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戶、12,098人。後因1945年二戰結束,日方撤出台灣,移住計畫並未完成。此次變動主要為將散居於山區的小型部落集中合併於過往集團移住形成之大部落,並在每個移住地配有駐在所。 新理蕃時期移住行動最顯著的變化,在於其移動由各部落的水平集中,轉移到垂直的遷移,將部落遷往山腳的平...
    10 KB (1,530 words) - 09:13, 29 December 2022
  • ISBN 9578987897 (中文(臺灣)).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1.  張尊禎. 《森林浴完全手冊》. 臺北市: 上旗文化. 1997. ISBN 9579896968 (中文(臺灣)).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2 KB (135 words) - 13:35, 18 April 2024
  • (中文(臺灣)).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0.  那路灣公司旅遊資訊部. 《北台灣·中台灣渡假溫泉泡透透》. 臺北市: 戶外生活. 2001. ISBN 9578987897 (中文(臺灣)).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3 KB (131 words) - 13:06, 1 June 2024
  • 都達村 (category 臺灣原民族恢復傳統地名)
    投85線(合作產業道路,平靜橋) 本屆村長介紹. [2023-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9).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0.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0. ...
    3 KB (129 words) - 16:20, 1 June 2024
  • 力行產業道路(投89線,力行一號橋)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1.  那路灣公司旅遊資訊部. 《北台灣·中台灣渡假溫泉泡透透》. 臺北市: 戶外生活. 2001. ISBN 9578987897 (中文(臺灣)).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3 KB (136 words) - 13:46, 8 June 2024
  • 德鹿谷村 (category 臺灣原民族恢復傳統地名)
    投85線(合作產業道路,靜觀橋) 本屆村長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仁愛鄉公所 南投仁愛鄉合作村更名德鹿谷村 道路、橋梁、學校都改名. [202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0. ...
    3 KB (138 words) - 16:38, 1 June 2024
  • 臺16線(達瑪巒橋、孫海橋(已毀)) 投63線 丹大林道 由日治時期的タマロワン社(達瑪巒)、バクラス社(巴庫拉斯)、ブンブン社(硼硼)、カネトワン社(加年端)與テルサン社(帖鹿桑)五部落所組成。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1. ...
    2 KB (125 words) - 12:56, 18 April 2024
  • 投63線(潭南一、二橋) 由日治時期的カ社(卡)、カリモアン社(加里模安)與アルサン社(阿魯桑)三部落所組成。 潭南村.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1. ...
    2 KB (112 words) - 12:56, 18 April 2024
  • ISBN 9579896968 (中文(臺灣)).  江敏伶. 《泡湯完全enjoy手冊:全台灣20處溫泉勝地大蒐集》. 臺北市: 上旗文化. 1998. ISBN 9578280033 (中文(臺灣)).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0. ...
    3 KB (151 words) - 16:29, 1 June 2024
  • 日治初期有零星的移住,1930年代原居於中央山脈深山、濁水溪上游及各支流流域的布農族同時被集團強制移住到山麓區域,將勢力強大的氏族拆散分別移住到前、後山不同地點,又將不同部族或不同族群及世仇強制混居,到了1940年除了東埔以外已完全清空。其中陳有蘭溪流域有三個主要社群被集團強制移住到此:...
    15 KB (1,507 words) - 06:32, 14 December 2023
  • 等村(今羅娜村)拆分而成立。村內有久美(楠仔腳萬)等聚落。 臺21線(庫坑橋、望鄉橋) 投59線(羅美橋) 由日治時期的良久社與ナマカバン社(楠仔腳萬)等二部落所組成。 陳有蘭溪 倉庫溪 阿里不動溪(楠仔腳萬溪)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2. ...
    1 KB (134 words) - 12:56, 18 April 2024
  • 強制投票是強迫公民領票、投票,或到達投票所報到的措施。因為秘密投票,強制投票措施無法禁止公民投下無效票。如果合資格選民不前投票所報到,他可被罰款,失去社會服務資格,或可被監禁。在實施強制投票的選舉或公投中,其投票率一般是非常高的。 把投票視為公民責任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雅典古典民主時代。當時的投票方法...
