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可以指: 楊忠 (西汉),安平敬侯杨敞长子,司马迁外孙,杨忠的孙子杨宝为“结草衔环”的主人公 楊忠 (北朝),北周時代將軍,隋文帝楊堅之父 杨忠 (明朝宦官),明朝宦官 杨忠 (宁夏),明朝武官 楊忠 (新著龍虎門),王風雷的貼身保鏢 杨忠 (八路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烈士,犧牲時任八路軍第11...
806 bytes (124 words) - 02:00, 1 April 2025
杨忠(1411年—1478年),字德遵,安南人,成化时南京内官监左少监。 永乐九年(1411),出生。 永乐十九年(1421年),被选入内廷,侍奉朱棣。 洪熙时期,受命从学于翰林。 宣德时期,任奉御。 正统时期,掌内务。 景泰年间,调往南京尚膳监。 成化九年(1473年),升任南京内官监左监丞,继续掌管孝陵神宫监的事务。...
900 bytes (125 words) - 02:59, 12 February 2019
明朝,他們做二十四個官,都稱為某某監之故。太监一詞最早出現於辽國的史書。 一般來說,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僕,不得参與國家政務,惟因為與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者有機可乘,故此歷史上亦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况。古代許多朝代皆規定宦官不許干政任職,乃因宦官...
26 KB (4,452 words) - 05:36, 18 April 2025
汪直(15世纪—?),瑤族,廣西桂平西北大藤峡人,明朝成化年間的宦官、御馬監掌印太監,首創西廠。 汪直攬政期间,獨掌西廠,爪牙遍佈全國,任意羅織罪名,屡兴大狱,肆意横行,士大夫“益俯首事直,无敢与抗者”,“先后凡六年,冤死者相属”。內閣首輔商輅陳汪直十一罪,並說服閣老萬安、劉珝、劉吉、九卿項忠...
5 KB (843 words) - 18:11, 20 May 2025
宦官,又篤信佛法。當時的官吏甚至稱他為「陳佛」。 嘉靖十八年(1539年),出生。 依《万历野获编》所載,父親陳虎一次遭中使處以笞罰,因此將長子陳矩送入宮中。後陳虎再遭一名進士處以笞罰,因此要次子陳萬策念書上進。二十六年(1547年),陳矩九歲入宫,早年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名下。...
4 KB (580 words) - 14:54, 14 February 2025
魏忠贤(1568年2月27日—1627年12月11日),直隶肃宁县(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原名魏四,進宮後改名李进忠,移宮案後,改回魏姓,天啟帝賜名忠賢,字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内珰),人稱魏璫、逆璫、逆賢。他在天启年間拉攏齊楚浙黨官吏加入組成閹黨,與東林黨人爆發激烈的東林黨爭。崇禎帝即位後遭整肅...
66 KB (12,882 words) - 05:30, 11 June 2025
第二次宦官時代,指唐朝的宦官干政時期,從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發生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奪權開始,到天復三年(903年)朱全忠(即日後的梁太祖朱晃)發動宮廷政變結束,順手把全國宦官,屠殺淨光,史載:「冤號之聲,徹於內外」,第二次宦官時代結束,歷時149年。唐代宦官...
15 KB (3,032 words) - 11:27, 7 June 2025
李文忠(1338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汉族,盱眙(今屬江蘇)人,朱元璋外甥(母親曹國公主朱佛女),明朝開國功臣。 李文忠母早亡,後來隨父投奔朱元璋,十九岁时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此后率军平定江南战事,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明朝建立后,李文忠...
27 KB (4,958 words) - 17:40, 3 July 2025
正德十年(1515年),忽得疾去世,享年54岁。 死后由杨一清撰写《明故御马监太监王公墓志铭》。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其墓志与墓穴被发现,同时出土了比较罕见的地券“明故御马监太监王公茔券”作首题。 王七(父) 马氏(母) 王㫤(侄) 王旻(侄) 高志忠著. 明代宦官文学与宫廷文艺.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2 KB (276 words) - 12:25, 15 August 2024
到了漢朝,侍候皇帝的人統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但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據說此名是出自拱衛在天帝星旁一個叫「宦者」的星座。東漢時,規定宦官全部要用閹人,大規模宦官當政亦在當時首次出現,東漢末年成為宦官與外戚之間彼此廝殺的舞台,被柏楊稱為「第一次宦官時代」。 唐代開始有所謂的“市舶宦官...
32 KB (4,815 words) - 12:01, 24 May 2025
第三次宦官時代,為十五至十七世紀時,明朝於明英宗正統年間開始,明思宗滅閹黨而結束的宦官干預朝政的時代。 朱元璋建立明朝,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除宰相一職,集君權、相權於一身,朱元璋在位时,平均每天要批阅一百五十件奏章,裁决四百种案件,又設立「殿阁大学士」,長駐宮殿,作為皇帝秘書。...
