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艦上戰鬥機(日語:艦上戦闘機),編號「A1N」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單座型艦載戰鬥機。 1926年日本海軍宣佈需要十戰鬥機的後繼機種,當時中島飛機、三菱重工業和愛知都參與了投標。日本海軍的要求為:性能比十戰鬥機好、若掉進大海的話飛機可以漂浮。因此三菱和愛知的設計都加上了漂浮和防水,唯獨中島...
    4 KB (479 words) - 07:14, 6 December 2023
  • 戰鬥機的設計,吉田孝雄的工作是如何把此兩種美英戰鬥機合二為一,發動機方面沿用了現有艦上戰鬥機的壽二型發動機(450匹馬力)。1930年九O試飛時因發動機問題而表現欠佳,1932年九O改用壽二改型發動機(580匹馬力)後才獲軍方採用為A2N九O艦上戰鬥機。 九O...
    4 KB (627 words) - 07:14, 6 December 2023
  • 鬥雞戰鬥機是英國哥士達(GLOSTER)研製出來的一種雙翼戰鬥機,其前身是水鳥型雙翼戰鬥機,其主要改良是改用木星6型風冷發動機(425匹馬力)去帶動一個木製兩葉螺旋槳,還有改良了副翼和令機身更流線形 鬥雞一型 鬥雞戰鬥機的早期型和主要生產型號(90架),但鬥雞一型的降落事故率很高 鬥雞二型...
    2 KB (327 words) - 07:15, 27 September 2019
  • 在蘇州上空,美國飛行員蕭特駕駛著波音P-12戰鬥機架日軍艦上戰鬥機架十艦上攻擊機,蕭特的P-12輕易避開日軍戰的攻擊並把一架十攻的機長打死和打傷後部機槍手,但蕭特最後也被日軍艦上戰鬥機擊落身亡 八九艦上攻擊機 九六艦上攻擊機 一二八上海事變  日本...
    2 KB (283 words) - 07:12, 6 December 2023
  • 艦上戰鬥機(日语:零艦上戦闘機,在部分中文書籍中稱為零艦載戰鬥機、零戰鬥機、零戰機)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單座型艦載戰鬥機,簡稱「零戰」(日语:零戦、ゼロ戦),編號「A6M」。作為九六艦上戰鬥機的後繼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大日本帝国海軍從1940年到1945年的主力艦載戰鬥機...
    58 KB (9,256 words) - 22:56, 8 June 2024
  • 一〇艦上戰鬥機(日语:一〇艦上戦闘機)是由日本三菱重工生產、英國工程師賀伯特·史密斯(Herbert Smith)協助設計的舰载戰鬥機,1923-1930年间于大日本帝國海軍服役(1921年首飞)。该机外型是由木材打造的雙翼機,在宮崎駿動畫作品的風起有降落在鳳翔號航空母艦的片段畫面。...
    5 KB (565 words) - 22:59, 18 July 2022
  • 九五艦上戰鬥機是日本中島飛機所研製九O艦上戰鬥機的改良型,最主要是改用更大馬力的中島光一型發動機(730匹馬力),因此兩者外表很相似,只是九五的發動機罩大一些。此外,此型戰鬥機是日本海軍最後的雙翼戰鬥機也是最後一種中島飛機出品的艦載戰鬥機。 全長:6.64米 翼展:10米 空重:1,307公斤...
    4 KB (488 words) - 07:08, 6 December 2023
  • 九六艦載戰鬥機(日语:九六艦上戦闘機、平假名:きゅうろくしきかんじょうせんとうき)是日本海軍第一架國產全金屬單翼戰鬥機,其前身被稱為九試單戰,1935年三菱重工的設計打敗中島飛機得標,隨即取代中島九五艦載戰鬥機成為日軍航空母艦主要戰鬥機,盟軍代號「Claude」。...
    11 KB (2,038 words) - 07:11, 6 December 2023
  • 九九艦上轟炸機(日文:九九艦上爆撃機,簡稱:九九爆)為愛知時計電機(日语:愛知時計電機)株式會社(後成立愛知航空機(英语:Aichi Kokuki)會社)生產製造的艦上俯衝轟炸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於太平洋戰場使用。盟軍代號为瓦尔(Val)。 日本帝國海軍在1936年對民間提出「十一試...
    10 KB (1,214 words) - 08:51, 5 December 2023
  • 一〇艦上偵察機,機體編號C1M。由三菱重工業開發,為舊日本海軍1924年正式採用的艦上偵察機。 三菱重工業於1921年開始開發艦上偵察機,由英國工程師赫伯特・史密斯(Herbert Smith)率領的團隊負責設計,隔年一月完成實驗機試飛。木製骨架帆布機身的機體為之前已試飛成功的一〇艦上戰鬥機之增大雙座版,...
    1 KB (200 words) - 10:06, 15 February 2017
  • 戰鬥機戦闘機(さんしきせんとうき),Ki-61)是一款由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战斗机。该机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唯一量產的液冷活塞引擎戰機,设计者为土井武夫,截至二战结束,一共有3000余架战斗机生产完成。盟军最初因战斗机外形酷似德军的Bf 109而将其认定为Bf...
