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機營掌印管理大臣,或稱佩帶神機營印鑰,為清朝總管神機營之職官,定額1人,由皇帝於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內特簡兼充。 道光十九年(1839年),御前大臣奕紀奏請建置神機營,設職鑄印,置神機營管理大臣,但未練成營兵。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辛酉政變後,改訂官制,設神機營掌印管理大臣,掌握神機營...
1 KB (190 words) - 17:49, 25 July 2023
神機營管理大臣,為清朝主管神機營之職官,員額不限,由皇帝於王公、領侍衛內大臣、八旗都統、副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內特簡充任。 道光十九年(1839年),御前大臣奕紀奏請建置神機營,設職官,鑄造印信,以奕紀為管理大臣。咸豐十一年(1861年),下設專操大臣16人。同治初年,改訂官制,上設神機營掌印管理大臣。...
923 bytes (132 words) - 17:49, 25 July 2023
1894年,神机营进驻南苑,共有马、步队25营,设兵营21处,其中马队10处、马炮队1处、抬枪4处,炮营、洋枪各2处,排枪、中营各1处。 1900年,神机营在八国联军打击下全军溃散,建制被撤销。 神机营设有神機營掌印管理大臣1人、神機營管理大臣不定員,管理营内营务、训练任务。 神机营内设: 总理文案处 总理营务处...
10 KB (752 words) - 08:27, 15 August 2023
奕訢 (category 神機營掌印管理大臣)
王福晋并非桂良嫡女,而仅为妾室所生的庶女之一。 咸丰皇帝即位后,将奕䜣封为十五善射大臣,并陆续命其管理中正殿、武英殿等事务。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势力北上攻至京畿一带,北京情势危急,奕䜣受命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办理巡防事务,这打破了皇子不得干政的祖制。此后,咸丰帝又陆续安排奕䜣负责旗务、宗...
26 KB (3,944 words) - 13:17, 15 May 2025
载漪 (category 神機營掌印管理大臣)
1900年義和團庚子拳亂,他掌管負責京師安全的神機營,後來還一度接管了總理各国事务衙門,支持义和团。后八國聯軍入京,载漪被列在戰犯名單上,排名禍首。1902年,在多方折衝、營救之下,朝廷搶下了載漪、溥儁父子的性命,僅僅發配新疆。1917年,借张勋復辟之机,载漪才重獲自由,直至1922年去世。...
5 KB (459 words) - 03:02, 24 March 2025
奕劻 (category 神機營掌印管理大臣)
大臣,廢軍機處和大學士後,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1838年3月24日出生。道光三十年(1850年)襲輔國將軍。咸豐二年(1852年)正月封貝子。十年(1860年)正月,上三十萬壽,進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同治帝大婚,加郡王銜,授御前大臣。 光緒十年(1884年)三月,命管理...
13 KB (1,843 words) - 02:39, 23 April 2025
奕譞 (category 神機營掌印管理大臣)
大臣之首肃顺,再加上娶了慈禧太后之妹为嫡福晋,所以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 辛酉政变(咸豐十一年,1861年)之后,二十一岁的奕譞开始担任正黄旗汉军统帅、正黄旗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營事務、署理奉宸苑事務、管理正黃旗新舊營房事務、管理火槍營事務和神機營...
23 KB (3,097 words) - 03:44, 27 April 2025
營總、護軍參領、副護軍參領、署護軍參領、護軍校、副護軍校、筆帖式等官,並合由特簡王公大臣2員總統、掌管政令,即圓明園八旗內務府三旗護軍營總統大臣,後改為無員限。乾隆十六年(1751年),鑄頒總統大臣關防,以總統大臣其中一人掌佩印鑰,即圓明園八旗內務府三旗護軍營掌印總統大臣。總統大臣...
2 KB (260 words) - 09:05, 21 August 2023
火器營總統大臣,或稱管理火器營事務大臣,為清朝設置管理並統轄火器營官兵的八旗系統特派職官,員額不定,由皇帝於王、公、領侍衛內大臣、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內特簡兼充。 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八旗滿洲佐領、蒙古佐領下每佐領抽調鳥槍護軍6人、炮甲1人,組成內外火器營。並簡王公大臣...
