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冯·塞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德語:Walther von Seydlitz-Kurzbach 1888年8月22日—1976年4月28日),纳粹德国将领,生于汉堡,1908年入伍。 瓦尔特·冯·塞德利茨出身于普鲁士贵族塞德利茨伯爵家族,这一家族最早于13世纪初被提及。这个家族的许多成员都曾在普...
12 KB (1,458 words) - 04:09, 18 February 2025
库尔特·弗雷德里希·哥德尔(德語:Kurt Friedrich Gö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的美国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维也纳学派(维也纳小组)的成员。哥德尔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之一,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和连续统假设的相对协调性证明。...
8 KB (649 words) - 09:19, 25 June 2025
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萨尔茨堡的歷史歸屬...
50 KB (6,476 words) - 07:40, 25 May 2025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德語:Otto Moritz Walter Model,1891年1月24日—1945年4月2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陆军元帅,尽管他在战争初期是一个进攻性装甲将军,但他在防御战中最广为人知。他在勒热夫突出部成功抗击苏军一年多,最终在水牛行动中成功撤出勒热夫。 莫德尔...
35 KB (5,469 words) - 15:51, 7 July 2025
奧斯特利茨戰役(1805年12月2日),是拿破崙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75,000人的法國軍隊在拿破仑一世的指揮下,在波西米亚的奧斯特里茨村(位於今捷克境內)取得對87,000俄羅斯-奧地利聯軍的決定性勝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隨之瓦解,并直接导致奧地利皇帝法蘭茲一世于次年被迫放棄神圣罗马皇帝的封號。...
19 KB (2,628 words) - 15:43, 28 June 2025
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馮·克莱斯特(德語:Paul Ludwig Ewald von Kleist,1881年8月8日—1954年11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陆军元帅。 在法国战役期间,克莱斯特指挥德国的先头部队第1装甲集团军,其中包括海因茨...
36 KB (5,469 words) - 04:58, 21 January 2025
約翰內斯·弗里德里希·利奧波德·馮·塞克特(德語:Johannes Friedrich Leopold von Seeckt,1866年4月22日—1936年12月27日),通稱漢斯·馮·塞克特(Hans von Seeckt),是一位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大將,以擔任威瑪共和國軍隊——「防衛軍」...
74 KB (11,324 words) - 07:44, 28 May 2025
羅斯巴赫戰役後,腓特烈在戰場上授予黑鷹勳章。他已經因在科林戰役中的表現而獲得了功績勳章。雖然與腓特烈疏遠多年,但兩人在塞德利茨臨終前重歸於好。塞德利茨於1773年去世,腓特烈的繼承人將他的名字刻在了柏林腓特烈大帝的騎馬雕像上,以示紀念。 他的后代瓦尔特·库尔特·冯·塞德利茨-库尔兹巴赫...
9 KB (1,233 words) - 12:54, 17 February 2025
瓦爾特·卡爾·恩斯特·奧古斯特·馮·賴歇瑙(德語:Walter Karl Ernst August von Reichenau,又譯萊謝勞,1884年10月8日—1942年1月17日)是一位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元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幾乎參加了所有重大戰役,擔任指揮要職。...
48 KB (6,574 words) - 01:48, 20 April 2025
福楼拜的小说《情感教育》和《圣安东尼的诱惑》。卡夫卡将俄国的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法国的福楼拜、奥地利的弗朗茨·格里帕泽和德国的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这几位作家认为是自己「真正的血亲」。除此之外卡夫卡也对捷克文学感兴趣,也对歌德的作品也十分喜欢。卡夫卡成为法学博士是在1906年7月18日,之后...
122 KB (11,939 words) - 15:19, 9 July 2025
條頓騎士團將這次失敗歸咎於庫爾姆旗幟指揮官尼古拉斯·馮·雷尼斯的叛国行為,並未經審判就將其斬首。他是同情波蘭的騎士團體「蜥蜴聯盟」的創始人和領導者。根據命令馮·雷尼斯降下了旗幟,這被視為投降的信號,導致軍隊慌亂撤退。 楚德湖战役 格倫瓦爾德之剑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Turnbul2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3 KB (3,214 words) - 15:26, 15 July 2025
第263步兵师师长赫曼少将; 第300特种步兵师师长埃伯特少将; 第329步兵师师长门克尔中将; 第563人民掷弹兵师师长诺伊曼中将; 空军第21野战师某战斗群指挥官奥托·巴特少将; 库尔兰要塞区指挥官班德中将; 第19拉脱维亚师师长布鲁诺·斯特雷肯巴赫集團領袖; 第12装甲师师长霍斯特·冯·乌瑟多姆少将;...
