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期間英屬香港沒有受到攻擊,德國海軍東亞分艦隊是香港最大外來軍事威脅,但是該艦隊在1914年12月已被英國海軍殲滅,不過持續數年戰事導致駐港英軍被大量抽調離開,引致香港防守空虛,促成香港政府將香港本地後備部隊擴充爲香港防衛軍團及在1917年首...
    27 KB (3,577 words) - 11:57, 18 January 2025
  • 第一次世界大戰给中國造成了深遠影响。中華民國北京政府自1917年8月通過《對德宣戰案》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擴大了中國參與國際社會機會,促進了中國工業,改善了出口貿易,「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里程碑及重要轉折點」。戰爭後大日本帝国佔領德意志帝國在山東租借地,使中華民國喪失青岛港...
    23 KB (2,674 words) - 09:30, 16 April 2024
  • 第一次世界大戰亞洲與太平洋戰場在東亞沿海、太平洋、印度洋為主。 德國東亞分艦隊威懾沿海。詳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香港、青島戰役。 德属萨摩亚和德屬新幾內亞被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佔領。 德國埃姆登号小巡洋舰威懾印度洋。 因為征兵問題,屬協約國俄羅斯帝國在哈薩克和吉爾吉斯爆發1916年中亚起义(英语:Central...
    3 KB (76 words) - 08:57, 18 December 2024
  • 世界大戰可能性。使第三世界大戰嚴重性反映人類對大戰不安與擔憂。 許多評論員表示擔心,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可能會升級為第三世界大戰。2022年4月,俄羅斯國家電視台則自稱第三世界大戰現已開始,並告訴俄羅斯人「認識到」該國現在正在烏克蘭與北約基礎設施作戰。 我不知道第三世界大战...
    19 KB (2,175 words) - 02:18, 10 May 2025
  • 國家,都會以不同方式紀念第二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結束,或作為向世界訓示戰爭禍害。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1945年德国签署投降书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報導:VE Day 60th anniversary commemorated across Europe 第二世界大战主题 欧洲主题...
    4 KB (173 words) - 04:51, 8 May 2025
  • Day),又稱「國殤紀念日」,是香港一個紀念日,最初是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而設立,後來擴展至悼念香港保衛戰中的捐軀者及在第二世界大戰中的罹難者。紀念日原定於每年11月11日,現在定為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日,當日在和平紀念碑會舉行悼念活動。 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簽署《康邊停戰協定》向協約國投降,一...
    14 KB (1,001 words) - 11:41, 15 December 2024
  • 全部經濟、工業、科學技術用於戰爭之上,同時將民用和軍用資源合併以便規劃。第二世界大戰也是有紀錄以來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軍事衝突,总死亡人数达7000萬,其中,死于交战各方刻意屠杀平民和战俘至少有1,800多万(不包含失踪或未记录在册),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類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
    256 KB (29,980 words) - 06:31, 23 April 2025
  • 大日本帝国以三大协约国盟友身份从1914年到1918年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通过与德意志帝国海军对抗,在保障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上航道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政治上,日本抓住了在中华民国扩大它势力范围机遇,并在战后地缘政治学得到了对其大国身份承认。1914-1918年間日本是大正天皇和首相寺內正毅主政。...
    14 KB (2,027 words) - 04:18, 5 February 2025
  • Cenotaph)是香港一座紀念碑,位於香港環遮打道,於1923年5月25日豎立,由當時香港總督司徒拔爵士揭幕,原為紀念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殉職軍人而建;第二世界大戰後,紀念碑也用作紀念在二次大戰殉職軍人,後來擴展至在香港保衛戰中的所有死難者。和平紀念碑於2013年列入香港法定古蹟。...
    13 KB (1,459 words) - 13:52, 8 November 2024
  • 第二世界大戰期間,法国是同盟國重要成员国。 1939年9月波兰战役两天后,法国和英国均向德国宣战。为了将德军从波兰转移,法国于1939年9月7日入侵德国萨尔地区,但被迫撤退。假战一直持续到1940年,当时德軍入侵并占领了法国北部,迫使英国人撤出了欧洲大陆。法国正式投降。德国将两百万法国战俘送往...
    5 KB (833 words) - 10:22, 12 October 2024
  • 第二世界大戰時期德國與阿道夫·希特勒所領導納粹德國關係極為密切,希特勒在1934年8月2日,廢除總統制,立法成為德國元首(Führer)。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第二世界大戰歐戰爆發。1940年,德國入侵法國、比利時、荷蘭與盧森堡。1942年史達林格勒戰役對納粹德國來說是一個關鍵...
