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語:Лувсангомбо,17世纪?—1707年),博济吉特氏,蒙古人物,清朝蒙古王公,札薩克圖汗部的台吉硕垒乌巴什之孙,伊勒登长子。 康熙四年(1665年),与弟弟达玛达喇等率众投附清朝,授二等台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伊勒登去世,...
    957 bytes (153 words) - 15:14, 26 May 2025
  • 左翼旗(蒙古語:Халх зүүн гарын хошуу),漠南蒙古旧旗名。因当时札萨克图汗旺舒克所部内乱,一部从哈拉哈河流域迁来,南下依附清廷,驻牧喜峰口外“察罕和朔图”。 清康熙三年(1664年)以部置,伊勒登(硕垒乌巴什之子)为扎萨克贝勒,後由其子...
    1 KB (152 words) - 14:03, 26 May 2025
  • (蒙古语:ᠴᠢᠩᠬᠦᠨᠵᠠᠪ,西里字母:Чингүнжав,1710年—1757年),清代蒙古王公,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多贝勒。他在1756年领導反满清的撤驿之变,虽然最终失败但被认为是外蒙古独立先驱,他也被现代蒙古国视为民族英雄。 青是和托辉特首领硕垒乌巴什的后裔,...
    4 KB (677 words) - 00:15, 14 July 2024
  • 西辽 (redirect from 喇契丹)
    西辽(1124年-1218年),又称後遼、喇契丹、哈剌契丹,是辽朝宗室重臣耶律大石在辽朝灭亡之际重新建立的以“辽”为国号的王朝。 耶律大石原本效力于辽天祚帝,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在辽朝西北边陲镇州可敦城(今蒙古国干省青托盖古回鹘城)称王,改元延庆,史学界一般以此作为...
    79 KB (13,433 words) - 15:08, 16 July 2025
  • 尊丹巴,藏语意为“尊胜”。1634年,多那他圆寂,次年,诸汗王认定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诞生于部的土谢图汗吉之子札那巴札为其转世,法号桑丹贝坚赞,立其为法王。 1649年,桑丹贝坚赞赴西藏学法。其时,在固实汗的扶植下,格鲁派已在西藏居于统治地位。1650年,...
    9 KB (1,176 words) - 13:51, 26 May 2025
  • 光顯寺 (redirect from 德尼昭)
    德尼召建在位于漠北蒙古历代中心的鄂浑河畔之回鹘汗国遗址、原蒙古窝阔台汗驻跸之地,又是蒙古历代土谢图汗的主要召庙。额德尼召一度是唯一的的召庙。但后来额德尼召并未成为蒙古的首府。其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便是额德尼召崇奉萨迦派经典。 1635年,土谢图汗济之子...
    14 KB (1,828 words) - 20:44, 6 July 2025
  • 三路。時車臣汗諾及其長子伊勒登阿喇坦相繼去世,其孫烏默客年幼,納木扎勒台吉攜烏默客及十萬餘戶部眾內附,被安置於烏珠穆沁地界(今內蒙古東、西烏珠穆沁旗一帶)。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車臣汗部。次年,定車臣汗部為“東路”,編為十二旗: 車臣汗部中旗(車臣汗旗) 車臣汗部左翼中旗...
    27 KB (1,667 words) - 14:05, 26 May 2025
  • (蒙古語:Гомбо,17世纪?—1708年),清朝蒙古王公,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图蒙肯第十三子,博济吉特氏。 康熙元年(1662年),札萨克图汗旺舒克为被同部台吉额磷沁所杀。左翼兵赶走额磷沁,被土谢图汗察珲多济嘉奖,被授予昆都伦博硕克图号。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1 KB (209 words) - 15:15, 26 May 2025
  • 明朝所称“鞑靼”对应的蒙古人的自称为四十万蒙古,现代也称为蒙古本部。 當時蒙古本部分為各自為政的諸部,後分為左右两翼,左翼方面有察哈爾、、兀良哈和科爾沁等部,右翼方面有永謝、鄂爾多斯、土默特和阿蘇特等部。 直至被後金征服為止,蒙古诸部使用的正式国号仍为“大蒙古国”,而當時的蒙古人也習慣稱東...
    109 KB (11,454 words) - 03:20, 21 July 2025
  • 陷入內戰。噶丹之弟多濟扎也被察琿多濟、坦聯軍所殺。噶丹乘機揮師東進,意欲將三部置於準噶爾的統治之下。 康熙帝三征噶丹,完全控制了外蒙古,暫時解決了來自准噶尔汗国的威胁。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噶丹領兵三萬出科多,東征三部。...
    23 KB (3,701 words) - 08:33, 19 March 2025
  • 鞑靼在达延汗时分为六万户:左翼察哈、兀良哈,右翼鄂多斯、土默特、永谢。其中由內五部、外七部组成,兀良哈万户其地在博迪阿拉克汗时為万户吞併,後六万户在17世纪先后归降後金和清朝。 土谢图汗: 阿巴岱(1580-1588),斡齐赖赛因汗 额列克(1588-?),墨根汗 (?-1655),土谢图汗...
