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斯堡和约(德語:Friede von Pressburg)是弗朗茨一世的奥地利帝国与拿破仑·波拿巴的法兰西帝国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后在普雷斯堡(今布拉迪斯拉發)达成的和议,它结束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拿破仑称帝一年后,于1805年12月2日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击败了俄國、英国和奥地利的联军,四國於1...
5 KB (637 words) - 06:12, 15 October 2024
普雷斯堡路(Rue de Presbourg)是巴黎第八区和十六区的一条街道,1864年以拿破仑在1805年的外交胜利普雷斯堡和约命名,与蒂尔西特路(Rue de Tilsitt)构成环绕戴高乐广场外围的环形道路。 48°52′20″N 2°17′41″E / 48.8722°N 2.2947°E...
500 bytes (67 words) - 12:54, 8 November 2024
《奧格斯堡和約》,全稱《奧格斯堡國家及宗教和約》(德語:Augsburger Reichs- und Religionsfrieden,又譯奧古斯堡和約),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與德意志新教諸侯在奧格斯堡帝國會議簽訂的和約,於1555年9月25日簽訂。該和約...
7 KB (936 words) - 14:46, 23 April 2025
斯堡及其天主教派盟友与新教势力(瑞典、丹麦、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各邦)及其盟友法国(尽管信仰天主教但反对哈布斯堡)之间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条约还结束了西班牙与荷兰共和国之间的八十年战争(1568—1648),前者正式承认后者的独立地位。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是以外交会议订立和约...
14 KB (1,787 words) - 15:42, 24 April 2025
斯特利茨战役)。更為著名的大凱旋門也於同一年設計,但它花了三十年去完成建造,而且大約是其兩倍大。 卡鲁塞尔凯旋门高19米,宽23米,厚7米。中央拱门高6米,两侧较小的拱门高4米,其外部有8根科林斯花岗岩圆柱,顶部是8位帝国士兵。 玫瑰色大理石的浅浮雕表现了拿破仑的外交和军事胜利,描绘《普雷斯堡和约...
2 KB (243 words) - 10:21, 13 December 2024
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奥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奥最终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在该和约主要条款如下: 奥地利需完全撤出巴伐利亚和意大利 奥地利割地与法帝国和其盟友 奥地利赔款4000万法郎与法国 和约...
20 KB (3,010 words) - 10:08, 8 May 2025
良十四世 (redirect from 罗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
斯(Louis)和约翰(John)。 他于1973年在圣奥斯定会的高中备修院完成中学教育,后于1977年在维拉诺瓦大学取得数学理学学士学位。 普雷沃斯特在1977年大學畢業後的同年9月,决定回应自己的司铎圣召,加入位于芝加哥的圣奥斯定会“善导之母”会省并入修会初学,他于1978年9月2...
56 KB (5,433 words) - 12:29, 20 May 2025
由於1801年的呂內維爾條約,維爾茨堡主教區於1803年世俗化,並被授予巴伐利亞選侯國。同年,前托斯卡納大公費迪南三世獲得了薩爾茨堡選帝侯的補償。在1805年12月26日的普雷斯堡和約中,斐迪南將薩爾茨堡輸給了奧地利帝國,但得到了維爾茨堡領土的補償,巴伐利亞放棄了它以換取蒂羅爾。...
3 KB (125 words) - 01:51, 8 May 2025
普法尔茨两个选侯国也形成了共主邦联,直到神圣罗马帝国解散。1805年签署的普雷斯堡和约将原先的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升格为巴伐利亚国王,称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而而神圣罗马帝国则在翌年宣布解散。 巴伐利亚选侯国的领土包括了现代上巴伐利亚,下巴伐利亚和上普...
18 KB (2,776 words) - 01:57, 8 May 2025
奧地利帝國 (category 斯洛文尼亚历史政权)
Militärgrenze),1853年并入特兰西瓦尼亚 过去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前奥地利(于今日法国、德国和瑞士)已于1805年《普雷斯堡和约》中失去。 自弗朗茨稱帝後,到1867年重組為奧匈帝國共有3位君主。 弗朗茨一世,在位1804年-1835年,英譯為法蘭西斯。 斐迪南一世,在位1835年-1848年。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位1848年-...
36 KB (4,276 words) - 04:14, 4 May 2025
馬克西米連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 (redirect from 麥斯米連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
1490年,马加什一世死后,马克西米利安获得奥地利领土,并參與争奪匈牙利和波希米亞,通过普雷斯堡和约(英语:Peace of Pressburg (1491))的签订,哈布斯堡家族获得了两地的王位继承权(前提是两地君主绝嗣)。1493年,腓特烈三世去世,他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首领。 1494年,法兰西國王查理八世侵犯意大利,开...