    1 KB (151 words) - 01:18, 29 September 2022
  • 第二世界大战同盟国领袖罗列出了在第二世界大战同盟国一些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事将领。 利奧波德三世 利奥波德三世- 从1934年至1951年担任比利時国王。战争开始前利奥波德三世提出准备迎战。 比利時投降后,整个政府遷往英国,而他却留下来面对侵略者,拒绝与纳粹德國合作。 熱圖利奧·瓦加斯...
    13 KB (1,187 words) - 17:02, 11 May 2024
  • mondiale),是第二世界大戰爆發後,最终有57个国家為抵抗軸心國侵略而組成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陣營。這些國家組成及加入同盟國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軸心國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在戰後將控制整個世界緣故。同盟國在苏联、中国大陆等国历史教科书又稱「反法西斯同盟」。 最初於戰爭爆發...
    42 KB (3,950 words) - 08:53, 13 April 2025
  • 走訪省城廣州府和北京,發現還更貪污。孫中山反思香港由英國人開埠僅80年,衛生井然,然而家鄉香山縣4000年歷史以來,卻遠遠不如,可見事在人為,別人既不為之,就由他來革命,在全國推行「香港政府」。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香港本土未受攻擊,不過有384名香港華人在美索不達米亞戰役殉職,他們隸屬中國勞工旅...
    56 KB (5,769 words) - 15:25, 17 March 2025
  • 第二世界大战年表用以记录第二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大事,分为: 第二世界大戰戰前年表 第二世界大战年表 (1939年) 第二世界大战年表 (1940年) 第二世界大战年表 (1941年) 第二世界大战年表 (1942年) 第二世界大战年表 (1943年) 第二世界大战年表 (1944年)...
    920 bytes (94 words) - 02:06, 13 August 2024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向中國戰區投降降書 第二世界大战国战区受降仪式,1945年9月9日9时,在中華民國南京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现东部战区大礼堂)举行,大日本帝國陸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大將签署投降书,向同盟国代表、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表示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书日文各一份,仪式历时15分钟。...
    12 KB (956 words) - 06:30, 2 April 2025
  • 海軍與航空母艦是空戰核心。 第二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在德國入侵波蘭時展開了序幕,德國空軍首要目的就是獲得波蘭制空權來支持他們閃電戰行動中的地面部隊。德國空軍將西班牙內戰學習經驗第一次運用在大規模戰爭上。 1939年在行動代號白色方案,兩支德國空中集團軍(Air...
    12 KB (1,758 words) - 02:56, 8 December 2023
  • 第二世界大戰,各個參戰國都廣泛地頒發勳章給在戰鬥表現傑出士兵們。本表列出各參戰國主要勳章。 蘇聯英雄勳章 列寧勳章 勝利勳章 紅旗勳章 蘇沃洛夫勳章 庫圖佐夫勳章 烏沙科夫勳章 納克辛莫夫勳章 光榮勳章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 衛國戰爭勳章 紅星勳章 1941-1945年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
    7 KB (551 words) - 01:11, 2 February 2024
  • 香港香港重光後,香港政权及治權方再一變更。 第二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及在後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執政中国共产党均有提出「收回香港表述(粵語:收返香港;英語:to recover Hong Kong),此表述...
    109 KB (12,833 words) - 00:17, 5 May 2025
  • 國殤紀念日 (category 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日)
    國殤紀念日(英語:Remembrance Day)訂立於每年11月11日,為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犧牲軍人與平民而設立紀念日,又譯「和平紀念日」、「陣亡將士紀念日」。第一個國殤日於1919年在英聯邦舉行,原稱「停戰日」(Armistice Day),於1919年11月7日由時任國王喬治五世創立...
    18 KB (2,085 words) - 06:53, 10 May 2025
  • 第二世界大戰參戰國是指一切直接參與第二世界大戰戰事或受戰事影響國家及地區。 二戰爆發後,交戰雙方在世界分裂為軸心國及同盟國集團,其中大部份國家均加入同盟國,同盟國亞洲部分起初主要以英、為指揮核心,歐洲部分以英法軍為指揮領導,美國與蘇聯於日本突襲和德國入侵後也加入此同盟。...