6 KB (1,159 words) - 02:53, 3 July 2025
司礼监 (category 明朝宦官)
廷權力最大之機構。司禮太監雖僅具有外朝四品之級別,但其權力可與內閣首輔匹敵,有「權過元輔」之稱。著名宦官王振、尚铭、馮保、劉瑾、魏忠賢等皆曾任司禮監之主管。 「司禮監」的的設置淵源最初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設置的「內正司」。後「內正司」改為「典禮司」,不久「典禮司」再改稱為「典禮紀察司」。典禮紀察司「...
18 KB (2,940 words) - 13:49, 9 March 2024
杨氏二十七歲,而唐玄宗已六十一歲了,這時杨氏反成為李瑁的庶母。宫中呼杨氏为“娘子”,杨贵妃受到的礼数实际上等同于皇后。 楊貴妃備受寵幸,其宗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獲授官爵或賞賜:父亲杨玄琰累次追赠为太尉、齐国公,母亲受封凉国夫人。叔叔杨玄珪提拔为光禄卿。其堂兄楊國忠之子杨昢、杨暄,贵妃堂弟杨...
29 KB (3,684 words) - 04:09, 10 July 2025
宣德十年(1435年),九歲的朱祁鎮繼位,即明英宗,年號正統。英宗寵信宦官王振。自此開始明朝的宦官嚴重專權行為。王振原為教官,後淨身入宮,服侍英宗左右。英宗即位後,對其寵信有加。在太皇太后及元老重臣「三楊」死後,王振更加專橫跋扈,更將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鐵牌撤下。舉朝稱其為「翁父」。王振擅權七年,家產計有金銀六十餘庫,其受賄程度可想而知。...
118 KB (19,951 words) - 07:48, 19 January 2025
清算張居正與馮保之後取代冯保掌握司礼监及东厂。張鲸性刚果,帝倚任之。最后充军而死。 张鲸為北直隶新城县人,於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時进入宫中成为宦官,列于太监张宏名下(小太监入宫,必投一大太监为其主子,称为名下)。 张宏曾对张鲸说過:“冯公是前辈,而且有骨气,不宜除去他”。但张鲸不听其言,執意協助明神宗罷黜馮保。...
6 KB (1,245 words) - 22:32, 29 May 2024
赐进士第、改翰林院庶吉士、通家乡侍生杨维新顿首拜撰。 齐涛主编. 中国党争实录. 济南:齐鲁书社. 1999.09: 331. ISBN 7-5333-0812-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胡丹辑考. 明代宦官史料长编 下.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4.01....
6 KB (1,219 words) - 13:51, 18 February 2024
宣德九年(1434年)時,「公春秋六十有五,康強無恙,尚能乘槎泛海,竭忠報效。」 洪长莲(祖父) 杨氏(祖母) 洪赐(父) 何氏(母) 洪接(弟) 洪子荣(侄) 洪子诚(侄) 洪金刚(从孙) 洪福安(从孙) 胡丹辑考. 明代宦官史料长编 上.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4.01: 124. ISBN 978-7-5506-1952-4...
2 KB (229 words) - 11:44, 2 November 2023
忠贤的爪牙,明熹宗时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王体乾为人柔佞深险,本来是尚膳监太监。 天启年间,迁入司礼监任秉笔太监,為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的部下,後投入魏忠賢、客氏集團,合謀害死王安。魏忠賢酬庸,用王体乾為司禮監掌印太監,位在秉筆太監魏忠賢之上,但魏忠賢視其如傀儡。 天启四年(1624年),万燝、杨...
2 KB (198 words) - 21:46, 20 May 2025
崔文升 (category 明朝宦官)
崔文升(?—?),魏忠贤的阉党成员,明朝泰昌时期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崔文升初为明神宗郑贵妃宫中内侍太监。明光宗即位,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管御药房。光宗得病,他进大黄药,于是病情加剧,不能视朝。外廷都说崔文升受贵妃指派,有异谋。给事中杨涟以为是崔文升误用伐药。明光宗后来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红丸,...
1 KB (163 words) - 05:31, 21 May 2025
內官監 (category 明朝宦官)
內官監是明朝、清朝宦官衙门之一。通掌内史名籍,总督各职。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设置,设令、丞、典籍等官司之。洪武二十八年更定职秩,设正四品太监一人为主官,下设左、右少监各一人,左、右监丞各一人及典籍,所属有十作、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里冰窖,金海等机构,为二十四衙门之一。明初掌管宦官...
4 KB (531 words) - 15:27, 24 December 2022
馬永成,明武宗時的宦官。明朝八虎之一。 馬永成侍奉明武宗,在其即位后,與劉瑾、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等人均以舊恩得幸,人稱「八虎」。當時廷臣彈劾八虎,劉瑾假意獻忠,使得明武宗命劉瑾為司禮監,馬永成掌東廠,谷大用掌西廠。次日逼走內閣劉健、李東陽。 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以檄劉瑾罪而謀反,都御史楊...