15 KB (1,798 words) - 09:40, 13 May 2025
1804年的歐洲,戰爭烏云密布。自1802年《亞眠和約》以來,英國和法國在西印度群島、地中海和巴爾幹衝突不斷;俄羅斯和法國的關係也在惡化。1804年3月21日,波旁王室的昂吉安公爵被法國政府以叛國罪處決,導致英國和俄羅斯對法國的不滿最終爆發。1805年4月,英國首相威廉·庇特和俄羅斯皇帝亞歷山大一世簽訂《普雷斯堡和约...
19 KB (2,628 words) - 14:52, 24 February 2025
前奥地利 (category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斯特作为补偿,但他在两年后去世。由于他的女婿兼继承人为奥地利-埃斯特大公斐迪南(弗朗茨二世皇帝的叔叔),该地区又回到了哈布斯堡手中。 1805年,奥地利经奥斯特里茨战役和普雷斯堡和约中的失败后,奥地利进一步被瓜分:布赖斯高被分配给巴登大公国;罗腾堡和霍尔布被分配给符腾堡...
6 KB (589 words) - 02:32, 8 May 2025
《烏得勒支和約》是1713年4月至5月由欧洲多国于荷兰烏得勒支簽署的和約,旨在結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该和约不是单一的文件,而是一系列和平条约的总称。 1700年卡洛斯二世去世,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卡洛斯于生前指定的继承人为法国波旁王朝的安茹公爵腓力,其为卡洛斯...
14 KB (1,809 words) - 09:02, 26 January 2025
最終威尼斯取得優勢,斯普利特在近代早期時期成為威尼斯的一座城市,作為被鄂圖曼帝國包圍的重兵防守前哨。其內陸地區於1699年莫雷亞戰爭後從鄂圖曼人手中收復。1797年,隨著威尼斯共和國滅亡,根據坎波福爾米奧條約斯普利特轉交給哈布斯堡君主國。 1805年,普雷斯堡和約後斯普...
60 KB (5,720 words) - 04:39, 30 April 2025
棄維也納北渡多瑙河,後者則拖住卡尔大公使其無法回援中欧友軍。 11月下旬,拿破仑一世指揮的主力軍團深入敵境,於12月2日贏得奧斯特利茨戰役,迫使奧地利帝國簽訂《普雷斯堡和約》,退出戰爭。然而法國與諸反法同盟成員國間的衝突並未因此停歇,普魯士王國更於1806年10月對法宣戰,與法國爆發第四次反法同盟戰爭。...
47 KB (6,559 words) - 14:03, 17 May 2025
特申条约(又称特申和约;德語:Frieden von Teschen)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普鲁士王国于1779年5月13日在当时的奥地利西里西亚的特申签署的一份和约,结束了近一年的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 1777年,维特尔斯巴赫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三世·约瑟夫(膝下并无子女)去世后,哈布斯堡...
9 KB (1,196 words) - 13:31, 20 May 2025
雷根斯堡亲王国。 从六位到十位 1803年,帝国议会为符腾堡公爵、巴登藩侯、黑森-卡塞尔领地伯爵及萨尔茨堡公爵(德语:Liste der Herzoge von Salzburg)创设四个选侯权,选侯数量达到十位,但此四邦未曾行使權力。根據1805年普雷斯堡和約的條件,薩爾茨堡...
16 KB (1,673 words) - 23:37, 11 February 2025
Provostry)以及部分艾希斯特主教国(英语:Bishopric of Eichstätt)和帕绍主教国的领土)作为补偿。普雷斯堡和约则规定,肢解萨尔茨堡选侯国,萨尔茨堡大主教国和贝希特斯加登(英语:Berchtesgaden Provostry)归奥地利,其余部分归巴伐利亚。 巴伐利亚则将1803年获得的维尔茨堡...
70 KB (11,882 words) - 13:24, 20 May 2025
附近。俄国人向东北撤退以等待援军,并与幸存的奥地利部队会合。法国人随后于11月12日占领维也纳。12月2日,法国在奥斯特利茨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奥地利退出战争。由此产生的《普雷斯堡和约》于12月下旬签订,宣告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结束。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就此成为欧洲强国,并导致次年与普鲁士和俄国的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爆发。...
34 KB (5,054 words) - 13:26, 20 May 2025
神圣罗马帝国 (category 哈布斯堡王朝)
12月2日,法、俄、神聖羅馬三國皇軍,在奧斯特利茨打了一場「三皇會戰」。拿破仑最後不但守住巴伐利亞,更攻入哈布斯堡領地摩拉維亞,將帝國軍趕出意大利,並在普魯士境內打敗俄援軍。 12月16日,法國和帝國最終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和約簽訂後,拿破仑決定成立以自己為護國公的萊茵邦聯,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區的盟友。...
