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安徽宣布使,简称安徽使,是中国清朝在其安徽省設立的宣布使,領今安徽省大部分地區(今江苏盱眙、泗洪、江西婺源、湖北英山属于安徽,萧县砀山属于江苏)。 明代其地屬南京直隸地區(南直隸)。清初屬江南省(江南使),隸屬於兩江總督、江寧巡撫。顺治二年(1645年),置凤阳巡抚...
    4 KB (377 words) - 12:23, 4 June 2024
  • 江南蘇松常鎮太宣布使,簡稱江蘇布使、江蘇藩,前身为江南右布使,是清朝在蘇州府设立的省级行政机构「宣布使」,領今江蘇省東部地區和上海市。 明代其地屬南京直隸地區(南直隸)。顺治二年,清廷改南直隶为江南省(辖境大致为今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最初设一位江南使...
    4 KB (678 words) - 16:56, 19 June 2025
  • 江南江淮揚徐海通宣布使,簡稱江寧布使、江宁藩,是清朝在江寧府(今南京市)设立的省级行政机构「宣布使」。 清顺治二年,清廷改南直隶为江南省,辖区大致包括今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设左、右布使于江宁(今南京),左为长,右为副,掌全省政令、财赋。...
    3 KB (213 words) - 12:21, 25 October 2024
  • 宣布使,為中国明清两朝的省级地方行政機關。 明朝時,宣布使為国家一级行政区,是宣布使使的辖区,简称布使、布、藩,俗稱「行省」、「省」,负责一级行政区的民事事务。 布使设左、右宣布使使各一人,即一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而一省之刑名、军事则分别由提刑按察使...
    20 KB (3,099 words) - 06:57, 30 April 2025
  • 湖北布使,是中國清代設立的一布使,領今湖北省大部分地區。 明代其地屬湖广宣布使。后设湖广巡抚及湖广总督。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年),分置湖北布,领八府: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安陆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并设湖北巡抚。雍正六年(1728年),升归州为直隶州。十三年(1...
    1 KB (188 words) - 14:57, 31 May 2020
  • 安徽省 (清朝) (category 安徽行政区划史)
    安徽巡抚管理;淮安府、扬州府2府及徐州隶属江南右布使。因此左、右两布使辖境已经和现在安徽、江苏两省十分接近。康熙六年(1667年),左、右布使分别改为江南安徽宣布使(简称安徽使)、江南蘇松常鎮太宣布使(简称江蘇布使...
    7 KB (975 words) - 15:27, 17 March 2024
  • 甘肅布使,全稱為甘肅宣布使使,又稱甘肅宣布使。清朝從二品文官,是清代甘肅省的民生賦稅和教化行政事務的最高長官,駐紮在甘肅的蘭州府(今甘肅省蘭州市),受甘肅巡撫和陝甘總督管轄。管理底下的八府、一直隸廳、六直隸州、六散州、八散廳、四十七縣的官員。康熙六年(1667年)改陝西右布使...
    51 KB (2,406 words) - 14:02, 21 December 2022
  • 安徽省 (redirect from 安徽)
    明代,安徽属南直隶。清初属于江南省。康熙元年(1662年),设安徽巡撫(又称安庆巡抚)。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分省,江南左布使改设江南安徽宣布使。由于当时,省并非清政府的法定行政单位,所以安徽省的建置是在此后逐步成型。除源于安徽巡抚的“安徽”一名外,在乾隆时,源于安徽...
    74 KB (8,642 words) - 09:53, 28 July 2025
  • 南直隶 (category 安徽古代行政区划)
    南直隶是明朝时期,由中央六部直辖的江南、江淮地共十四府四直隶州的统称。原名“直隶”,永樂遷都之後,因废北平布,其所辖州府亦改为中央直辖。为区别两大直辖区,直隶故俗称南直隶,简称南直,或称南京。南直隶范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南直隶十八府州不设宣布使,由北京六部直辖,南京六部兼管。...
    8 KB (588 words) - 02:43, 30 September 2024
  • 徽州府 (category 安徽的府)
    江南省。徽州府改隸江南使,仍領縣六。順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一分為二分,為江南左布使(治江寧府)和江南右布使(治蘇州府),徽州府屬江南左布使。 康熙元年(1662年),徽州府屬江南宣布使徽寧道。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宣布使改為江南安徽宣布使...
    21 KB (3,695 words) - 08:44, 4 June 2024
  • 直隶 (category 安徽行政区划史)
    宣布使、提刑按察使和都指挥使。终明一代,直隶地区共有南北两片,稱為南直隸、北直隸,簡稱南直、北直,俗稱南京、北京(南京亦可特指應天府,北京亦可特指順天府),雅稱南畿、北畿。與十三個宣布使合稱為「兩直隸十三布使」、「兩京十三州」。...
