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周世宗北伐,958年(五代后周显德五年、辽应历八年)至959年(五代后周显德六年、辽应历九年),后周世宗率军北攻辽朝,以图收复被后晋割让幽州(今北京)以南河北诸州。 后周攻南唐之战后,世宗整顿内政,疏浚汴水,准备征辽。958年四月,宗派镇宁节度使张永德到北方边地抵御辽朝,五月,成德节度使郭崇...
    3 KB (580 words) - 08:50, 15 January 2025
  • 太平天国北伐,指1853年至1855年间太平天国自南向北的重要軍事行動,征伐对象为以北京为首都的清朝政府,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1853年太平天国攻陷南京,五月東王楊秀清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從揚州出發乘船到浦口登陸,率9軍2.25萬多人北上。並派朱錫琨、許揚、黃益芸為北伐...
    10 KB (1,597 words) - 16:44, 6 July 2024
  • 國民革命軍北伐,又稱國民政府北伐、中國國民黨北伐,從北洋系各軍的角度,又稱討赤戰爭,是1926年至1928年間,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向北洋军阀發動之內战,因為國民革命軍戰場由南向北推進,故又簡稱“北伐”或“北伐戰爭”。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由蔣中正擔任總司令,起兵廣東,...
    66 KB (8,931 words) - 22:13, 29 May 2025
  • 後周以「木」為王朝德運。 郭威登基后著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他减轻和免除了许多徭役,同时也整顿军纪和管理机构内部的腐败和贿赂。 由于刘承祐将郭威在开封的所有亲属杀害,其中包括他兩个儿子与柴荣的三个儿子。郭威死后由其养子(本身是其内侄)柴荣继位,是為后周世宗。柴荣继续郭威的政策,使得后周...
    7 KB (773 words) - 07:58, 29 May 2025
  • 姜維北伐,是指蜀汉繼诸葛亮北伐之後对曹魏的进攻。中国三国时期,蜀汉建興十二年(234年)丞相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其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據《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十一次北伐,进攻曹魏。...
    11 KB (1,570 words) - 11:33, 17 May 2024
  • 梁武帝北伐(505年),為南朝梁武帝討伐北魏的軍事行動。 陈庆之北伐(528年至529年),梁武帝趁北魏爆发六镇之乱之机派陈庆之讨伐北魏的军事行动。 陳宣帝北伐(573年),為南朝陳宣帝討伐北齊收復淮南的軍事行動。 隋文帝北伐 唐太宗北伐 李靖北伐(630年) 后周世宗北伐(959年),世宗柴荣北伐...
    6 KB (1,075 words) - 10:48, 22 March 2024
  • 顯德二年(955年)推行顯德毀佛,以佛寺銅材鑄行「元通寶」,錢質與鑄量均居五代之冠。因为其毀佛行為,後周世宗被列入毀佛的「三武(北魏太武帝、北武帝和唐武)一」。司馬光評述世宗「毀佛」:「不愛己身而愛民,不以無益廢有益,世宗算得是仁愛明理之人。」 世宗對內進行改革,對外則積極開拓疆土。顯德元年...
    9 KB (1,505 words) - 02:40, 26 June 2025
  • 元璋命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人由淮河入河南,北伐中原。 北伐大军所到之处,不杀掠,不扰民。向北方人民发布「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檄文,北方人民纷纷依附北伐军,所以北伐比较顺利。 北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徐达指挥,首先攻取山东,继而转攻河南,占据潼关;第二阶段...
    13 KB (2,247 words) - 06:15, 24 October 2024
  • 明太祖北伐可能是指 明朝開國戰爭 ( 1368年-1389年) 徐达北伐 (1367年-1369年) 明朝建立后针对北元的八次军事行动 明太祖第一次北伐 (1370年) 明太祖第二次北伐 (1372年) 明太祖第三次北伐 (1380年) 明太祖第四次北伐 (1381年) 明太祖第五次北伐 (1387年)...
    836 bytes (82 words) - 05:14, 10 December 2024
  • 雍熙北伐是北宋于雍熙三年,发动的一场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目的的北伐。此时北伐主要原因在于辽于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辽乾亨四年)辽景去世,辽圣即位,赵光义认为其执政未稳,有机可乘。此役初期宋军进展顺利,但由于后期将领冒进,致使战术上出现重大失误,最终导致全面溃败,进而不得不退守至原来的边界。...
    15 KB (2,917 words) - 11:37, 12 September 2024
  • 隆興北伐,是南宋孝隆興年間1163年北攻金朝之戰役。 1162年,宋高退位,宋孝趙眘即位。宋孝北伐收復中原,圖光復北宋故地,南宋於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四月不宣而戰,派張浚、李顯忠北伐金朝,初期取勝,因將帥失和而於符離(今安徽宿州)被金軍擊敗。兵敗...