    16 KB (797 words) - 00:55, 7 June 2025
  • 根汗”。額列克長子始稱“土謝圖汗”,與車臣汗、札薩克圖汗並稱“三汗”。清崇德三年(1638年),遣使入貢。皇太極命三部每年進獻一匹白駝與八匹白馬,謂之“九白”之貢。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大舉進攻部,之子察琿多...
    25 KB (2,019 words) - 14:04, 26 May 2025
  • 巴为贝子,隆鼐为辅国公,颇鼐为一等台吉,让他们共管西藏事务。对此丹津极为不满,在1723年联合青海的霍三十九族部落,一起反对清廷。雍正帝派大将军年羹尧、岳锺琪将其击败,霍三十九族再度归附清廷。雍正帝采纳年羹尧“分而治之”的建议,于1724年将区拆分为青海、西藏两个部分,青海的...
    17 KB (2,565 words) - 13:24, 14 February 2025
  • 輝特旗(附札薩克圖汗部):後裔。乾隆三十年(1765年)封輝特台吉之孙、噶勒丹達札之子拉克沁噶喇為札薩克一等臺吉。 輝特下前旗(附杜爾伯特左翼遊牧):初由汗车凌女婿達瑪璘所統。 輝特下後旗(附杜爾伯特右翼遊牧):初由達瑪璘叔父所統。 與附牧於黑龍江將軍之依克明安旗同姓不同族。 實為和碩特部拉汗之孫,冒為輝特臺吉。...
    4 KB (681 words) - 08:32, 26 July 2025
  • 加拉日岗地方。 [21]四部:部的名称始于达延汗之子格哷森札札赉。《蒙古源流》记载,达延汗诸子中阿拉珠博特据内五部之地,清初居住于兴安岭东南,编为巴林、札鲁特、熬汉、奈曼等四部五旗。格哷森札札赉据外七部之地。格哷森札札赉以其七子分领漠北...
    24 KB (4,861 words) - 08:36, 5 April 2025
  • 左翼部 一旗 左翼旗 卓索圖盟(統屬於熱河都統) 喇沁部 三旗 喇沁右翼旗 喇沁左翼喇沁中旗 土默特部 二旗 土默特右翼旗 土默特左翼旗(附唐古特旗) 錫林郭勒盟 烏珠穆沁部 二旗 烏珠穆沁右翼旗 烏珠穆沁左翼旗 阿巴哈納部 二旗 阿巴哈納右翼旗 阿巴哈納左翼旗...
    43 KB (7,312 words) - 00:50, 24 April 2025
  • 赉瑚 素巴第 弼什哷图汗 旺舒克 成 沙喇 策妄扎 图们达拉岱青 硕垒乌巴什 俄木德尼 额磷沁 诺颜泰哈坦巴图 土伯特哈坦巴图 崆奎 济农陀音 萨玛第 朋素克喇坦 格哷克延丕勒 诺诺和 阿巴岱 额列克 察珲多济 第一世哲尊丹巴呼图克图 图蒙肯 丹津喇嘛 塔斯希 善巴...
    2 KB (391 words) - 14:12, 26 May 2025
  • 左翼部,共八部十一旗。 敖漢旗 奈曼旗 巴林左翼旗 巴林右翼旗 札魯特左翼旗 札魯特右翼旗 翁牛特左翼旗 翁牛特右翼旗 阿魯科爾沁旗 克什克騰旗 左翼旗 康熙年间,清廷停派大臣参与会盟,清朝到中华民国初年,共计28位盟长或协办盟长: 乌 巴林右旗第四世袭礼萨克多...
    9 KB (1,604 words) - 01:09, 26 July 2025
  • 漠南蒙古内部位于辽河流域、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一带,内分五部,长年互攻,冲突不断。努哈赤充分利用五部的内部矛盾分化瓦解、逐部争取、优待来投贵族、部民以从中取利。五部之一的巴岳特部贝子恩德格是第一位内附建州的贵族。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十二月,恩德格引领五部使臣给努哈赤上尊号“恭敬汗”(满语:ᡴᡠᠨᡩᡠᠯᡝᠨ...
    128 KB (19,833 words) - 05:45, 11 July 2025
  • чуулган),是清代喀爾蒙古四部之一。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11年外蒙古獨立後被博克多汗國沿用。1923年,更名為“杭特希烏拉省”(蒙古語:Хан Тайшир уулын аймаг)。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戈壁阿泰省以及庫蘇古省、扎汗省、烏蘇省的部分地區。 1596年,被阿巴岱立为汗的...
    24 KB (1,567 words) - 14:04, 26 May 2025
  • 国。1934年年底,锡勒图库伦划归兴安南省。1935年,撤销绥东县治,原属昭乌达盟左翼旗和唐古特(原属卓索图盟土默特左翼旗)划入今库伦旗。从此库伦旗不再称“锡勒图库伦”。同年4月,成立库伦旗公署,旗长由桑仁沁担任,日本人岩满三七男任参事官。 胡日查. 安代之乡——锡勒图库伦扎萨克喇嘛旗历史变迁...
