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定前提推得否定結論(英文:negative conclusion from affirmative premises)是一種形式謬誤,是因三段論中前提皆為肯定,而結論否定,導致論證無效。 例句: 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因此,蘇格拉底會死。 推理規則: 結論中的謂詞是大詞(P);包含大詞的前提為大前提...
    1 KB (483 words) - 02:00, 12 February 2022
  • 否定前提推得肯定結論(affirmative conclusion from a negative premise)是一種形式謬誤,是因三段論中有前提否定,而結論肯定,導致論證無效。 例句: 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因此,蘇格拉底會死。 推理規則: 結論中的謂詞是大詞(P);包含大詞的前提為大前提...
    931 bytes (392 words) - 02:01, 12 February 2022
  • 結論否定命題的數目必須和前提否定命題的數目相等: 二前提肯定,則結論必須為肯定(謬誤:肯定前提推得否定結論)。 一前提否定,則結論必須為否定(謬誤:否定前提推得肯定結論)。 二前提否定,則三段論必無效(謬誤:排它前提謬誤)。 結論中特稱命題的數目必須和前提中特稱命題的數目相等: 二前提皆全稱,則結論必須為全稱。...
    36 KB (5,650 words) - 17:27, 22 June 2025
  • 肯定選言 否定連言 換位不換質 換質不換位 非法換質換位 非法換位 無端對比 量化詞移位 大詞不當 小詞不當 中詞不周延 否定前提推得肯定結論 肯定前提推得否定結論 排它前提 爛理由謬誤 非形式謬誤 以偏概全 與此故因此 後此故因此 倒果為因 單因謬誤 複合結果 無足輕重 迴歸謬誤 德州神槍手謬誤...
    2 KB (221 words) - 19:25, 23 February 2022
  • 謬誤與謬論是不恰當的理,一般而言謬誤指不當的推理思路,而謬論指不當的推理言論,可能是說者有不當思路,或說者無不當思路,但意圖使聽者產生不當思路或其言論明顯容易誤導聽者產生不當思路。也有較寬鬆的使用方式,例如把所有與事實不符的主張皆稱作謬誤。 謬誤與謬論並無清晰明確的分類,西方诸哲學家大致分為形式...
    40 KB (511 words) - 13:43, 20 May 2025
  • 中詞必須周延至少一次(謬誤:中詞不周延) 結論中否定命題的數目必須和前提中否定命題的數目相等: 二前提皆肯定,則結論必須為肯定(謬誤:肯定推得否定) 一前提否定,則結論必須為否定(謬誤:否定推得肯定) 二前提否定,則三段論必無效(謬誤:互斥前提) 其他檢驗: 如果語境上不能假設所有提及的集合非空,部分推論將會無效(謬誤:存在謬誤)...
    1 KB (424 words) - 09:16, 3 July 2022
  • 結論(A): 所有蘇格拉底(S+)是會死的(P-) 有效性檢驗: 結論中周延的詞必須在前提中周延(謬誤:大詞不當、小詞不當) 中詞必須周延至少一次(謬誤:中詞不周延) 結論否定命題的數目必須和前提否定命題的數目相等: 二前提肯定,則結論必須為肯定(謬誤:肯定推得否定) 一前提否定,則結論必須為否定(謬誤:否定推得肯定)...
    2 KB (600 words) - 05:30, 9 April 2022
  • 結論(A): 所有蘇格拉底(S+)是會死的(P-) 有效性檢驗: 結論中周延的詞必須在前提中周延(謬誤:大詞不當、小詞不當) 中詞必須周延至少一次(謬誤:中詞不周延) 結論否定命題的數目必須和前提否定命題的數目相等: 二前提肯定,則結論必須為肯定(謬誤:肯定推得否定) 一前提否定,則結論必須為否定(謬誤:否定推得肯定)...
    1 KB (460 words) - 06:09, 13 January 2023
  • 悖論,亦稱弔詭、佯謬或詭局,指結論自相矛盾或違背常理的命题。通常从逻辑上无法判断是非的称悖论,似非而是称佯谬;有时候违背直觉的正确论断也称为悖论。如二律背反即為一類,若假設某前提為真,经过一系列無誤的理,結論却又出它為假;反之亦然。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刺激了人们求知...
    26 KB (3,951 words) - 14:04, 20 June 2025
  • 結論(A): 所有蘇格拉底(S+)是會死的(P-) 有效性檢驗: 結論中周延的詞必須在前提中周延(謬誤:大詞不當、小詞不當) 中詞必須周延至少一次(謬誤:中詞不周延) 結論否定命題的數目必須和前提否定命題的數目相等: 二前提肯定,則結論必須為肯定(謬誤:肯定推得否定) 一前提否定,則結論必須為否定(謬誤:否定推得肯定)...
