土星探测器)
这次靠近土卫六的决定使太空船受到了额外的引力影响,最终使太空船飞过土星南极下方并离开了黄道,终止了它的行星探索任务。如果旅行者1号飞跃失败或未能成功观测土卫六,旅行者2号的轨迹将被改变以飞越土卫六,并放弃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访问。 距离土星约5百万公里的照片,于最接近土星后四天拍摄。 土卫一,距離425...
74 KB (6,148 words) - 11:21, 24 May 2025
衛三軌道飞行器的預算可能達到10億美金(7.1億歐元)。 2008年2月,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開始聯合探討在稱為外行星旗艦任務的架構下发送探測器探測外行星的冰衛星可能性。其中兩個主要的候選任務就是本計畫和包含了原本欧空局土衛六和土衛二任務(TandEM)的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TSSM)。...
14 KB (1,507 words) - 17:21, 5 September 2024
木星-木卫二轨道飞行器(EJSM组件)概念研究 木卫一观测者概念研究 木卫三轨道飞行器概念研究 特洛伊之旅概念研究 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 土星大气进入器权衡研究 土星大气层进入探测器任务概念研究 土星环观测者概念研究 土卫二飞越和采样返回概念研究 土卫二轨道飞行器概念研究 特里同湖泊探测器概念研究 喀戎轨道飞行器任务概念研究 天王星和海王星轨道器及探测器概念研究...
15 KB (1,657 words) - 12:25, 28 November 2024
土卫六原位和空中侦测飞机 (Aerial Vehicle for In situ and Airborne Titan Reconnaissance) 是一项提议探访土星的卫星-土卫六的飞行任务概念,由爱达荷大学的詹森.巴恩斯(Jason W. Barnes )在2011年所提出。土卫六...
5 KB (361 words) - 17:28, 2 May 2023
外行星旗艦任務是NASA和ESA聯合共同發送探測器,研究外太陽系冰衛星的任務。要研究的有兩個任務計畫候選者: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Europa Jupiter System Mission,EJSM)和土衛六-土星系統任務(Titan Saturn System...
1 KB (156 words) - 23:00, 27 January 2020
土卫二又稱為「恩克拉多斯」(Enceladus),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8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在旅行者號於1980年代探測土星之前,人們只知道土衛二是一個被冰覆蓋的衛星。旅行者號顯示土衛二直徑約为500公里(相当于土星最大的衛星土卫六直径的十分之一),而且其表面幾乎能反射百分之百的陽光。旅...
76 KB (9,418 words) - 03:11, 4 July 2024
土卫二和土卫六探测器(E2T)是一项由欧洲空间局与美国宇航局共同提出的太空探索任务概念,旨在研究土星卫星土卫二和土卫六的演化及宜居潜力。 这项拟议的任务将解决有关地外宜居性、非生物/生命前化学环境及生命起源等关键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是欧空局宇宙愿景计划中最高优先任务之一。 土卫二和土卫六...
7 KB (801 words) - 17:23, 5 September 2024
俄刻阿诺斯号 (category 土卫六)
任务提出的一项轨道飞行器任务概念,但未被选中开发。若今后在未来某个时机被选择,该任务将前往土星的卫星土卫六评估其宜居性。对土卫六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早期地球及环绕其他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该任务是以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俄刻阿诺斯所命名。 土卫六...
11 KB (1,289 words) - 11:09, 8 July 2022
土衛六的大氣層對許多波長範圍的電磁波是不透明的,並且土衛六表面的全反射光譜也使土衛六表面不可能接受到來自大氣層外的光線。直到2004年卡西尼—惠更斯号任務到達土星系時才獲得了土衛六表面的影像。並且惠更斯号登陸艇在土星大氣層下降過程中無法偵測到太陽的位置。雖然惠更斯號登陸艇最終能在土衛六...
25 KB (3,149 words) - 15:44, 29 September 2024
任务是时间号着陆器,该任务主要为探测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计划于2015年1月}}或2023年发射。但2009年2月,美国宇航局/欧空局宣布,在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TSSM)之前(可能也包括“时间号”任务)将优先考虑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
14 KB (1,761 words) - 17:47, 15 August 2022
旅行者2号 (category 土星探測器)
北土星極地拍攝的照片,使用橙色和UV過濾器。 土衛二的彩色照片顯示廣泛不同年齡的地表。 土衛三的隕石坑表面,在594,000公里距离。 从230萬公里距离拍攝的土衛六大氣層。 土衛六的太陽掩星,從90萬公里。 明暗两种色调的土衛八,於1981年8月22日拍攝。 觀察到的土星環的“輻條”特點。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the...