74 KB (10,256 words) - 04:09, 4 May 2025
堡-普魯士開始了獨立自主的擴張之路。 1805年底,奧地利、俄羅斯在災難性的奧斯特里茨戰役中被拿破崙擊敗,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12月26日,奧地利和法國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奧地利失去在南德意志、蒂羅爾與北意大利的權力,也不得不承認巴伐利亞與符騰堡選帝侯的國王頭銜,以及拿破崙新創的意大利王國的存在。...
7 KB (760 words) - 09:16, 28 December 2024
布拉提斯拉瓦(斯洛伐克語:Bratislava,斯洛伐克語:[ˈbracislaʋa] ;舊稱普雷斯堡(Prešporok、德語:Pressburg、匈牙利語:Pozsony)是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面积约367平方公里,人口約为470544人,是欧洲最小的首都之一。布拉迪斯...
87 KB (9,196 words) - 21:10, 3 May 2025
巴登選侯國 (category 巴登-符腾堡州历史政权)
區、普法爾茨選候國的一部分,和其他細小地區,並且獲得選帝侯資格,升為選侯國。1805年巴登反過來為拿破崙作戰,結果於普雷斯堡和約之中巴登再獲得包括弗萊堡在內的布賴施高地區和其他哈布斯堡王朝在組成奧地利帝國時所損失的領土。1806年巴登選侯國簽署《萊茵邦聯條約》加入萊茵邦聯。之後因應神聖羅馬帝國解體,...
4 KB (358 words) - 02:15, 8 May 2025
三十年戰爭 (category 哈布斯堡君主国战争)
羅馬帝國的内战演變而成的大規模歐洲戰爭。战争以波希米亞人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為开始,最後以哈布斯堡家族戰敗並簽訂世界首個國際公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終。在时间上相关的衝突包括於利希王位繼承戰爭、八十年戰爭、曼圖亞王位繼承戰爭、托尔斯腾森战争、法西戰爭和葡萄牙王政復辟戰爭。...
138 KB (18,571 words) - 07:51, 9 May 2025
在十五年的时间里,由于查理忙于同法国和奥斯曼帝国作战,联盟没有受到任何挑战。奥斯曼-哈布斯堡战争从1526年持续到了1571年。1535年,查理成功征服突尼斯。弗朗索瓦一世为抵抗哈布斯堡王朝,同苏莱曼大帝结盟,形成了法国-奥斯曼帝国联盟。1535年至1538年在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间展开的意大利战争由1538年的尼斯和约...
11 KB (1,541 words) - 14:44, 4 February 2025
堡」,並在沒有地方議會的情況下統治這些地區。其他地區是在1803年至1806年作為德意志采邑調解過程的一部分所獲得的。 1805年,符騰堡站在法蘭西第一帝國的一邊與反法同盟作戰。在1805年12月的普雷斯堡和約中,符騰堡...
6 KB (737 words) - 06:05, 15 October 2024
斯洛二世的弟弟,波兰国王齐格蒙德一世于当年6月来到匈牙利,意欲调解匈牙利王室和扎波尧伊家族之间的矛盾。1505年9月,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对匈牙利宣战,理由是确保自己在1491年签署的普雷斯堡和约(英语:Peace of Pressburg (1491))中的权益,该和约...
18 KB (3,046 words) - 16:09, 3 February 2025
和約。而1714年,哈布斯堡王軍在西班牙最後一個據點巴塞隆納的陷落,促成了奧法拉什塔特和約和巴登和约。而奧西之間的領土紛爭直至1720年,四国同盟战争後的議和才得以最終解決。 哈布斯堡王朝 西班牙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君主列表 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亦称“西班牙王国”(古西班牙语:Reyno...
17 KB (2,103 words) - 09:03, 7 July 2024
奥格斯堡(德語:Augsburg,德语:[ˈaʊksbʊʁk] (),又譯奥古斯堡)是一座位於德国南部、巴伐利亚西南的城市。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奧格斯堡就被劃定是一帝國自由城市,直屬於皇帝。今日的奧格斯堡除了是施瓦本行政区的地区政府所在地之外,也是奥格斯堡县的县府。 奥格斯堡...
82 KB (12,913 words) - 10:13, 10 May 2025
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崙宣戰。最後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在拿破崙的威逼利誘下,原來的16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員脫離神聖羅馬帝國,加入萊茵邦聯,神聖羅馬帝國灭亡。1806年秋天,英國、俄羅斯、普魯士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普軍被法军打败,幾乎全軍覆沒。1815年拿破崙建立了「百日王朝...
16 KB (1,753 words) - 23:56, 13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