    4 KB (524 words) - 02:00, 24 April 2024
  • 人和波石聯絡道路(人倫橋、羅羅格橋) 人倫林道 由日治時期的ランルン社(人倫)、イリト社(伊里渡)、ピシテボアン社與ランダイ社(巒大)四部落所組成。 1929年由ランルン社(人倫)、バフル社與トンコ社所組成。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1. ...
    2 KB (115 words) - 12:56, 18 April 2024
  • 內唯一的對外道路中斷,造成救援困難,該事故共有7人死亡。 臺21線(沙里凍橋、豐丘橋與陳有蘭溪橋) 郡大林道(郡大神社) 19k支線 35k支線 38k支線 由日治時期的ロンカイバン社與パラサゴン社兩部落所組成。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2. ...
    3 KB (278 words) - 12:56, 18 April 2024
  • 臺21線(陳有蘭溪橋、筆石橋) 投91線(新鄉一號橋、羅娜橋) 由日治時期的タハバン社、ロンカイバン社、カトグラン社(卡特克蘭)、ボクラウ社與ランダイ社(巒大)五部落所組成。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2. ...
    2 KB (132 words) - 12:55, 18 April 2024
  • 臺21線(筆石橋、庫坑橋) 投59線(羅娜橋、羅美橋) 由日治時期的グンダイ社(郡大)、ハイノコ社、イバホ社、ホンコ社、マシタルン社、イバタン社、ハタラン社、イムソ社等八部落所組成。 陳有蘭溪 筆石溪(蘆竹湳溪) 蒼庫溪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2. ...
    1 KB (119 words) - 12:55, 18 April 2024
  • 日自人和村拆分而成立,村內有雙龍(伊西岸)等聚落。 雙龍林道 由日治時期的イシガン社(伊西岸)、イシロワ社、ラフラン社(拉夫郎)、カネトワン社(加年端)、カリタン社、テバウン社與ヒノコン社(西諾滾)七部落所組成。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1. ...
    2 KB (127 words) - 12:57, 18 April 2024
  • 0月1日自大同村拆分而成立,村內有眉溪(南豐)等聚落。 臺14線(本部溪橋) 由日治時期的トオガン社、シーパウ社二部落所組成。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0.  那路灣公司旅遊資訊部. 《北台灣·中台灣渡假溫泉泡透透》. 臺北市: 戶外生活. 2001...
    2 KB (116 words) - 13:20, 8 June 2024
  • 臺21線(信義橋、九層橋) 投59線(愛國大橋) 由日治時期的ナイフンポ社(內茅埔)、ボクラウ社、イリト社(伊里渡)與ピシテボアン社四部落所組成。 1925年~1930年由ババフル社(巴巴夫爾)與ハウハブ社(觀高)二部落所組成。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2. ...
    2 KB (126 words) - 12:55, 18 April 2024
  • 張尊禎. 《森林浴完全手冊》. 臺北市: 上旗文化. 1997. ISBN 9579896968 (中文(臺灣)).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1.  那路灣公司旅遊資訊部. 《北台灣·中台灣渡假溫泉泡透透》. 臺北市: 戶外生活. 2001...
    3 KB (127 words) - 13:37, 18 April 2024
  • 共出資1500萬日元,民間資本出資2000萬日元;公社最高可發行公社資本金10倍的公司債券。 劉, 含発. 日本人満洲移民用地の獲得と現地中国人の強制移住 (PDF). アジア経済 (日本貿易振興会アジア経済研究所). 2003, 44 (4): 30 [2022-09-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20)...
    2 KB (193 words) - 10:12, 5 October 2023
  • 卡里布安村 (category 源自台灣原民語言的台灣地名)
    由日治時期的カトグラン社、ボクラウ社、ランダイ社(巒大)與ピシテボアン社等四部落所組成。 陳有蘭溪 阿里不動溪(千歲吊橋) 信義望美村分家 卡里布安村揭牌. [202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2. ...
