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用戶對維基百科進行編輯從而得到直接利益就可能會構成利益衝突,這些利益可以包括金錢、物質等,而其動機則可能包括宣揚政見、擴大知名度、維護名譽等,利益相關者可以是維基百科條目的當事人或其合約者、政黨人士或政府僱員等。雖然這些編輯有不少是就事實的小修正,但新聞媒體關注到,其中的編輯有傾向是對條目的...
4 KB (576 words) - 07:14, 8 April 2024
维基百科主题 QRpedia Wiki列表 對維基百科涉及利益衝突的編輯 对维基媒体的审查和封锁 在線百科全書列表 維基百科:新聞稿 維基百科:常見問題解答 網路外部性 共识主动性 維基媒體計劃 Jonathan Sidener. Everyone's Encyclopedia...
215 KB (23,497 words) - 13:31, 5 July 2025
的後續編輯。(媒體幫助) 更多有聲條目 中文維基百科是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开放式协同合作计劃的中文(汉语)版本,为维基百科的第12大語言版本(截至2020年)。成立於2002年10月24日,使用中文橫式書寫,並同時相容簡體、繁體等兩大中文字體、以及支持繁简转换。 中文維基百科與其他版本的維基百科...
58 KB (5,798 words) - 16:41, 10 June 2025
2015年8月31日,英语维基百科社群發現了381個分身帳號,運營有償編輯圈子而無聲明。事件背景是,一些中型企業曾藉維基百科「建立條目」(AFC)的流程,編寫關於自身的條目,呈交予較資深的編輯審核,但不獲通過。該圈子的參與者以此為由,敲詐这些企業。事件中,首個揭發的帳號名為「Orangemoody」,事件因而得名。這是維基...
13 KB (850 words) - 09:31, 5 November 2024
自2001年維基百科推出以來發生許多爭議。維基百科以「自由編輯」模式聞名,卻也引起公衆對於維基百科條目準確及可能破壞的擔憂。媒體也報導過維基百科與其托管者維基媒體基金會有關的爭議事件或醜聞:包括虛假內容、誹謗公眾人物、涉嫌商業利益衝突的條目。 2005年5月,某匿名使用者在維基百科...
246 KB (22,627 words) - 15:35, 24 May 2025
維基百科掃描器(Wikipedia Scanner),簡稱維基掃描器(WikiScanner),是一個於2007年8月14日推出的工具程式,由美國駭客Virgil Griffith(英语:Virgil Griffith)建立,為一個能讓公眾查詢的維基百科匿名編輯資料庫。通过把这些编辑与不同组织的...
19 KB (1,931 words) - 10:03, 16 September 2023
維基百科的性別偏誤是一項針對維基百科的批評;認為在內容的質與量上都是有偏誤的,原因是大多數的維基百科編輯者都是男性。 這是對維基百科最常見的一種批評,也是對維基百科系統性偏見的一般性批評的其中一部分。維基百科的運行者維基媒體基金會同意這種批評,也不斷嘗試增加女性維基百科編輯者的數量。例如曾舉辦鼓勵女性參與,並增加女性主題條目的編輯松。...
42 KB (3,920 words) - 16:16, 30 July 2024
Grassroot 在大陆维基编辑者的QQ群中以“触犯香港国安法”为理由,呼籲綫上舉報所有香港用戶組用戶。在維基媒體基金會尚未對港版國安法適用於維基用戶發表相關聲明前,中文維基百科香港用戶組隨即發出聲明,稱“目前已联系维基媒体基金会在维基百科总部的信任和安全团队。”作爲相關用戶對...
124 KB (13,641 words) - 16:38, 5 July 2025
加沙戰爭 (redirect from 2023年10月加以衝突)
的反犹太主义描述为「对犹太人的某种看法,可以表现为对犹太人的仇恨」,以应对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战争后的反犹太情绪。 戰爭引發重大外交危機,許多國家對衝突反應強烈,影響了區域關係的動力。至少有九個國家採取了嚴厲措施,召回大使並與以色列斷絕外交關係。這場衝突也導致人們重新關注當前衝突的兩國解決方案。...
290 KB (27,064 words) - 07:44, 23 July 2025
冼國林 (category 不在維基數據的Facebook ID)
Platform)用戶行為的文章,當中就提到一些有利益衝突人士會在這些地方修改內容,並以冼國林作例子,指一些可能和冼國林有關之用戶,在中文維基百科多次刪除對冼國林不利的內容。這些用戶的戶口名亦正是國藝娛樂的英文縮寫,而且亦無修改其他文章的紀錄。文章以whitewashing(洗白)形容這些行為,提到有關編輯已經被回退,並指這些洗白並非恰當做法。...