    1 KB (465 words) - 12:41, 9 February 2023
  • 歷史否定主義,又稱竄改歷史、修改歷史或改寫歷史(偽史),指一切出于各种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歪曲、忽略、迴避、销毁历史事实的书写或偽作、捏造歷史。 歷史否定主義有時也會被誤稱為歷史修正主義,但這是有不同意義的學術名詞。在歷史編纂學中,歷史修正主義(英語:historical...
    49 KB (6,000 words) - 02:52, 21 May 2025
  • ψ)和(ψ → φ)。 肯定前件(条件除去):从φ和(φ → ψ)中可推出ψ。 条件证明(条件介入):若假定φ為真可證明出ψ,可推出(φ → ψ)。 以下推导将用编号后的行的列表來表示,在每行之上有一个单一的公式和一个理由(justification)。論證的各個前提會在列表的首行給出。结论...
    29 KB (5,010 words) - 04:56, 19 May 2025
  • 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專題演講,呼籲扁政府,「在尊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國際尊嚴與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回到一九九二年『各自以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承認在此共識下達成的協議與結論,並在既有基礎上恢復協商。」[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1年11月10日,陳總統在接受台視專訪時表示:...
    179 KB (20,712 words) - 15:35, 25 June 2025
  • 式开始于1966年5月16日出台的《五一六通知》,普遍认为文革长达十年之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邓小平等人及其后中央领导层的全面否定,被后世负面评价为“十年内乱”“十年动乱”“十年浩劫”。 文革在发动后的一兩年内達到高潮,红卫兵在中国大陆进行全方位的阶级斗争,自1967年1月的一...
    334 KB (35,912 words) - 16:34, 29 June 2025
  • 妄下结论(英語:jumping to conclusions)是心理学术语,指在没有掌握所有事实的情况下判断或决定某事;得出毫无根据的结论。换句话说,“当我无法区分我第亲身观察到的东西和我仅仅推断或假设的东西时”。由于它涉及到在没有足够的信息来确定一个人是正确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这可能会产生不良或草...
    8 KB (1,025 words) - 12:49, 11 May 2024
  • 促使人们发展出精心设计的合理化方案,为有逻辑和证据表明是错误的信念进行辩护。有动机的推理对相反的证据作出防御性的反应,在没有逻辑或证据的情况下积极地否定这种证据或其来源。社会科学家们似乎假定,动机推理是由避免认知失调的欲望驱动的。它表明,有党派人士之所以如此容易从敌对的角度看待一个没有偏见的信息,是...
    21 KB (2,664 words) - 15:55, 25 June 2025
  • 该由谁吃,吃剩下的,比如狮子吃剩下的,由狗吃;狗剩下的,由鹰吃,而且吃干干净净。赵紫阳贩卖了一通“优胜劣汰论”,就是把动物世界里的事搬到人类社会来了。 中华民国前总统陈水扁对赵紫阳在「六四事件」中拒绝武力镇压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并且批评了邓小平对学生的血腥镇压。...
    222 KB (27,798 words) - 05:42, 18 June 2025
  • 结论。例如笠原十九司等“肯定派”为提出的“十万人以上,或接近二十万人,或者更多”,以秦郁彦为代表的“少数派”提出的“四萬人左右”、数千人、数百人,以及认为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日本一橋大學日本史教授藤原彰在《南京罪行:一種解釋性的概述》一文對日本否定派學者否定...
    187 KB (21,753 words) - 07:43, 20 June 2025
  • 院总理赵紫阳的反对,赵紫阳认为保守派利用了“反自由化运动”来反对和否定改革开放,并以此说服了邓小平,该运动随后于1987年中期结束。 1980年代末,东方集团各国亦爆发民主化浪潮。戈巴契夫上台后便于蘇聯實行經濟、政治等各方面改革,力民主化;团结工会于1989年2月在波兰圆桌会议中争取合法地位后亦推...
    345 KB (35,885 words) - 14:10, 2 July 2025
  • 用了上帝給予的能力而並非由能力本身所產生。 如果我對我沒有領會足夠清楚、明白的事情不去判斷,那麼顯然是我把這一點使用很好,而且我沒有弄錯。可是如果我決定去否定它或肯定它,那麼我就不再是像我應該做的那樣去使用我的自由意志了;如果我肯定了不是真的東西,那麼顯然我是弄錯了。即使我判斷對了,這也不過是...
