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排外主义,是指只相信特定的宗教為真实的学说。这与宗教多元主義宗教包容主義相反,后者认为所有宗教都对上帝的存在提供了有效的回应 。 为了確定佛教是否一个排外性的宗教,人们进行了一些實驗,首先指出那些不接受佛陀教义的人,例如八聖道分,並提出注定要通过无休止的转世来重复苦难的循环,而那些实践正确方法...
    9 KB (1,058 words) - 12:13, 29 June 2024
  • 排外主义(英語:Exclusionism或Exclusivism)指的是一种排外性的做法。排外性心态的特点是,无视与自身观点或想法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或是采用通过排除具有某些特征的实体,而将实体组织成群体的做法。排外主义有可能表现为将某类人排除在社区之外。具体可能指: 仇外,对外族人的仇恨心理。...
    674 bytes (103 words) - 02:25, 27 March 2023
  • 沙文主义 (category 民族主义)
    民族沙文主义及沙文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奉行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因此民族沙文主义也是民族主义的一种。 碳沙文主義 地方主義 國家主義 超國家主義 美國例外論 中國例外論 极端民族主义 大漢沙文主義 宗教排外主義 神權政治 性別歧視主義 浪漫主义 前衛 Macmillan., Palgrave. Global...
    9 KB (1,040 words) - 11:16, 7 July 2025
  • 白人民族主義 白人至上主義 白人主義 拜金主义 柏柏尔主义 斑點主義 半伯拉纠主义 包豪斯主义 保護主義 保守改良主義 保守自由主義 保守主义 悖论主义 悲觀主義 俾路支民族主义 本本主义 本土主义 本位主义 本质主义 毕达哥拉斯主义 庇隆主义 边际主义 變性女性主義 辩证唯物主义 表現主義 波希米亞主義...
    27 KB (2,153 words) - 00:08, 3 July 2025
  • 宗教、傳統和文化的強烈熱愛,同時也表現出類似於其他極右翼民族主義運動的狂熱民族主義。威權保守主义領導人的例子包括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和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威權保守運動與法西斯主義在同一時代很突出,有時與法西斯主義發生衝突。儘管這兩種意識形態具有民族主義...
    79 KB (10,647 words) - 01:46, 3 July 2025
  • 宗教包容主義是理解宗教之间关系的方法,它相信许多不同的信仰都是正确的,或至少不會排斥。它与宗教排外主義相反,宗教排外主義断言只有一种正确方法,而其他所有方法都是错的。宗教包容主義宗教多元主义的一种形式,這术语还可以断言所有信仰中的信徒在特定语境中同样有效。 广义上有两种包容主义思想:...
    11 KB (1,703 words) - 07:28, 27 March 2025
  • 许多宗教相信神向先知启示了一些信息。基督宗教和回教的大部分教派都教导说,他们的信仰,是唯一使人得到拯救的道路。基督宗教與回教的少数教派,以及犹太教、印度教和锡克教则相信其他宗教的信徒,只要行善,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到達神的國。 选民的观念有时会带来民族优越感,批评者认为这一观念带来了文化帝国主义、种族主义排外主义...
    15 KB (857 words) - 00:54, 5 March 2025
  • 民族主義,亦稱國民主義、国族主义、国粹主义,是一種主張民族(nation)與國家(state)應該整合為共同體,形成民族國家的意識形態與信條,其旨在追求民族的生存、发展、兴盛。民族主义者往往认为民族拥有自我治理的主权,而不应受他人干涉,即民族拥有民族自决权,而这一观念则起源于人民主权论。...
    106 KB (12,989 words) - 13:41, 18 July 2025
  • 左派 (section 女性主義)
    主義、社會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左派思想都與集體主義相對,而典型的右翼,如法西斯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納粹主義、國家主義会选择更強調民族、國家、社會的集體。 左派與右派都是相對而言,在不同背景下兩者主張的具體內容不會相同,不能以靜態的「主義...
    67 KB (8,596 words) - 09:44, 26 June 2025
  • 右派 (section 民族主義)
    主義的传统,),有時候也包含中東;左派強烈主張政教分離;主張政府及宗教組織應該分離,宗教組織不應牽涉政府;右派則強調应保障宗教組織在政府及社會的角色。 個人主義:不過,1960年代的反文化浪潮便是以強調個人自由為特色,而這波浪潮主要則被歸類為左派,而在宗教/現世的衝突上,現世主義...
    87 KB (10,552 words) - 00:45, 12 April 2025
  • 制度種族主義指將种族主义的意識型態制度化的想法及實踐。公民權利的保障是否為正當的轉型正義政策以抹平歷史上制度種族主義的集體傷痕,抑或是另一種逆向歧視。制度種族主義是常見的公共政策討論之一,相當於或相類似於制度性別歧視主義。 種族主義...
