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衛英租界為英国於1898年至1930年在清朝山東省建立的租借地。英租威海衛的發展模式不同於香港,佔據此地的主要目的是制衡俄罗斯帝国佔領旅顺口区的影響;此地主要作用英國皇家海軍訓練基地及休養。1924年6月,中華民國與英國两国订立《收回威海衛條約》;1930年10月1日,國民政府收回威海衛...
    33 KB (1,505 words) - 23:11, 21 May 2024
  • 租借地是一國於約定期限內以租借方式,向他國取得管轄權的地區。租借國多憑以武力或不平等條約強占租借地,但出租國仍保有最後的主權,可於約定期滿後將之收回。 现代历史上的租借地很容易与一国在另一国的军事基地混淆。事实上后者的行政权和司法权仍归原主权国所有,必須尊重駐在國的主權。 租借行為(稱為「租借...
    6 KB (1,005 words) - 05:14, 4 February 2024
  • 威海卫。清廷采用“以夷制夷”的策略,于1898年7月1日,中國政府代表慶亲王奕劻、刑部尚书廖寿恒与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欧格纳在京師签订此约。主要内容是: 将威海卫及附近水面和全湾沿岸10英里以内的地方租给英国,租期与俄国租借旅大期限相同,为25年; 租借地内归英国管辖,英国可在此驻兵设防;...
    3 KB (232 words) - 23:02, 21 May 2024
  • 別行政區之編制。國民政府從列強收回領土後,考慮到該與中國本土間社會各方面的巨大差異,因此設立具備過渡性質的特別行政區。 威海衛行政區轄涵蓋前英租威海衛除劉公島以外的全部範圍。英國由1898年起根据《訂租威海衛專條》租借威海衛32年,此後將威海衛大部分範圍歸還中國,不過英國當局與國民政府另立租約,續租劉公島10年。...
    3 KB (269 words) - 08:21, 3 December 2022
  • 租借地,基於威海衛的防務與治安需要,遂招募山東人組織僱傭軍,負責威海衞的防衛任務。期間山東人的表現出色,先後鎮壓当地反抗,包括於1900年協助八國聯軍剿滅義和團,事後威海衛華勇營指揮官巴恩斯讚賞這批山東人僱傭軍兵,認為他們表現出與其指揮官堅定站在同一陣線。...
    9 KB (1,264 words) - 05:36, 4 May 2024
  • 威海市 (redirect from 威海衛)
    威海卫。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7月1日,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了《订租威海卫专条》,成為英租威海卫,成立威海衛華勇營負責威海衛的防務與治安,并于1900年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1930年10月,中国收回除刘公岛外的威海卫,置威海卫...
    29 KB (3,072 words) - 17:21, 6 May 2024
  • 丁堡大學及牛津大學,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之外籍帝師。 莊士敦早年在香港殖民地政府任職,1906年被派往在山東的英國租借地威海衛。 1919年來到紫禁城,並教授溥儀英語、數學、世界史、理,甚至教溥儀從紫禁城撥出电话。第一位接到清朝皇帝親自撥打电话的人是北大教授胡适,据说胡適接到溥儀来电時,曾被吓到過。...
    5 KB (436 words) - 17:58, 9 March 2024
  • 國等國,要求進行領事裁判權談判,但無果而終。同年8月31日,中華民國收回比利時位於天津的租界。10月31日,收回鎮江英租界。1930年4月18日,收回威海衛英國軍事租借地。9月17日,收回廈門英租界。 《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49》. 马陵合主编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第182页. ...
    3 KB (207 words) - 07:03, 15 July 2022
  • 共济分会东住宅旧址:位于刘公岛西村,是普通军官别墅。2004年列为威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公岛巡查官邸旧址:刘公岛是当年威海卫租借地三大警区之一,设有英国籍巡查管理,负责岛上治安及市政建设。2004年列为威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医官长官邸旧址:年代为1919年前,位于刘公岛邓公...
    7 KB (1,065 words) - 15:19, 16 April 2024
  • 日,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取得新界99年租約。1898年7月1日,俄國租借旅順和大連後,英國為抵制俄國,再與清政府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將威海衛及附近沿岸10英里內的地方租給英國,租期與俄國租借旅大期限相同為25年。亦要求清政府長江流域等不得讓予他國,並請建多條至長江流域的鐵路。...
    11 KB (1,246 words) - 16:03, 1 June 2024
  • 租界 (redirect from 居留)
    馬山公共租界:1899年设定,1914年返还。 租借地是一国根据条约在一定期限内为条约所规定的目的租借给另一国的领土。租借地的土地主权不发生转移,租方在租借期内取得对租借领土的使用权,租借地分为永租和定期两类。 与租界所实行的工部局自治的管理形式不同,租借期内租借国在租借地...
