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翼龍屬(屬名:Nemicolopterus)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的熱河群九佛堂組,生存年代為1億2000萬年前。森林翼龍的翼展為25公分,是最小型的翼龍之一。 森林翼龍是在2008年敘述、命名,模式種是隱居森林翼龍(N. crypticus)。屬名是由古希臘文的森林...
4 KB (465 words) - 17:15, 3 January 2025
風神翼龍屬(學名:Quetzalcoatlus)又名羽蛇神翼龍、披羽蛇翼龍、貴叟寇翼龍,是一種白堊紀末期的巨型翼龍,屬於神龍翼龍科中的代表性物種,牠們是最晚演化出來的翼龍目動物,也是其中最先進的一支。其特點是擁有極其寬大的翅膀、粗長的脖子、尖利的巨喙、和退化至消失的牙齒,風神翼龍的“屬...
12 KB (1,313 words) - 05:07, 21 May 2025
哈采格翼龍屬(屬名:Hatzegopteryx)又譯哈特茲哥翼龍,是屬於神龍翼龍科的大型飛行爬蟲動物。化石發現於羅馬尼亞外西凡尼亞,包含頭顱骨碎片、左肱骨、以及其他部分,這些化石顯示牠們是種大型動物,翼展可達12公尺,甚至更大。 部分研究人員發現,哈采格翼龍、諾氏風神翼龍的化石有許多符合特徵。諾氏風神翼...
6 KB (958 words) - 19:25, 13 June 2025
600萬年前。較早期的翼龍類長滿牙齒,具有很長的尾巴;而晚期的物種則大幅縮短的尾巴,部份晚期翼龍類已經退化掉了牙齒。翼龍類目前已經在在某些化石的身體、雙翼上發現了絲狀結構,顯示牠們可能已演化出毛髮。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小型的翼龍和現代鳥類體型差不多,例如的森林翼龍;大型的翼龍...
69 KB (8,179 words) - 19:21, 13 June 2025
翼龍以海洋中的各種魚類和菊石為主食,偶爾也會捕食海鳥、幼年恐龍、甚至小型滄龍類。 雖然無齒翼龍不屬於恐龍,但經常和非鳥恐龍一起在各種兒童讀物、電影、電子遊戲裡面出現,是大眾知名度非常高的飛行爬蟲。 與較早的翼龍類不同,例如:喙嘴翼龍、翼手龍屬,無齒翼龍擁有缺乏牙齒的喙狀嘴,類似現代鳥類。...
13 KB (2,025 words) - 13:45, 12 May 2025
中國翼龍屬(屬名:Sinopterus,意為「中國之翼」)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古神翼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朝陽市的九佛堂組,年代為下白堊紀的巴列姆階到阿普第階。中國翼龍擁有相當大的頭部,以及類似鳥類的喙狀尖嘴,嘴部缺乏牙齒。頭部上方有一個長骨質冠飾,從較高的前上頜骨開始,延伸到頭顱骨後方。...
6 KB (706 words) - 17:10, 3 January 2025
神龍翼龍科或神翼龍(Azhdarchidae)是翼龍目中神龍翼龍超科的一科,主要生存於白堊紀晚期。2010年在白堊紀早期(約1億4000萬年前的貝里亞階)地層,發現一個翼龍類的脊椎骨,可能屬於神龍翼龍科。 神龍翼龍科包括已知某些最大的翼龍類,例如風神翼龍。Nessov在1984年建立神龍翼龍...
10 KB (980 words) - 10:16, 8 February 2025
妖精翼龍屬(屬名:Tupuxuara)又名杜畢翼龍,是翼龍目神龍翼龍类的一屬,是種有頭冠、沒有牙齒的大型翼龍類,化石是在巴西的桑塔那組發現,地質年代為白堊紀早期。 在1988年,亞歷山大·克爾納(Alexander Kellner)與Diogenes Campos將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長冠妖精翼龍(T...
6 KB (817 words) - 07:44, 16 September 2023
古神翼龍屬(屬名:Tapejara)又譯塔佩雅拉翼龍,屬名在圖皮語系裡意為「古老的主宰」,是種生存於白堊紀巴西的翼龍類。古神翼龍在體型上呈多樣性,有些物種翼展長6公尺。每個物種有不同大小、形狀的冠飾,可能作為與其他古神翼龍的信號與展示物,如同大嘴鳥用牠們鮮豔的鳥喙傳達信號給彼此。 模式種是沃氏古神翼龍...
5 KB (688 words) - 18:23, 19 August 2021
抹刀颌翼龙属(学名:Spathagnathus,意即“抹刀形的颚”)是梳颌翼龙科的一个属,化石发现于晚侏罗世的德国索尔恩霍芬石灰岩。模式种兼唯一种是罗氏抹刀颌翼龙(Spathagnathus roeperi),是从单块颌骨获知。抹刀颌翼龙是颌翼龙亚科已知最古老的成员,也是继喙嘴翼龙科的布尔诺美丽翼龙...
