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宮城牆是指環繞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防禦城牆,擁有多座塔樓。 最早的克里姆林宮城牆修建於1156年,只是簡單的木質城牆。1238年,最早的城牆被蒙古-韃靼人摧毀。1339年至1340年,城牆得到重建。此後克里姆林宮城牆多次發揮了重要防禦作用。17世紀之後,隨著莫斯科的擴大,克里姆林宮城牆...
845 bytes (102 words) - 09:33, 31 July 2024
現有的克里姆林宮城牆和克里姆林宫塔由意大利大師於1485年至1495年間建造。克里姆林宮城牆的不規則三角形圍合了約275,000平方公尺(2,960,000 平方英尺)的面積。總長度為2,235公尺(2,444碼),高度範圍為5到19公尺間(16 到 62 英尺),具體差異取決於地形。城牆的厚度在3.5到6...
19 KB (1,907 words) - 17:00, 11 October 2024
克里姆林宮牆的一部分從西北側、以及縱向東南側延伸,最後在西南側的克里姆林宮牆形成邊界。廣場東北以古姆百貨大樓和基泰格羅德老城區為界,西北以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和伊伯利亞門和禮拜堂為界,東南以聖瓦西里大教堂為界。特維爾大街從國家歷史博物館大樓後面的廣場西北側衍伸,東南是所謂的羅勒斜坡,能夠通往莫斯科河和莫斯科河畔區。...
18 KB (2,334 words) - 10:06, 11 August 2024
泰尼斯基花園 (category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泰尼斯基花園(俄语:Тайницкий сад)是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內的一個花園。泰尼斯基花園這一名稱來自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城牆的泰尼斯基塔。現在泰尼斯基花園作為克里姆林宮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泰尼斯基花園 Klein, Mina. The Kremlin:...
2 KB (91 words) - 08:06, 27 January 2022
斯巴斯克塔 (category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Bashnya),意爲救世主塔,又稱救世主塔樓,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在東側城牆之主要塔樓,也是克里姆林宮的主要入口,可以俯瞰紅場。 義大利米蘭的建築家索拉里(英语:Pietro_Antonio_Solari)於1487年來到莫斯科,負責監督克里姆林宮塔樓的修建,並設計了救世主塔樓,於1491年開始興...
3 KB (355 words) - 23:17, 8 May 2025
白城(俄语:Бе́лый го́род)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中心歷史城區,位於克里姆林宮和基泰格羅德以外。 白城得名於城牆的顏色,在費奧多爾一世至鮑里斯·戈東諾夫年間(1585-1593年)由費奧多‧孔負責修建。城牆長10公里(6.2英里)、闊4.5米(15英尺)。 城牆...
1 KB (168 words) - 03:38, 10 October 2023
го́род)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中心歷史城區的外圍,被莫斯科河分為南北兩部份。北部位於白城以外,南部隔莫斯科河與克里姆林宮和基泰格羅德相望。 土城因由土牆和護城河組成而得名,是於1593年修築於由義大利建築師新類思所興建的白城護城河以外,最初是以木搭成,築有34座塔。大混亂時期入侵的波蘭軍隊燒燬了城牆...
942 bytes (149 words) - 03:41, 10 October 2023
化:Kitay-gorod),是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個地區。其歷史起源於16至17世紀,是莫斯科的文化和歷史中心,擁有許多珍貴的歷史建築,通過紅場和克里姆林宮分開。由於現在沒有固定居民,因此基泰戈羅德現在並不是一個行政區,2003年起归于莫斯科中央行政区下的特维尔区管辖。...
3 KB (307 words) - 15:50, 19 June 2024
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直译为克里姆林宫围墙墓园(俄语:Некрополь у Кремлёвской стены),位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墙下,俯瞰红场。苏联政府将几位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共产党领导人安葬于此,供人缅怀景仰。 最早1917年11月10日安葬于此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後被革命军事委员会...
4 KB (492 words) - 07:05, 16 February 2025
間刻有列寧和史達林半身浮雕的方案因史達林拒絕並未被接受,遂改將克里姆林宮斯巴斯克塔的圖像置於勳章中央。10月29日,庫茲涅佐夫展示了幾張方案,史達林選擇了其中刻有「勝利」字樣的其中一案,還要求稍微調整勳章外觀:將斯巴斯克塔與克里姆林宮城牆的圖像放大、底色背景改為藍色、調整各塔頂發散光線的大小、紅五角...
42 KB (3,816 words) - 12:55, 15 May 2025
弗拉基米尔·列宁 (category 安葬於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者)
克里姆林宮拜訪列寧:380-381:414-415:258,後者將她送至北高加索基斯洛沃茨克療養院進行康復治療;但受到霍亂流行影響,她仍然於1920年9月在該處逝世:258:381-382:181:415。她的遺體運往莫斯科,列寧對此明顯極度悲傷,並監督遺體下葬至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城牆底部:258:181-182:416-417。...
