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星(英語:Coreless planet)是一種假設的類地行星,該類行星曾經經歷行星分異,但最終沒有形成金屬核心,即該類行星擁有極厚的的岩石地函。請注意行星不等於空心地球。 根據薩拉·西格和琳達·埃爾金斯-坦頓在2008年發表的論文,在兩個情況下可能會形成行星。 第一個狀況是,行星...
    2 KB (298 words) - 01:23, 11 December 2022
  • 下面是表列的行星類型: 聯行星行星 冥府行星 環聯星運轉行星 行星 沙漠行星行星 似地行星 離心木星 太陽系外行星 銀河系外行星 氣態巨行星行星 熱木星 (pegasid) 熱海王星 冰巨星 內行星行星 熔岩行星 巨無霸地球 中介行星(以撒·艾西莫夫假設的名詞) 迷你海王星 微型行星 海洋行星...
    14 KB (529 words) - 02:22, 29 January 2024
  • 行星(英語:planet;拉丁語: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致密星或棕矮星的球形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大(相對於月球)形成圓球狀,但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聚變反應。 歷史上行星...
    23 KB (2,983 words) - 14:50, 8 April 2025
  • 在2006年,國際天文聯會為行星下了定義,太陽系內的天體要成為行星的資格是: 軌道環繞著太陽运动; 有足夠的質量能維持流體靜力平衡(接近球體的形狀); 能清除「相似軌道上」的其它天體。 一顆不是衛星的天體如果只滿足了前兩個準則,將被分類為「矮行星」,根據國際天文聯會此一定義,「行星和矮行星...
    36 KB (3,706 words) - 15:28, 8 April 2025
  • 形、可見與不可見的物體甚至其它次結構之物體組成。 複雜、凝聚力較弱天體的例子包括行星系、星團、星雲和星系,而單一、緊密結合、連續的天體有小行星、衛星、行星和恆星等。彗星可以被識別為兩者兼具的天體:當提到冰和塵埃的凍結時,它是後者,當描述整個彗星及其瀰漫的彗髮和彗尾時,它是前者。...
    22 KB (1,156 words) - 10:24, 9 May 2025
  • 地幔 (category 行星地質學)
    地幔是行星體內部結構的一層,其下以為界,上以地殼為界。地函由岩石或冰組成,通常是行星體中最大、質量最高的一層。地函是經歷密度分化的行星體的特徵。所有類地行星(包括地球)、一些小行星和一些行星的衛星都有地函。 地球的地函是地殼和地球外之間的一層矽酸鹽岩石。它的質量為4.01 × 1024公斤,佔地球質量的67%...
    8 KB (817 words) - 16:53, 27 July 2024
  • 行星而言缺少角动量。然而,自从1980年代早期对新恒星的研究显示,正如星云假想预测的那样,它们被冷的气体和灰尘的盘环绕着,才导致这一假想的重新被接受。 要了解太阳将如何继续演化需要对它的能量之源有所認知。亚瑟·爱丁顿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确认导致他认识到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核心的...
    88 KB (10,832 words) - 03:55, 23 March 2025
  • WW31。迄2009年,在太陽系中還沒有被官方認可的雙行星。歐洲太空總署曾經提議將地月系統視為雙行星。在2006年8月召開的國際天文聯合會會員大會也曾經選出冥王星和冥卫一(卡倫)系統是雙行星的一種類型。 双星的概念来源于恒星之间的相互绕行,由于恒星有很好的定义(足够大,因而引发...
    10 KB (1,460 words) - 13:43, 22 February 2024
  • 行星適居性是天文學裡對星體上生命的出現與繁衍潛力的評估指標,其可以適用於行星行星的天然衛星。 生命的必要條件是能量來源(通常是太陽能但並不全然)。但通常是當其他眾多條件,如該行星的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與天體物理學的條件成熟後,方會稱該行星為適合生命居住的。外星生命的存在仍是未知之數,行星...
    32 KB (4,948 words) - 19:58, 15 March 2025
  • 行星系 (redirect from 行星系統)
    行星系統(英語:exoplanetary system)一詞通常用於表示其它行星系統。. 截至2024年5月1日,4,169個行星系統中有5,662顆已確認的系外行星,其中896個系統有一顆以上的行星。岩屑盤也很常見,然而其它物體更難觀察到。 天體生物學特別感興趣的是行星系統的適居帶,在那裡行星...
    49 KB (5,856 words) - 22:02, 18 April 2025
  • 行星定義直到2006年8月24日才有了一個比較明確且可以被接受的文字敘述。在這之前,尽管行星一詞已經被使用了數千年,但令人驚訝的是,科學界始終沒有給過行星明確的定義。進入21世紀後,行星的認定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主題,這才迫使天文學界不得不為行星做出定義。 數千年來,「行星...