    2 KB (150 words) - 12:56, 18 April 2024
  • 園境內,是南投縣唯一位在國家公園內的布農族聚落。 投60線(東埔日、月橋) 由日治時期的トンポ社一部落所組成。 舊入口位於明隧道旁,現已毀壞無法進入;新入口位於東光聚落上方的山腰,由混凝土步道連結公路(開高巷)。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2. ...
    3 KB (159 words) - 12:54, 18 April 2024
  • 蘇聯的強制安置,是蘇聯當局對被認為政治上有問題人口的一種行政手段,最臭名昭著的是古拉格勞教所的刑罰制度。整個人口類別的重新定居是蘇聯實行的另一種政治鎮壓手段。與此同時,強制居留也是赤化新蘇佔區和開拓人口稀少地區的一種手法。流亡者多被派往蘇聯偏遠地區: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中亞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2 KB (257 words) - 13:50, 24 June 2021
  • 春陽溫泉,日治時期原為タロワン社(塔羅灣)領地,霧社事件後遷移至川中島社[來源請求]。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0.  吳淑萍. 房子沖走了 春陽溫泉成孤島 農民工寮掏空位移. TVBS新聞網. 2023-08-05...
    3 KB (177 words) - 16:09, 1 June 2024
  • 別只顧日月潭九蛙!仁愛鄉武界壩淤積讓橋梁快滅頂. 自由時報. 2019-07-08 [202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7).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1.  萬豐村. 仁愛鄉公所. 2022-06-17 [2023-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2)...
    3 KB (190 words) - 13:18, 8 June 2024
  • 私説・満州移民史 -. 日本図書刊行会. 1997. ISBN 978-4890395620 (日语).  刘含发. 満洲移民の入植による現地中国農民の強制移住 (PDF). 現代社会文化研究 (新潟大学大学院現代社会文化研究科). 2001-08, 21: 361–378 [2019-05-27]. ISSN 1345-8485...
    6 KB (852 words) - 16:09, 16 May 2023
  • 廣的平緩谷地興建水庫及發電廠。萬大社的位置就在計畫中引水管線的上方,而計畫的泛洪區則原有巴倫、塔卡南、卡其克等社,日方將泛洪區諸社移住到眉原聚落西邊台地,即中原部落,今漢名互助;在1942年左右,將萬大社強制移住到Belenawan,也就是現在的親愛部落所在地。...
    14 KB (1,340 words) - 01:19, 2 May 2024
  • 三地門鄉 (category 源自台灣原民語言的台灣地名)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一冊.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3. ISBN 957-671-973-9 (中文(臺灣)).  葉高華.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民的分與離. 臺大出版中心. 2023: 335.  人口統計-三地門鄉人口統計. 屏東縣內埔戶政事務所.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13 KB (1,087 words) - 07:18, 19 April 2024
  • 台灣戰後初期,除利用已有道路作為現代公路及產業道路的基礎之外,對於古道的價值缺乏重視,並有意的破壞日本在台建設的痕跡,再加上延續日治強制移住民離開深山、管制人民入山、強取山林資源等政策,許多古道因漸少利用,及頻仍天災的摧殘,隨著時間而逐漸湮滅,到了1980年代以後,才開始有較多登山者...
    26 KB (4,242 words) - 08:21, 22 January 2023
  • 、合歡主峰間鞍部,為紀念佐久間左馬太,其隘勇線與戰時的軍用道路稱為「佐久間道路」。1930年爆發霧社事件,事件後將起事族人的遺族強制移住,此後更在各地加強推行強制集團移住清空山區。完成山區的控制後,積極宣傳台灣高山之美,鼓勵健行探勝。1933年開鑿合歡越道路,1934年9月12日合歡越東線完工,1...
    15 KB (1,920 words) - 01:20, 27 Januar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