202 KB (23,570 words) - 00:05, 16 May 2025
普斯科夫克里姆林宫是用石块砌造的一处城堡,比位于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的克里姆林宫都更加厚实和坚固。普斯科夫克里姆林宫从南侧进入,紧挨入口处的广场被称为“多夫蒙特之域”,是普斯科夫的宗教中心,这里至今仍残留有9个当时教堂的基石。从这里穿过城门,之后便是普斯科夫克里姆林宫...
4 KB (373 words) - 09:14, 23 July 2023
有鈔票的設計,新版鈔票的主題將略有變化——正面將展示俄羅斯聯邦各聯邦區的首府城市,背面則為對應地區的著名景點。50盧布和100盧布仍保留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圖案,而10、500、1000和5000盧布鈔票將分別改為展示新西伯利亞、皮亞季戈爾斯克、下諾夫哥羅德和葉卡捷琳堡的景點。 2022年6月30日,100盧布新鈔設計正式公佈。...
60 KB (2,066 words) - 13:29, 29 April 2025
243,500人,为俄国第六大城市。喀山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与卡赞卡河的交汇处。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同为俄罗斯的三座A级历史文化城市。2009年,俄罗斯专利局宣布喀山为俄罗斯运动之都。喀山克里姆林宫为世界遗产。 “喀山”名稱起源不明,可能源自保加利亚语或鞑靼语中的同一个词“qazan”,意...
29 KB (2,839 words) - 13:36, 6 May 2025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紅場。 蘇聯截至1991年12月解體時的世界遺產一直為這5項,皆為文化遺產,之後1項歸屬烏克蘭,為基輔:聖·索菲婭教堂和佩喬爾斯克修道院;3項歸屬俄羅斯聯邦,為列寧格勒歷史中心及其相關古蹟群、基日島的木結構教堂、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紅場;1項歸屬烏茲別克共和國,為伊欽·卡拉內城。...
11 KB (628 words) - 13:46, 28 September 2023
列寧之死及葬禮 (category 1924年莫斯科)
莫斯科,遗体在工会大厦的立柱厅供民众瞻仰三日。1月27日,列宁的遗体在武乐的伴奏下运达红场。聚集的人群聆听了米哈伊尔·加里宁、格里高利·季诺维耶夫和约瑟夫·斯大林的一系列演讲,而当时在高加索疗养的列昂·托洛茨基未能参与。托洛茨基在事后称斯大林给了他错误的葬礼日期。之后,遗体被放置在克里姆林宫城墙...
6 KB (900 words) - 07:47, 19 January 2025
基日岛的木结构教堂.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红场.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诺夫哥罗德及其周围的历史古迹...
57 KB (1,758 words) - 07:07, 17 May 2025
謝爾吉耶夫鎮 (category 莫斯科州城市)
城市中心有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修道院被16世纪修建的城墙包围起来。城市内有14-18世纪修建的众多教堂,各个建筑协调在一起,很有情趣。它是距莫斯科最近的“金环”中的城市,从莫斯科出发当天就可以返回,这里是来莫斯科旅行的人必去的地方。 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建于14世纪中叶,由一位著名...
4 KB (616 words) - 11:01, 5 May 2025
约瑟夫·斯大林 (category 保卫莫斯科奖章获得者)
在苏德战争指挥中的功绩。勃列日涅夫还在1979年斯大林诞辰100周年时发行照相纸年历纪念册,且在1969年斯大林诞辰90周年时,在列宁墓背后的克里姆林宫城墙下中立了一座斯大林半身铜像,与基洛夫、伏罗希洛夫等人并列,但勃列日涅夫没有重新把伏尔加格勒恢复为赫鲁晓夫去斯大林化之前的名字--史太林格勒,所...
119 KB (15,737 words) - 12:50, 12 May 2025
拿破仑一世 (section 博羅季諾戰役與莫斯科)
000人,而15萬人的俄軍部隊則為45,000至50,000人,其中有超過21,000人為巴格拉季昂的第二西方軍團。 9月14日至15日,拿破崙率軍進入莫斯科,將其總部置於克里姆林宫。此時大部分的居民均已撤離,城市中大部分地區陷入火海,超過四分之三的建築物在接下來幾天被焚毀。俄羅斯部隊被認為是這場大火的肇事者,庫圖...
232 KB (36,839 words) - 02:07, 21 May 2025
在苏德战争指挥中的功绩。勃列日涅夫还在1978年斯大林诞辰100周年时发行照相纸年历纪念册,并在1968年斯大林诞辰90周年时,在列宁墓背后的克里姆林宫城墙下中立了一座斯大林半身铜像,与基洛夫、伏罗希洛夫等人并列。但勃列日涅夫并没有重新把伏尔加格勒恢复为赫鲁晓夫去斯大林化之前的名字——斯大林格勒,...
