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伯特第三問題是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中被認為是最容易解決的一個。此題是問:“已知兩個多面體有相同體積,能否把其中一個多面體分割成有限塊再將之結合成另一個?”根據高斯之前的作品,希爾伯特斷定此為不可以的。這個猜想在幾年內被他的學生馬克斯·德恩(Max Dehn)以一反例證明了是不可以的了。但其在二維空間的情況,答案是肯定的。...
745 bytes (99 words) - 15:11, 5 October 2020
希尔伯特问题(德語:Hilbertsche Probleme)是德國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於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所作题为《数学问题》的演讲中提出的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希尔伯特问题对20世纪数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许多数学家的努力下,希尔伯特问题中的大多数在20世纪中得到了解决或部分解决。...
13 KB (605 words) - 04:09, 28 March 2025
希爾伯特第六問題(英語:Hilbert's sixth problem)即公理化物理(axiomatize physics),是希爾伯特的23個問題之一。雖然物理學並非數學,但是兩者之間的關係密切,許多物理學上的概念可藉由數學來明確化,而數學上有一些東西的靈感也是來自於物理學的研究,微積分就是最著名...
11 KB (1,296 words) - 05:49, 5 May 2025
希爾伯特-黃轉換(Hilbert-Huang Transform),由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黃鍔(Norden E. Huang)等人提出,將欲分析数据分解為本質模態函數(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這樣的分解流程稱為經驗模態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31 KB (5,719 words) - 21:11, 20 December 2023
希爾伯特第十三問題,是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之一。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希望數學界能夠證明: f 7 + x f 3 + y f 2 + z f + 1 = 0 {\displaystyle f^{7}+xf^{3}+yf^{2}+zf+1=0\,} 這個方程式的七個解,若表成係數為 x , y , z...
1 KB (193 words) - 05:19, 4 May 2024
希爾伯特第十九問題,是希爾伯特的23個問題之一,有關於變分法的問題,尤其是有關於位勢方程正則性的問題 位勢方程: ∂ 2 U ∂ X 2 + ∂ 2 U ∂ Y 2 = 0 {\displaystyle {\frac {\partial ^{2}U}{\partial X^{2}}}+{\frac {\partial...
1 KB (187 words) - 13:22, 7 September 2024
有限多塊多邊形,經過平移和旋轉,拼合成第二個多邊形。 和塔斯基分割圓問題不同,此證明不但無必要使用選擇公理,而且可以真實進行。 如果將問題中的多邊形換成多面體,即是希爾伯特第三問題。這時答案是否定的。 沃爾夫岡·波埃伊最先陳述此問題。1833年格維也納作出了證明,但事實上華勒斯早在1807年已證明了。...
867 bytes (103 words) - 12:53, 9 July 2023
爾頓問題」的問題,希尔伯特認為他需要用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式才能解決問題,因此提出了希爾伯特基定理,證明對於任意變數的多項式,存在有限個產生子,但這是一個存在性證明,不是一個构造性证明,而且需要以排中律的延伸為基礎。 希尔伯特將研究結果發表到《数学年刊(英语:Mathematische...
30 KB (3,937 words) - 04:04, 28 March 2025
希爾伯特第十八問題,是希爾伯特的23個問題之一,一些關於n維歐氏幾何空間的問題,主要有三個部份: n維歐氏幾何空間是否只允許有限多種兩兩不等價的空間群?─已由路德维希·比勃巴赫解決 是否存在一個能填滿整個空間的多面體,但其本身並非某個群的基本域(即不規則多面體能否填滿空間)?─已解決...
1 KB (200 words) - 20:41, 15 September 2022
瑪利亞聖衣。他是自公元8世紀斯德望二世以來第一位從未控制過教宗國的教宗 ,教宗國已於1870年解散。同樣,他的許多政策都旨在減輕教宗國的喪失,以克服世俗權力的喪失,但羅馬問題仍在繼續。1903年他去世後,被安葬在梵蒂冈石窟。1924年,他的遺體被移送至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5 KB (550 words) - 05:30, 17 May 2025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語: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德国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拥有瑞士和美国国籍。其创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的相对论及量子力学,也是质能等价的發現者。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
122 KB (13,193 words) - 12:19, 27 April 2025
問題,布什於1992年美國總統選舉中败于比尔·克林顿,谋求連任失敗,但其外交成就使他經常被評價為美國歷史上最好的一任任期總統。 2018年11月30日,老布什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家中安詳辭世,享耆壽94歲。 1924年6月12日,喬治·赫伯特·華克·布希出生於美國東岸馬薩諸塞州米爾頓市亞當斯街第...