3 KB (459 words) - 14:26, 27 June 2025
鳥掌翼龍屬(屬名:Ornithocheirus)意為“鳥類的手掌”,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歐洲、南美洲。鳥掌翼龍翼展約6公尺,是種大型翼龍類。由於化石過於零碎,早期建立過多種,造成研究、命名歷史上的困難。 鳥掌翼龍主要發現於英格蘭的劍橋海綠石沙(Cambridge...
12 KB (1,754 words) - 10:08, 4 December 2022
蛙嘴龍屬(屬名:Anurognathus)又譯無顎龍、蛙嘴翼龍或無尾頜翼龍,是種小型翼龍類,屬於喙嘴翼龍亞目蛙嘴龍科,生存於侏儸紀晚期(提通階)的歐洲,接近1億5080萬年前到1億4850萬年前。 蛙嘴龍是在1923年由路德維希·杜特萊因(Ludwig Döderlein)敘述、命名。目前的唯一種是模式種阿蒙氏蛙嘴龍(A...
7 KB (1,113 words) - 19:56, 16 December 2022
翼手龍屬(屬名:Pterodactylus)又名翔指翼龍,是翼龍目的代表屬之一,為第一個被命名的翼龍類。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牠們是肉食性動物,可能獵食魚類與其他小型動物。如同所有翼龍類,翼手龍的翼膜由皮與肌肉構成,從牠的最後一根手指延展到牠的身體。翼的內部由膠質纖維支撐,外部由角質脊狀物支撐。化石分佈...
12 KB (1,575 words) - 01:49, 13 September 2023
梳頜翼龍屬(屬名:Ctenochasma)又名凱提奈卡瑪龍,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的一屬,生存於侏儸紀晚期。目前該屬已發現三種:羅氏梳頜翼龍(C. roemeri)、纖弱梳頜翼龍(C. elegans,原先是翼手龍屬的一種)、以及塔氏梳頜翼龍(C. taqueti)。化石發現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索倫霍芬石灰岩(Solnhofen...
6 KB (783 words) - 01:35, 3 July 2025
無齒翼龍科(学名:Pteranodontidae)為鳥掌翼龍超科的一個科,主要生活在白堊紀的北美洲。無齒翼龍科的翼龍大多擁有特殊且狹長的冠飾,從頭後方延伸出來,以無齒翼龍為代表物種。...
883 bytes (51 words) - 13:19, 14 July 2022
湖翼龍屬(學名:Noripterus)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的一屬,化石被發現於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的連木沁組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早期。湖翼龍是準噶爾翼龍的近親,兩者生存於相同時代與地區,而體型與牙齒的差異可能導致兩者佔據者不同生態位。 在1973年,中國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將化石進行描述、命名,模式種是複齒湖翼龍(N...
6 KB (785 words) - 02:02, 30 August 2022
殘喙翼龍屬(屬名:Coloborhynchus,又誤譯為科羅拉多斯翼龍),是鳥掌翼龍科中的一個已滅絕屬,生活在白堊紀的英国與摩洛哥。残喙翼龍的化石包含部份頭顱骨與其他的破碎化石。属名含义为“残缺的喙部”,指化石受到破坏和腐蚀的保存状态。 C. clavirostris(模式种),种名含义为“钥匙状的口鼻部”,指其口鼻部横截面的形状。...
2 KB (158 words) - 04:37, 6 May 2025
鹹海神翼龍(學名:Aralazhdarcho)意為「鹹海的神龍翼龍」,是翼龍目神龍翼龍科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桑托階到坎潘階早期)的哈薩克。目前只有發現頸椎的化石。 Averianov, A.O. New records of azhdarchids (Pterosauria, Azhdarchidae)...
1 KB (74 words) - 03:45, 26 January 2022
雙型齒翼龍屬(屬名:Dimorphodon)又譯雙型齒龍或二形齒翼龍,是双型齿翼龙类的一屬,是種中型翼龍類,生存於侏羅紀的歐洲,約1億9500萬年前到1億9000萬年前。近年在北美洲也有發現化石,但生存年代晚了3000萬年。雙型齒翼龍是由理查德·歐文在1859年所命名。屬...
12 KB (1,801 words) - 05:08, 6 May 2025
神龍翼龍(学名:Azhdarcho)是種翼龍類,化石發現於烏茲別克,年代為白堊紀晚期的土侖階/康尼亞克階,約9200萬年前。神龍翼龍的化石為破碎的骨骸,包含延長的頸椎,這些獨特的頸椎為神龍翼龍科的特徵,該科也包含了大型的風神翼龍。 神龍翼龍的屬名是以波斯神話中的一種龍...
4 KB (532 words) - 06:51, 7 June 2025
西阿翼龍屬(屬名:Cearadactylus)又名希拉指翼龍,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阿爾比階)的南美洲。西阿翼龍是種大型翼龍類,擁有長尾巴與短頸部,翼展約4到5.5公尺。牠們的重量可能為15公斤。不像其他大型翼龍類(例如無齒翼龍),西阿翼龍可能揮動牠們的翼...