15 KB (2,009 words) - 01:46, 11 December 2024
塞林的母亲罗莎則是卡尔的隔代表亲。凯塞林家族自1688年起就在马尔克茨特夫特經營酿酒事業,他也在當地度过少年时期。 1904年,凱塞林到拜羅伊特公立學校求學,畢業後加入德意志帝國陸軍服役。服役期间,他選擇到軍官學校學習,之後在巴伐利亞第2徒步砲兵團服役,於梅斯當地的要塞服務。凱塞...
90 KB (14,913 words) - 18:03, 13 May 2025
他的叔叔尼古拉斯·格拉夫·馮·於克斯庫爾·吉倫班德曾与他接触,在他参加抵抗组织,反抗希特勒政权之前。当波兰战役结束之后他才开始考虑这些,彼得·約克·馮·瓦滕堡和烏爾里希·施韋林·馮·施瓦嫩菲爾德劝他做最高指挥官瓦尔特·冯·布劳希奇的副官,目的是参加政变。但当时他拒绝了,理...
17 KB (2,515 words) - 15:22, 21 June 2025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德語: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意志科学家、哲学家、通才,素有“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之稱。他本人經常往返於各大城鎮;他許多的公式都是在顛簸的馬車上完成的,他也自稱具有男爵的貴族身份。 莱布尼茨...
29 KB (4,286 words) - 07:22, 13 June 2025
战役中以迂迴戰術殲滅奧軍大部,繼而攻佔維也納,此後又在奧斯特利茨戰役擊敗俄奧聯軍,解除第三次反法同盟。次年,第四次反法同盟戰爭爆發,法軍於耶拿與奧爾施泰特雙役大破普魯士主力,一舉攻陷其王都柏林。隨後,法軍轉戰波蘭戰場,於1807年夏季的弗里德蘭戰役再挫俄軍。1808年,拿破崙更率軍入侵西班牙,立其兄...
232 KB (36,838 words) - 15:36, 22 July 2025
女及青年部部长和德國聯邦勞工及社會事務部部長等职务。 馮德萊恩於1958年10月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魯塞爾郊区伊克塞勒出生,是不倫瑞克-呂訥堡選侯國、漢諾威王國宮廷紳士阿爾布雷希特家族(英语:Albrecht family)的一員,其婚後成為馮德萊恩家族(英语:Von der Leyen (family...
42 KB (3,559 words) - 14:01, 10 July 2025
格布哈德·莱贝雷希特·冯·布吕歇尔,瓦尔施塔特公爵(Gebhard Leberecht von Blücher, Fürst von Wahlstatt,德語發音:[ˈɡɛphaʁt ˈleːbəʁɛçt fɔn ˈblʏçɐ],1742年12月16日-1819年9月12日),普鲁士元帅,在数次重大...
13 KB (2,208 words) - 06:01, 25 May 2025
在創作《魔笛》的過程中,莫札特還收到其他作曲委託。6月中他先為聖史蒂芬教堂(英语:St. Stephan, Baden)寫了經文歌《聖體頌》。7月,一位不知名人士要求他創作一部喪用彌撒曲,且必須匿名;該人士後來已知是弗朗茨·馮·瓦爾塞格伯爵,他的目的可能是想將作品著作權據為己有,而此作便是《安魂曲》。8月,莫札特...
48 KB (7,261 words) - 17:52, 22 July 2025
威廉·冯特认为,心理与生理是互相关连的。他的认识论结合了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學理论。 馮特於1832年8月16日出生於巴登大公國的內卡勞(Neckarau,今屬於曼海姆),是父母的第四個孩子。他的父親馬克西米利安·馮特(Maximilian Wundt,1787–1846)是一位路德...
19 KB (2,669 words) - 21:08, 25 June 2025
卡罗维发利(捷克語:Karlovy Vary,發音:[ˈkarlovɪ ˈvarɪ] ),曾经以卡尔斯巴德(德語:Karlsbad,發音:[ˈkaʁlsˌbaːt] )著称,是捷克西部波希米亚地区卡羅維發利州的城市,位于奥赫热河和特普拉河二河的汇合处。该市德语名卡尔斯巴德...