    15 KB (2,229 words) - 07:07, 6 December 2023
  • 2月5日清晨,中國空軍第6大隊從南京明故宮機場來到上海虹橋機場,準備加油和彈之際,來自日軍鳳翔號航空母艦的3架艦上戰鬥機和2架十艦上攻擊機趕來,故全隊9架飛機立即起飛迎戰。 黃毓沛隊長和黃國聰機槍手的K-47首先和想從後上方來襲的3架日軍戰相遇,黃國聰以機槍打退日機,這是國軍K-47的首戰,當中雙方都並無輸贏。...
    5 KB (885 words) - 04:46, 14 July 2020
  • 戰鬥機量產後很快地就退居二線轉任高級教練機用途,戰爭末期也用於自殺特攻。 1935年,日本帝國陸軍的空戰主力仍為雙翼機,但很快地就從海軍標案研發的新銳戰機九六艦上戰鬥機獲得劇烈震撼,因此要求三菱運用同等級技術為陸軍開發新機型;三菱將九試單戰略作改良後推出了Ki-18戰鬥機(日语:キ18...
    13 KB (1,867 words) - 07:02, 6 December 2023
  • 七試艦上戰鬥機(日语:七試艦上戦闘機)是日本三菱集團在1930年代期間製造的單翼型戰鬥機。 在1932年4月期間,大日本帝國海軍分別向中島飛機、三菱重工提出設計能夠取代九O艦上戰鬥機的新型飛機。之後中島飛機設計出九一戰鬥機,而三菱重工一方則指派由堀越二郎擔任主要設計者;開發出日本史...
    4 KB (440 words) - 18:02, 2 March 2015
  • 九七艦上攻擊機,略称为九七攻,是日本帝國海軍於1930年代後期開發的艦上攻擊機,由於日本海軍在開發中讓中島航空機以及三菱航空機兩家公司競標此機合約並且最後同時採用,因此此型飛機有兩種不同的規格存在,中島製編號B5N,三菱製編號B5M,但是一般提到此型機種大多是指產量比較大的中島製九七艦上...
    11 KB (1,376 words) - 06:37, 10 March 2024
  • 九五戰鬥機 (簡稱:九五戰、盟軍代號:Perry) 是日本陸軍最後的雙翼戰鬥機。1934年,中島和川崎爭奪作為日本陸軍新式戰鬥機,雖然中島的Ki-11單翼戰鬥機比川崎的Ki-10雙翼戰鬥機速度更快,但Ki-10有著更佳的格鬥和爬昇性能而得標,日本陸軍把Ki-10命名為九五戰鬥機...
    5 KB (824 words) - 07:05, 6 December 2023
  • 格鬥士戰鬥機(英語:Gloster Gladiator),又作角鬥士戰鬥機,是由英國哥士達(GLOSTER)研製出來的一種雙翼戰鬥機而且是英國最後的一種雙翼機,此機由手套戰鬥機發展而來,飛機工程師福爾蘭(Henry Philip Folland)在此機的基礎再研發而成為格鬥士戰鬥機...
    7 KB (1,150 words) - 14:41, 10 August 2021
  • 戰鬥機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一種戰鬥機,簡稱一戰,正式編號:Ki-43,日軍別稱隼,盟軍代號奧斯卡(Oscar)。 一戰鬥機(キ-43)是中島飛機於1937年12月在日本陸軍的指示下開發的單發單座戰鬥機,随着Bf 109戰鬥機出现,以纏鬥為設計導向的九七戰鬥機...
    26 KB (4,399 words) - 15:44, 20 May 2024
  •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九六來到中國,部署在日本航空母艦和陸上機場。1937年8月15日,從加賀號航空母艦起飛去轟炸筧橋空軍基地的九六被中國空軍擊落兩架,12月12日9架九五艦上戰鬥機和另外15架九六艦上攻擊機聯手攻擊在長江的四艘美國船隻(由於錯把它們當成中國船),這就是「帕奈號事件」。 太平洋戰爭時九六已被九七...
    3 KB (398 words) - 07:20, 5 December 2023
  • 戰鬥機,代號「十五試水上戰鬥機」,也就是後來服役的強風水上戰鬥機。 不過,強風開發遭遇困境,沒辦法屆時服役;日本海軍在1941年決定南進政策後,非常需要在缺乏機場等基礎設施的南洋群島作戰,所以需要更多性能優秀的水上飛機。為了盡速構成戰力,日本海軍打起了剛服役的優異戰機—零艦上戰鬥機...
    9 KB (1,217 words) - 17:02, 13 March 2024
  • J1N1十試雙發陸上戰鬥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舊日本海軍委託中島飛機公司開發的陸上戰鬥機。 1937年日本開始對中國實施跨海轟炸。而隨著戰線擴大,航程僅有1,200公里的九六艦上戰鬥機逐漸無法勝任護航的任務,面對中國空軍的激烈抵抗,九六陸上攻擊機受到相當大的損害。...