33 KB (3,473 words) - 05:05, 31 March 2025
希尔伯特第二十问题,是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在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23个问题中的第20题。 问题是问,是否所有的边值问题都有解(即,是否有确定边界条件的变分问题都有解)。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迅速地进展,也推动了椭圆型微分方程理论的发展。 希爾伯特二十三個問題. www.mikekong...
888 bytes (91 words) - 11:43, 26 September 2021
三体问题(英語:Three-body problem)是天体力学中的基本力学模型。它是指三个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 三体问题是多体问题的一个特例。对于一般多体问题而言,不存在一般的解析解,即难以预测所有三体问题...
36 KB (5,145 words) - 13:03, 22 May 2025
阿尔伯特亲王(英語:Albert, Prince Consort,1819年8月26日—1861年12月14日),全名弗朗茨·阿尔伯特·奥古斯特·卡尔·埃曼纽尔(德語:Franz Albert August Karl Emanuel)。1819年至1826年間称为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阿尔伯特...
60 KB (7,337 words) - 15:43, 11 May 2025
5 + 11 … 換句話說,哥德巴赫猜想主張每個大於等於4的偶數都是哥德巴赫數——可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的數。哥德巴赫猜想也是二十世纪初希爾伯特第八問題中的一個子問題。 其實,也有一部分奇數可以用兩個質數的和表示,大多數的奇數無法用兩個質數的和表示,例如:15=2+13、19=2+17,而23、35等數则無法用兩質數的和表示。...
38 KB (6,694 words) - 23:36, 19 January 2025
這是一個不可判定问题列表。 大衛·希爾伯特的可判定性。 二階Λ演算的类型推论和型別檢查。 停机问题(決定圖靈機是否停機) 決定圖靈機是否Busy beaver(最長運行的圖靈機有相用的停机问题) 死亡率问题(mortality problem) 萊斯定理指出所有partial方程的非凡屬性,決定機...
5 KB (647 words) - 05:51, 22 May 2022
20世纪具影响力的德国作家包括格哈特·霍普特曼、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海因里希·伯尔和君特·格拉斯。德语出版商年均出版量约达7亿册,书目近80,000种,其中新出版书目近60,000种。在书籍出版总数上,德语书目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语和汉语。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
233 KB (21,671 words) - 17:19, 23 May 2025
良十四世 (redirect from 罗伯多·方济各·普雷沃斯特)
Theology),并担任修院教务长,与此同时,他还曾担任特鲁希略地区教区法庭法官和顾问团成员。 普雷沃斯特1998年获选芝圣奥斯定会“善导之母”会省的省会长并于1999年3月8日回到美国芝加哥正式就职。 2000年,普雷沃斯特允许圣奥斯定会的神父雅各伯·雷(James...
56 KB (5,496 words) - 17:09, 24 May 2025
威廉·麦金莱 (category 杜伦巴尔县人)
第三政党系统让位予进步时代的第四政党系统。麦金莱在美国总统历史排名居中。 小威廉·麦金莱,1843年1月29日生于俄亥俄州奈尔斯,父母是老威廉·麦金莱和南希·阿里森·麦金莱(Nancy Allison McKinley),在家中排行第...
106 KB (15,935 words) - 12:06, 13 May 2025
吾尔开希·多萊特(維吾爾語:ئۆركەش دۆلەت,拉丁维文:Örkesh Dölet;1968年2月17日—),维吾尔族異見人士,籍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宁市,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曾在新疆接受三年教育,與王丹、柴玲等同為八九學運的學生領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通緝。1996年,与台湾籍妻...