2 KB (266 words) - 07:45, 21 August 2023
善撲營總統大臣,或稱管理善撲營大臣、佩帶善撲營印鑰,為清朝總領管理善撲營營務之首長職官,員額不定,由皇帝於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內特簡兼充。 康熙八年(1669年)以善撲侍衛制服輔政大臣鰲拜後設立善撲營,設總統大臣若干人綜理營務,即善撲營總統大臣,下設翼長6人統轄營...
1 KB (263 words) - 17:47, 25 July 2023
領侍衛內大臣,中国清朝官名,為侍衛處長官,品秩為正一品,武官常設最高職位之一,人數為六人: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各二人。 領侍衛內大臣均由清朝皇帝直接欽選,通常由滿洲都統、殿閣大學士、六部尚书、將軍中選授。職責是掌管御前侍衛和統領禁軍,保護皇帝安全等。 領侍衛下設内大臣作為副職,品秩則為從一品,定額亦為6人。...
1 KB (165 words) - 02:38, 10 January 2025
前鋒統領,為後金、清朝設置統率清軍八旗精銳的前鋒營官兵之職官,員額2人,左翼(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右翼(正黃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各1人,品秩正二品,由皇帝於滿洲、蒙古王公大臣、護軍統領、副都統中簡選補授。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於八旗總管、佐管大臣以外,設調遣大臣...
3 KB (472 words) - 13:08, 27 July 2024
大臣、護軍統領、副都統中簡選補授。 後金天命初年於軍中選拔精銳士兵,每牛彔甲兵100人中,選白巴牙喇10人、红巴牙喇40人。長官稱為巴牙喇纛額真(满语:ᠪᠠᠶᠠᡵᠠᡳ ᡨᡠᡳ ᡝᠵᡝᠨ,穆麟德轉寫:bayarai tui ejen)。天聰初年,定巴牙喇營...
2 KB (457 words) - 12:32, 27 July 2024
皇帝出入巡幸時,內大臣得兼充前引大臣。升轉時得補授領侍衞內大臣、鑾儀衞掌衛事大臣,另得兼授侍郎、副都統、將軍、總督、巡撫等高級職官。 內大臣入朝均佩掛數珠,佩刀值宿。內大臣養廉銀,每人每年給四百兩,於春秋二季咨戶部支領。內大臣如兼侍郎、副都統者不併給,兼將軍、總督、巡撫者不給。 內大臣、和碩額駙、郡主額駙、內大臣...
2 KB (320 words) - 13:15, 14 June 2024
虎槍營總統大臣,或稱管理虎槍營事務大臣,為清朝設置管理並統轄虎槍營官兵的八旗系統特派職官,員額不定,由皇帝於王、公、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內特簡兼充。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組建虎槍營,並簡王公大臣,即虎槍營總統大臣,執掌總理虎槍營全部政令、教訓、督練、值班扈從,遴選上三旗專精騎射的滿洲士兵...
1 KB (187 words) - 09:06, 21 August 2023
散秩大臣,清代從二品武職,無定員。《欽定大清會典》:「散秩大臣無定員,掌統領侍衞親軍以先後。」散秩大臣負責協助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的侍衛一應相關事務。該職多由皇帝特恩補授,算是皇帝恩典的大臣職務,有清一代多授予宗室、外藩蒙古、功臣貴冑的後代,乃是清朝皇帝除了封賞爵位外的另一恩典方式,可以快速爬升至二品高官的地位。...
3 KB (399 words) - 05:41, 20 March 2025
神機營的武職事官編制,其上有掌印管理大臣、管理大臣、翼長,其下有幫操、營總、令長。光緒年間軍隊改制,清軍編制分軍、鎮、協、標、營、隊、排、棚八個級別,其中隊的職事主官亦稱「管帶官」,相當於現代「連長」。由勇營、練營改制的地方巡防隊(或稱巡防營)亦有管帶官,上有統領官、幫統官管轄一營...
