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機構(德语:Ständige Vertretung),其中西德常駐東德代表處位於東柏林、東德常駐西德代表處位於波昂。兩德常駐代表處的成立是於1974年時,透過雙方政府的同意而正式落實,直至1990年才隨著兩德統一而宣告廢止。 兩德互設代表機構的法源可追溯至1972年12月21日,當天東西兩德...
16 KB (1,479 words) - 19:03, 11 November 2024
代表处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驻比勒陀利亚南非研究中心名义运营。 兩德統一之前,雖然東德認為兩德為兩個主權國家,但西德並不承認東德為政權主體,因此兩國互設「常駐代表處」處理兩德事務,但事實上,其等級就是大使館,法源是基於《兩德基礎條約》的第八條設立。 辛巴威前身政治實體——羅德...
23 KB (1,680 words) - 14:55, 17 June 2025
時任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提升南韓的軍事準備級別,也聲明若北韓單方面將兩韓關係升温將迎來嚴重的後果。青瓦台其後發表聲明譴責這次爆炸「與人們對兩韓關係和朝鮮半島的和平發展願景背道而馳」,並指出「未來任何行動將全是北韓單方面行動的後果」。 兩韓關係 兩韓統一問題 兩德常駐代表處 北朝鮮 韓国との連絡事務所閉鎖へ キム委員長への批判ビラ受け...
15 KB (1,518 words) - 07:36, 3 June 2024
德国历史 (1945年—1990年) (category 東德)
Since 1945, Routledge, 2000. [2] 哈尔斯坦主义 乌布利希主义 东方政策 两德基础条约 兩德常駐代表處 德國國內邊界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 德國統一條約 兩德統一 德國統一日 东德主题 德国主题 Germany at the onset of the cold w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KB (1,203 words) - 08:40, 17 April 2025
截至2014年1月,德國在全球各地總共設有220多座駐外代表機構,當中大使館約150個、領事館及總領事館約60個、常駐國際組織代表處約10個。 駐德國外交機構列表 德國駐外大使列表 德國外交 德國外交部 德國外交部長 兩德互設常駐代表處(冷戰時期的東西兩德對彼此設置的代表處)...
44 KB (1,308 words) - 11:13, 4 February 2025
中華民國駐外機構列表 (redirect from 中華民國駐外代表列表)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臺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福岡分處 駐胡志明市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 駐法國台北代表處 駐義大利臺北代表處 駐荷蘭台北代表處 駐瑞士臺北文化經濟代表團(左) 駐英國台北代表處(左) 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 台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 駐南非共和國臺北聯絡代表處 駐秘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45 KB (1,704 words) - 15:18, 23 July 2025
在1971年,战后四占领国对关于柏林问题的柏林四強协定签署后,两德即着手继续谈判边界及主权问题。基础条约正式在1972年12月21日签署于东柏林,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顶住了保守派的反对呼声。東德开始逐渐与西方国家建交,1973年东西德国同时加入联合国。1974年兩國互設常駐代表處。...
2 KB (140 words) - 04:19, 26 January 2025
中華民國國軍的駐外武官,包含派駐邦交國大使館武官處之武官及非邦交國代表處之軍事協調組(軍協組)組長,編階為上校、搭配兩名駐外副武官中校,並隸屬於軍事情報體系,由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室國際事務處管轄。而廣義的駐外武官則隸屬於計畫體系,編階少校,由各軍種司令部計畫處...
4 KB (506 words) - 10:50, 1 July 2025
駐德國外交機構列表 (category 駐德國外交代表機構)
圣基茨和尼维斯 (倫敦) 圣卢西亚 (倫敦) 圣马力诺 (本國常駐)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塞舌尔 (巴黎) 所罗门群岛 苏里南 (海牙) 东帝汶 汤加 (倫敦) 千里達及托巴哥 越南共和国(越南共和國大使館) 阿尔察赫共和国 (代表處) 德国外交 德国公民签证要求 Regierungsumzug...
9 KB (876 words) - 05:28, 2 January 2025
数据来源。 “滞留者”(Verbleiber)指那些因公或因私前往西方未归的人。 1980年代末期,逃離東德的人數快速上升。駐在匈牙利、波蘭及捷克斯洛伐克等東德鄰國的西德大使館與東柏林的西德常駐代表處常是東德難民取得庇護權的場所。 冷战主题 德国主题 叛逃 脫北者 逃港 反共義士 Rainer Münz,...