    30 KB (4,571 words) - 14:33, 4 July 2024
  • 误可能会增加开放获取期刊相对于非开放获取期刊的影响因子。 一项研究的结论是,医学领域的作者“专注于在互联网上可获得全文的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而忽略了未获得全文的相关研究,从而在他们的搜索结果中引入了偏见因素”。另一项研究的作者得出结论:“开放获取的优势是质量优势,而不是质量偏误”,作者“在OA自我存档...
    6 KB (629 words) - 16:29, 19 November 2023
  • 究巨人的相關知識,並且頗有心得,偶然認識了吉克,並從他身上看到自己兒子的影子,在與吉克相處的過程也把這些研究內容傳授給他,深深影響到吉克。和吉克到的結論(即「安樂死計畫」):如果要拯救艾爾迪亞人,需要奪得始祖巨人的力量,利用始祖巨人之力改造全體的艾爾迪亞人,打算讓艾爾迪亞人絕育,如此讓艾爾迪亞人...
    365 KB (65,643 words) - 10:44, 1 July 2025
  • 5833...歲的白獲取了十六粒骰子而成長至18.533...歲,卻發覺自己是蘿莉體型,心有不甘之下根據空平日對動漫和遊戲中,女性身高及身材偏好而得出的結論。 例如在被召喚至異世界後,在沒有任何人教導的情況下於短時間內學會人類種的語言,並於十多分鐘內記住人類種所用的文字(雖然文法和單字與日語完全相同)。...
    152 KB (22,213 words) - 11:47, 14 March 2025
  • 结论。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延安 1941年9月10日-10月22日 - 集中讨论了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即1931年9月开始的中共临时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毛泽东在第一天的会议上作了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报告。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报告,肯定...
    176 KB (80 words) - 05:33, 12 December 2024
  • 出有罪並處以絞刑的判決。然而山下的律師將本案呈交美國最高法院,使戰爭部長建議麥克阿瑟同意,但遭後者拒絕,戰爭部長隨後反而直接否決麥克阿瑟的權限,下令暫緩山下的死刑。經確認後,美國最高法院以6比2投票結果做出不參與本案的結論...
    243 KB (34,664 words) - 11:04, 3 May 2025
  • 1949年避難台灣,自認感受平生未有之辱,人亦多以失敗者視之;雖以頑強意志,亟思再起,但終賚志以歿;這位「繼承性創業者」蓋棺之後,幾十年來其事業肯定否定由人,稱他矛盾一生、一生困頓,實不為過。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黃克武認為,蔣責任心很重,不斷面對自身道德、知識與事功缺失,而力求改...
    127 KB (17,937 words) - 08:57, 22 February 2025
  • 化地描述,而数学形式又可以被计算机操纵,那就可以得到一个强结论:人类‘信息处理’产生的行为(无论可不可以直接形式化)总可以在数字机器上间接再现。”。约翰·瑟尔写道:“人造机器能思考吗?假设可以人工制造具有神经系统的机器……问题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数字计算机会思考吗?如果你所谓‘数字计算机’是任何有...
    61 KB (8,287 words) - 07:41, 18 June 2024
  • 兰不是如此——文章认为,这是在1999年后,二元思维盛行于任何理性辩论之上成为常态的结果。文章亦提及,冤冤相报永无完了,根据两次干涉中的某一次为错误推得另一次干涉为正确是错误的。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Operation Allied For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6 KB (12,245 words) - 12:10, 8 April 2025
  • 任何具有我们一般经验的实体几乎肯定都生活在模拟中。 我们生活在一个后人类还没有发展起来的现实中,我们实际上就生活在现实中。 我们将无法知道我们生活在模拟中,因为我们的技术永远达不到发现模拟现实的痕迹的水平。 博斯特罗姆的论点基于这样的前提:只要有足够先进的技术,就可能在不借助數碼物理...
    55 KB (6,884 words) - 04:22, 7 February 2024
  • 舉行遊行活動。4月26日,中共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爲《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的社論,指出這是一場有計劃的陰謀,是一次動亂,其實質是從根本上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社論號召大家緊急行動起來,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制止動亂。但是,形勢並沒有好轉。5月19日晚,中共中央決定在首都部分地區實行戒嚴,...
    139 KB (18,311 words) - 15:14, 20 June 2025
  • 月22日,陳雲講話稱:「要看到特區的有利方面……也要充分估計到特區帶來的副作用」。1982年12月31日,政治局發出第50號文件肯定廣東打擊經濟犯罪的工作,引用陳雲的結論:「特區一定要搞,但也要不斷總結經驗,確保把特區辦好。」 1984年1月24日,鄧在冬季「假期」乘專列到達廣州;他用兩周時間視察...
    272 KB (27,118 words) - 17:54, 12 June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