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設計功耗(英語:Thermal Design Power,縮寫TDP,又譯散熱設計功率)是指處理器在运行實際應用程式時,可產生的最大熱量。TDP主要用於和處理器相匹配時,散熱器能夠有效地冷卻處理器的依據。 TDP通常作為台式、筆記本電腦散熱系統設計、大型電腦散熱設計等散熱/降耗設計...
8 KB (1,056 words) - 18:12, 4 July 2025
376个,提升约33%;首次使用512bit位宽、1,792GB/s带宽的GDDR7显存,显存大小由RTX 4090的24GB提升至32GB,带宽提高接近80%;其热设计功耗也比前代高出125瓦,提升约30%。中国大陆特供的RTX 5090 D张量核心AI算力较RTX 5090减少约30%,但游戏性能不受影响。202...
51 KB (4,811 words) - 22:32, 10 July 2025
AM1對應代號「Kabini」的Sempron及Athlon APU,內含AMD Radeon R3 圖形處理器,並支援DX11.2,組成AM1 Platform。此系列處理器热设计功耗均為25W,並整合了南橋(屬於SoC),原生支援8個 USB 2.0、2個 USB 3.0和2個 SATA 6GB。因此主機板上已沒有任何晶片組。...
2 KB (153 words) - 08:56, 11 November 2024
低功耗设计(英語:Low-power design)是指针对降低电功率的集成电路设计方式,它对于现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尤其是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移动电话等)的微处理器、通讯芯片的持续工作至关重要。 集成电路(根据其规模,现在常称之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被发明以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它的集成度和速度...
5 KB (862 words) - 14:12, 13 July 2025
14纳米制程 采用与Skylake处理器相同LGA 1151插座,且两者可以兼容 200系列芯片组(Union Point) 热设计功耗(TDP)最高95W(LGA 1151) 最高可支持双通道记忆体,支援DDR3L-1600 (1.35V,最高32GB)及DDR4-2400 (1...
9 KB (813 words) - 18:35, 27 April 2025
紋理對映單元數量 : 渲染輸出單元數量 2GDDR5顯示記憶體的資料傳送速率是其時鐘頻率的4倍,而非其它DDR記憶體的兩倍 3熱設計功耗(TDP)數值來源於超微官方資料。不同廠商的非公版顯示卡電路板設計會使得實際TDP數值和官方資料的有所不同。 全部型號支援DirectX 11、OpenGL 4.1以及OpenCL...
35 KB (2,263 words) - 14:12, 11 February 2025
位矩阵乘法的引擎,使用复杂指令集,并由主机通过 PCIe 3.0 总线驱动。它采用28 nm工艺制造,裸晶尺寸小于 331 mm2,时钟速度为 700 MHz,热设计功耗为 28–40 W。它有28 MiB 的片上存储和 4 MiB 的 32位累加器,取 8 位乘法器的 256×256 脉动阵列的计算结果。TPU...
24 KB (2,084 words) - 05:59, 28 May 2025
主要特性: 14+纳米制程 采用与Skylake处理器相同LGA 1151插座,且两者可以兼容 內建Intel第9.5代顯示核心 200系列PCH 热设计功耗(TDP)最高95W(LGA 1151) 最高可支持双通道记忆体,支援DDR3L-1600 (1.35V,最高32GB)及DDR4-2400 (1...
34 KB (1,555 words) - 18:34, 27 April 2025
熱設計功耗則由約125W下降至約95W。 首代AMD FX系列,在不少測評媒體中的效能表現不如官方公佈的數據,而且在超頻狀態下電能消耗過高,使得其微架構的設計、能耗比方面飽受爭議。微軟公司還為Bulldozer微架構的處理器發布了效能優化修補程式,儘管實際效果不明顯。 實際產品無論是性能還是能耗...
39 KB (2,799 words) - 14:35, 29 September 2024
doi:10.1109/STHERM.2011.5767204. |chapter=被忽略 (帮助) 熱工程(英语:Thermal engineering) 热设计功耗 安全工作區 接觸熱導 Guoping Xu (2006), Thermal Management for Electronic...
9 KB (887 words) - 04:23, 27 July 2022
轻薄移动处理器(代号“Strix Point”)。 和Zen 4相比的改进有: 使用TSMC的N4X工艺 具有更宽的前端、更高的浮点吞吐量 更低的功耗及更高的性能(能效提高) 能够支持更高的内存频率 晶体管密度提高了 28%(Zen 5的CCD包含 83.15亿个晶体管,而Zen 4的CCD仅包含65亿个晶体管...
