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抬升指归因于板块构造的于地表发生的地质抬升。虽然地壳均衡反映也很重要,但一个地区平均海拔的增加只能发生在地壳增厚的构造过程中(如造山运动)、地壳与下方地幔的密度分布变化及因刚性岩石圈的弯曲而产生的弹性支撑。 还应考虑剥蚀作用(磨损地球表面的过程)的影响。本专题范围内,隆起与剥蚀是有关的,因为剥...
9 KB (1,579 words) - 07:11, 4 April 2024
000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令紐西蘭成为最后几个為人类到達並定居的地区之一。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发展出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抬升及火山噴發,紐西蘭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 紐西蘭遍佈旅遊景點,以純淨的自然環境聞名。因為紐西蘭國內自然資源豐富,民眾生活品質高,...
49 KB (5,003 words) - 15:37, 23 April 2025
抬升,使后者成为“世界屋脊”,并导致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阿尔泰山的抬升(“活化”),以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的相对下降,新疆地区的“三山夹两盆”地貌就此形成。 在中国东部,近东西向的张裂作用则使李四光提出的新华夏构造...
6 KB (969 words) - 00:54, 11 November 2020
物成長的速度、是否有沉積物、其大小及組成、泥沙输送(英语:sediment transport)的速率,河漫滩及沙洲的形成速率,以及因為地層下陷及构造抬升產生的區域性叠积作用(英语:aggradation)及陵夷作用。河流形态学也可能受到人類互動的影響而,這也是河流針對\可能改變其河道之因素的因應方...
3 KB (315 words) - 12:20, 21 April 2024
村的一個海蝕柱蕈狀岩,該景觀現由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維護。 該岩石所在地的地質為珊瑚礁石灰岩和泥岩,最初沉積在海底的上新世泥岩地層。隨後由於地殼构造抬升,上面生長了4-10公尺高的珊瑚礁形成了琉球嶼石灰岩。而在長期的海岸侵蝕下,岩石頸部最終呈現出上粗下細的獨特造型。,當前該岩石上長滿包括臭娘子與盒...
7 KB (534 words) - 05:23, 20 March 2024
用所产生的,以截面形式横切过一切年龄上先于它的地层和构造的一种平缓地形,是在构造相对稳定条件下经过长期外营力作用形成的一个接近基准面(英语:Base level)的平坦地形,上有残山存在,地面有风化壳或其它碎屑堆积,是地貌长期发展的终极产物经抬升破坏或埋藏的结果。夷平面是与长时间稳定的海侵环境相对...
15 KB (2,097 words) - 17:10, 15 December 2024
至嘉兴仓前(今新仓镇)、七堡一带达到最高,之后逐渐降低至钱塘江中下游分界线闻堰为最低点。这种纵向巨大隆起的地形被称之为“沙坎”。沙坎长约130千米,抬升约11.5到13.5千米,坎顶高出基线10米左右,横向宽约27千米,总体积达到425立方千米。沙坎地形和喇叭口海湾共同作用形成了钱塘江潮的独特景观。...
3 KB (307 words) - 12:29, 3 January 2024
抬升产生的线性构造以及英格兰西部的马尔文线(Malvern Line)和南威尔士的尼思扰动(Neath Disturbance)等也都是如此。 “巨线性构造”一词曾被用来描述大陆范围内的此类特征,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的踪迹可被视为一个案例,横贯巴西的线性构造...
2 KB (266 words) - 08:27, 27 November 2020
构造应力场是以前的地史上不曾有过的,它说明印度板块向北碰撞造成的影响已经较喜马拉雅期为弱,而西太平洋俯冲带的影响又开始显现出来,二者势均力敌的结果便是这种放射状应力场的形成。 新构造期对现代地貌还未能产生广泛、全面的影响,仅有的影响表现为: 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继续抬升(但速率已经明显小于喜马拉雅期);...
3 KB (444 words) - 05:35, 2 December 2020
岩石主要为华力西期和燕山期花岗岩,间有二叠系变质岩。 北段以低山为主,海拔多在700米以下,相对高度500米左右。沿朝阳川—开山屯铁路两侧受断裂构造控制多丘陵台地,地势低缓。南段以中山为主,特别是近甑锋岭处,新构造运动抬升明显,海拔多在800~1200米,相对高度在600~1000米,主要山峰有作板岭(1343.6米)、天佛指山(...
1 KB (173 words) - 12:49, 11 February 2025
造山運動 (category 使用抬升式引用的條目)
一般缺乏混合岩,低地溫梯度 缺乏蛇綠岩和深的沉積岩(黑色頁岩、燧石等) 低壓變質作用,抬升高度中等 推覆體結構少 板塊構造論的提出解釋了許多造山帶和其特徵。主要由勒內·笛卡兒發展的地球冷卻理論因此被放棄了,火山灰型板塊構造(tephrotectonic style)的垂直運動可以被地殼均衡解釋。...