    87 KB (10,917 words) - 06:10, 21 April 2024
  • 租借並劃入勢力範圍。  大日本帝国:作為最低防禦要求,日本要求清保證不會將台灣旁邊的福建省出租或割讓給另一個國家。  美國:在清朝海關的美國人,由於擔憂清政府財政因租借地走私導致貿易衰落,推動美國發表「門戶開放」宣言。  大英帝国:1899年租借威海衛...
    7 KB (967 words) - 00:09, 19 May 2024
  • 俘获了北洋舰队残余港内的十艘军舰。经营近20年的北洋舰队就此终结。日军占领刘公岛3年一直到1898年。 1898年7月,英国租借威海卫,包括刘公岛。 1930年,英军撤离威海卫后,刘公岛由英国远东舰队续租。 1938年3月,日军第二次占领刘公岛,在岛上设立华北要港司令部,驻扎華北臨時政府海军。此时,...
    6 KB (758 words) - 09:15, 21 May 2024
  • 年间有为数上千万的山东农民闯关东谋生,成为今天东北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00年,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属英国殖民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无条件交出胶州湾租借地,但在英国等国的操纵下将上述地区交给日本。 1914年日本入侵,引发山东问题。1922年华盛顿...
    10 KB (1,235 words) - 13:41, 29 April 2021
  •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间創作的一組共七首愛國主義新詩,題材分別包括清政府割讓、租借給列強的七處土地: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及大連)。 自晚清开始,因为国家落后腐败,军事实力落后而被列强侵略。闻一多在到美国留学時,各地的閱歷令他在留学期间心感悲愤...
    8 KB (572 words) - 08:13, 13 February 2024
  • 威海卫等。 清代:属山东省登莱青胶道,归青州府、登州府和莱州府三府及胶州直隶州管辖; 1898年,胶澳 (青岛)和威海卫分别租借给德国和英国。 民国:属山东省; 1922年:中国收回胶澳租借地,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市内区称为青岛市,直属北洋政府; 1930年:中国收回威海卫租借地,置威海卫...
    27 KB (3,730 words) - 03:18, 31 January 2024
  • 盧吉任內曾向英國政府提出,交出位處山東半島的另一殖民地威海衛,以換取將新界由租借轉為割讓,不過建議沒得到英國政府採納。記者韋安仕(Stephen Vines)1997年6月30日在英國《獨立報》撰文提到,盧吉在殖民地部的上級並無重視以威海衛換取永久割讓新界建議,更把建議丟到垃圾桶。卻其實,當時清...
    6 KB (440 words) - 09:01, 17 October 2023
  • 膠州灣和膠澳 德國租借時期(1897年–1914年) 日本佔領時期(1914年–1922年) 旅順口區 俄國租借時期(1898年-1905年) 蘇聯佔領時期(1945年-1955年) 法租廣州灣(1899年-1943年,1945年-1946年) 俄租大連(1898年-1905年) 英租威海衛(1898年-1930年)...
    8 KB (1,116 words) - 21:11, 20 May 2024
  • 叶世克(德語:Paul Jaeschke,1851年8月4日—1901年1月27日),德意志帝國海军军官,德属胶澳租借地第二任总督,任内曾多次出兵武力平息山东内地民变、镇压义和团,同时推进青岛城市建设,因瘟疫病逝于青岛,逝世前军衔为海军上校。 1851年8月4日,叶世克出生于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省布...
    19 KB (2,646 words) - 17:33, 28 April 2023
  • 革命党刺杀先驱万福华 手法拙劣不会使用手枪,凤凰网,2009-11-26. [2015-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0).  收回租界租借地,奉化新闻网,2008-09-11. [2015-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被误解的“汉奸”梁如浩,信息时报,2011-10-23...
    12 KB (1,895 words) - 10:14, 28 July 2022
  • 奉天省改名,特別區及膠澳商埠改設省及特別市,新設寧夏、青海2省及上海、南京、西京、北平、天津5特別市及威海衛行政區,至抗戰爆發前,共有39個省級行政區。抗戰期間,重慶升為直轄市。抗戰勝利以後,威海衛行政區改為省轄市,並自日本接收台灣及東北,東北地區依《東北新省區方案》劃設9省3市,翌年初承認外蒙古獨...
    34 KB (1,355 words) - 18:14, 27 May 2024
  • 。当时,海运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主要方式,烟台也迅速繁荣起来。 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898年,青岛和威海分别租借给德国和英国,威海始终只是一个海军基地,青岛则在德国和日本的殖民统治下发展成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德国还修筑了从青岛通往济南的胶济铁路(1905年...