10 KB (616 words) - 08:03, 5 June 2025
结温 (category 热力学)
Temperature)高。温度差等于其间熱的功率乘以热阻。 最大结温在指定一个组成成分的数据,并给定功耗的情况下,计算外壳与环境之间热阻。或者反过来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确定一个合适散热器。 热传导 热阻 安全工作區 operating temperature/case temperature/junction...
804 bytes (89 words) - 05:24, 5 February 2025
所有型号均使用GDDR6。 GeForce RTX 4090在发售后被报道有多起显卡的12VHPWR(英语:16-Pin 12vHPWR connector)供电接口过热融化的案例发生。英伟达方面在调查该事件的原因后,表示根据收到全世界的50多起案例,公司认为是使用者没有完整将电源插头插入显卡的电源接口所导致的。...
18 KB (934 words) - 04:22, 13 February 2025
UDIMM/RDIMM/LRDIMM模組(可帶ECC)、SATA/SATA Express等多種協定及規格的匯流排。可承受的热设计功耗可達180W+,最多可配置成雙處理器規格。 Socket SP3的處理器,目前發表的全數是多晶片模組封裝,將4顆8核心的晶片安裝於一塊處理器基板上,之間使用Infinity...
4 KB (374 words) - 10:58, 27 November 2024
4核心型號主要用於客戶端以及輕量級伺服器上,內建雙通道DDR3-1600記憶體控制器,熱設計功耗15W,時脈2.0GHz; 16核心型號用於大型伺服器上,支援硬體虛擬化,內建4通道DDR3-1600記憶體控制器,熱設計功耗35W,時脈2GHz。 飞腾2000(FT-2000)於2017年作為天河三號的預...
20 KB (1,600 words) - 12:17, 29 December 2024
Haswell微架構 (section 電源管理、熱設計功耗)
有更明確精細的電壓控制,類似於對手超微半導體(AMD)的Turbo Core 3.0; 行動版本的處理器將有熱設計功耗為25瓦、37瓦、47瓦以及57瓦的型號;而桌機版本的預期則有熱設計功耗為35瓦、45瓦、55瓦、65瓦、77瓦、95瓦以及極致效能(包括高階伺服器平台的)高達100瓦以上TDP的...
43 KB (4,390 words) - 11:49, 11 November 2023
VT-x、X86虚拟化、英特尔睿频加速、超執行緒、AES指令集、CPU缓存、深度学习、3D XPoint、GNA 2.0、圖像處理器、Thunderbolt和热设计功耗 (cTDP). 支持: SSE4、SSE4、AVX指令集、AVX指令集、FMA指令集、SpeedStep、X86-64、X86虚拟化、X86虚拟化、超執行緒、英特尔睿频加速...
19 KB (784 words) - 01:53, 26 October 2024
推土機微架構 (section 製程/製作工藝、時鐘頻率、熱設計功耗)
後於2011年9月19日發布,其首發產品是核心代號為“Zambezi”的AMD FX。 Bulldozer微架構從一個早期已擱置的微架構設計發展而來,主攻熱設計功耗為10瓦至125瓦的處理器平台。AMD預期認為,基於Bulldozer架構的處理器在實際應用中每個「推土機」(Bulldozer)核心每...
54 KB (6,081 words) - 08:22, 16 February 2024
implementation), Intel VT-x, X86虚拟化, Intel睿频加速, 超執行緒, AES指令集, CPU缓存, 深度学习, and 热设计功耗 (cTDP). All models support: MMX, SSE, SSE2, SSE3, SSSE3, SSE4.1, SSE4, AVX...
50 KB (911 words) - 15:51, 1 October 2024
GoForce與Tegra系列,應用於智慧型手機、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和平板電腦等。關於ION顯示核心參考NVIDIA ION條目。 電子遊戲機專為電子遊戲機設計的圖形處理器。 1頂點著色器:像素著色器:紋理單元:光柵單元 2從未發表 1頂點著色器:像素著色器:紋理單元:光柵單元 所有型号均支持T&L与立方体环境贴图(Cube...
250 KB (2,964 words) - 11:57, 17 May 2025
功耗、散热:随着元件集成规模的提升,单位体积产生的热功率也逐渐变大,然而器件散热面积不变,造成单位面积的热耗散达不到要求。同时,单个晶体管微弱亚阈值电流造成的静态功耗由于晶体管数量的大幅增加而变得日益显著。人们提出了一些低功耗设计技术,例如动态时钟频率调整(Dynamic frequency...
