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淡水新莊巡檢前身為台灣淡水八里坌巡檢,隸屬於台灣道之台灣,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自1767年起(乾隆三十二年)專司負責北台灣台北地區的內政,實為駐守於大台北的地方父母官。之後改制為台灣淡水新莊縣丞。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549 bytes (77 words) - 11:42, 5 March 2014
  • 台灣淡水八里坌巡檢隸屬於台灣道之台灣,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自1732年起(雍正十年)專司負責北台灣台北地區的內政,1750年移駐新莊街,為駐守於大台北的地方父母官。 魯浩 張錦 潘紹顯 杭可畏 虞文桂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637 bytes (75 words) - 16:54, 17 December 2024
  • 臺灣道」,並在澎湖增設一名通判,裁撤澎湖巡檢一職:35。此時臺灣設一四縣一。雍正七年(1730年),倪象愷重建臺灣署:36。雍正九年(1732年),大甲溪以北之地的刑名、錢穀等事皆歸淡水海防管理,淡水遂從彰化縣獨立出來:35。此時臺灣設一四縣二。...
    20 KB (2,067 words) - 03:07, 13 January 2025
  • 吳元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吳元(?—?),清朝官員,本籍直隸。 吳元於1782年(乾隆47年)接替張啟進,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600 bytes (50 words) - 11:19, 5 September 2021
  • 臺灣淡水艋舺縣丞前身為臺灣淡水新莊縣丞,隸屬於臺灣道之臺灣,為臺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是新莊縣丞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移駐艋舺後更名而來,為此階段大臺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光緒元年(1875年)時裁撤。 以下所列者為歷任的艋舺縣丞: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5 KB (127 words) - 12:46, 21 June 2024
  • 王增錞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王增錞(?—?),中國清朝官員,河南永城人。監生出身。 王增錞曾任連江縣東岱巡檢。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兩次出任臺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後改南臺主簿。乾隆六十年(1795年)六月以主簿身份署任彰化縣知縣。 劉寧顏編,《重修臺灣省通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 KB (72 words) - 03:23, 1 May 2020
  • 韓煥綸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韓煥綸(?—?),清朝官員,本籍直隸。 韓煥綸於1774年(乾隆39年)接替劉大榮,於台灣台北地區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議敘從九品),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716 bytes (60 words) - 06:41, 15 June 2025
  • 吳澤遠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吳澤遠(?—?),清朝官員,本籍湖北。監生出身。 吳澤遠於1769年(乾隆34年)接替錢廉,於台灣台北地區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647 bytes (58 words) - 14:17, 18 March 2022
  • 張啟進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張啟進(?—?),清朝官員,本籍安徽。監生出身。 張啟進於乾隆年间任福建省福宁霞浦县柘洋,管辖地区相当于今柘荣县;1779年(乾隆44年)接替曾應蔚,於台灣台北地區,輾轉四度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 KB (105 words) - 15:15, 23 October 2022
  • 曾應蔚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曾應蔚(?—?),清朝官員,本籍江西。監生出身。 曾應尉於1776年(乾隆41年)接替劉大榮,於台灣台北地區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625 bytes (59 words) - 03:31, 1 May 2020
  • 澎湖巡檢司,又稱澎湖寨巡檢司,設置於澎湖群島,跨元、明、清三代,隸屬福建同安縣。 南宋泉州知州汪大猷曾設寨於此,造寨屋(營房)二百間,初為水師戍防之所。正式設治時間以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的考證最為早,也就是根據一般史書及《元史》、《元史》考定。據該史書,元朝正式設置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同安縣,主官為澎湖寨巡檢。。...
    11 KB (1,301 words) - 13:51, 14 March 2025
  • 五股區 (category 曾為臺灣縣轄鄉的區)
    清治光緒20年(1894年),甲午戰爭之後,簽立馬關條約,進入臺灣日治時期,明治28年(1895年)日人施行地方官判,台北縣置支、五股隸屬滬尾(淡水)辦務署,1920年7月26日,臺灣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廢設州,州下設郡、市,郡下設街、:74。10月1日,實施州制與市街制,五股屬臺北州新莊郡。五股...
