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馬達加斯加遠征(法語:L'Expédition de Madagascar/Campagne de Madagascar),是一場法國企圖封鎖並征服馬達加斯加島的軍事行動。此戰役為繼第一次馬達加斯加遠征(英语:First Madagascar expedition)之後,且為法國-馬達加斯加戰爭的最後部分。...
5 KB (399 words) - 19:14, 18 November 2024
1895年,迪舍纳率领法军入侵马达加斯加,率领15000人在马哈赞加登陆,并在七个月之内攻下塔那那利佛,迫使伊默里纳王国与法国签订条约,接受的法国保护。迪舍纳也因此被誉为“马达加斯加的征服者”。此战法军仅二十余人阵亡,而馬達加斯加均全軍覆沒。 "He distinguished himself...
3 KB (373 words) - 03:03, 16 April 2025
1885年,英國人被迫接受法國人對馬達加斯加的殖民統治。作為回報,英國人最終控制了桑給巴爾。1895年至1896年,法國人用武力建立了對馬達加斯加的完全控制並廢除了梅里納君主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達加斯加人組成的軍隊在法國、摩洛哥和敘利亞參加了戰鬥。在法國陷入德軍占領後,維希政府接管馬達加斯加...
62 KB (9,150 words) - 20:26, 4 July 2025
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關係(印尼語:Hubungan Indonesia dengan Madagaskar, 馬達加斯加語:Fifandraisan'i Indonezia amin'i Madagascar)历史悠久。因為馬拉加什人的祖先在公元8或9世紀從馬來群島的婆羅洲巴里托河口出海橫渡印度...
4 KB (501 words) - 08:19, 28 March 2023
绀碧舰队 (category 第二次世界大戰漫畫)
遠征歐洲。兩軍在赤道與愛爾蘭近海進行死戰,最終紅玉艦隊與高杉艦隊不敵德國的新型戰略轟炸機,付出了龐大的犧牲,但成功解放英國,逼使納粹德國停戰。世界進入了日、美、德三強鼎立的短暫休戰時代。 本篇在此結束。另有紅玉艦隊遠征歐洲的篇章,獨立為旭日艦隊。其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情結,記於『新紺碧艦隊』與『新旭日艦隊』中。...
9 KB (579 words) - 17:37, 26 March 2025
1841年:本部隊開始編組。 1848年:部隊旗授旗。 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 1862年:亞洲中國膠洲灣遠征。 1884年:印度支那遠征。 1898年:馬達加斯加遠征。 1907年:摩洛哥遠征。 1926年:再次前往摩洛哥。 1946年:前往法屬印度支那,參加法越戰爭(至1956年)。 1954年:參加阿爾及利亞戰爭(至1962年)。...
3 KB (206 words) - 01:56, 6 July 2023
第二次长沙战役(又称“第二次长沙会战”),指1941年(民国30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本次会战从1941年9月7日至10月9日结束,历时一个月。 1941年1月16日,日本陆军中央部制定了《对华长期作战计划》,企图在年内在不...
14 KB (2,272 words) - 04:00, 4 June 2025
新胡安岛 (category 馬達加斯加地理小作品)
該島在 1897 年成為法國的屬地。1921 年,法國將新胡安島的行政管理權從巴黎轉移到法屬馬達加斯加。然後,在馬達加斯加獨立之前,法國將該島的管理權移交給了留尼汪島的聖皮埃爾。馬達加斯加於 1960 年獨立,自 1972 年以來一直聲稱對該島擁有主權。 1934...
6 KB (976 words) - 14:36, 2 March 2025
1856年:於阿爾及利亞作戰。 1859年:參加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 1863年:卡梅倫之戰,Danjou上尉(法文:Capitaine Danjou)率領的部隊英勇地作戰。 1884年:遠征印度支那、參加東京之戰。 1892年:參加貝南遠征軍。 1898年:參加馬達加斯加遠征軍。 1907年:參加摩洛哥遠征軍。...
4 KB (409 words) - 13:22, 1 March 2022
之總指揮,整合過的聯軍現已更能應對德軍的進攻,將局勢逐漸轉為消耗戰。 7月,法軍在第二次馬恩河戰役初期的第四次香檳戰役決定性的擋住德軍進攻,接著福煦對馬恩河突出部上的德軍發動攻勢,並在8月將其消除。兩天後,再發動了第二波攻勢,一路挺進到亞眠北部。此次攻擊由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軍作先鋒,以英法為主力,再加...
144 KB (16,451 words) - 03:18, 28 July 2025
第二次中东战争,也称苏伊士运河危机、苏伊士运河战争、西奈战役或卡代什行動,也稱為第二次以阿戰爭,是一次于1956年发生在埃及的国际武装冲突,当时埃及与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军队爆发战争。英、法、以三国的结盟是一种利益的結合:英法两国对苏伊士运河有着贸易利益,而以色列则需要打开运河,以让以色列船隻得以通航。...
