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座的法律地位或梵蒂岡城国的法律地位在政治实际和學者論述中其都是国际公法意義上的完整實體,擁有著和其它國家相類似的權利和義務。 尽管圣座(并非作为梵蒂冈城国)在很多方面不满足国际法意义上国家的标准,譬如说没有固定的人口、明确的领土范围、稳定的政府组织、或者与他国交往的...
12 KB (1,933 words) - 14:53, 17 May 2025
羅馬教廷(拉丁語:Curia Romana),常直稱為教廷,是聖座各行政机构的统称,輔助教宗處理整個天主教會的事務,也与教宗一起构成了天主教会的中央领导机构。其為天主教會的日常運作與達成目標提供必要的中樞組織。現今多以其所在地「梵蒂冈」代稱。 罗马教宗利用罗马教廷...
10 KB (845 words) - 07:03, 19 May 2025
教宗 聖座 羅馬教廷 圣座的法律地位 聖座外交 拉特兰条约 教宗國 许多其他语言由国内许多机构使用,例如圣座、瑞士近卫队以及宗座科學院。 圣座使用拉丁语作为官方语言,意大利语为主要工作语言,法语为主要外交语言;另外,它的国务院使用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波兰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瑞士卫队的...
31 KB (3,227 words) - 02:36, 16 July 2025
的主教座,為天主教會的中央管理機構,在政治上同時是梵蒂岡城國的政府,在教會治理和國際事務中具有獨特地位。 聖座的行政機構稱為羅馬教廷,包括國務秘書處、16個宗座部會(英语:Dicastery)、經濟秘書處及其他機構,負責協調全世界天主教會的日常運作,包括教義、禮儀及財務管理等,為教會的...
17 KB (1,878 words) - 03:01, 6 July 2025
教宗 (redirect from 羅馬教區主教、基督之代表、宗徒長伯多祿之繼承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意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總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岡國元首及天主眾僕之僕)
基於對《瑪竇福音》第16章第18-19节的解釋,認為伯多祿是羅馬教會首任主教,所以羅馬主教擁有主教正統。 中世紀的主教掌握《聖經》解釋權,同時基督教信仰在此時也控制了整個西方世界,羅馬教會有了教廷之稱,羅馬宗主教也有了教廷之長(教宗)的地位,其影響力及影響範圍甚至超過在地政權,執政者也以受教宗加冕為其統治的...
28 KB (3,170 words) - 01:36, 4 July 2025
羅馬,亞維儂教廷時期結束。天主教會將促使額我略十一世把聖座遷回羅馬歸功於道明第三會的成員及重要傳教士聖加大利納,認為是由於聖加大利納的鼓舞因而導致額我略十一世決定遷回原駐地。聖加大利納在大分裂初期也作為教宗烏爾巴諾六世的支持者,並成為其中的調解者。 教宗額我略十一世在聖座遷回羅馬...
6 KB (770 words) - 17:43, 11 July 2025
Ῥωμαίων,羅馬化:Basileía tôn Rhōmaíōn;英語:Roman Empire)是历史上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海西國」。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都羅馬...
45 KB (6,171 words) - 14:34, 5 July 2025
的首席地位。因此天主教會是從伯多祿開始一脈相承,並以羅馬主教為領袖的普世教會。 新教否認其一脈相承的觀點,認為耶穌基督沒有委託伯多祿(彼得)稱為教會的基石,伯多祿(彼得)也沒有建立羅馬教會,羅馬教會及其主教的地位是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份之後,羅馬...
68 KB (9,036 words) - 19:38, 16 July 2025
的敌人,迎娶她并控制義大利。955年,鄂圖一世在对阵匈牙利霍尔卡布尔斯苏和雷尔酋长、苏尔酋长的列希菲德战役中赢得一场决定性胜利。 962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鄂圖一世在羅馬由教宗若望十二世加冕稱帝,成為羅馬的監護人與皇帝和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从那时起,帝國的事务就与意大利和罗马教廷的...
74 KB (10,256 words) - 08:34, 20 July 2025
拉特朗条约 (category 梵蒂岡法律)
罗马问题」,而在罗马的拉特朗宮簽訂的條約,因「羅馬問題」名存實亡的教宗國正式被依此條約建立的梵蒂岡城國取代。此條約也被現今的意大利共和國接受。 此條約包含三項文件: 承認聖座在梵蒂岡城的完整主權的政治條約,由此建立主權獨立的國家。 規範天主教會與天主教信仰在意大利國家之地位的條約。...
11 KB (985 words) - 05:55, 12 May 2025
law),亦稱欧陆法系、大陸法系、法典法系、市民法系或罗马法系,是以羅馬法为基准,雜揉日耳曼慣例法、教会法、商法、封建法制及其他習慣法而成的法律体系,源于歐洲大陸,与普通法系(英美法系)并列为当今世界的主要两大法系,遍及現今全球的廣大疆域。1804年,拿破仑治下的法国发布《法国民法典》;1896年德国统一後...