    5 KB (656 words) - 02:42, 31 May 2025
  • 万户的诸鄂托克。明末,被准噶尔和和托輝特部争夺。清準戰爭期間,為清廷和準噶爾汗國爭奪。 清朝攻取外蒙古及新疆後,實行盟旗制度,直接統治。乾隆年间撤驿之变後,原属青的乌梁海各鄂托克归服清廷,分为四个旗,后来又将获罪的达木拜台吉(科...
    39 KB (4,327 words) - 12:37, 22 July 2025
  • 旺舒克(蒙古語:Ванчиг,?—1662年),蒙古札萨克图汗部的汗,弼什哷图汗的儿子。 1659年,弼什哷图汗诺卒,子旺舒克袭,仍号扎萨克图汗。其弟扎克冰图阿海自称浩塔拉汗,1662年,被额磷沁所杀。1662年,额磷沁以私怨袭杀旺舒克,奔就厄鲁特。其叔父伊勒登南下避难归顺清廷,後封左翼...
    992 bytes (186 words) - 14:52, 26 May 2025
  • цагааны алба)”以示臣服,然而外作为“北藩属国”與清朝仍存在矛盾、与其时战时和。康熙元年(1662年),札萨克图汗旺舒克被部属所杀,许多部民,为避战祸,逃到土谢图汗部。事后,康熙帝命旺舒克之弟成承袭汗位。后札萨克图汗沙喇要求土谢图汗察珲多济归还本部逃亡部民,未果。札萨克图汗多次上...
    24 KB (1,841 words) - 14:27, 26 May 2025
  • 蒙古札萨克图汗部人,根惇的嗣子,博济吉特氏。 博贝开始授侍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承袭札萨克一等台吉(札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承袭辅国公。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随清军至推河,抵御准噶尔汗国策妄阿喇坦,受命招降乌梁海。冬,追擒乌梁海首领和...
    2 KB (271 words) - 14:44, 27 July 2023
  • 多地方的最高軍事長官。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首任將軍為策棱。乾隆以後,因其常駐烏里雅蘇臺城(今蒙古國扎汗省烏里雅蘇臺城),故稱烏里雅蘇臺將軍。宣統三年(1911年)末,因外蒙古獨立而終結。 雍正十一年,為征伐蒙古準噶爾部置定邊左副將軍,由蒙古超勇親王策棱充任,統領...
    19 KB (712 words) - 14:48, 26 July 2024
  • 承襲。 康熙九年(1670年)九月下嫁班第。出嫁前不久被封為和碩端敏公主。 康熙二十年(1673年),簡親王喇去世,喇之同胞弟、端敏之異母弟雅承襲簡親王爵位。 康熙三十八年十月的宮廷檔案曾稱其為和碩敏公主。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班第去世,其子襲科爾沁左翼中旗扎薩克和碩達罕親王,授哲里木盟盟長...
    4 KB (270 words) - 21:14, 4 May 2024
  • 计划归附噶丹,派兵将其追执。康熙二十八年,乘胜由杭爱山打到阿泰山,斩杀噶丹的部将察罕台吉乌。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遣使向清廷献捷,获厚赏。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九月,奉命入觐康熙帝,正式归附清朝,封多贝勒,授札萨克(札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後领兵侦察噶...
    2 KB (302 words) - 15:15, 26 May 2025
  • 唐努烏梁海為烏梁海人。原屬右翼和托輝特部札薩克俄木德尼。唐努烏梁海為內屬部落,五个旗不屬於外部落,余下佐领由乌里雅苏台将军下属各部分属。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授俄木德尼之子額林沁為札薩克,領和托輝特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和托輝特貝勒青...
    40 KB (7,163 words) - 06:32, 8 November 2024
  • 、鄂齊左翼,由屯、伊柱為右翼,奪取南、北阿山,並向下衝擊山谷中的和卓兵。阿里、明瑞、巴祿、參贊大臣阿桂也從兩翼突擊。富德出兵佯攻和卓馱隊,明瑞、鄂博什繞到後方夾擊。鏖戰一日,清軍殲滅和卓軍一千餘人,生擒五十餘人,陣斬阿都克勒木,此即阿之戰。 七月十日傍晚,清兵追至阿...
    71 KB (12,897 words) - 12:10, 7 October 2024
  • 乌珠穆沁部(蒙古语:ᠦᠵᠦᠮᠦᠴᠢᠨ,西里字母:Үзэмчин),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乌珠穆沁意为“种葡萄的人”,“乌珠穆”意为葡萄。 蒙古中兴可汗达延汗曾孙、统治察哈的博迪之子翁都喇号称所部为乌珠穆沁。翁都喇幼子多济车臣济农时,惧怕察哈部林丹汗,依附部。清太宗崇德二年(1637年),多...
    1 KB (185 words) - 11:02, 7 August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