23 KB (2,588 words) - 15:22, 6 March 2025
(navigation)(英语:roteiro (navigation))),也就是第二冊《水路誌》的內容,緊急在1595年出版。接下來的東印度遠征隊籌備期間,他和普朗修斯爭論如何前往的安全航線、以及要前往哪些目的地,遠征隊決定採用他的建議。 同年4月荷蘭首航東印度遠征(荷兰语:Eerste Schipvaart)由科內利斯·德·豪特曼(荷兰语:Cornelis...
32 KB (3,926 words) - 05:04, 4 May 2025
法國武裝干涉墨西哥 (category 法國遠征)
次試圖的叛亂其實必定失敗,但同時1872年7月19日胡亞雷斯卻病死在辦公室裡,使叛亂變得毫無意義。迪亞斯試圖對抗過渡的總統,塞巴斯蒂安·萊爾多·德·特哈達,但他再次於選舉中失敗,並退休回到他在瓦哈卡州的莊園。1876年,當萊爾多參加選舉,迪亞斯發動第二次...
18 KB (2,444 words) - 05:59, 12 June 2025
他是最主要的联系人之一,并在交涉陷入危机时被萨莫林短暂扣押为人质。 1500年,第奥古·迪亚士又参加了由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率领的第二次印度远征舰队,这次他担任其中一艘船的船长,并被授权开辟与东非城市索法拉之间的贸易往来。1500年4月,卡布拉尔舰队意外发现了位于南美洲的巴西,他也有幸成为了...
4 KB (703 words) - 21:59, 4 May 2023
密支那战役 (category 第二次世界大战围城战)
役在1944年4月初大致底定後,蒙巴頓總司令在1944年4月3日的會議中要求約瑟夫·史迪威佔領孟拱至密支那一帶區域。戰況膠著的狀況下,史迪威企圖以一次快速奇襲去擊垮日本在緬甸北部的防禦,這個思維成為密支那戰役攻勢的核心構想。 日本方面在記載密支那作戰時只會討論守備密支那城的114聯隊第1大隊的1個...
15 KB (2,423 words) - 10:28, 21 June 2025
進攻北圻乃至滲透雲南,並為此發動多次探測。1873年安鄴未經允許率法兵不足二百人赴北圻,取河內、海陽、寧平等地,但其後於12月22日陣亡,雙方簽訂第二次柴棍條約與柴棍商約,阮朝開放通商口岸、城市及紅河等河。 清廷雖對法國在越南的存在相當不滿,惟後者並無與大清發生沖突之念,直到1880年才重拾出征北...
27 KB (3,914 words) - 10:27, 8 June 2025
聖誕島戰役 (category 印度参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和行动)
占领爪哇后,日军大本营于1942年3月14日发布了“X行动”(入侵和占领圣诞岛)的命令。海军少将西村祥治被指派指挥第二南方远征舰队的占领军,以轻巡洋舰那珂号为旗舰。舰队还包括长良号轻巡洋舰和名取号轻巡洋舰、峰云号驱逐舰、夏云号驱逐舰、天津风号驱逐舰、初风号驱逐舰、皋月号...
9 KB (1,072 words) - 04:56, 4 June 2025
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 (category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戰役)
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日语:仏印進駐(ふついんしんちゅう)),又名為越南遠征、入侵法屬中南半島,是大日本帝國在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為封鎖中華民國及阻止美國通過海防至雲南之中越铁路以運送軍火、燃料及每月10,000噸的物資而採取之行動,佔領維琪法國所控制的法屬中南半島可令封鎖中國的行動成功,同時延續實施桂南會戰的作用。...
10 KB (1,018 words) - 04:36, 4 June 2025
1917年法军哗变 (category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
克宣传的鼓舞,成立了苏维埃甚至成立公社政府以对抗军队高层。 受到布尔什维克影响更深的则是前线的俄罗斯远征军。编入法军的第一俄罗斯旅发动了全体叛乱,并在随后遭到仍忠于法国政府的其他俄军的炮轰镇压。这次镇压行动产生了法军炮轰自己部队的谣言。 5月15日,贝当接替了不得人心的尼韦勒担任法军司令。贝当立刻...
11 KB (1,737 words) - 18:00, 3 June 2025
次恢复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两国关系显著改善。美国反对斐济未经选举产生的政府。斐济军政府是2006年12月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 为了回应当地人对在斐济经营的美国商人的攻击,美国海军发起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斐济远征。这些惩罚性的远征分别在1855年和1859年进行。...
