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列表列為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的人物列表。 Barbara J. Love. Feminists who changed America, 1963–1975.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6: 1 [3 January 2012]. ISBN 978-0-252-03189-2...
2 KB (92 words) - 18:47, 23 August 2021
在大部分語境下,雙性戀一詞是指當事人認為不論男性還是女性,皆有想與之建立性或浪漫關係的魅力。它是三大主要性傾向分類之一,與異性戀、同性戀並列於性取向連續體之內。自認為雙性戀者的人不一定會認為兩性皆擁有一樣的性吸引力;不少自認為雙性戀者的人會認為某種性別相對較有性吸引力。 目前科學界尚未就雙性戀...
82 KB (10,059 words) - 16:35, 15 January 2025
國際不再恐懼同性戀、跨性別與雙性戀日(英語: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簡稱IDAHOTB),最初稱國際反恐同日、國際不再恐同日,為每年5月17日。該纪念日是目前公认的国际LGBTI权利纪念日。20...
8 KB (810 words) - 04:54, 17 May 2025
與雙性戀實際上的屬性或雙性戀者在真實生活上行為是有出入的」而且「這個指控是一項政治手段,目地在分化運動裡的雙性戀者和跨性別者,因為那些人認為雙性戀忽視或抹消了跨性別者與性別酷兒的可見性」。美國雙性戀學會認為「泛性戀、多性戀、全性戀和雌雄同體(ambisexual)等術語也會用來描述一個同時有同性戀...
15 KB (1,697 words) - 02:59, 28 May 2025
LGBT (category 维基共享资源分类与维基数据上的关联项不一致)
LGBTQ或LGBTQ+群体,常称为LGBT,通常被认为指所有性取向少数或性别少数群体。其中“LGBTQ”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与酷儿(Que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代表其他性少数群体。 1990年代,由於「同性戀...
37 KB (3,512 words) - 08:24, 20 May 2025
該列表列為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的人物列表。 Sacilowski, Diana. The Kingdom of Insignificance: Miron Białoszewski and the Quotidian, the Queer, and the Traumatic. Cosmopolitan...
2 KB (79 words) - 15:41, 27 July 2024
性戀者明確能夠區分虛構與現實,並認知到關係的準社會性,但因為互動性的問題,紙性戀者可能會遭遇「紙性戀悖論(Fictophilia Paradox)」的焦慮。另外有學者認為紙性戀婚姻能夠增進紙性戀者的自我效能感。 有學者進一步區分既有研究中出三種現實認知相關的論述脈絡,可能影響紙性戀者在紙性戀關係中得到的反饋,分別為:...
25 KB (3,110 words) - 07:38, 7 February 2025
同性戀,亦稱為同性向 、同性愛 ,是指相同生理性别或社会性别之间的浪漫吸引、性吸引或性行为。作為一種性傾向,同性戀是唯獨以同一生理性別或社會性別者為對象的「情感吸引、浪漫吸引和/或性吸引的一種持續性規律」。同性戀也指基於相關的吸引力、行為以及社群的一種身份認同。同性戀連同雙性戀和異性戀共同構成了性...
164 KB (18,521 words) - 13:15, 29 March 2025
性取向(英語:sexual orientation),或稱性傾向,是指人們認為異性、同性或兩性具有浪漫或性吸引力的恆久特定模式。通常,性取向可分為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三類,而無性戀(認為兩性均無性吸引力)則有時被視作性取向的第四類別。 此外在考慮性向认同及語意的情況下,上述分類還可再作延伸。人們...
121 KB (14,637 words) - 07:53, 7 March 2025
無性戀,也稱為无性爱(英語:asexuality),是指認為他人缺乏性吸引力,或是缺乏或有著低度性欲的狀態。有些說法認為這和异性恋、同性戀、双性恋等一樣是一種性取向;另一些則認為無性戀是「性取向不存在」。 無性戀與性禁慾和獨身主義不同,後者是有關性行為的,但性取向不等同於性行為,性...
46 KB (4,390 words) - 19:00, 12 April 2025
性認同——該認同依據這些因素而作出:受到異性吸引、相關行為、其他同樣受到異性吸引的人所組成的群體」。異性戀在某些情況下會被稱為「直」。 它是三大主要性傾向分類之一,與双性恋、同性戀並列於性取向連續體之內。社會大多數人都是異性戀者,不論其文化如何。而異性性行為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性行為类型。...