    2 KB (355 words) - 07:17, 6 December 2023
  • F4F戰鬥機是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最主要的艦載戰鬥機,他的暱稱野貓(Wild Cat)开启了格魯曼公司以貓作為戰鬥機暱稱的传统。该型战斗机也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被英国飞行员称为岩燕(Martlet)。由于大部分的F2A型因为战斗力低落而被F4F替换,该型战斗机...
    18 KB (2,911 words) - 04:15, 2 June 2023
  • 51戰鬥機 M.S.225 D.500 陸軍航空隊 九一式戰鬥機 九五式戰鬥機 97式战斗机 海軍航空隊 一〇式艦上戰鬥機 艦上戰鬥機 九O艦上戰鬥機 九五艦上戰鬥機 九六艦載 CR.30 CR.32 PZL P.11 PZL P.24 PZL P.7 這時代中國仍然只有使用進口機種。...
    52 KB (7,434 words) - 16:03, 27 May 2024
  • 戰鬥機更長的航程」、「可以和戰鬥機匹敵的速度」。由於國內技術無法滿足軍方的規格,日本積極從國外尋求新技術與新機種;1936年,日本引進了2架德國亨克爾He 118俯衝轟炸機;原本想作為十試艦上輕轟炸機的技術母體,然而該機技術仍有許多未能突破的障礙,因此十試艦上...
    14 KB (2,390 words) - 13:25, 13 September 2023
  • 海火戰鬥機(英語:Seafire)是超級馬林飛機公司應英國皇家海軍於1941年提出的方案而把英國皇家空軍的噴火戰鬥機作為藍本發展而來的艦載戰鬥機,原因是皇家海軍見到海颶風戰鬥機在護航航空母艦的成功。 海火戰鬥機保有原先噴火的機動靈活的飛行性能,但缺點是航程較短和著較為困難。 機長:9.21米...
    7 KB (922 words) - 13:43, 8 May 2021
  • 64公尺,空重2347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847公斤。 德國 Bf 109戰鬥機 英國 噴火戰鬥機 颶風戰鬥機 美國 P-36 P-39 P-40 F2A F4F 意大利 CR.42 日本 九六艦上戰鬥機艦上戰鬥機 法國 M.S. 406 D.520 戰鬥機 伊-15 伊-16 La-5 Yak-3 Yak-9...
    3 KB (401 words) - 20:49, 15 August 2022
  • 官員表示,中科院近年來在雄風飛彈系統不斷精進研改,加上IDF戰鬥機已全數完成性能提升,因此以強化版的IDF戰鬥機搭配空射型雄飛彈,能力已不成問題,目前相關研製任務已進入新的階段,中科院部分已完成大部分的測評工作,後續將交由空軍進行作戰測評,若各項測評結果符合空軍需要,最快將在2022年年底進行少數量的先導型空射型雄飛彈的量產工作。...
    21 KB (2,254 words) - 12:46, 2 May 2024
  • A7M烈風是A6M零戰鬥機的後繼新型高性能戰鬥機,本機的特點是為對抗美國海軍的新型格魯曼F6F地獄貓和沃特F4U海盜艦載戰鬥機而設計出來。但是因為選用的發動機(尤其是海軍指定選用中島飛機的引擎和要求難以達成的飛行性能)有爭議,阻礙研製和生產時間導致無法參與太平洋的空戰。...
    17 KB (3,089 words) - 16:18, 12 January 2022
  • 。飛彈彈頭搭配延遲引信,讓飛彈發揮其動能對目標結構的破壞力。 目前九飛彈全數配發在支援戰鬥機部隊(F-2、F-4EJ改);就技術來說已經退役的F-1戰鬥機雖然也能掛載,但是以往日本自衛隊有著「升級裝備不如買新裝備」的習慣,使得F-1的火力管制電腦無法自其它系統接收需要的接戰資訊,難以善用該型反飛彈的長射程,所以在F-1服役時被拍攝過掛載此型飛彈的事例不多見。...
    6 KB (674 words) - 05:21, 13 July 2022
  • 戰鬥機基於「適航性疑慮」,將停飛部分「非關鍵性飛行任務」,但其後於11月5日晚間宣布擴大停飛,停飛所有非戰鬥值勤的F-15戰鬥機,所有例行性日常戰備訓練任務暫停。而部署在阿富汗執行反恐作戰任務的F-15戰鬥機亦需停飛,停飛令適用於部署於全球各地的F-15鷹戰鬥機...
    45 KB (5,305 words) - 01:26, 6 June 2024
  • P-47雷霆戰鬥機(Thunderbolt)由共和飛機公司(英语:Republic Aviation)製造,是美國陸軍航空軍(美國空軍前身)在二次大戰中後期的主力戰鬥機之一,也是當時最大型的單引擎戰鬥機,其後期的M / N型更排得進二戰時盟軍最快的螺旋槳戰鬥機...
    26 KB (3,041 words) - 00:32, 17 August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