2 KB (208 words) - 00:31, 11 May 2024
事行動。目的是阻止利比亞政府軍在2011年利比亚起义中對反對派的軍事打擊。这是安理会对格達費政权武力镇压示威民众实施的第二轮制裁。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说,制裁利比亚是国际社会首次适用“保护平民责任”原则,即出兵保护的对象是平民而不是国家。潘基文曾于19日表示,不排除投入地面部队的可能性。...
23 KB (1,371 words) - 05:58, 19 March 2025
威克島戰役 (category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戰役)
亨利˙埃羅德上尉,其中一位VMF-211的飛行員,因第二次入侵時的作戰表現而被追贈榮譽勳章,其擊落2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及擊沉如月號。此後為紀念曾為守衛威克島奮戰的人們而設立一種特別的勳帶,該勳帶附加在海軍遠征獎章或海陸遠征獎章, 日軍佔領威克島後,擔心即將來臨的攻擊,於是加強了威克島上...
30 KB (3,621 words) - 21:24, 15 June 2025
梭鱼行动(法語:Opération Barracuda),是1979年法国为推翻中非帝国皇帝博卡萨一世而发起的军事行动。法国资深外交官雅克·福卡尔将这次行动称为“法国最后一次殖民地远征”。 1976年,博卡萨将中非共和国改为中非帝国后,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其对异议人士的残酷迫害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批评。其中最残酷的...
3 KB (295 words) - 06:39, 6 January 2023
三十年戰爭、法荷战争、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战争、法国大革命战争、拿破崙戰爭、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衝突。冷战期間,法國武裝部隊仍維持著一定規模,並積極參與軍事干預行動。當代法國武裝部隊因缺乏戰事規模不大,但仍為第四大核武國家、歐洲最大軍隊及世界第八大軍費支出國。...
14 KB (1,367 words) - 05:21, 5 April 2025
法國授勳及嘉獎制度 (section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1883年第一次馬達加斯加戰役紀念獎章 1883-1885年東京遠征紀念獎章 1892年達荷美遠征紀念獎章 1894-1895年第一次馬達加斯加戰役紀念獎章 殖民勳章...
18 KB (68 words) - 16:47, 30 November 2023
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地利大公國宣戰,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爆發。法國在戰爭中攻下低地、萊茵河左岸與意大利等地。1798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爆發,法軍起初陷入不利,但在1799年9月的蘇黎世戰役後扭轉局勢,並在1800年贏得馬倫戈戰役及霍恩林登戰役,結束法國大革命戰爭。1805年第三次...
54 KB (8,175 words) - 12:20, 10 April 2025
滇缅路战役 (category 第二次世界大战缅甸军事史)
以200師為主,與其對抗。8月,一度佔領緬北的中國軍隊退至怒江,該戰役以日軍佔領緬甸而結束,日軍獲勝。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宋希濂,所部编入远征军,在滇西缅北抗击日军,主持滇西緬北战役三年,歼灭日军3个师团,完全打通中印公路,至1945年3月取得胜利。 自印度藍姆伽始 ,印度雷多(又名:列多)...
3 KB (293 words) - 04:14, 4 June 2025
幾乎沒有關於阿爾及爾被捕的消息傳到巴黎,而查理十世在法國七月革命被廢。他的堂兄路易-菲利普一世是“公民國王”,他被任命為立憲君主。由反對阿爾及爾遠征的自由派組成的新政府不願意追求舊政權開始的征服。然而,勝利非常受歡迎,路易菲利普的新政府只撤回了入侵部隊的一部分。已經派兵佔領博恩和奧蘭的布爾蒙特將...
18 KB (1,669 words) - 06:27, 15 January 2025
年3月的和平協定看似終止了衝突,期望能藉由選舉解決衝突,重新整合國家。在經過6次的延期後,2010年10月終於舉行大選。 象牙海岸革命爆發的理由如下: 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長達30多年的總統任期結束,迫使國家進入首次面對民主試鍊。烏弗埃-博瓦尼自從獨立後就擔任總統,前後長達33年。當然他具有一...
19 KB (2,521 words) - 10:54, 3 January 2024
日本入侵缅甸 (category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泰国)
日本入侵緬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南亞戰場緬甸戰役的開端,這場戰役從1942年持續到1945年,歷時四年。在戰役的第一年(1941年12月至1942年中期),日本軍隊(在泰國西北軍和緬甸叛軍的協助下)將英國和中國軍隊趕出緬甸,隨後開始對緬甸佔領,並成立了一個名義上獨立的緬甸行政政府。 在第二次...
12 KB (1,377 words) - 04:14, 4 June 2025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八一三之役或上海戰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變)爆发於1937年8月13日,是中華民國和大日本帝国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會戰。「淞」是指吳淞江(發源於太湖,匯入黃浦江,後匯入長江,再注入东海。在中國上海市區內河段,吳淞江習稱為蘇州河,簡稱「淞」),「滬」是上海的簡稱。...
128 KB (20,057 words) - 13:39, 24 Jul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