25 KB (2,865 words) - 03:06, 4 January 2024
倒流时期 倒流的原因 参考 芝加哥河 密西西比河 北美洲 2017年等 风暴潮 密西西比河 墨西哥湾 北美洲 1812 新马德里地震(英语:New Madrid earthquakes)引起的构造抬升 2005 飓风卡特里娜飓引起的风暴潮 2012 飓风艾萨克引起的风暴潮 2021 飓风艾达引起的风暴潮...
8 KB (368 words) - 16:19, 5 August 2024
49Ma)抬升,抬升速率为2±0.34毫米/年,形成一個隆起區。另有相關研究 西側不遠處是包蘭鐵路和S201公路,再西邊是景泰縣內另一大山壽鹿山。行政上歸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管轄。 2021年5月22日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在米山家因極端低温發生21死事故。 海原断裂米家山阶区的抬升及其与断裂复杂几何形态的关系...
3 KB (393 words) - 07:05, 2 March 2022
間,海拔在五百零一至二千米之間。故當Plateau或tableland譯為中文時,需注意該地形的高度。 臺地形成主因有兩種:火山爆發、地層抬升。 按成因分為:構造臺地、剝蝕臺地、凍融臺地。 按物質組成分為:基岩臺地、黃土臺地、紅土臺地。 由北向南排列: 根釧臺地:北海道根室、釧路交界。 高坂臺地:關東平原埼玉縣南部。...
2 KB (240 words) - 12:25, 27 February 2025
击坑链、悬崖、山脊與沉积地形。在天文學家仔细考察後,發現该卫星表面地形多变,包括位于抬升地形顶部、面积较小且明亮的冰体沉积物及环绕其四周、边缘较平缓的地区(由较黑暗的物质來构成)。天文學家認為這種地形是小型地質構造昇華所導致的,小型撞擊坑普遍消失,許多疙瘩地形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该地形的确切年龄还未确定。...
54 KB (6,507 words) - 06:56, 31 December 2024
美國的亞利加尼高原、坎伯蘭高原、奧扎克高原、 和卡茨基爾山脈 、澳大利亞的藍山和霍恩斯比高原以及印度的德干高原都是區域隆升後形成的解剖高原。 這些古老的構造抬升被小溪和河流侵蝕,形成陡峭的地勢,無法立即與山脈區分開來。 Mathien, Frances Joan; Steen, Charlie...
3 KB (307 words) - 15:57, 28 April 2025
扎至错那以东一带,近东西走向,长约800千米。 定日-洛扎断层带是在新近纪至早更新世的喜马拉雅构造期间形成的。由于印度板块在此时向北与已经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的喜马拉雅地块相碰撞,不仅造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也使喜马拉雅地块内出现了一系列的逆掩断层,定日-洛扎断层带就是这一系列逆掩断层中最北的一条。...
1 KB (193 words) - 16:52, 18 September 2023
斯山的环亚得里亚海缝合带。研究发现,欧亚陆壳不仅在变形,还在某些区域侵入亚得里亚板块下方,这是板块构造学中一个不寻常的情况。非洲板块的洋壳也潜没到意大利半岛西岸和南岸外的亚得里亚板块下,创造出从海床抬升出来并延伸到陆地上、包含各种碎片的后滨阶地。这潜没还造出了南意大利的诸多火山。...
2 KB (248 words) - 02:07, 29 March 2025
486人,居民以佤族为主,其次是拉祜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2.5%、6.94%。镇内主要山脉有公刀格龙牙山、东米山、公给山等,地势中高四周低,以构造抬升侵蚀的岩溶山地地貌为主,最高点为公给山(2,236米),最低点为黄国村小黑江边(800米)。主要河流有拉勐河、贺勐河、小黑江等,属澜沧江水系,小黑...
9 KB (1,157 words) - 23:26, 13 December 2024
構造-氣候相互作用(英語:Tectonic-climatic interation)是指地質構造作用與氣候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 所討論的構造過程包括造山作用、火山作用和侵蝕作用,而相關的氣候過程包括大氣環流、地形抬升、季風環流和雨影效應。 由於過去數百萬年氣候變化的地質記錄稀少,許多關於構造...
15 KB (2,384 words) - 21:21, 4 January 2025
斯克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地质构造上西西伯利亚油气省是拥有很厚的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层的后古生代板块,它被大型坳陷及隆起分割。地区性抬升对应基底的凸出部分,抬升幅度随上升而减少。产层构造的翼部倾斜角极少超过1-2度。 基底的古生代沉积经历了强烈地位移与变质。...