    21 KB (2,772 words) - 23:14, 4 July 2025
  • 宗教多元主義(Religious pluralism)是一種態度或政策,指社會中多種不同宗教信念共存的現象。宗教多元主義可以包含下列一個或多個層面: 承認並寬容一個社會或國家內的宗教多樣性,提倡宗教自由;將世俗主義定義為國家或無宗派組織在宗教議題上採取中立態度,而非反對宗教...
    12 KB (1,392 words) - 07:52, 27 April 2025
  • Chinazi (redirect from 中國納粹主義)
    與者和新疆再教育營的反對者用於批評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境内(含香港、澳門)壓迫中國公民、限制中國人權,對內宣傳個人崇拜、極端民族主義排外與種族主義,在境外進行生存空間滲透擴張、推廣带有國家資本主義特色的中國模式的行為。 據澳洲學者James Leibold於2010年發表的論文,赤納粹...
    45 KB (4,445 words) - 13:55, 8 June 2025
  • 排外性。在一些案例中,对于出身决定“纯洁”、“不纯”的概念在非洲十分流行。在另一些案例中(比如尼日利亚的努佩人、东非的贝尼阿梅尔人(英语:Beni-Amer people)、苏丹的提拉人(英语:Tira people)),排外原则是由社会因素的演化而衍生出来的。...
    48 KB (5,932 words) - 03:42, 19 June 2025
  • 地方主義(英語:Localism),又稱本土主義、地方保護主義,指一個地區為維護自身社會利益而實行文化及人口等方面的保護。在處理地方和全國的關係上的一種傾向。 基本上,本土主義是和大中華主義(區域主義)相反的兩個極端,但當中包含對本土的身份認同及政治立場的取態,有部分對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持抗...
    15 KB (2,036 words) - 17:02, 3 July 2025
  • 現代性 (category 現代主義)
    就政治制度而言,從極右的法西斯主義到極左的共產主義都對現代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但「自由主義民主」(Liberal Democracy),加上福利國家,被視為最有活力、最為普遍的政權形式[來源請求]。 就思想文化而言,西方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以個人主義形式存在的人道主義,以及以功利主義形式存在的理性主義,而形形色色的保守主義和激進思潮也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成分。...
    8 KB (1,110 words) - 19:59, 4 July 2025
  • 中國民族主義,也稱為大中華主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兩個各自宣稱代表全中國的政權的民族主義政治主張與意識型態等,主張全中國境內的民族,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以共同國族認同,形成中華民族,將中國建立這些民族共同的民族國家,以民族主義促進全中國人民的文化和民族團結。 中國民族主義的主張不同于大汉族主义...
    55 KB (6,717 words) - 09:22, 25 April 2025
  • 宗教社会学(Sociology of religion)是一門用以研究宗教的起源、日常實踐、組織形態、社会功能,宗教意義等種種面向为对象的学科。 宗教社會學者們普遍認為宗教與社會生活各個面向之間—如經濟、政治、文化—存在著交互影響的關係。 近來,原教旨主義的興起成為宗教...
    8 KB (1,257 words) - 06:08, 3 March 2025
  • 五四运动 (category 中国进步主义)
    在思想上五四前夕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中國近代以來,排外與開放兩個思潮不斷鬥爭,甲午戰爭震動中國,一方面開始有更多的人重視思想的引進,另一方面也激發排外情緒,義和團事件是一次排外情緒大爆發,但此後轉入一個越來越開放的年代,新政、憲政、基督教、進化論、德先生、赛先生,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實用主義,等等,各種外來思想紛紛進入中國。...
    114 KB (17,384 words) - 17:53, 16 July 2025
  • 排外主义思想的批评和指责。是次暴乱向民众暴露出了费城及周边地区执法能力的缺陷,事实上促进了警方进行多项改革,并对费城的合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19世纪的快速工业化,费城吸引了许多欧洲移民(多来自德国和爱尔兰)来此定居,多数移民是天主教徒,而由于宗教、经济和文化差异等问题,本地民众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
    22 KB (2,966 words) - 13:07, 3 December 2024
  • 主义并进一步复兴沦落千年的希伯来语。民族主義也逐漸為歐洲右翼所接納,並最終導致了法西斯主義的崛起。那些被官方民族所排斥的族群的精英,例如犹太人和殖民地土著民族,在接受殖民母国教育后无法获得与官方民族同等待遇,因而拒绝了进一步的同化并开始拥抱民族主义...