    13 KB (2,669 words) - 07:21, 30 May 2024
  • 開禧北伐,是1206年(南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南宋為收復失地之北伐。119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寧即位,權臣韓侂胄以抗金為號召,獲得朝中主戰派支持,於是1206年趁新興的大蒙古國與金作戰時,兵分三路北伐,在攻佔河南、陝西等地,與金軍相持。此時四川宣撫副使吳曦暗與金軍勾結,棄守川陝要隘,使...
    29 KB (6,375 words) - 17:30, 9 February 2025
  • 刘裕北伐指的是刘裕掌握东晋实权后发动的两次北伐战争,灭掉后秦、南燕两个政权。在魏晋十六国时期,东晋虽偏安江南,却始终没有放弃收复中原,所以屡次发动北伐战争。后秦、南燕的败亡主要出于内乱而非实力之弱;公元397年北魏军攻下中山,后燕官吏兵投降两万余人,后燕的疆域被切断为南燕和北燕二部,405年南燕又...
    10 KB (2,150 words) - 04:26, 30 May 2024
  • 諸葛亮北伐,又稱“武侯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在諸葛亮執政期間於228年至234年间發動对曹魏的战争,共五次,最終維持漢魏在漢中對峙的格局。 總括而言,北伐取得局部胜利,蜀汉军夺得武都、阴平二郡,使得魏军损兵折将且处于下风,並對曹魏經濟造成頗大打击。但因糧草問題,蜀漢始終未能攻取关中、陇西、長安等战略...
    33 KB (5,364 words) - 11:00, 7 February 2025
  • 宣和伐辽 (redirect from 宣和北伐)
    宣和伐辽,又称宣和北伐、童贯伐辽、童贯北伐,是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四月宋徽命童贯以河北河东宣抚使勒兵十万北伐辽国。早在宣和三年(1121年),北宋和金国就订立海上之盟相约攻辽。但因宋朝境内的民变不断,使北伐辽国之事一拖再拖,最终在宋徽的下令之下北伐辽国。...
    7 KB (1,082 words) - 07:34, 27 February 2024
  • 沧州铁狮子 (category 后周文物)
    沧州铁狮子和景县景州塔、正定县隆兴寺菩萨像以及赵县赵州桥并称为河北古代四宝。根据铁狮子脖子右侧及牙边原有的铭文记载,这座铁狮子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关于这座铁狮的具体用途,比较常见的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这座铁狮子是後周世宗北伐期间发动罪犯服繇役铸造,用以镇城的;另一种说法认为铁狮子是用于镇海的,故而得别名“镇海吼”;还...
    9 KB (1,365 words) - 07:07, 16 April 2025
  • 明太祖第一次北伐是1370年明朝北伐北元的战争。 元惠自1368年北逃上都后一直逗留在明的邊境地区,并二次南侵以圖奪回原來的元朝首都大都复辟。洪武二年(1369年),明将常遇春、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自北平(明朝将大都改称为北平)往取开平,1369年六月,元惠...
    4 KB (761 words) - 04:52, 13 January 2025
  • 明太祖第六次北伐(另稱捕鱼儿海之战)為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三十日,朱元璋詔命永昌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延安侯唐胜、武定侯郭英为左右副将军,都督佥事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率军15万人第六次討伐北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明军行軍到達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明軍行至百眼井,...
    3 KB (451 words) - 02:42, 9 August 2024
  • 鄭成功北伐是指從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到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南明延平王鄭成功聯合西南永曆朝廷和東部張煌言率领的鲁监国政权余部的抗清軍事行動。 從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五月到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鄭成功先後三次出擊,最終為清所敗。支援鄭成功的張煌言被殺。最后,鄭成功退...
    14 KB (2,450 words) - 02:53, 27 March 2024
  • 岳飛北伐,是自在1127年至1141年北宋覆亡,南宋初年將領岳飛率宋朝軍隊征伐北方大金並嘗試奪回北宋故土的戰爭,因宋高求和,召回軍隊而結束。 1127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1127至1128年,澤知開封府,恢復治理。1129年,杜充棄城...
    50 KB (10,374 words) - 02:53, 8 May 2025
  • 明太祖第七次北伐發生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初三日,朱元璋因為蒙古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多次騷擾明邊境,詔命晉王朱㭎、燕王朱棣分兵兩路北徵。西路由晉王朱㭎率定遠侯王弼出山西。東路由燕王朱棣率領,以潁國公傅友德為徵虜前將軍,南雄侯趙庸、懷遠侯曹興...