28 KB (3,598 words) - 15:49, 8 April 2025
系統任務”原定于2020年实施。2009年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确认该计划将优先于“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得以实施。 但是欧洲空间局的计划资金仍然面临来自该局其他计划的竞争。“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包括美国航空航天局主持的“木星-木卫二轨道飞行器”和欧洲空间局主持的“木星-木卫...
71 KB (8,624 words) - 06:22, 22 March 2025
伽利略是首位发现太阳系各天体物理细节的人,他发现月球上有陨石坑;太阳上有黑子;木星轨道上有四颗卫星。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继伽利略之后,发现了土星的土卫六和土星环。乔凡尼·多梅尼科·卡西尼后来又在土星环中发现了四颗卫星和卡西尼缝。 爱德蒙·哈雷在1705年意识到,被多次目击记录的哈雷彗星为同一个天体,每75-76年定期...
26 KB (2,678 words) - 17:45, 27 August 2024
六项任务主题: 彗星表面取样返回-一架彗核着陆器和取样返回任务 月球南极取样返回-在月球南极-艾托肯盆地着陆并将样本带回地球的任务 海洋世界(土卫六和/或土卫二) 土星探测-大气层探测器 特洛伊之旅和交会-一次飞行任务探测两颗或更多颗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金星着陆器...
24 KB (2,986 words) - 05:55, 8 May 2024
9年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确认该计划将优先于“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執行。但是欧洲空间局的计划资金仍然面临来自该局其他计划的竞争。“木卫二-木星系統任務”包括美国航空航天局主持的“木星-木卫二轨道飞行器”和欧洲空间局主持的“木星-木卫三轨道飞行器”,可能还包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主持的“木星磁场探测器”。...
54 KB (6,507 words) - 06:56, 31 December 2024
海卫一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之一,也是太陽系中為數不多的已知地質活躍的衛星之一(其他衛星包括木衛一和木衛二,以及土星的土衛二和土衛六),表面幾乎沒有明顯的撞擊坑,因此具有复杂的地质历史和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表面。錯綜複雜的冰火山和構造地形表明了複雜的地質歷史,海卫一直徑為2,710公里(1...
24 KB (2,957 words) - 00:35, 18 September 2024
蜻蜓號 (category 土星探測器)
蜻蜓號(Dragonfly)是前往土星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目標是登陸土衛六尋找適合生物生存的環境與化學變化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於2017年4月提出此项土衛六探測計劃,作为新疆界計畫第4次任务提议的一部分。 2017年12月,蜻蜓號入選新疆界計畫最後決選名單,與彗星天體生物學探索取樣返回任務(英语:CAESAR...
9 KB (502 words) - 11:25, 26 April 2025
Riley)为制片人。该片设定在一个不明确的未来,该任务的首席科学家回想起了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的2010太空漫遊(1982出版)所描绘的一幕幕。 5名宇航员驾驶着 “天马号”开始了太阳系内的星际旅行。他们的任务是登陆金星、火星,掠过太阳、木星以及接近木星的卫星:木卫一和木卫二和勘测土星的卫星土卫六...
9 KB (1,473 words) - 11:26, 5 March 2023
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的直接证据,表面星如棋布地分布着一些大小不一的液体湖泊和海洋,就像地球上的水域一样。 卡西尼号任务最终证实了以前猜测,尽管并非立刻。当探测器于2004年到达土星系时,人们希望通过液体表面反射的阳光检测到碳氢化合物湖泊或海洋,但起初并没观察到任何镜面反射。 在土卫六...
67 KB (4,901 words) - 13:52, 6 April 2025
group)和帕西法尔卫星群,还有一些单独的卫星。 土星拥有145颗已确定轨道的卫星,其中53个已经命名,不过大部分都很小。有7颗卫星大到足以实现流体静力平衡,其中最大的土卫六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卫星。土星有22颗规则卫星,传统上以泰坦或其他与萨图尔努斯相关的神话人物命名。另外...
102 KB (3,196 words) - 11:59, 29 August 2024
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任務包括由NASA,ESA,甚至部分RSA進行的任務。 月球與行星實驗室於1960年由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伊伯成立。柯伊伯長期以來一直是觀測太陽系的先驅,特別是月球;當時他是不合時宜的天文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發現了天衛五和海衛二,火星和土衛六上的甲烷及二氧化碳的偵測,以及預測柯伊伯带。...
5 KB (776 words) - 07:23, 17 April 2025
衛一上發現了火山活動。 航海家1號於1980年11月掠過土星,於11月12日最接近土星,距離土星最高雲層124,000公里(77,000英里)。航海家1號探測到土星環的結構比想像中還要複雜,並對土衛六上的濃密大氣層進行了觀測。但是這次靠近土衛六...
13 KB (1,717 words) - 15:40, 8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