    68 KB (8,410 words) - 03:56, 23 March 2025
  • 太阳伴星 行星質量體 銀河系外行星 系外行星 熱木星 冷木星 離心木星 凌日行星 星際行星 蓬鬆行星 脉冲行星 冥府行星 沙漠行星 熔岩行星 海洋行星 熱海王星 迷你海王星 超級海王星 巨無霸地球 超級地球 次地球 行星行星行星行星 氣態矮星 超級木星 太陽系外巨行星 環聯星運轉行星 系外衛星...
    12 KB (33 words) - 22:47, 30 May 2024
  • 太陽系外行星或系外行星是位於太陽系之外,圍繞太陽以外的恆星公轉的行星。截至2024年4月1日,有4,161個已知的系外行星系統,合共有5,653顆已確認的系外行星,其中896個系統擁有不止一顆行星。 系外行星的第一個可能證據是在1917年被發現的,但當時沒有得到認可。1992年才首次確認了系外行星...
    96 KB (10,849 words) - 11:06, 17 February 2025
  • 000天文单位。这样一颗行星旋转的平面与我们的不同,并且有可能形成远距双星的轨道。这颗远距双星有可能是在星团解体时被捕获的。 支持者推测这颗假设行星的质量可以达到木星的四倍,其相对最高温度可达200开尔文(-73°C),热量主要来自行星形成过程中的余热和开尔文-亥姆霍兹热。由于质量不足,这颗行星无法在其内部产生...
    12 KB (1,318 words) - 18:22, 10 April 2024
  • 聚变反应中,氢的三种同位素与氦-3聚变释放出的能量是所有聚变反应中最大的。因此氦-3是聚变最理想的燃料。但是因為地球上的氦-3儲量稀少,無法大量用作能源。氦-3通常在大气层或者大气极其稀薄、磁场不能太强并离恒星较近的天体中相对分布较多,这是因为恒星风中的氕与氘...
    4 KB (355 words) - 05:41, 15 November 2023
  • 彗星 (section )
    完全分開,結果在1872、1885、1892年都引起非常壯觀的流星暴,每小時流星數達3000∼15000顆左右。73P/Schwassmann–Wachmann從1995年也開始發生這樣的現象。 這些分裂可能是太陽或大行星...
    109 KB (12,648 words) - 05:18, 3 May 2025
  • 行星科學(Planetary science,很少用planetology)是研究行星(包括地球)、衛星,和行星系(特別是太陽系),以及它們形成過程的科學。它研究對象的尺度從小至微流星體到大至氣態巨行星,目的在確定其組成、動力學、形成、相互的關係和歷史。它是高度科技整合的學科,最初成長於天文學和地...
    16 KB (2,182 words) - 03:00, 14 October 2021
  • ,外層為幔和外殼。有些行星可以產生磁場,避免大氣層被太陽風剝離。 行星和衛星內部高溫的原因包括:行星形成時碰撞的殘留熱量、放射性物質(鈾、釷、鋁-26等等)的衰變以及其他天體所造成的潮汐力。一些行星和衛星的內部熱量足以推動火山作用等地質活動,擁有大氣層的行星...
    80 KB (8,912 words) - 22:02, 18 April 2025
  • 这是系外行星列表。截至2022年8月1日,人类已在3,794个行星系中发现并确认了5,125颗系外行星,其中有829个行星系统中有多个行星。大部分由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发现。除此之外,还有数千颗系外行星等待确认。关于详细的清单,请见§ 具体系外行星列表。 國際天文聯會(IAU)规定一般系外行星...
    8 KB (763 words) - 11:07, 17 February 2025
  • 天王星 (category 太阳系行星)
    行星的赤道位置上。從地球看,天王星的環像是環繞著標靶的圓環,它的衛星則像環繞著鐘的指針(雖然在2007年與2008年該環看來近乎水平)。在1986年,來自太空探测器航海家2號的影像资料顯示天王星實際上是一顆平平奇的行星,在其可見光的影像中沒有出现像在其他巨行星...
    91 KB (10,308 words) - 08:44, 21 December 2024
  • 6天文單位),表面溫度為攝氏零下220°C。 不過由於適居帶距離太近,年輕红矮星一旦爆發超大閃焰,威力可達太陽的一萬倍,若行星強大磁場保護,即使有大氣層也會被吹散;再加上潮汐鎖定造成永晝跟永夜,縱然換作穩定的老年紅矮星,大氣層仍可能從行星永晝面高溫消耗掉。所以紅矮星系適不適合生命發展常引起爭論。 太陽鄰近的恆星中,約85%左右為紅矮星,以下將列舉幾個:...