    4 KB (309 words) - 00:36, 23 August 2023
  • 江北州县隶河南江北行省,余下江南部分改称江浙行省。大德三年(1299),撤销福建行省,以其地并入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区。 江浙行中书省统有杭州三十路,松江一府,江阴二十一州。 明朝在1368年设立了浙江宣布使...
    21 KB (1,278 words) - 07:03, 14 June 2025
  • 民國·柴小梵《梵天庐丛录》载:“阮降清,女为某亲王所得,甚宠爱之。后为福晋所嫉,鸠死。阳湖张上主备记其事。”《阮氏宗谱》卷二載阮丽珍嫁当涂曹履吉之子曹台望為妻。《中大夫河南宣布使右参政兼按察金事盛唐阮公墓志铭》称:“公姓阮氏,讳以鼎……子一,即大铖 ……孙女一,许聘太仆少卿方公大美孙某。”康熙《安庆府志》載:“方大美,字黄...
    2 KB (278 words) - 15:56, 25 June 2023
  • 宣布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为江西布使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另外有三位藩王(宁王、淮王和益王)分封在江西的南昌府、饶州府(鄱阳)和建昌府(南城)。 清代改江西布使...
    64 KB (5,935 words) - 06:44, 29 July 2025
  • 使辖境还只是两省的雏形罢了。另外,康熙二十九年,分定江南、浙江洋汛,嵊泗地域划归江南省江苏布使的崇明县。 乾隆二十五年,安徽使从江宁府前往安庆府。同时,江苏布使一分为二——江宁布使(驻江宁)和江苏布使(驻苏州)。江苏省境内形成了一巡抚两布...
    22 KB (2,178 words) - 04:45, 21 October 2024
  • 直隸布使,全稱為直隸宣布使使,又稱直隸宣布使。清朝從二品文官,是清代直隸省的民生賦稅和教化行政事務的最高長官,治所在直隸的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受直隸巡撫和直隸總督管轄。管理底下的十二府、三直隸廳、七直隸州、十七散州、一散廳、一百二十七縣的官員。雍正二年十二月戊寅(1...
    30 KB (1,517 words) - 08:04, 10 July 2022
  • 府,下辖 78 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明朝广东单独设省后,至今江西的边界变化很小。其时宣布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为江西布使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另外有三位藩王(宁王、淮王和益王)分封在江西的南昌府、饶州府(鄱阳)和建昌府(南城)。...
    21 KB (2,142 words) - 02:30, 11 February 2024
  • 不可考。李朝时置二十四路,陈朝置十二路或十五路,胡朝改路为镇。 之後,黎朝初期设东、西、南、北、海西五道,后改为十二宣,分设三,分别为贊治使(简称)、清刑宪察使(简称道)和都总兵使(简称镇),道、镇也可用于指代行政区划。 阮朝改为二十七镇。明命年间分设为三十省。嗣德年间,降河静、...
    27 KB (2,107 words) - 00:39, 29 July 2025
  • 兼管军民,如奴儿干都。边地也有以行枢密院领民政者,另在少数民族地区设宣慰,西藏地区为宣院直辖,漠北为诸王分地,内地亦有诸王、皇后、太后、公主分地者,领于诸王皇后、太后、公主府,不隶地方。 明朝改元行中书省为宣布使,仍称省,分设布使掌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掌刑狱与监察、都指挥使...
    27 KB (4,574 words) - 09:49, 28 July 2025
  • 广总督“更名湖北湖南总督”实为讹误,并无更名之事,终清世皆称湖广总督。 佟佳江:《清史稿订误》,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23页 潘新藻:《湖北省建制沿革》,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816页 书籍 《清史稿》 湖北主题 湖南主题 两湖 湖广行中书省 湖廣宣布使...
    11 KB (289 words) - 14:11, 9 October 2024
  • 府、嘉兴府地划予,从此太湖流域分属两地,而浙江省范围于此后700年间未有太大改变。而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地区划入南京范围后,经历江南省,江苏省与浙北一直分属不同的区。 明朝浙江宣布使(初期不含太湖地区的湖州府、嘉兴府)在范围上大体即为今天的浙江省范围。 上古时代的浙江,是东亚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37 KB (5,547 words) - 20:17, 15 March 2025
  • 宁国府 (category 安徽行政区划小作品)
    城府、宣州府,至吴王元年(1367年)四月,仍称宁国府。下领六县:宣城县(首县)、南陵县、泾县、宁国县、旌德县、太平县,属南直隶。 清朝初,属江南左布使。康熙时,属安徽省。所辖六县不变,宁国府与該省的徽州府、太平府、池州府、广德直隶州以及江苏省江宁府、浙江省杭州府、湖州府相邻。考评繁,难。宣統...