    34 KB (3,225 words) - 17:38, 8 July 2025
  • 自周元文就高志加以增補之後,到了劉良璧擔任福建分臺灣道時,又經過了近三十年,而此時期臺灣行政區域劃分巳有所變更,自雍正元年(1723年)劃定諸羅虎尾溪以北增設彰化縣與淡水。雍正5年(1727年),再增設澎湖。此時臺灣已轄有臺灣縣、鳳山縣、諸羅、彰化縣四縣及兩淡水、澎湖...
    26 KB (4,006 words) - 18:41, 15 April 2025
  • 釀成(桃園市)中壢閩粵械鬥 1855年淡水北部漳泉械鬥 1859年7月台北枋寮街大火引起械鬥 1859年漳州同安兩籍苗栗械鬥 (台北械鬥,因均屬淡水,故誤植入苗栗縣史) 艋舺泉州人以滬尾(淡水區)黃龍安(號亞蘭)為首率艋舺、新莊、坪頂、和尚洲、港仔墘、溪洲、加蚋仔各街泉人豪勇三千餘人攻漳州人大本營枋橋林本源家族。...
    19 KB (3,296 words) - 14:07, 23 February 2025
  • 唐峻德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唐峻德,清朝官員,本籍直隸。吏員出身。 唐峻德於1780年(乾隆45年)接替張啟進,於台灣台北地區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670 bytes (56 words) - 01:36, 15 January 2022
  • 八里區 (redirect from 八里鄉 (台灣))
    1718年(康熙57年):淡水河北岸設置淡水營,指揮官階為守備。 1732年(雍正10年)移福建臺灣淡水同知駐竹塹,改陞淡水營都司,添設八里坌巡檢,首任巡檢是魯浩,轄下包括整個大台北以及基隆一帶。 1737年(乾隆2年):紳民捐建八里坌城堡,於觀音山西,周圍約里許,駐巡檢。 1750年(乾隆15年):因風災造成巡檢...
    49 KB (5,664 words) - 09:52, 19 July 2025
  • 竹塹城 (redirect from 淡水)
    8042121356586; 120.970198964244 竹塹(qiàn)城,又稱淡水城、新竹縣城,是指臺灣在清治時代於今日新竹市中心所建的城廓,創立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當時淡水治(北台灣行政中心)所在,後臺北設立,淡水城改為新竹縣城。現存的磚石城池完成於道光九年(1829年)。因此有時也用...
    12 KB (1,697 words) - 01:12, 8 March 2025
  • 臺灣、鳳山三縣,鳳山縣即承繼了原萬年州的永寧里、昌里、依仁里、長治里、維新里、嘉祥里、仁壽里。鳳山縣治設在興隆(今高雄市左營區),典史署在縣治之西,巡檢司署在下淡水里東港。行政範圍包括:東至下淡水溪,西至打鼓山港,南至沙馬磯頭,北至臺灣...
    13 KB (2,045 words) - 09:59, 7 August 2024
  • 沈含章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沈含章(?—?),清朝官員,本籍直隸。吏員出身。 沈含章於1772年(乾隆37年)接替吳澤遠,於台灣台北地區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655 bytes (58 words) - 14:17, 18 March 2022
  • 何穀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何穀(?—?),清朝官員,本籍廣東。監生出身。 何穀於1783年(乾隆48年)接替張啟進,於台灣台北地區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646 bytes (57 words) - 03:30, 1 May 2020
  • 李國楷 (category 淡水八里坌巡檢)
    李國楷(?—?),江西人,清朝官員。吏員出身。 李國楷於1783年(乾隆48年)接替何穀,於台灣台北地區兩度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議敘從九品),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744 bytes (62 words) - 03:30, 1 May 2020
  • 吳永寧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吳永寧(?—?),清朝官員,本籍浙江。 吳永寧於1784年(乾隆49年)接替李國楷,於台灣台北地區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議敘未入流),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659 bytes (59 words) - 03:30, 1 May 2020
  • 屏東縣歷史 (category 台灣各地歷史)
    ,下轄恆春、枋山、蚊蟀三個出張所。同年11月,阿猴、東港二辨務署合併為阿猴,下設阿里港、內埔、萬丹、東港、潮州、枋藔等六支,後廢止內埔、萬丹支;同時恆春下三出張所改制為支(恆春出張所轄區改為直轄,不設支)。1903年阿猴改稱阿緱。1909年阿緱併入恆春、蕃薯藔(今大旗山地區),下轄10個支廳。...