26 KB (3,573 words) - 10:35, 3 July 2025
羅馬很早就有了基督徒,保祿曾給在羅馬的基督徒寫了著名的《羅馬書》,並親自在羅馬居留了二年。根據教會的聖傳,伯多祿是羅馬的首位主教。這兩位宗徒最终都在羅馬殉道。因此,羅馬教會在初期教會中一直享有極高的威望。在此期間,教宗(羅馬主教)亦試圖在一些教會事務中扮演權威的仲裁者的...
8 KB (1,093 words) - 15:01, 24 April 2025
system,主要歷史淵源是古時羅馬帝國的法律,其後在歐洲中世紀的後期(即是文藝復興以前,約12至15世紀),羅馬法在歐洲大陸又再度受到重視。到了十八世紀,歐洲大陸的許多國家都頒佈了法典,嘗試列出各種法律分支的規範。 以下是以歐陸法系為基礎、建立法制體系的國家或地區: 也有一些地方的法系,同時帶有英美法系和歐陸法系的...
21 KB (1,727 words) - 03:27, 6 January 2025
民法大全 (category 拜占庭法律)
在西欧,《民法大全》在中世纪复兴,作为私法被“采用”或仿效。《民法大全》的公法内容则被各世俗国和罗马教廷作为法律的论据。复兴后的罗马法又成为所有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鼻祖,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民事法典的规定也影响了天主教的教会法。但《民法大全》对当时英国发展出来的普通法系的影响要小得多。...
12 KB (1,337 words) - 08:39, 5 June 2025
馬爾他騎士團 (category 使用WikiMiniAtlas小工具的页面)
Malta),简称馬爾他騎士團,是一个天主教的軍事修會,屬於特殊主权实体,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前身爲成立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的一個軍事組織——「医院骑士团」,為三大騎士團之一,成立的最初目的为保护本笃会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医护设施。该组织全称中的“圣若翰”得名于圣若翰洗者。该组织拥有两幢享有治外法權建築:羅馬孔多蒂街68號,一幢佔地0...
27 KB (2,807 words) - 17:53, 19 July 2025
1801年教務專約 (category 19世纪的基督教和法律)
concordataire français)的簽訂者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執政拿破崙與教宗庇護七世,簽定時間為1801年7月15日,於巴黎和羅馬兩地分別簽訂該條約,該條約部分恢復了法國大革命之前的教廷地位,拿破崙在承認基督新教信義宗、歸正宗和猶太教的法律地位的同時,宣布大革命时期没收的...
2 KB (191 words) - 17:24, 3 June 2025
方濟各 (教宗) (category 阿根廷罗马天主教徒)
教廷發言人隆巴尔迪神父回應該批評表示教廷在簽署公約後就致力於兒童照料的公益事業上,而針對其批判的兒童性虐處置則表示教廷已要求各地主教及同等的教會管理者要遵照各地法律處置相關事件,並表示日後會繼續進行兒童保護的事務。而教廷駐聯合國觀察員托瑪西樞機則表示該委員會的報告忽視了近來教廷為此議題做的改變。...
113 KB (11,374 words) - 05:54, 21 July 2025
庇護十一世 (category 20世纪罗马天主教总主教)
的許多好處,所以他選擇了政治妥協。 1929年在拉特蘭宮所簽訂的兩項協定中。教廷放棄它對意大利的領土要求,就是不再擴張其領地的範圍;其次承認法西斯政權為意大利合法的統治者,教廷承認意大利的首都為羅馬;此外,教廷答應不干預政治和接受任命主教須經由國家批准的規定。在國際地位...
14 KB (2,263 words) - 15:40, 29 May 2025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 (redirect from 君士坦丁堡,新罗马大主教和普世牧首)
在中世纪,君士坦丁堡牧首们完全受制于東羅馬帝國的皇帝,这使得他们的地位最终变得无足轻重。历任皇帝经常干预教会事务,他们实际上可以任意废立牧首。许多皇帝甚至任命宦官担当牧首之位。相比之下,罗马教廷却成为一支独立和不受世俗统治者控制的强大力量。在俄罗斯正教会成为东正教世界最大的教会之后,身為該教會最高領導人的莫斯科牧首因此取得相當程度的...
7 KB (838 words) - 16:21, 26 May 2025
都铎王朝 (category 使用简易时间线扩展的页面)
羅馬教廷的影響之下,亨利八世這個決斷,在民衆當中產生了對亨利八世的抵觸情緒,英格蘭各地也因此陷於混亂並引發了大規模的衝突,但是亨利八世依然强制推行他的“去羅馬化”宗教政策,爲此拆毀了許多天主教教堂,將天主教教堂的財物充公。英格蘭國會通過法案,斷絕和羅馬教廷的...
74 KB (10,845 words) - 04:23, 4 July 2025
特命全權大使 (category 自2010年1月缺少来源的条目)
的大使均称为“(某国)駐圣詹姆斯宫廷大使”。 聖座派驻别国的外交代表称「教廷大使」(Apostolic Nuncio)。其办公机构称聖座大使馆或“宗座代表驻地”(Apostolic Nunciature)。 中華民國在部分非邦交國的交流往來是以非官方名義派駐代表,其機構為「代表處」,而派駐的...