37 KB (4,007 words) - 13:26, 3 May 2025
荣州(亚太地区) 新加坡(1座) 新加坡城 羅馬尼亞(2座) 别尔坦 锡吉什瓦拉(中东欧地区) 俄羅斯(7座) 杰尔宾特 喀山(欧亚地区) 莫斯科 诺夫哥罗德(欧亚地区) 圣彼得堡(中东欧地区) 苏兹达尔 雅罗斯拉夫尔(欧亚地区) 塞内加尔(2座) 达喀尔 圣路易 斯洛伐克(2座)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中东欧地区)...
15 KB (1,704 words) - 16:38, 1 March 2025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category 莫斯科政治事件)
国战争指挥中的功绩。勃列日涅夫还在1979年斯大林诞辰100周年时发行了照相纸年历纪念册,并且在1969年斯大林诞辰90周年时,在列宁墓背后的克里姆林宫城墙下中立起了斯大林的一座半身铜像,与基洛夫、伏罗希洛夫等人并列。但勃列日涅夫并没有重新把伏尔加格勒恢复为赫鲁晓夫去斯大林化之前的名字--斯大林格...
14 KB (1,940 words) - 10:51, 18 April 2025
五月的莫斯科(俄语:Москва майская)是一首创作于1937年的苏联歌曲,初名“莫斯科”,由瓦西里·列别捷夫-库马奇作词,作曲家兄弟德米特里·波克拉斯(俄语:Покрасс, Дмит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与丹尼尔·波克拉斯(俄语:Покрасс, Даниил...
6 KB (177 words) - 02:26, 6 July 2023
功绩。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还在1979年斯大林诞辰100周年时发行了照相纸年历纪念册,并且在1969年斯大林诞辰90周年时,在列宁墓背后的克里姆林宫城墙下中立起了斯大林的一座半身铜像,与基洛夫、伏罗希洛夫等人并列。但勃列日涅夫并没有重新把伏尔加格勒恢复为赫鲁晓夫去斯大林化之前的名字—斯大林格勒...
14 KB (1,930 words) - 12:40, 27 April 2025
委員們定義「歐洲」的範圍是「烏拉爾山脈、黑海、馬爾馬拉海、愛琴海以西」。「城」的定義是防禦性建築物,同時還包括了古希臘、羅馬以降的以城牆包圍全城的城郭都市。在此範圍中,和日本100名城一樣,依據「文化遺產、古蹟」「重要歷史的舞台」「時代和地區的代表」三項標準進行取捨。 選定委員...
15 KB (268 words) - 20:39, 26 March 2025
大林肖像的旧钞票,旧卢布以10:1的比例兑换新卢布。 1961年,赫鲁晓夫完成了与斯大林的斗争,斯大林的遗体被从红场的列宁陵墓中移走,然后埋在克里姆林宫的城墙外。 将斯大林的遗体移出列宁陵墓可以说是赫鲁晓夫在解冻期间采取的最具挑衅性的举动之一。激化了亲斯大林主义者对赫鲁晓夫的反对,甚至疏远了他忠实的下属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來源請求]...
22 KB (2,968 words) - 05:45, 8 February 2025
與第四時代解鎖的大學。軍事建築共有兵營、碼頭、靶場、馬廄、攻城武器場五種,分別生產步兵、船隻、弓箭手與弩手、騎兵與攻城武器。防禦建築包含可阻擋敵軍的城牆與供友軍進出的城門,以及視野範圍較廣,且能攻擊敵軍、供友軍駐紮的哨塔與大型箭塔。宗教建築可生產宗教單位與研發相關科技,第三時代開始僧侶可以將聖物放入宗教建築中以生產黃金。...
31 KB (2,716 words) - 06:23, 20 May 2025
杜塞道夫萊茵塔 海德堡城堡 吕贝克霍尔斯滕门 亞琛主教座堂 塞薩洛尼基白塔 雅典衛城 聖托里尼 摩納哥城聖母無染原罪主教座堂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與紅場 莫斯科聯邦大廈 莫斯科首都之城 莫斯科聖瓦西里主教座堂 聖彼得堡滴血救世主教堂 聖彼得堡冬宮廣場 馬馬耶夫山崗祖國母親在召喚雕像 基輔祖國之母 基輔獨立廣場...
46 KB (3,241 words) - 12:38, 21 April 2025
政策周围环绕着保守主义意识形态。他还将柯南和杜姆的对抗比喻为美国人的圣战,他选择的武器是原始的剑,而里根是用精神来与苏联对抗,杜姆的老巢则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对比。在桑德斯看来,柯南是美国式英雄的象征,他从考验与磨难中汲取力量,并且用美国人的方式击败并杀死邪恶的压迫者(苏联)。凯尔纳和他的学者同事迈克尔·瑞恩(Michael...
128 KB (16,575 words) - 17:38, 8 March 2025
周刊连续撰写“世界名人及其名著提要”,从此走上编辑、翻译和记者生涯。 从1935年起作为天津《大公报》的记者驻苏联莫斯科三年。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戈宝权决定回国参与抗战。他从莫斯科辗转波、德、法等国,在大西洋、太平洋航行了22天,到达西贡。又经由南宁和桂林等地,1938年初抵达武汉。经艾寒松的...
23 KB (3,050 words) - 04:32, 15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