44 KB (4,939 words) - 10:50, 4 February 2025
該列表列為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的人物列表。 Malkin, Marc. Quibi Documentary 'Crescendo' Looks at Opera Star Michael Fabiano's Coming Out as Gay (EXCLUSIVE). Variety. 2020-10-19...
2 KB (87 words) - 18:48, 23 August 2021
該列表列為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的人物列表。 Cabaldon.org About Christopher: LGBT Community[永久失效連結]. Retrieved 19 January 2007. García, Andrés. El cantante Esteman presentó...
2 KB (87 words) - 18:48, 23 August 2021
者或社會運動人士,以追求性別少數群體(包括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或雙性人)達到社會平等,以及獲得法律上的基本權利為目標。參与者不一定為該群體,也包括順性別以及異性戀者。 LGBT權利運動組織來自於包括個人、以及宗教與政治團體。在華語文世界,也用「同志」一詞來稱呼。該詞最初指涉同性戀,後來有時候也會含括雙性戀、跨性別在內。...
17 KB (2,573 words) - 14:44, 3 December 2023
BDSM是用來描述一些与性虐恋相關的人類性行為模式。其主要的次群體正是BDSM這個縮寫字母本身所指稱的:綁縛與調教(Bondage & Discipline,即B/D),支配與臣服(Dominance & Submission,即D/s),施虐與受虐(Sadism & Masochism,即S/M)。 性...
14 KB (2,209 words) - 15:35, 11 May 2025
熊族 (category 男同性恋俚语)
文章将定义了七种类型的同性恋,并给他们对应上某种动物的名字,而熊族也在其中。 有些熊族會為了強調高度男性化而迴避或甚至歧視表現出陰柔氣質的其他男性。 熊族的概念包括個人認同以及社群連結,但界定熊族的特質在社群內仍然持續討論中。 雖然熊族主要指同性戀或雙性戀男性,但跨性別者、轉男性變性者、或希望迴避性別與性...
11 KB (1,677 words) - 12:47, 20 March 2025
扭轉治療(英語:conversion therapy),或稱迴轉治療、性傾向治療、性傾向矯正治療、性傾向迴轉治療、拗直治療,是指試圖透過心理或靈性介入來使人的性取向從雙性戀或同性戀轉化至異性戀,或者将其性别认同由跨性别转化为顺性别的嘗試,屬於偽科學的一種。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性傾向是能夠改變的,且醫療機構警告稱轉換療法是无...
158 KB (15,565 words) - 13:30, 18 May 2025
雙性戀恐懼是指對雙性戀的恐懼、歧視或憎恨。雙性戀恐懼症者可能是同性恋也可能是异性恋等单性恋者,但未必和恐同症或恐異症有關,有些刻板印象仅針對雙性戀。 双性恋恐怖症者通常反感多性恋、多偶制、群交、群婚。有些時候,雙性戀還被控將性病傳入異性戀或女同性戀社群。還有一種普遍的刻板印象是雙性戀...
4 KB (538 words) - 15:03, 17 May 2024
對人類的性提供以下綱要作為概述和專題指南: 人類的性是人類擁有情色體驗和反應的能力。人類的性也可以指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性吸引,相對性別的(異性戀),相同性別的(同性戀),被男性吸引的(戀男向),被女性吸引的(戀女向),或兩種傾向的(雙性戀),缺乏性吸引的(無性戀)。人類的性...
32 KB (4,857 words) - 11:16, 27 July 2024
各地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的權利(LGBT)的法律處境,光譜廣泛且差異極大。部分國家承認同性婚姻或其他形式的同性結合,視LGBT為人類群體多樣性的一部分;亦有國家視同性性行為或變裝為非法行為,施加監禁甚至死刑等刑罰。 LGBT權利的人權論述在1990年代左右展開,由國際LGBTI聯合會、國際立即...
19 KB (8,359 words) - 04:46, 24 May 2025
性傾向从同性恋改变至異性戀。然而此運動的正當性仍是備受爭論的議題。 出埃及運動是一个有争议的运动,這团体认为:同性戀的生活並非不可改變。在他們眼中,有很多例子证明經改變性傾向的輔導後,同性恋者可以成功地轉變成爲異性戀者。有些男同性戀者經輔導後還結婚,與異性配偶過著婚姻生活。 另一方面,同性戀...
103 KB (11,730 words) - 16:50, 24 September 2023
同性戀骄傲運動的成員也認爲,同性戀者的價值也不應該由佔人口大多数的異性戀者來评判。 骄傲活动从抗议到狂欢节不等,通常在LGBT骄傲月或其他纪念该国LGBT历史转折的时期举行,例如5月的莫斯科骄傲节是为了纪念俄罗斯1993年将同性恋...