    91 KB (14,348 words) - 15:01, 13 May 2025
  • 第二世界大战西方战线,是第二世界大战欧洲军事战场,同盟国包括丹麦、挪威、卢森堡、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和美国。意大利战场被认为是一个独立但相关战区。西线于1944-1945年被美国正式视为欧洲战场,而意大利与北非则一起属于地中海战场。西线大规模作战行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35 KB (4,898 words) - 05:49, 12 February 2025
  • война”一词最初指是在自己领土上进行战争,与海外战争相对,后来又被重新解释为祖国战争,即保卫祖国战争。卫国战争一词首出现于1844年,并在1912年俄法一百周年前夕流行起来。 1914年,卫国战争一词被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圣彼得堡《戏剧与生活》杂志战时特别附录名称,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150 KB (20,296 words) - 00:01, 7 May 2025
  • 战争赔款而了结。 第二世界大战刚刚爆发时,泰国处于军政府统治时期,总理銮披汶·颂堪受法西斯主义和泛泰主义影响。他利用宣传手段营造个人崇拜,并范围性传播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披汶政权主张收复失地,在国内煽动反法情绪,并支持老挝和柬埔寨独立运动。披汶亲近日本,希望联合日本对法属印度支那发动战争。...
    12 KB (1,717 words) - 13:55, 27 February 2025
  • 軍隊。不過,希臘於大戰仍對盟軍作出重大貢獻。 在二次大戰期間,希臘只有規模很少,而且欠缺裝備軍隊。不過,希臘於大戰仍對盟軍作出重大貢獻。義大利王國要求義軍佔領希臘。其後,義大利於1940年10月28日從意屬阿爾巴尼亞入侵希臘,希義战争爆發,但希臘軍頑強抵抗並成功驅逐義軍入侵。是戰爭也被視為盟軍自法國投降後第一次勝利。...
    3 KB (402 words) - 07:06, 7 May 2022
  • 和平時期軍事力量,並開始了澳大利亞外交政策重心從英國轉向美國過程。戰爭最終影響還促進了澳大利亞社會向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世界大戰之間,澳大利亞遭受了始於1929年大蕭條嚴重影響。這限制了澳大利亞國防開支,並導致1930年代軍隊規模和效能...
    9 KB (1,179 words) - 21:13, 20 October 2024
  • 第二世界大战軸心國领袖為第二世界大战軸心國一些政府首脑和军事将领。 阿道夫·希特勒 赫爾曼·戈林 約瑟夫·戈培爾 魯道夫·赫斯 马丁·鲍曼 卡爾·鄧尼茲 阿道夫·希特勒 德意志國元首、納粹黨黨魁。奧地利裔德國政治人物,1921年成為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國總理,1934年成為德國...
    28 KB (3,632 words) - 17:22, 5 May 2025
  • 第二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最後戰鬥以及纳粹德国投降事件發生在1945年4月底至5月初。 1945年4月27日當盟軍迫近米蘭時,義大利社會共和國領袖貝尼托·墨索里尼被義大利共產黨游擊隊第52加里波第旅截住,當時墨索里尼正試圖從義大利逃往瑞士一個由德軍防守...
    34 KB (3,701 words) - 15:59, 9 March 2025
  • 第一次。這些不平等條約要到一个世纪後第二世界大戰期间1943年才得以正式廢除,而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割让给英国香港岛则要到150年后1997年7月1日才得以收回。 1844年7月3日,美五口貿易與章程在澳門附近望廈村簽字,通稱《望廈條約》。除無割地賠款等外,所有...
    194 KB (26,280 words) - 05:37, 30 April 2025
  • [2014年12月5日查閱] (英文). 二次大戰附錄美國海軍官方年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41-1943年環太平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海戰 第二世界大战主题 日本主题 美国军事主题 中华民国主题 英国主题 澳大利亚主题 荷兰主题 第二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 珍珠港事件 中途島海戰...
    4 KB (383 words) - 01:18, 29 September 2022
  • 第二世界大战,各个参战国家都有给前线提供弹药和生活补给、医疗设施以及物资,装备制造生产研发等地区,或者是指挥阶层所在地。还有一些未参战或未受战火影响地区,为同盟国提供军事援助,也可称之为大后方。 中国西南大后方(重慶为中心),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後方基地。 中国陕北地区,中共盤據地。...
    2 KB (217 words) - 13:28, 3 Februar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