20 KB (1,606 words) - 09:27, 21 July 2025
互聯網操縱 (category 需要查證來源的維基百科條目)
心理定位:社交媒體活動和其他數據可用於分析人的性格,並預測他們的行為和偏好。邁克爾·科辛斯基(英语:Michal Kosinski)博士開發了這樣一個程序。這可以用於定制適合個人心理的媒體或信息,例如通過Facebook。據報導,這在唐納德·特朗普的勝選中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維基百科涉及利益衝突的編輯 假新聞 過濾氣泡 信息戰 媒體偏見...
11 KB (1,129 words) - 15:02, 9 November 2023
涉及任何利益衝突。2月11日,梁回應有報章指他任職的戴德梁行是西九比賽的參賽隊伍乃不符事實,梁也求政府公開西九比賽項目的全部檔案。 2012年2月29日,香港立法會通過引用權力及特權法,成立《西九事件專責委員會》調查梁振英在西九事件的利益衝突事宜;同時,梁競選辦去信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以成員對...
165 KB (19,942 words) - 23:11, 22 July 2025
詹姆斯·海爾曼 (category 维基百科人物)
維基百科的醫學內容中,每十篇有九篇有誤。2015年時《大西洋》有報導提及對維基百科涉及利益衝突的編輯,其中具體描述海爾曼修正美敦力員工在維基百科經皮下脊椎修補術(英语: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中,設法美化該手術的編輯(美敦力的產品中有該手術的材料)。...
42 KB (3,203 words) - 01:14, 2 February 2025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redirect from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
的提議是由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普京核心圈子中的一小群鷹派或西羅維基集團做出的,其中包括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和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同一時間,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衝突惡化,監督停火的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地在2022年初衝突數量激增。 2021年12月,俄羅斯對...
370 KB (31,284 words) - 06:01, 23 July 2025
维基百科零计划(英語:Wikipedia Zero)是维基媒体基金会一个项目,通过与移动运营商合作为用户提供在智能手机上免除流量费用访问维基百科的服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该计划在2012年提出,2013年3月该计划赢得了赢得西南偏南的“互动”奖。该计划的目的是减少访问自由数据库的...
16 KB (1,074 words) - 22:08, 14 July 2025
的编辑权限。编者通常使用匿名昵称,除非自愿公开身份。一般来说,如果一篇条目遇到破坏性编辑或编辑爭議时,便会受到保护。有时条目也会因存在利益冲突的编者频繁修改而受到保护。2020年,有编者因在关于亚洲国际新闻的条目中加入了涉及该机构的新内容,从而引发了编辑战,最终该条目被保护。 维基百科在印度的...
35 KB (3,285 words) - 12:49, 4 July 2025
的“蓝丝带小组” 2017年4月25日,吉米·威爾斯宣布創立WikiTRIBUNE。 2021年12月,吉米·威爾斯將維基百科上自己的第一筆編輯「Hello,World!」以NFT形式透過佳士得舉行公開拍賣,12月15日,首筆編輯最終以7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除了這條編輯內容的...
107 KB (9,888 words) - 10:36, 3 July 2025
美国国会职员的编辑,指部分由美国国会工作人员对维基百科进行的编写引起争议,特别是是维基百科早期到2006年中期这段时间。如马蒂·米汉、諾姆·科爾曼、康拉德·伯恩斯及乔·拜登,和拜登的条目曾引起媒体的关注。还有其它如基尔·库特耐特的条目编写则很少受到广泛报道。 一些政客让自己的员工删除维基百科上的...
2 KB (238 words) - 08:48, 6 December 2023
政治 (category 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政治(英語:Politics)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狹義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22 KB (3,131 words) - 01:32, 4 July 2025
中国墙 (category 缓解利益冲突)
一种为数据的隐私(英语:Data privacy)和数据完整性提供的基本模型名为中国墙模型(Chinese Wall Model)或布魯爾-納什模型。它是一种约束利益冲突的成员对文件读/写访问资格的安全模型(英语:Computer security model)。 布魯爾-納什模型 利益衝突 內線交易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逻辑分析器...
11 KB (1,108 words) - 09:51, 13 April 2024
的经贸合作关系,因此该立场被乌克兰和西方多国反对及列入制裁措施。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視中國為「俄羅斯犯罪聯盟」的成員,批評中國持續向俄羅斯提供協助。中国不认为俄罗斯入侵为「战争」,而是以「乌克兰危机」称呼这场冲突,引起乌克兰的不满。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涉及乌克兰战争的...