    3 KB (385 words) - 03:31, 29 January 2024
  • 安庆府 (category 安徽的府)
    地方,提督军务,驻劄安庆府”,可见安徽巡抚辖区与安徽使辖区完全一致,即通称的安徽省,它的名称来源即为安徽使安徽巡抚。从安徽巡抚的坐名敕谕可知,“安徽巡抚”并非正式的官职名称,巡抚在敕谕中实际上是动词,取其辖区排名第一、第二的两个地方的首字通称为“安徽巡抚,其辖区因此也通称为“安徽...
    3 KB (403 words) - 13:17, 30 December 2023
  • 隶江西行省西宁路。 二十二年(1362 年),隶江西行省南康府。 明洪武九年(1376 年),革行省置江西宣布使,领十三府分五道,隶九江道南康府。 清顺治二年(1645 年),江西宣布使改称江西省,隶江西省九江道南康府。 康熙九年(1670年),隶饶九南道南康府。 雍正九年(1731年)隶广饶九南兵备道南康府。...
    13 KB (1,678 words) - 13:45, 7 January 2025
  • 五諾璽 (category 清朝湖北布使)
    乾隆三十六年九月,前往烏里雅蘇台辦事,代理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 乾隆三十六年,奉差在外病故 異名:烏諾璽、伍納璽、伍訥璽、伍諾璽、五訥璽、五納璽、五諾璽 「四川宣布使使加三級,五諾璽,寶臣,滿洲正紅旗人,乙丑」,《縉紳全書》(乾隆三十年春) 「五諾璽,正紅旗滿州繙譯進士。乾隆十九年知府事。甫蒞任,詣紫陽書院...
    11 KB (2,030 words) - 09:06, 28 November 2024
  • 入清以後,因以鄭成功人為主的閩人武裝抗爭甚烈,滿清朝廷遂大量起用北人。 清代依據各地民情之不同,制定了選任地方官員的標準。 福州府知府为正四品,乾隆十八年改为从四品。 福州文庙 北平宣布使為北直隸之前身。 該資料不包含平潭廳 《重纂福建通志》云其為江南徽州府祁門縣人,與《福州府志》所載浙江迥異。 然《江南...
    35 KB (676 words) - 01:02, 10 July 2025
  • 河南古称豫州,是《尚书》《尔雅》《周礼》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九州之一。而豫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始于西汉,魏晋南北朝都有豫州建制。唐朝设置河南道,北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元朝设置河南江北行省,明朝为河南宣布使,清朝改为河南布使,通称河南省。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古称中州、中原、中国...
    27 KB (3,027 words) - 19:09, 12 May 2025
  • 宣德以後,全國分為兩直隸,十三布使。但是民間一般還是將直隸或布使稱為省。 清朝初年,沿襲明制,改“宣布使”為“布使”,民間仍習慣稱為“省”。 康熙初年以前也只有15個省。康熙年间,因湖广分省、江南分省新增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陕西分出甘肃省。三次分省后,共计十...
    19 KB (4,563 words) - 03:26, 22 June 2025
  • 時事新報 (上海). 1917-07-05. 安徽督軍張勳奉令入京調停時局,忽以兵力圍護清宮,逼勒清帝,擅行復辟,自稱政務總長、議大臣,又捏造大總統與陸巡閱使暨國璋勸進之僞奏,進退百僚,行同兒戲……是用誓掃妖氛,恭行天罰,刻日與師問罪,殄此元凶  梁任公湯濟武宣布討逆情形電. 時事新報 (上海). 1917-07-06...
    31 KB (3,924 words) - 22:01, 12 May 2025
  • 7月18日,陳炯明宣布廣東獨立。 7月19日,福建都督孙道仁因许崇智逼迫,通电宣布福建独立。 7月20日,浙江都督朱瑞宣布中立。 7月22日,黄兴人推举岑春煊为讨袁军大元帅。 7月25日,湖南谭延闿宣布湖南独立。 7月21日,安徽军中內鬨,孙多森和都督胡萬泰于深夜逃离安慶,祁耿寰、刘国栋相继接任都督。...
    70 KB (10,440 words) - 20:01, 4 July 2025
  • 安徽省 (中華民國) (category 安徽行政区划史)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安徽巡撫朱家寶於11月8日宣佈獨立,自任安徽都督府都督。12月12日,省臨時議會推選孫毓筠為都督,並於12月21日正式組建安徽軍政府,下設軍政、民政4安徽各地先後建立的軍政分府有廬州軍政分府(11月19日)、蕪湖軍政分府(11月19日)...
    55 KB (5,806 words) - 16:19, 6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