2 KB (459 words) - 01:53, 10 June 2019
楊溥、楊士奇、楊榮等三楊入閣,宣宗批准內閣在奏章上以條旨陳述己見,稱為「票擬」制度,又授予宦官機構司禮監「批朱」。票擬之法補救皇帝不見閣臣之弊,但內閣大臣與皇帝溝通,全賴司禮監(宦官),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
13 KB (2,270 words) - 07:40, 19 January 2025
魏彬 (redirect from 魏文质 (明朝宦官))
魏彬(1461年11月29日—1539年7月15日),字文质,别号药庵,陕西平凉府隆德县(今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弼隆里人,明朝正德时期的司礼监太监,亦为正德年间权势最盛的宦官集团“八虎”之一。明世宗登基后,魏彬退出官场。 魏彬世代耕作,因相貌被选充掖庭,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宪宗选择聪颖内侍教...
20 KB (3,808 words) - 03:45, 21 June 2024
客氏 (category 明朝女官)
客氏與魏朝、魏忠賢等宦官對食,“忠贤告假,则客氏居内;客氏有假,则忠贤留中”。魏朝与魏忠贤为了得到客氏,曾经起过争执,而最后由熹宗裁决将客氏配给魏忠贤。而心腸狠毒的客氏又以殘忍手段,害死數個曾被熹宗臨幸過的嬪妃,張裕妃懷孕臨產,客氏竟斷其飲食,裕妃饑渴難忍,暴雨之夜,到屋檐下接雨水喝,最後哭喊著斷氣。客氏與魏忠...
8 KB (1,140 words) - 05:21, 23 December 2024
超時空男臣 (category 無綫電視明朝背景劇集)
劇中袁崇煥指明朝毀於宦官魏忠賢手上,更誓言要重返明朝殺死魏忠賢,但在魏忠賢專政時期,袁崇煥也為由其所結的閹黨的成員,更曾為魏忠賢立生祠,對其甚為支持。 劇中多人(包括互聯網資料)皆指郭倩於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進宮途中被閹黨擒殺並失蹤,但事實上郭倩成為太子妃直至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才逝世。 劇中明朝...
87 KB (4,682 words) - 01:44, 3 February 2025
东厂 (category 明朝宦官)
東廠,其全名為東緝事廠,廠衛之一。中國明朝時期由宦官执掌的特權監察、情治機構,偵查異見人士,以鎮壓反對力量。 东廠執行公務時,與錦衣衛相同,持有「駕帖」以証明自己代皇帝行事,並且由刑科给事中的「佥签」。東廠与其他两厂(西厂、内行厂)一卫(锦衣卫)合称“厂卫”,主要偵查以反叛亂、捉拿異議分子為主,是明朝“特务治国”的象征。清代「以軍法從事」常態化遂罷。...
5 KB (789 words) - 03:22, 23 November 2024
御马监 (section 曾任御馬監太監的著名宦官)
汪直:是明朝成化年间的知名宦官,首创西厂。 洪武: 永乐:海寿 洪熙:刘顺 宣德:王瑾 正统:王振 景泰: 天顺:陈瑄 成化:郑同、汪直、叶达、张本、郭镛、刘永诚、黎义 弘治:邓原、邓贤、景聪、张恕、韦经、杜甫 正德:张通、苏璋、魏文质、潘忠、宁诚、崔安、梁裕、李文才、杨端、王玉、李能、姜林、武忠、陈浩...
5 KB (675 words) - 07:28, 13 December 2024
李永貞(1583年—1628年),順天府通州(今北京通州區)富河莊人,魏忠贤的阉党成员,天启时司礼监秉笔太监。 五歲即自宮,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入坤寧宮當近侍,伺候王皇后。明神宗時,因罪被押十八年,能讀四書五經與《左傳》、《韓非子》等書,明光宗即位後被釋放。據後來山西道御史劉重慶彈劾李永貞的...
3 KB (516 words) - 02:55, 28 June 2025
2年)四月封寿王。乾符三年(876年)授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节度、押奚契丹、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唐昭宗是在唐僖宗死后由當時掌權的宦官楊復恭矫诏立为皇太弟所擁立,先改名李敏,再改名李晔。登帝位后,各藩镇趁着平定农民起兵的机会逐渐扩大。雖然昭宗曾圖增強軍備以增強中央朝廷的實力,在大顺...
19 KB (3,077 words) - 04:12, 17 June 2025
宦官寵臣勢力對抗,并逐步清除武宗時期政弊。武宗駕崩後無嗣,楊廷和與內閣大臣依宗法《皇明祖訓》立興獻王世子朱厚熜繼位,是為明世宗,并出臺了一系列政弊改革方略。嘉靖初年,楊廷和與其子楊慎在大禮議事件中,因極力反對明世宗追尊生父,被迫致仕歸鄉。 楊廷和之父為楊春,官至湖廣提學僉事。楊...
55 KB (11,046 words) - 08:17, 18 April 2025
曹吉祥 (category 明朝宦官)
曹吉祥(?—1461年),永平灤州(河北灤縣)人,明朝宦官,曾任司禮監太監,官至總督京營太監。 最早為王振門下,時擔任監軍,參加過麓川之役、征兀良哈、讨邓茂七之變,有軍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與徐有貞、石亨、許彬等人聯合,乘景帝病重,迎英宗復位,史稱「奪門之變」。以功升為司禮太監,總...
4 KB (490 words) - 06:06, 6 March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