7 KB (749 words) - 21:53, 28 May 2025
部东亚处处长。1977年至1980年出任聯邦德國驻巴黎使馆公使。1980年在聯邦德國驻民主德国常驻代表处工作。1986年出任聯邦德國外交部法律司副司长。1987年4月起任联邦德国驻中国大使。期間親歷了兩德統一。 前德国大使论中国新长征路上的挑战 - 12.02.2007. DW.COM. [2023-03-25]...
3 KB (168 words) - 21:28, 20 October 2023
中華民國—索馬利蘭關係 (section 代表機構)
代表處,由首任代表羅震華與索馬利蘭外交部長穆雅辛主持揭牌儀式,代表處前並升起中華民國國旗。兩國外交部長則異地簽署《中華民國(臺灣)政府與索馬利蘭共和國政府技術合作協定》。 2020年9月9日,索馬利蘭於中華民國首都台北設立類似功能的索馬利蘭共和國駐台灣代表處,由首任代表穆姆德...
52 KB (5,681 words) - 12:43, 22 July 2025
李光章 (category 中華民國駐荷蘭代表)
文化辦事處領事、外交部非洲司科長、駐捷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組長、外交部外交領事人員講習所副所長、外交部歐洲司長、駐荷蘭台北代表處大使銜代表、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大使銜副代表、外交部機要事務辦公室主任秘書、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大使銜處長等職務。現任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
21 KB (1,804 words) - 08:11, 29 June 2025
针对该区域的“转向”或“重新平衡”的政策。他常驻位于雅加达的美国常驻东盟代表处,并经常往来于东盟十个成员国和亚洲各国。他的职责包括推动与支持东盟于2015年实现经济共同体,并倡导通过必要的系统化改革推动该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发展。 在卡登先生的领导下,美国代表团处理了与实现东盟远大目标相关的议题,包括经...
8 KB (973 words) - 12:18, 6 July 2024
代表处也在1992年2月20日改制为新加坡驻上海领事馆。1996年1月更名为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馆。 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馆的领区服务范围包括上海、安徽省、江苏省及浙江省,主要处理来华访问的新加坡公民的常驻、生活、学习和工作事务,并致力于促进新、中两国间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 新加坡驻沪商代分处代表...
5 KB (327 words) - 16:38, 9 March 2025
澳洲辦事處 (category 駐臺北市外交代表機構)
,也不將臺灣當局視為具有國際法人格的政府。雖然澳台政府之間沒有正式的官方關係,但我們保持非官方關係。例如,澳洲在台办事處不具有外交地位,而臺灣在澳洲名為「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代表機構亦同。 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Australia-Taiwan...
10 KB (578 words) - 07:00, 12 May 2025
1978年,经外交部、交通部协商,在埃及塞得港设立领事办公室,由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常驻埃及代表兼任领办主任,“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78年11月1日,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馆驻塞得港领事办公室正式开馆。 中远驻塞得港代表处. 二次创业 迎接新世纪——记中远驻塞得港代表处.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 (编). 辉煌的四十年 纪念中远成立四十周年文集...
2 KB (159 words) - 20:36, 20 May 2024
高碩泰 (category 中華民國駐美國副代表)
Affairs)研究員。2000年,擔任外交部北美司副司長,次年晉升司長。2002年,擔任中華民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副常任代表。2004年,擔任駐美國代表處副代表。2007年11月,被任命為駐匈牙利代表,並於2008年2月1日上任。2010年,回國轉任外交部國際合作及經濟事務司司長。2013年,被...
10 KB (727 words) - 17:16, 11 April 2025
中華民國—巴布亞紐幾內亞關係 (section 代表機構)
2012年9月1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明定大使館、代表處設大使、公使,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副代表;辦事處設總領事、副總領事,對外仍稱處長、副處長。 代表處館長為特任或簡任第十三職等至第十四職等者任大使銜代表、簡任第十二職等至第十三職等者任公使銜代表;辦事處長為簡任第十二職等者任總領事銜處長、副處長...
49 KB (4,416 words) - 12:09, 12 July 2025
2025年5月,荷蘭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貝克斯 (Paul Bekkers)在WHA表示「鼓勵包括台灣在內,所有對改善世界衛生提供寶貴專業與知識的各方參與」。 僅列舉部分名單: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司法院長翁岳生、考試院長姚嘉文、財政部長顏慶...