12 KB (1,339 words) - 07:07, 14 April 2024
同性戀平權運動的開始:xi:194,但早在石牆騷亂發生前就已有同性戀者自發或由同性戀團體組織的示威遊行。這些行動的目的在於反同性戀歧視,例如抗議美軍對同性戀者的排斥與古巴對待同性戀者的政策等。這些早期的示威活動成功凝結同性戀...
17 KB (664 words) - 01:50, 12 July 2023
斷言所有雙性戀個體都處於一個階段,並且很快就會選擇成為異性戀或同性戀的其中一方 接受女性能夠是雙性戀,卻拒絕承認男性可能具有雙性戀傾向 雙性戀者皆優柔寡斷 將雙性戀者錯誤地描述為性慾亢進,抹去了雙性戀者的性主體,也有效地抹去了他們的真實身分 雙性戀抹除與對雙性戀的恐懼息息相關,這往往使雙性戀...
7 KB (656 words) - 19:14, 8 September 2024
與同性戀。 一些過去的法律曾经被認為是鼓励或合法化恐同者,例如已經在美國廢除的性悖軌法(2003年被美國最高法院宣布違憲)、英國的28条(英國1988年增訂法律禁止涉及同性戀內容的性教育,於2003年廢除),以及区别对待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同意年龄(這存在較少爭議,因為各國的同意年龄法律不同)。...
15 KB (1,887 words) - 16:15, 22 February 2025
Inversion)開創了性學研究的先河,當中研究了男同性戀的性關係,包括成年男性與男童之間的性接觸。艾利斯是首位客觀地研究同性恋的研究者,因为他没把它形容成一種疾病,或是不道德的/犯罪行為。這項研究假定了同性之間的愛超越年齡以及心理上的性別。他還使得其他重要的心性概念得以發展,比如自体性行为、自戀。其後兩者均被弗洛伊德進一步完善。...
17 KB (2,203 words) - 02:37, 19 February 2025
女同志女性主義者希拉·傑弗里斯在《女同志異端邪說》(1993年)中寫道,儘管許多女性主義者樂於與男同性戀者合作,但她們與雙性戀男性相處時會感到不適。傑弗里斯認為,儘管男同性戀者不太可能對女性進行性騷擾,但雙性戀男性與異性戀男性一樣,可能會對女性造成困擾。 與此相反,《另一個衣櫃: 雙性戀者的生命故事與...
42 KB (5,336 words) - 17:25, 17 May 2025
的主張,猶太教傳統派放寬對大多數同性之間性行為的限制,並祝福同性之間的結合,重建派和改革派則主張同性戀和雙性戀皆為人類正常的性欲展現,並祝福同性婚姻結合。 所有主要伊斯蘭教法學派,皆禁止穆斯林與同性發生性關係,但是刑罚或所需的证据则有爭論。多數伊斯蘭教派援引古蘭經羅得的傳說,主張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不可...
14 KB (1,825 words) - 03:20, 11 July 2024
石牆暴動 (category 引文格式1错误:periodical系列参数与模板类型不匹配)
同性戀者首次反抗政府主導之迫害性別弱勢群體的實例,亦被認為是美國及全球同性戀權利運動發跡的關鍵事件。 美國同性戀者在1950以及1960年代面對反對同性戀的司法系統 早期在美國的同性戀團體試圖證明同性戀者可以被社會融入,同時他們贊成同性戀與異性戀...
20 KB (2,210 words) - 08:13, 6 December 2024
同性戀是有一定遺傳性的,這個因素經過多年自然競爭、淘汰之後,似乎應該會消失在人口之中。那為何古往今來同性戀者都在人口保持一定比例呢?就此有多個解釋: 好些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可能因為社會風俗等因素而生育。 相關的基因是隱性的/需要某些條件才能誘發其表型。 相關的基因有多方面的影響——除了影響性...
29 KB (3,691 words) - 01:08, 18 May 2025
同性戀以及異性戀等術語去形容個體,主張性傾向是傾向隨時間而改變的,以及性行為可以理解為物理性的接觸,以及純心理性的現象(慾望、性吸引力,幻想)。[來源請求] 金賽採用分為七個類別的系統來代表三個類別的系統(異性戀、雙性戀及同性戀)。 這個報告亦指出,近 46% 男性在成年階段曾對兩性皆有性反應,而37%至少有一次同性性經驗...
20 KB (2,342 words) - 03:08, 21 October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