7 KB (1,155 words) - 10:01, 8 June 2023
翼手喙龍屬(屬名:Pterorhynchus)意為「翼狀口鼻部」,指的是牠們高大的頭冠。翼手喙龍是翼龍目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內蒙古道虎溝組地層,地質年代為晚侏儸紀。 翼手喙龍的正模標本(編號CAGS02-IG-gausa-2/M 608)發現於赤峰市的道虎溝組。季強認為這化石來自於燕遼生物群的海房...
5 KB (649 words) - 11:38, 10 August 2021
達爾文翼龍屬(學名:Darwinopterus)是翼龍目悟空翼龍科的一屬,生存於侏儸紀晚期的中國。達爾文翼龍同時帶有早期喙嘴翼龍類、後期翼手龍類的混合特徵,有助於瞭解翼龍類演化發展的遺失環節。另外,達爾文翼龍被發現是兩性異形動物。 目前已發現30到40個化石,都發現於中國遼寧省西部的髫髻山組,地質...
13 KB (1,711 words) - 14:53, 14 April 2025
船頜翼龍屬(屬名:Scaphognathus)又名管嘴龍、船嘴翼龍、管頜翼龍、桶頜翼龍或掘頜翼龍,是翼龍目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德國地區。牠們的翼展約1公尺。掘頜翼龍屬於喙嘴翼龍科,與本科其他屬相比,船頜翼龍擁有較寬廣的嘴部,與較短的翼與尾巴。 在1831年,德國古生物學家奧古斯特·戈德弗斯研究...
5 KB (620 words) - 01:29, 3 July 2025
古魔翼龍屬(屬名:Anhanguera),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巴西的桑塔那組地層,地質年代約1億1200萬年前,相當於白堊紀(阿普第階)。除此之外,英國的上白堊組(Upper Chalk Formation)、劍橋海綠石沙地層也發現古魔翼龍的化石,地質年代約9400萬年前的森諾曼階。...
4 KB (569 words) - 14:54, 20 February 2023
Williston)發現於懷俄明州科莫崖。皮翼龍是北美洲第一個發現、命名的翼龍類。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最初將牠們歸類於翼手龍屬的一個種(P. montanus),後來將牠們建立為獨立的屬;種名在拉丁文意為「來自山脈的」。馬什曾將一些手部骨頭、牙齒、脊椎、肩胛骨、鳥喙骨歸類於皮翼龍,但這些化石過大,與皮翼龍的原始化石不符合。...
7 KB (779 words) - 21:15, 7 June 2022
雷神翼龍屬(屬名:Tupandactylus,意為「雷神 Tupã 的手指」)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古神翼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巴西的桑塔納組(Santana Formation),年代為白堊紀早期。雷神翼龍有巨大、形狀特殊的頭冠,由骨頭與軟組織構成。 正模標本(編號MCT...
4 KB (520 words) - 11:26, 10 August 2021
朝陽翼龍屬(屬名:Chaoyangopterus,意為「朝陽縣的翼」)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神龙翼龙类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的九佛堂組,年代為下白堊紀(巴列姆階到阿普第階)。 正模標本(編號IVPP V13397)包含:顱骨的前段、下頜、頸椎、肩帶、骨盆、以及四肢。顱骨約27公分長,缺乏牙齒;翼展估計為1...
4 KB (430 words) - 17:13, 3 January 2025
翼龍的較小結構。 屬名在希臘文為「蝙蝠蜥蜴」,因身形酷似夜晚活動的蝙蝠而得名。 夜翼龍是唯一翼上沒有爪的翼龍類,只保留翼上的第四手指,這可能讓夜翼龍在地面上運動時不方便,讓科學家們推測夜翼龍的大部分時間在飛行上,而很少在地面上。因為夜翼龍缺乏前肢的爪,牠們不可能攀爬懸崖或樹幹。 當夜翼龍...
3 KB (442 words) - 19:39, 9 May 2022
浙江翼龍屬(屬名:Zhejiangopterus)是翼龍目神龍翼龍科的一屬,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中國。 在1986年,中國浙江省臨海縣的一個採石場,工人徐成法發現一個大型化石,之後通知杭州市浙江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方面派挖掘團隊到當地進行挖掘,發現這個化石是種翼龍類,而該採石場又發現其他化石、頭顱骨。...
3 KB (390 words) - 07:06, 11 November 2024
鳥嘴翼龍屬(屬名:Ornithostoma)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英格蘭。鳥嘴翼龍有曲折的命名、分類歷史,曾被多次建立模式種,並被認為與無齒翼龍是相同動物。由於化石材料破碎,鳥嘴翼龍通常被認為是疑名。 在1859年,理察·歐文將三個缺少牙齒的翼龍類口鼻部碎片,分別建立為翼手龍屬的兩個種,P...
7 KB (1,118 words) - 08:57, 7 August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