9 KB (1,184 words) - 02:11, 19 July 2025
L2快取增至每核1MB(三核、四核仍為512KB)。另外,Athlon II的雙核產品均屬原生設計(四核心系列部份不是),即並非透過屏蔽一顆四核處理器的其中兩個內核,因此處理器的熱設計功耗(TDP)也比Phenom II系列低。三核心的 Athlon II之核心架構與Athlon II...
6 KB (848 words) - 00:31, 18 September 2022
GDDR5記憶體(即總共2GB),兩顆核心共提供總共高達256GB/s的頻寬。 得益於40nm製程及新電源管制技術,功耗仍能保持上代的水平,滿載功耗為294W,閒置功耗相比HD4870還低,只有42W。散熱器的方面,AMD在本系列首次均熱板設計,配合鼓風機式風扇,最高能帶走400W熱量。 Radeon HD5870是首款Radeon...
33 KB (2,989 words) - 14:14, 11 February 2025
TDP功耗值為65w。 2014年,AMD推出首款 Sempron APU,使用Kabini核心。以廉價及低功耗市場作為定位,具有雙核心和四核心兩個系列、全部均是28nm製程及25W熱設計功耗,全部Sempron APU整合 AMD Radeon R3 圖形處理器、北橋及南橋,使用全新Socket AM1...
11 KB (1,185 words) - 03:27, 30 July 2024
Bandwidth 大幅減低 Core to Core 延遲 大幅減低 Core to Cache 延遲 8核心 CCD 晶片設計 單一的 32MB L3 Cache 設計 經過改良的 Core to Cache Ring System 插座: Socket AM4. 全部型號支援 DDR4-3200...
23 KB (1,090 words) - 06:36, 21 July 2023
Power,取代Cool & Quiet,監控晶片電壓和時脈,調整處理器的節電狀態 Precision Boost,取代Turbo Core,在熱設計功耗和溫度的限制下在預設時脈之上進行動態加速,對於有負載分配的核心盡可能加速,其餘閒置的CPU核心則盡可能進入休眠狀態。 XFR,全稱eXtended...
110 KB (6,010 words) - 02:38, 29 May 2025
AMD Piledriver (section 微架構設計、製作工藝)
iledriver微架構的晶片降低24%每時鐘週期的能耗,相較於Bulldozer微架構的晶片相同的效能而言。 Turbo Core 3.0,與Turbo Core 2.0相比,可以同時動態調整CPU和內建GPU的時鐘頻率; 處理器的熱設計功耗最低17瓦,最高140瓦,一些特别型号更达到220瓦;...
30 KB (3,430 words) - 09:29, 16 September 2023
热设计功率或 TDP。据报道,客户会抱怨处理器很少消耗额定 TDP,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不会接近最大压力测试期间消耗的功率。一个称为平均 CPU 功率(ACP)的参数用于解决此问题。 ACP 定义了正常使用时预期消耗的平均功率,而 TDP 给出了最大消耗功率。在考虑热限制和确定 CPU 功耗时,功耗是一个重要因素。...
3 KB (448 words) - 17:24, 6 August 2022
採用Socket FM1插座或Socket FM2插座的Athlon x4採用四核心設計,不整合GPU。 另有低功耗Athlon,2014年推出,以廉價及低功耗市場作為定位,4核心、28nm製程及25W熱設計功耗,整合AMD Radeon R3圖形處理器,整合北橋和南橋,使用Socket AM1插座。...
12 KB (2,008 words) - 10:37, 18 May 2025
SIMD架構 全部型號是內建於AMD APU的部分型號中,並由格羅方德採用和CPU核心一致的32奈米 HKMG製程製造 1:熱設計功耗(TDP)的數據中是包含CPU核心的熱功率,根據超微的官方資料。顯示核心的實際TDP取決於AMD APU的核心負載 內部系列型號「London」...
55 KB (4,405 words) - 14:12, 11 February 2025
登纳德缩放定律 (category 電子設計)
主要来自架构优化而非频率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微小尺寸下的漏电问题难以控制,且芯片发热加剧,引发热失控风险,进一步推高能耗。自2005年以来,主频基本停滞在4 GHz,而CPU的功耗停留在约100 W的热设计功耗。 登纳德缩放定律失效及频率增长受限,促使大多数CPU厂商转向多核心處理器以提升性能。尽管更...
12 KB (1,386 words) - 15:19, 9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