    20 KB (3,466 words) - 12:12, 30 December 2022
  • 劉大榮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劉大榮(?—?),清朝官員,本籍甘肅。吏員出身。 劉大榮於1773年(乾隆38年)接替謝洪光,兩度於台灣台北地區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742 bytes (59 words) - 04:01, 20 March 2020
  • 周書鳳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周書鳳(?—?),清朝官員,本籍浙江。監生出身。 周書鳳於1789年(乾隆54年)接替王增錞,於台灣台北地區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翌年,台灣新莊巡檢升格為新莊縣丞,周書鳳則卸任巡檢該職,而由沈樹東擔任首任縣丞。 台北市長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 KB (87 words) - 22:26, 27 February 2021
  • 謝洪光 (category 淡水新莊巡檢)
    謝洪光於1772年(乾隆37年)接替沈含章,於台灣台北地區擔任台灣淡水新莊巡檢一職,是大台北地區的地方父母官。1779年,他則擔任台灣台灣縣知縣。管轄約今台灣南部之嘉義縣、嘉義市、台南縣、市全境及高雄縣部份區域。該區域面積約為4500平方公里,也是清治時期台灣島之漢人集中地所在。 台北市長...
    1 KB (105 words) - 23:01, 31 October 2022
  • 1875年(清光緒元年):沈葆楨上奏清廷取消內地人民渡台耕墾禁令,台灣正式全面開放。除原有的台灣以外,另置台北,轄淡水竹、宜蘭三縣及基隆;另於恆春半島設置恆春縣,東部設卑南,南投地區設埔里社。 因「開山撫番」而引起獅頭社事件(2月)。 在沈葆楨的奏請和監督下,總兵吳光亮完成橫貫台灣東西部的八通關古道(11月)。...
    50 KB (7,693 words) - 01:05, 20 July 2025
  • 章汝奎 (category 淡水新莊縣丞)
    章汝奎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曾任臺灣淡水竹塹巡檢兼司獄。嘉慶九年(1804年)二月任彰化縣南投縣丞。嘉慶十年(1805年)閏六月,以南投縣丞代理彰化縣知縣。嘉慶十三年(1808年)以南投縣丞署任淡水新莊縣丞一職。翌年,新莊縣丞裁撤,設立艋舺縣丞(即大台北地區)行政中心遷至艋...
    1 KB (123 words) - 06:51, 15 June 2025
  • 1811年(嘉慶16年)增設噶瑪蘭。 1875年(光緒元年),臺灣增設為二八縣四設立的臺北下轄三縣一,即宜蘭縣、淡水縣、新竹縣及基隆臺灣下轄五縣三,即彰化縣、嘉義縣、臺灣縣、鳳山縣、恆春縣、卑南、澎湖及埔里社。 1885年(光緒11年)朝廷敕命臺灣建省,設二八縣四。 1887年(光緒13年)臺灣...
    87 KB (11,866 words) - 11:26, 19 July 2025
  • 湖馬公的巡檢官職,是元朝最基層的地方官員。在元惠宗至正年間在任的陳信惠是有文獻記載的首位漢人巡檢。 《元史·琉求》记载:“漳、泉、興、福四州界內彭湖諸島,與琉求相對,亦素不通。”。元世祖在位时曾遣使自澎湖司出发宣抚琉求,航行五十里到達琉求一个“山长而低者”的地方,使臣誤以爲到达琉求,但跟当地人语...
    26 KB (3,868 words) - 17:37, 4 June 2025
  • 若依散之意,鹿港應該不可列入,在台灣北路理番同知時期兼領鹿港海防及捕盜為台灣定義, 之後改制為台灣中路撫民理番同知後應該遷往埔里水沙連,稱水沙連. 但因兼領鹿港海防僅理番委員遷往埔里,另設立埔里社撫民通判,稱埔里社. 最後在台灣置省時,駐鹿港的海防同知終於遭到裁撤. 光緒元年(1875)...
    65 KB (178 words) - 02:48, 26 Novembe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