    2 KB (335 words) - 14:26, 4 October 2024
  • 合下,左右夹攻,耶律学古部亦出城作战,使宋军三面被圍,全线溃败。宋太乘驴车並負箭傷南逃,耶律休哥此时身上的伤开始发作,并没有过多追击。辽军追至涿州而止,缴获戰利不可胜计。 高梁河之戰結束,宋军的勢气急转直下。宋朝禁軍在後周世宗及宋太祖時,千锤百炼,无疑是强劲如虎的精锐部队,往往戰無不勝。在攻滅...
    14 KB (2,513 words) - 09:56, 14 November 2024
  • 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或稱嘉靖帝,號堯齋,一號雷軒,又號天池釣叟,明朝第12任皇帝,庙号世宗,年號嘉靖,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駕崩無嗣,內閣首輔楊廷和立宗室旁支的朱厚熜入繼大統,即明世宗,明世宗是明憲之孫,明孝之姪,明武...
    41 KB (5,649 words) - 05:39, 23 June 2025
  • 桓溫北伐,是東晉時期將領桓溫分別於354年、356年及369年發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役。 永和五年(349年),趙皇帝石虎去世,其後諸子爭位,趙國內混亂。其時東晉朝中就已經準備北伐,並由征北大將軍褚裒主持北伐,但以失敗告終。而桓溫在當時亦隨即移屯安陸,屢次上表請求北伐,但因其平滅成漢...
    17 KB (2,894 words) - 05:10, 22 January 2025
  • 殿前都点检 (category 后周官职)
    殿前都点检,禁军统帅之一,主管殿前親軍。五代后周世宗所置,至北宋宋太祖在建隆二年不再除授。 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太祖郭威以外甥李重进为殿前都指挥使、女婿张永德为殿前都虞候,殿前司的设立可能就是從此開始。显德元年(954年),世宗柴荣将李重进调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而以张永德为殿前都指挥...
    4 KB (634 words) - 09:28, 7 January 2025
  • 太建北伐,南陈太建年间,派车騎大将军吴明彻率军收复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国土。北齐与北战争加剧,无暇南顾,陈朝满足于既占的淮河两岸地区,无意北进,北灭北齐后,江北淮南之地旋即被北攻占。 570年(太建二年)七月,陈朝司空章昭达进攻北扶植的江陵政权后梁,梁明帝和北总管陆腾抵抗。...
    11 KB (2,166 words) - 12:47, 6 March 2024
  • 陳慶之北伐,529年(南梁中大通元年、北魏永安二年)梁直阁将軍陈庆之率军攻伐北魏的作战。 梁武帝在大通二年(528年)十月,以投奔南梁的原北魏北海王元颢为魏王,并派东宫直閣将军陈庆之率兵七千人,护送元颢北还。梁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陈庆之领兵以北魏征讨邢杲起义军之时,攻占荥城(今河南商丘东),...
    2 KB (426 words) - 08:58, 16 March 2025
  • 漢匈戰爭 (redirect from 漢武帝北伐)
    34年)為止,第一階段採取了和親政策;漢文帝時期,“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惡煩苦百姓”。前198年,汉高祖在擊退匈奴冒頓考慮國力問題,接受汉匈双方以长城为界,并且跟匈奴展開貿易送匈奴丝绸、米酒和粮食。史料记载,前后共送出了10位宗室之女,即冒顿单于于前200年、前19...
    9 KB (1,496 words) - 18:54, 26 January 2024
  • 明太祖第二次北伐发生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是明太祖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此战结果,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获胜。第二次北征以失败告终。 儘管明太祖的第一次北征已經将东北一方的元昭爱犹识理达腊和西北陕甘一方的扩廓帖木儿趕到北元首都和林以北地...
    5 KB (991 words) - 04:57, 13 January 2025
  • 曹操准备远征华北,命董昭于206年秋至207年春挖掘平虏渠和泉州渠以从水路运粮到华北。曹操做这些战争预备工作时,一些将领试图劝阻曹操深入北伐以防南方袭击: 袁尚已成流寇,夷狄贪婪无亲,岂能为袁尚所用!一旦我们深入征伐之,刘备必定说服刘表袭击许都。若此事发生,后悔都没用了。” 但曹操的谋士郭嘉作了如下分析,劝说采取急袭:...
    12 KB (1,940 words) - 04:59, 31 October 2024
  • 馮道 (category 后周宰相)
    後周郭威及其養子柴榮,共八個家族。 「十一帝」指以下十一位皇帝: 唐四代(莊李存勗、明嗣源、閔帝從厚及末帝從珂); 後晉兩代(高祖石敬瑭及出帝重貴); 遼一代(太耶律德光); 後漢兩代(高祖劉知遠及隱帝承祐); 後周兩代(太祖郭威及世宗柴榮)。...
    17 KB (2,614 words) - 19:57, 7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