    11 KB (1,691 words) - 15:23, 17 March 2024
  • 2号舰。本舰作为北洋舰队的重要一员参加了甲午战争。本舰在黄海海战中一度受创撤退抢修,战斗尾声临时代替指挥能力失灵的舰队旗舰定遠號指挥残存各舰撤离。威海衛之戰时靖远号再度代替受创搁浅的定远号,成为北洋舰队覆灭之前最后的旗舰,然终受到日军攻击坐沉,为免资敌,北洋水师对靖远号实施鱼雷攻击,将其彻底摧毁。...
    23 KB (3,513 words) - 15:51, 1 August 2023
  • 清代山東省在1911年時,分為10府、3直隸州,下轄8州、96縣。1913年(民國2年)2月,根據《劃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裁府州改縣,1929年置濟南市,1945年改威海衛行政區為威海衛市。1947年6月,蒙陰縣改名靈甫縣。1948年3月,增設復興縣。1949年時,山東省劃分為16行政督察區,下轄3市、108縣、2設治局。1...
    65 KB (6,246 words) - 11:32, 22 May 2024
  • 第三階段,從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衛之戰和遼東之戰。12月24日,鎮遠退入威海衛時觸礁(粵语:觸礁),經搶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戰,管帶林泰曾引咎自盡。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軍共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須島登陸。30日,日軍集中兵力進攻威海衛...
    100 KB (14,148 words) - 14:51, 26 May 2024
  • 租借地及海關管理權雖然是不平等條約, 不少租借地的经济文化繁荣程度往往远高于其周围的地区,也帶來了新型、較佳的政治管理制度,因此某種程度而言上對中國有利;租借地的獲取方式有許多種,被動掠奪佔絕大多數,但也存在一些清政府官員及列強的不正當交易,因為可以獲得收益、也可以減少與外國人的正面衝突;但租借...
    52 KB (7,052 words) - 12:29, 2 April 2024
  • 度被封闭,正立面因防震需要加装了两根方柱,东侧亦有改建,导致其现貌与原貌差异较大。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青岛德国海军军官俱乐部 《胶澳租借地发展备忘录》原文及部分其他文献将其称为“军官食堂”(Offizierspeiseanstalt)。 或称青岛商科大学事务所。...
    19 KB (2,225 words) - 18:25, 30 April 2024
  • 6月25日,清廷當權派載漪、載勛、載濂、載瀅等率拳民六十多人奔瀛台欲弒光緒帝,為慈禧太后所阻而未果。慈禧太后諭榮祿停攻使館,並送蔬果食物等往使館慰問。 6月27日,300多名威海衛华勇营代表英軍對華作戰,攻佔了北洋軍的軍火庫,並在7月9日攻佔了海關署的軍火庫;7月13、14二日與聯軍會合佔領了天津城,隨後又直撲北京,隨聯軍參加了解救公使館區的一系列戰鬥。...
    36 KB (4,326 words) - 04:43, 2 May 2024
  • 而暹羅後也脫離屬國;東亞部份,琉球被日本占领;朝鲜則在甲午戰爭後宣布獨立為大韓帝國。 本表以各地區首次被割讓或租借之時間順序排列。本表僅列出在清朝時開始的領土管辖变化,包括仍保有主权的租借地,而民國及之後開始的領土變遷(如黑瞎子岛)不列入在內。若清朝開始的領土管辖变化在之後的朝代中亦有變遷,僅列出截...
    43 KB (3,140 words) - 20:13, 19 May 2024
  • 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抗日縱隊以外之命令。 五、所有華北、華東之飛機、艦船,應即停留原地;但沿黃海、渤海之中國海岸的艦船,應分別集中於連雲港、青島、威海衛、天津。 六、一切物資設備,不得破壞。 七、你及你所指揮的在華北、華東、華中、及華南的日軍指揮官,對執行上述命令應負絕對的責任。 中國解放區抗日軍總司令...
    9 KB (1,489 words) - 01:36, 29 September 2022
  • 只有七國(德國因故遲到,當中兩國只為象徵式的掌旗兵實際上沒有作用)約一萬六千人,分別為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主要為印度錫克士兵,及少數威海衛華人士兵、澳大利亞水手)三千人,美軍二千一百人,法軍八百人,奧國五十人,意國五十三人。 實際上,該詔書未曾按現代外交慣例,交予各國使節。所謂「宣戰...
    25 KB (3,044 words) - 08:07, 3 Jun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