292 KB (30,301 words) - 04:49, 9 July 2025
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 (category 自2015年2月维基百科需要风格编辑的条目)
的奇蹟」。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報導:南鐵爭議 徐世榮指控維基百科遭網軍操控 2014年9月,徐世榮在其facebook粉絲頁指控維基百科遭賴清德及其網軍操控,批評維基百科內容「幾乎全部都是誤導」、「幾乎都是不實的消息」。2016年,徐世榮在其著書中,再次指控維基百科的內容是「臺南市政府修改後的...
116 KB (16,706 words) - 05:18, 3 September 2024
国家 (category 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的變化。 新制度主義在國家的理論上,主張國家是具有自主性的。換句話說,國家的公務人員有著他們自己的利益,而他們也會獨立的(也是與之衝突的)在社會裡追求扮演參與者的角色。由於國家控制了強迫的工具,並且使許多公民社會裡的團體必須倚賴著國家,國家的公務人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會對公民社會施加他們自己的偏好。...
41 KB (5,971 words) - 19:28, 19 July 2025
的游戏《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的前導預告中出現了一秒有關该事件的畫面,該預告片也因而在中國被下架。而後發布了經過修剪編輯的預告片(仅删减画面,未删减音频)。 六四事件在维基百科的姊妹项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六四事件主题...
347 KB (35,978 words) - 14:44, 23 July 2025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 (category 香港警民衝突)
衝突,事後警方發布公告,將示威行動定性為「暴動」。而示威者則指警方濫用職權及使用過度武力。之後示威者提出「完全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撤回前述衝突的暴動定性、撤回所有示威者控罪、追究警隊濫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辭職下台」等「五大訴求」。6月16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更大規模的遊行,由于特区政府的...
379 KB (31,749 words) - 08:41, 14 July 2025
的參賽公司,投票後始被發現有利益衝突。有評論指,政府發稿時間臨近特首選舉提名期,猶如在針對梁振英;而民政事務局強調政府於10年後始發稿交代事件,只是回應傳媒查詢,並無其他目的。2月10日,梁在多份報章刊登聲明,重申自己在西九龍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並不涉及任何利益衝突...
96 KB (12,091 words) - 13:05, 7 October 2023
以色列國防軍 (category 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的新兵是從依舒夫現有的準軍事組織—即哈加納、伊爾貢和莱希—中招募的。自以色列獨立宣言後不久成立以來,以色列國防軍參與了每一次涉及以色列的武裝衝突。 以色列国防军是中東地區國防預算最高的軍隊之一,作为世界上最有战争经验的武装部隊,在建國半個世紀以來參與了五場主要的大型戰爭和其他無數的小型衝突...
21 KB (1,876 words) - 01:03, 3 July 2025
卡尔·马克思 (category 需要從義大利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的利益衝突而驅動的,而在背後最為重要的運作者即為經濟力量,這論點後來更成為許多衝突理論著作內容的出發點。在馬克思所觀察到的歷史進化過程中,他認為世界歷史一開始源自於自由、生產性和創造性的工作,但是隨著時間的進展開始受到控制和非人性化對待,這種趨勢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更為明顯。馬克思指出這並非特意安排的...
244 KB (27,978 words) - 01:26, 6 July 2025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category 自2024年4月维基百科需要风格编辑的条目)
的替代步驟,例如和上司沟通。保安局副秘書長廖李可期對此表示贊同,認為在披露國家秘密之前,應該先完成所有合理的步驟,才能以公眾利益作為辯解理由。实政圆桌议员田北辰发言,以2018年紅磡站剪鋼筋事件为例,表示自己曾经披露了这一涉及乘客安全的问题,如果没有独立调查委员会去调查,他会以公众利益...
177 KB (17,471 words) - 13:40, 15 July 2025
代理 (category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的代理人,而其代理乙向自己(甲)買房子,此即為自己代理,於此種情況下,因為會有利益衝突的問題,因為此時代理人乙與本人甲處於對立的地位,故原則上禁止這種行為,除非乙獲得甲之同意。 代理人代理進行法律行為之雙方本人(被代理人),則稱之,與「自己代理」相同,會發生利益衝突的...
8 KB (1,218 words) - 17:06, 17 April 2025
维基兔子洞(英語:Wiki rabbit hole)是读者在浏览维基百科和其他Wiki站点时,从一个话题导航到另一个话题的学习途径(英语:Learning pathway)。此概念亦有维基黑洞(wiki black hole)、维基洞(wikihole)之称。洞的...
8 KB (573 words) - 12:47, 20 March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