1,012 bytes (174 words) - 08:27, 16 January 2021
阿夸里厄斯高原(英語:Aquarius Plateau)是更大的科羅拉多高原地貌上的構造抬升,是美國猶他州最高的高原。這裡有超過900平方英里(2330平方公里)的高地,大部分被森林覆蓋,其中大部分是迪克西國家森林的一部分。阿夸里厄斯高原位於猶他州中南部的加菲爾德縣和韋恩縣境內。 Flint, Richard...
2 KB (167 words) - 09:05, 24 April 2024
island),位置相當於現今羅馬尼亞胡內多阿拉縣的哈采格。哈采格島的形成肇因於白堊紀晚期非洲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所引發的構造抬升。 在哈采格島上,發現了許多體型特別小的恐龍化石,匈牙利古生物學家弗朗茨·诺普乔認為島上的資源有限,造成這些恐龍隨著世代逐漸演化出較小的體型。這個...
10 KB (1,320 words) - 16:19, 22 December 2024
運動,平行斷層水平速率約為3-8mm/年,南段速度較北段快,抬升速率約為1mm/yr。由1995年至1999年之觀測,斷層上盤相對於下盤只有每年1mm之相對衛星方向之抬升量。 據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系陳文山教授2012年「重要活動斷層帶構造特性調查研究計畫」中發現,米崙斷層的古地震與活動速率,自今之...
10 KB (1,166 words) - 08:24, 24 April 2024
地壘 (category 構造地質學)
地壘(英語:horst)是一種地形,指中間地塊相對於兩側隆起的地形。如天山山脈。其形成的原因,是中間地塊與兩層地塊之間有正斷層,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地塊張裂,使兩側地塊下陷、中間地塊相對抬升,因而形成地壘。 地塹 断块山(英语:fault-block mountain) 地形...
553 bytes (63 words) - 22:19, 23 February 2025
印尼群島和新幾內亞(印尼稱為巴布亞島)的托列斯海峽的構造形成航運和洋流的地質阻塞點,特別是那些深度在不滿100米的地方(基本上洋流在這裡不會發生);這些路線,無論是封閉或仍然存在,統稱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印尼航道(Indonesian Seaway)。 此地區的構造抬升...
9 KB (1,093 words) - 03:14, 3 December 2023
蛇綠岩套 (category 板块构造)
蛇綠岩套是一種具特定垂直的岩石序列,反映了海洋地殼的構造。所以一般人所觀察到的這種岩套都經歷過破壞性板塊運動,如仰沖,才能抬升至海平面上。 如上圖所示,岩套的頂層是0.3公里厚的深海沉積物如燧石,然後是0.3-0.7公里的噴出性枕狀玄武岩、1-1.5公里無間斷的片狀岩脈、2-5公里的入侵性輝長岩,最底層是代表地幔的橄欖岩。...
1 KB (147 words) - 03:17, 31 July 2022
前陸盆地 (category 构造盆地)
Allen & Allen (2005)提出一個移動的荷重系統(圖五),荷重形成的曲線是非對稱的,靠近造山帶下陷形成前陸盆地,周圍抬升稱前凸起堆積區。沉積物傳送速度或是侵蝕流通量隨著地形起伏變化。 由荷重模式可以看出,岩石圈最初很堅硬,盆地寬廣而且不深,擠壓造山時,靠近逆衝帶盆地下...
10 KB (1,644 words) - 04:35, 25 August 2024
幅下降有關。事實上,它們已經被幾位作者描述過 。 這些深峽谷大多數被早期上新世的沉積物所充填。這種現象可以用兩種方式解釋:大的海平面下降,或邊緣的構造抬升。因此,它不能證明成原深盆地歷經干燥過程的真實證據。 第三個備受爭議的是對所謂的MES,即墨西拿期侵蝕面的認識。在沿盆地邊緣的地震剖面中,可以在蒸...
4 KB (596 words) - 20:15, 9 March 2022
陆与低纬度的水汽交换,迅速冷化了南极大陆,形成南极冰盖,彻底改变了全球海水升降与全球气候。 中侏罗纪南美大陆的加速西移导致了火地群岛、安第斯山脉的构造抬升并孕育了相邻的北斯科舍海岭并触发了南斯科舍微大陆(South Georgia microcontinent)从今火地岛的位置向它当今位置的移动。晚侏罗纪,南美大陆开始相对南极大陆西移。...
8 KB (1,207 words) - 03:03, 2 May 2025
historical development. 源于希臘語 ísos,相等和 stásis,停頓的組合 克拉倫斯·達頓,於1889年提出地殼均衡 約翰·費摩爾·海福德 威廉·鮑伊 (工程師)(英语:William Bowie (engineer)) 海岸階地(英语:Marine terrace) 构造抬升...
9 KB (1,388 words) - 18:26, 20 Octo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