25 KB (3,001 words) - 07:02, 22 June 2025
弗里德里希·席勒 卡尔·路德维希·冯·科内博尔(诗人、翻译家) 卡尔·奥古斯特大公 约翰·彼得·埃克曼(诗人) 约翰·戈特弗里德·冯·赫尔德(诗人、思想家) 弗里德里希·冯·缪勒(Friedrich von Müller) 費利克斯·孟德爾頌(德國浪漫樂派音樂家) 雅各布·米夏埃尔·莱茵霍尔特·伦茨(狂飙突进运动中的作家)...
26 KB (3,812 words) - 15:12, 25 April 2025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756年5月27日—1825年10月13日),亦稱作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Maximilian Joseph),是1775年至1799年的茨韦布吕肯公爵及巴伐利亞選帝侯。他是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統治家族之一普法爾茨 - 比肯費爾德家族的成員。 他在他的伯父普法爾茨...
9 KB (961 words) - 16:02, 23 June 2025
特拉塞尔主义。 施特拉塞尔出生于巴伐利亚州,一战期间在德国陆军炮兵团服役,晋升为中尉,并因作战勇猛而获得两级铁十字勋章。战后,他与弟弟加入了弗朗茨·里特·冯·埃普领导的德国自由军团。1920年,他加入纳粹党,并迅速成为这个新兴政党中具有影响力的重要人物。1923年,施特拉塞尔...
47 KB (7,578 words) - 15:02, 21 July 2025
茨·瓦尔特体育场对阵巴拉圭的国际比赛前举行。 第九届弗里茨·瓦尔特大奖的颁奖仪式是在2014年9月7日于埃森举行。 第十届弗里茨·瓦尔特大奖的颁奖仪式是在2015年9月4日于法兰克福举行,并剔除了U18年龄段的奖项。 第十一届弗里茨·瓦尔特奖的颁奖仪式是在2016年8月31日于门兴格拉德巴赫举行。...
34 KB (1,301 words) - 09:56, 25 June 2025
弗拉基米爾·薩莫伊洛維奇·霍羅威茨(1903年10月1日—1989年11月5日),美國猶太裔鋼琴家,作曲家。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以精湛的技术、音色以及演出效果而闻名。霍洛维茨对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肖邦、斯克里亚宾、斯卡拉蒂和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的演奏因其技术精度和动态范围而受到赞赏。 霍洛维茨...
8 KB (671 words) - 17:39, 16 June 2025
巴伐利亚选侯国(德語:Kurfürstentum Bayern)是神圣罗马帝国内部一个独立的世袭选帝侯国,国祚从1623年持续到1806年,并在其后被提升为巴伐利亚王国。 选侯国最早是由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幼系分支所统治的巴伐利亚公国,该支系在1777年还继承了家族长系分支的普法尔茨...
18 KB (2,776 words) - 01:57, 8 May 2025
1968年4月,为了建立合法性打击党内元老,齐奥塞斯库通过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与内务部长瓦西列·帕蒂利内茨、党组织部长维尔吉尔·特罗芬,为在乔治乌-德治领导期间处决的前总书记斯特凡·福里什和前领导人卢克雷奇·帕特拉什卡努平反,并整肃了亚历山德鲁·德勒吉奇。此后开始轉變实行独裁统治,民众的言論自由...
54 KB (6,654 words) - 15:15, 10 July 2025
赫爾曼·布賴特指揮布賴特戰鬥群;原德國第59軍軍長喀特·馮·挈瓦爾雷瑞指揮挈瓦爾雷瑞戰鬥群。 與此同時,曼施坦因與希特勒發生激烈爭辯,認為被包圍的軍隊應嘗試突圍,並另外派出一支營救部隊前往接應,希特勒終於讓步,下令胡貝準備突圍行動,但突圍方向的決定又有困難,胡貝企圖向南越過德涅斯特...
15 KB (2,300 words) - 18:37, 19 April 2025
柳特波德于1821年生于维尔茨堡,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第三子,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和希腊国王奥托一世的弟弟,母亲是萨克森-希尔德布格豪森公主特蕾莎。 马克西米利安最喜欢柳特波德,曾说“他可能有一天登基”。 柳特波德有望继承巴伐利...
33 KB (3,502 words) - 09:14, 13 June 2025
瓦爾德·維布倫、约翰·冯·诺伊曼、庫爾特·哥德爾與赫爾曼·外爾等等世界級學者也都獲聘來到這裡做研究。愛因斯坦與哥德爾成為忘年之交,他們每天都會一起走路到研究室工作,途中順便討論一些科學問題。愛因斯坦本性幽默,很喜歡開玩笑,而嚴肅的哥德爾...
122 KB (13,193 words) - 01:27, 9 June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