    37 KB (4,495 words) - 22:58, 19 January 2025
  • 2020年1月30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该校 BeWellCal Instagram 帐号上发表言论,鼓励认可因新冠病毒产生的排外及种族主义的情绪。该图片遭到学生的抗议后删除。 2020年2月3日,CNBC報導有Uber及Lyft司機拒載亞裔乘客。另有戴口罩的華人婦女在纽约地铁曼哈...
    217 KB (21,862 words) - 11:10, 20 February 2025
  • 民族中心主義(英語:ethnocentrism),是一種認為自己的文化優於其他文化的信仰。具有民族中心主義的個人會判定其他族群與自身族群或文化有關連,尤其是語言、行為、習俗與宗教方面。這種民族上的民族中心可定義每個族群獨特的文化認同。 “民族中心主義”一詞是由威廉·G·薩姆納觀察到人們時常區別是否...
    12 KB (1,398 words) - 10:33, 5 July 2025
  • 年六日战争后在以色列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宗教意识形态。 他认为这是以色列 中“排外的、民族主义的、甚至是种族主义的、反民主的政治文化趋势”,与后锡安主義和劳工錫安主义的左翼政治平行发展,也对立发展。 乌里•拉姆认为,新锡安主義不是新现象,而是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和征服耶路撒冷之后出现的。拉姆认为耶路...
    8 KB (708 words) - 10:27, 21 May 2025
  • 日本反中情绪是指日本對地域意義上的上的中國及統治中國的政權之反對情緒。這種現象起源於日本江户时代出現的排外思想,表現爲去中國化的嘗試。在近代由於中國的落後而出現對中國的歧視思想,侵華時達到頂峰,助長了其對中國的罪行。二戰後這種思想遭到壓制,1972年中日建交后的一段時間日本民衆對中國的恐懼情緒較爲緩...
    9 KB (1,195 words) - 05:31, 8 February 2024
  • 主义盛行的红色恐惧时期,很多人因为被麦卡锡指责同情共产主义而失去工作。 因特网的发展提出了重新定义言论自由的挑战。在雅虎禁止在其网上拍卖区出售纳粹相关商品之后,Google、雅虎、微软和思科因为协助进行中国网络审查而于2006年受到美国国会调查。在2006年初,美国公众在仇恨性言论、宗教...
    26 KB (3,078 words) - 02:50, 3 July 2025
  • 学者米德(英语:Walter Russell Mead)、卡岑施泰因及莫里斯认为,特朗普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傑克遜民主时代。学者劳奇威(英语:Eric Rauchway)认为:“特朗普主义排外主義和白人優越主義—在美国历史中根深蒂固。但特朗普本人为它们赋予了新的而且更坏的目的。”...
    152 KB (13,164 words) - 08:44, 17 July 2025
  • 鼓吹反美主義,不滿首相安倍晉三過度討好美國。 鼓吹大東亞共榮,認為侵華戰爭具有正義性,反對教科書中的自虐史觀。 認為日治時期的臺灣優於蔣介石統治下的臺灣,鼓吹臺灣獨立。 反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美日安保條約和解禁集體自衛權。 支持給予在日永住外國人地方參政權,反對排外主義。 支持女性皇族和夫婦別姓。...
    7 KB (805 words) - 00:55, 27 November 2024
  • 义和团运动 (category 宗教戰爭)
    义和团运动,是一宗發生於1899年至1900年,因反洋和反外國勢力,以华北为中心,民众发起的排外反抗运动,並帶有宗教性質和迷信色彩。 清朝甲午戰爭戰敗后,西方列强划分在清朝的势力范围(瓜分中國),四處建教堂,故所吸收的中原基督徒增加,中原北部农村的基督徒憑著教堂特殊,已經幾次與非教徒頻繁發生教案,又...
    180 KB (28,393 words) - 14:50, 16 July 2025
  • 排外主義增強的一因。蒙古科學學院國際研究所的肖爾夫·德爾指謫「來蒙古的外國人中,主要針對中國人的違法行為的自警團的活動,在全蒙古更可能得到支持。這才是真正的威脅。」 美國國務院從2010年春以來,得出蒙古“針對外國人士的排外主義...
    80 KB (9,067 words) - 07:14, 29 June 2025
  • 略了累贅的部分(W),又保留了和有毒生物的聯繫(“asp”是角蝰,一種毒蛇)。此詞經常用作貶義,用來打趣、嘲諷這類白人在歷史上盛行的種族主義排外主義、反猶太主義、反天主教和文化種族優越感心態。 有人說,在今日的美國,WASP群體是唯一能夠讓大家隨便嘲笑又不會激發嚴重抗議的族群。一說到WASP,人...
    13 KB (1,827 words) - 16:42, 3 Jul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