28 KB (3,619 words) - 14:55, 19 April 2025
撒切尔女男爵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Sāqiē)尔(英語: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 ,1925年10月13日—2013年4月8日),原名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Margaret Hilda Roberts),通称柴契爾...
95 KB (13,438 words) - 04:20, 6 May 2025
演跟其他主演是分開拍攝沒有一起拍等不連貫等劇情遭到批判和质疑,高希希此时又称:“无关历史,只讲故事。” 在二轮播出前,高希希花费800万人民币进行了200处修改,雖然在第一輪配音的錯誤劇情有改善,但字幕的問題還是沒有改,并仍有许多问题存在,遭到质疑。 註腳 但实际上该剧片头片尾的报幕里均未提及罗贯中。...
50 KB (1,324 words) - 10:41, 12 April 2025
苏丹 (section 达尔富尔地区权力机构(2007年—2016年))
as-Sūdā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面积1,886,068平方公里,爲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首都喀土穆。人口多为阿拉伯穆斯林。曾被失敗國家指數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归咎於军政府在达尔富尔战乱问题上的专制统治。同时,南苏丹於2011年1月9日举行公民投票,98...
38 KB (4,371 words) - 13:54, 22 May 2025
菱形十二面體是截半立方體的對偶多面體。 菱形三十面體是截半二十面體的對偶多面體。 其他有菱形面的環帶多面體: 菱形二十面體 菱面體 菱形九十面體 雖然多面體通不常能以相同的體積分解、組合成其他多面體(請參考希爾伯特第三問題)。 但任兩個環帶多面體卻得以同體積被切割、重新組合成另一方。...
6 KB (360 words) - 13:30, 12 October 2022
貝特霍爾德·康拉德·赫爾曼·阿尔伯特·施佩尔(Berthold Konrad Hermann Albert Speer,发音:[ˈʃpeːɐ̯] ();1905年3月19日—1981年9月1日)是德国建筑师和政治人物,曾在纳粹德国时期担任装备与军火部长。施佩尔...
72 KB (11,088 words) - 03:47, 24 May 2025
1968年,汉斯·阿尔伯特(英语:Hans Albert)創造明希豪森三難困境一詞來描述哲學問題固定得從前提中得出結論。這些前提依舊源自其他前提,並永遠持續下去,這導致無窮倒退(英语:infinite regress)只能被循環邏輯或宗教教義中斷。這個問題...
78 KB (8,671 words) - 22:02, 11 January 2025
Swan)找到了諾特問題的反例,其中n = 47,G則是47階循環群。數學家至今還沒有對反伽羅瓦問題作出完整的解答。 大衛·希爾伯特和費利克斯·克萊因在1915年邀請諾特到哥廷根大學,以她在不變量理論上的專長協助他們理解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明,是一個將時空視為幾何對象的萬有引力理論。希爾伯特...
104 KB (13,025 words) - 16:57, 1 February 2025
教宗 (redirect from 羅馬教區主教、基督之代表、宗徒長伯多祿之繼承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意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總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岡國元首及天主眾僕之僕)
會受羅馬法影響,重視用邏輯推理、嚴謹的方式解讀聖經,因此公元4至5世紀,東方教會在爭論神學問題時常由羅馬主教仲裁。 羅馬教會人才輩出,有許多傑出神學家。 基於對《瑪竇福音》第16章第18-19节的解釋,認為伯多祿是羅馬教會首任主教,所以羅馬主教擁有主教正統。...
27 KB (3,046 words) - 12:22, 22 May 2025
希特(Christian Gobrecht),根据托马斯·萨利(Thomas Sully)和提香·皮尔(Titian Peale)的草图设计,于1836年首度采用。到1840年时,铸币局投产的所有面额银币都是采用这一设计。硬币背面头部朝向左侧的白头海雕(硬币的右侧,老鹰的左侧)与巴伯...
23 KB (3,262 words) - 18:04, 9 June 2024
第三代羅素伯爵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英語: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曾在三一学院、剑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他写了许多著作,其中包括经典著作《西方哲學史》。...
38 KB (3,907 words) - 23:02, 14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