63 KB (5,078 words) - 12:49, 1 July 2025
中華民國與查德共和國於1962—1972年、1997—2006年有正式外交關係,二次斷交後,目前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對查德的相關事務由駐法國台北代表處、駐普羅旺斯臺北辦事處共同管轄。 1962年1月31日,兩國建立外交關係。於首都恩將納設立中華民國駐查德...
44 KB (3,497 words) - 13:45, 28 May 2025
大。1989年至1994年在维也纳大学和巴黎先贤祠-阿萨斯大学学习。后在歐洲學院深造。1997年进入外交部工作。2000年至2005年在奥地利常驻欧盟代表处任职。2006年担任外交部长乌尔苏拉·普拉斯尼克的新闻发言人。2013年任外交政策规划司司长。2016年任欧洲司司长。...
8 KB (571 words) - 03:11, 25 May 2025
2000年—2003年:美國駐華大使館助理文化官 2003年—2007年: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新聞文化領事 2008年—2010年:國務院亞太局公共外交事務處副處長 2010年—2011年:美國常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代表處新聞文化顧問 2011年—2012年:國務院公共事務局(英语:Bureau of Public Affairs)高階顧問...
10 KB (622 words) - 19:59, 7 October 2023
註:部分駐外機構名稱雖使用「辦事處」,但層級等同「代表處」,館長為代表。 2013年11月,以國家交響樂團榮譽團長的身分率團前往日內瓦。 並接受天主教輔仁大學頒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臺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 行政院衛生署(今衛生福利部)與瑞士衛生署(英语:Federal...
49 KB (3,550 words) - 11:09, 6 July 2025
使館或大使。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三個英聯邦國家中,英國仍用「副高級專員公署」一名稱呼其駐這三個國家的總領事館,但現已考慮取消此一稱呼。 英國是兩個擁有外交專用旗幟的國家之一。這些旗幟掛在英國駐外機構。此外,英國亦有領事官專用的船旗。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英國駐外機構列表 国际关系主题...
37 KB (678 words) - 22:59, 9 June 2024
現代警隊的雛型1945-1967 (PDF). 香港警務處.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08). 左派恐怖份子殘害無辜 兩童慘遭炸死 北角昨日兩處爆炸另傷三途人. 星島日報. 1967-08-21 [2025-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3). 回到1967大撕裂的時代...
334 KB (34,430 words) - 00:49, 23 July 2025
藤田進 (巴西外交官) (redirect from 艾德蒙多·藤田)
do Brasil em Tóquio)、駐俄大使館(俄语:Посольство Бразилии в России)及常駐聯合國代表處等海外館處,國內勤務則包括巴西外交部聯合國處副處長、外交學院教授、入部考試委員及巴西總統府戰略事務部(葡萄牙语:Secretaria de Assuntos...
17 KB (1,562 words) - 06:57, 8 June 2024
德國駐日本大使館 (category 駐東京外交代表機構)
德日兩國的外交關係始於19世紀後期。1860年7月,普魯士王國派出了一個外交使節團東赴亞洲,弗里德里希·楚·艾林波伯爵出任團長,率隊從品川登陸日本。普國使團與德川幕府進行了一番交涉後,於同年12月締結了友好通商條約,並核准了駐日公使館的設置,由巴蘭德出任首位常駐...
18 KB (1,779 words) - 15:30, 26 August 2024
德国驻朝鲜大使馆 (category 德朝关系)
东德自1949年起便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在冷战时期,两国来往密切。驻朝鲜的最后一任东德大使为克劳斯·措恩(德语:Klaus Zorn)。当德国发生剧变后,平壤的东德大使馆最初是自1991年1月21日起作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常驻代表处(德语:Ständige...
11 KB (870 words) - 11:18, 4 February 2025
Melgarejo Lanzoni),双方商定由两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商谈互设商务代表处之事。但最终没有成功。 2015年1月9日,巴拉圭外长洛伊萨加(英语:Eladio Loizaga)率团赴北京参加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巴拉圭代表团分别于2018年和2021年参加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二届和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11 KB (1,057 words) - 01:53, 23 February 2025
中越战争 (category 自2022年1月有非常模棱两可或者十分空泛语句的条目)
此后,中国方面又经过精心的准备,于1984年4月发动了争夺老山和者阴山的兩山戰役,经过三年的反复战斗,中国军队获得战争胜利,并最终收复这两个地区,包括一些山峰。 1986年,越共中央总书记黎笋去世,长征接任总书记重新掌权,面对战略失误导致的严峻社会经济危机和孤立的国际环境,越共第六次全国代表...
73 KB (9,407 words) - 13:33, 23 Jul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