    7 KB (950 words) - 12:18, 13 March 2025
  • 波江座51b (category 2014年发现的系外行星)
    行星中甲烷譜線最強烈者。它的表面溫度是650°C,遠高於太陽系中體積與它最相近的木星表面的−145°C。天文學家使用雙子星行星成像儀的光譜儀對波江座51b進行觀測,於2015年8月宣布在該行星大氣層中發現水的存在。在發現波江座51b以前,以直接攝影法發現的系外行星質量都遠高於木星。...
    5 KB (357 words) - 07:20, 2 February 2022
  • 算),以及2%來自早期死亡的恆星拋回星際空間的重元素組成(參見合成)。重元素所佔的比例就是所謂的星雲的金屬性;在統計上,金屬性高的恆星(也就是在金屬含量較高的星雲中形成的恆星)較有可能誕生行星。一旦開始,太陽星雲的收縮就會慢慢的、但可避免的加速。 在塌縮中,有三種物理過程會塑造星雲:溫度上升、...
    22 KB (3,324 words) - 09:33, 27 November 2024
  • 太阳系 (redirect from 八大行星)
    行星盤。太陽是一顆典型的恆星,它通過在其核心處的氫融合成氦的融合來保持流體靜力平衡,並從其外層的光球層釋放出這種能量。天文學家將其歸類為G型主序星。 繞太陽運行的最大天體是八顆行星。從太陽開始,它們是四顆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兩顆氣態巨行星...
    228 KB (22,918 words) - 16:48, 17 May 2025
  • 行星是任何的大質量行星。它們通常是由低沸點的材料(氣體或冰)組成,而不是岩石或其它固體,但是大質量固體行星也可以存在。太陽系有4顆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已經檢測到許多恆星都有巨行星在軌道上環繞著。巨行星有時也被稱為類木行星,這是依據木星命名的。它們有些是氣態巨行星...
    24 KB (2,494 words) - 22:22, 16 May 2025
  • 在類地行星行星(英语:planetary core)的形成過程中,我們考慮以下幾個階段。首先,當氣體與灰塵顆粒碰撞,他們如同凡得瓦力和電磁作用力般,經由微觀物理的過程凝聚,並形成毫米尺度的顆粒;於此階段,積累的機制大體上是非重力的。然而,微行星在公分至公尺尺度的形成尚未被完整了解,亦...
    39 KB (4,420 words) - 09:34, 16 June 2024
  • 棕矮星 (category 行星定義)
    行星。由此,棕矮星的半徑隨著質量變化的範圍僅有10-15%,這使得它們很難與行星區別開來。 此外,有許多的棕矮星沒有經歷過融合:在質量的下限範圍(低於13木星質量),它們的核心從未熱到可以進行融合氘,甚至在質量的上限範圍(超過60木星質量),快速的冷卻使它們不能持續進行融合,能進行融合的時間大約只在1...
    66 KB (7,786 words) - 10:48, 13 December 2024
  • 核武器 (redirect from 子彈)
    其他可能的投送方式包括榴彈砲的砲彈、地雷(藍孔雀)、深水炸彈、魚雷(例如波塞冬魚類)、迫擊砲彈。50年代,美國研製了用於空中截擊的控空-空火箭箭載小型核彈頭,裝備於F-106截擊機,但其在1960年代就基本退役,而深水炸彈也在1990年代退役。可由兩人攜帶的小型戰...
    141 KB (21,918 words) - 09:31, 18 May 2025
  • 。1995年被發現有行星圍繞該恆星公轉,是繼太陽系外,首個被證實有行星的恆星。 該行星是由米歇爾·麥耶和戴狄爾·魁若茲共同發現的,於1995年10月6日在《自然》雜誌中公佈,他們在日內瓦天文台以多普勒偵測法來偵測。 飛馬座51的視星等為5.49,使用雙筒望遠鏡可直接觀測,在...
    14 KB (1,170 words) - 11:37, 25 June 2024
  • 卡尔·萨根 (category 行星科學家)
    卡爾·愛德華·薩根(英語:Carl Edward Sagan,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美国天文学家、行星科學家、科幻小說家与科普作家,亦是行星學會的成立者。薩根收集了發送到太空的第一批物理信息:旅行者金唱片。薩根提出了至今公認的假說指出金星表面的高溫歸因於溫室效應。...
    25 KB (3,226 words) - 05:48, 8 May 2025
  • 恒星際旅行,是一個用來指在恆星或行星系統之間進行假想性的載人或人太空旅行的名詞。恒星際旅行的難度是遠高於行星際航行的;太陽系以內的行星間的距离是不多於三十個天文单位的,而恆星間的距离卻往往是以百上千個天文单位計,而且很多時是以光年作單位。由于恆星間相隔遼遠,恒星際旅行速度需要達到光速的一個相當高的...
    22 KB (2,697 words) - 00:01, 18 Februar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