5 KB (824 words) - 03:00, 27 February 2025
宗教改革 (category 自2017年12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
的改革團體存在。 天主教會在特倫托會議召開後发起了被後世稱為「反宗教改革」的革新運動,做為對宗教改革的回應及自省,而在這時期成立的耶穌會更是此革新运动的先锋。一般而言,北欧国家转为新教,南欧国家仍旧信仰天主教,羅馬教廷联合法國、西班牙及奥地利王室加以壓制新教徒,中欧则成为双方激烈冲突的场所,甚至升级为全面的宗教战争。...
26 KB (3,946 words) - 08:18, 20 July 2025
天主教會大分裂 (category 含有1913年版天主教百科全書引用且有維基文庫參照的條目)
教廷由意大利罗马迁回法国亞維儂。不幸的是,额我略十一世还没出发前往法国亚维侬就在意大利罗马去世。他去世后,枢机团的罗马枢机们担心新的外籍教宗又会把教廷迁出意大利,因此1378年趁一些外地的枢机主教还未抵达,关门投票,威胁其他枢机只能选出一个罗马或是意大利的教宗,最後在罗马枢机们的威胁下,真的...
4 KB (470 words) - 17:41, 11 July 2025
意大利統一 (category 自2020年2月需要從德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的政治及社會過程。1861年3月17日,薩丁尼亞議會在都靈宣布義大利王國成立,成為義大利統一的主導力量;義大利王國之後於1870年攻佔羅馬,並於隔年正式定都羅馬,成為義大利統一的重要里程碑。 意大利統一開始和結束的確實日期已不可考,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統一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
44 KB (7,170 words) - 23:50, 7 July 2025
羅馬势力逐出意大利。虽然此时的罗马主教(教宗)在名义上还要臣服于東羅馬皇帝,但是罗马教会的相对独立使得罗马主教有资本与君士坦丁堡主教和拜占庭皇帝相抗衡,教宗額我略二世甚至开除東羅馬皇帝利奥三世的教籍。 至公元7世纪,随着東羅馬帝国的衰落,罗马教会作为意大利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再度对東羅馬势力所不及的...
33 KB (4,559 words) - 03:13, 27 June 2025
平反 (category 自2018年9月缺少来源的条目)
的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等领导人。 對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家因為其科學理論與天主教教義相違背,當時的羅馬教廷政權以禁止出版著作、囚禁甚至死刑等方式將其迫害,後來獲平反並推翻教廷自身判決;如意大利科學家伽里略等。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1964年種族隔離時期為爭取黑人政治地位...
4 KB (544 words) - 18:57, 3 July 2025
羅馬人手里的羅馬城淪於蠻族;最後一位努力恢復西方失地的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565年的去世;632年伊斯蘭勢力的崛起。 長期以来關於羅馬的衰落的理論汗牛充棟,也有關於歸根到底是不是衰落的爭論。不少學者主張與其說是衰落,不如把這個過程概括為“曲折的發展”更加的確切。 罗马帝国在3世纪又发生了严重的...
30 KB (4,345 words) - 14:06, 5 July 2025
依諾增爵三世 (category 自2019年11月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States)。這塊領士在義大利半島中部,過去由於教宗以土地交換,卻在神聖羅馬皇帝保護之下變得越來越小,自從依諾增上任後,在此期間保持這塊教宗領士不被其他勢力掠奪。 當時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死後,由兒子亨利六世些任皇位,依諾增爵運用權力去削弱教廷。不料西元1197年,亨利年僅三十多歲去世,貴族之間為爭權皇...
16 KB (2,258 words) - 11:47, 11 July 2025
羅馬聖教會總司庫(義大利語:Camerlengo di Santa Romana Chiesa),亦譯為總務樞機、教廷財務總管、教廷總務、或直接簡稱為「總司庫」,是聖座重大職務之一,從屬於教宗府。該職位的功能如其名,主要負責統籌管理羅馬教廷的財務。 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頒布的宗座憲令《善牧(英语:Pastor...
9 KB (1,198 words) - 16:08, 16 May 2025
地位要比羅馬教廷其他部長為高,是所有內閣部長中的首席,現任國務卿樞機為義大利籍的伯多祿·帕羅林樞機。 國務卿樞機由梵蒂岡國元首任命,作为他的主要顾问之一。國務院作为天主教会的高级机构之一,國務卿樞機由樞機担任。如果职位空位,總主教可以作为代理国务卿,行使国务卿的权力,直到一个合适的...
7 KB (1,004 words) - 13:59, 11 May 2025
天主教会圣统制 (category 自2013年12月需要校對的頁面)
的教區或教區發展而分割等原因而不存在教區名稱。这些教座也被分派给在罗马教廷服务的主教们,如教廷大使或在法律上与教区主教地位平等者(见下),如宗座代牧和东方礼宗座代牧。 “领衔主教”偶爾也被翻譯作名譽主教,但严格地说這個詞不准确,因为他们确实是主教,尽管他们不服务于他们所被派定的...
52 KB (7,051 words) - 11:38, 4 Jul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