1 KB (194 words) - 21:56, 13 October 2024
泰寧鎮總兵 (redirect from 泰寧鎮總兵兼總管內務府大臣)
泰寧鎮總兵,為清朝綠營總兵官,正二品武官,是直隸提督所管轄的五個總兵官之一,駐紮在易州梁家莊(今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家莊),總兵力約3370人。在《大清會典則例》中記載其手下一共有左營、右營、紫荊關營、廣昌城營、插箭嶺營、礬山堡營、易州營、房山營、淶水營、白石口營、馬水口營、沿河口營、水東村營,共十三個營...
5 KB (952 words) - 14:02, 21 December 2022
管理當地。到了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宣府鎮改為宣化府。因此宣府總兵官也被改為宣化總兵官。最初的宣化總兵為許盛,其從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底到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底都是擔任宣府總兵官的職位。 根據《大清會典則例》 正二品總兵官 1人 駐守宣化府 直屬三個營(本標中營、左營、右營):軍官24人;士兵1998人...
8 KB (1,477 words) - 14:02, 21 December 2022
馬蘭鎮總兵 (redirect from 馬蘭鎮總兵兼總管內務府大臣)
馬蘭鎮總兵,為清朝綠營總兵官,正二品武官,是直隸提督所管轄的五個總兵官之一,駐紮在馬蘭關(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在《大清會典則例》中記載其手下一共有左營、右營、餘丁營、曹家路營、牆子路營、黃花山營六個營,總兵力約在2100人。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三月起,馬蘭鎮總兵兼任清東陵總管內務府大臣,負責管理清皇室陵寢事務。...
4 KB (518 words) - 17:49, 5 May 2024
伯彦讷谟祜 (category 神機營掌印管理大臣)
同治四年,年襲科爾沁部扎薩克博多勒噶台親王、任御前大臣學習行走、鑲藍旗漢軍都統。 同治七年,任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 同治十年,任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 光緒元年,任鑲白旗滿洲都統。 光緒二年,任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 光緒十年,任正白旗滿洲都統。 光緒十六年,任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 博爾濟吉特氏,拙赤合撒儿后裔 畢啟...
3 KB (330 words) - 14:29, 26 May 2025
管理尚虞備用處事務大臣,為清朝掌管尚虞備用處(黏杆處)事務之職官,員額不定,由皇帝於王公、額駙、滿洲或蒙古大臣內特簡兼充。 順治初年設置尚虞備用處,由侍衛班領總理。乾隆四十年(1775年),定以王公大臣管理,即管理尚虞備用處事務大臣,無定員。大臣管理黏杆侍衛協同侍衛處、護軍營於宮禁輪班宿衛、扈從皇...
1 KB (187 words) - 15:31, 21 August 2023
駐紮成都府,軍官40人,兵卒3025人 中營:參將1人、守備1人、千總2人、把總4人、兵625名。 左營:游擊1人、守備1人、千總2人、把總4人、兵600名 右營:游擊1人、守備1人、千總2人、把總4人、兵600名 前營:都司1人、守備1人、千總2人、把總4人、兵600名 後營:都司1人、守備1人、千總2人、把總4人、兵600名...
12 KB (1,082 words) - 20:21, 26 February 2023
Khüree)。该旗藏传佛教寺庙众多,地位最高及规模最大者有三大寺,即兴源寺、象教寺、福缘寺。其中,兴源寺是总掌锡勒图库伦旗政教事务的锡勒图库伦旗掌印札萨克达喇嘛(锡勒图喇嘛)的驻扎地,是过去该旗的主庙、政教中心。 兴源寺位于库伦旗中街以北。该寺创建于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竣工于顺治七年(1...
9 KB (1,389 words) - 07:36, 11 November 2024
駐紮成都府,軍官40人,兵卒3900人 中營:參將1人、守備1人、千總2人、把總4人、兵780名。 左營:游擊1人、守備1人、千總2人、把總4人、兵780名 右營:游擊1人、守備1人、千總2人、把總4人、兵780名 前營:游擊1人、守備1人、千總2人、把總4人、兵780名 後營:游擊1人、守備1人、千總2人、把總4人、兵780名...
11 KB (724 words) - 20:47, 26 February 2023
明世宗 (redirect from 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世宗前期进行改革,銳意圖治,頗有作為,他说道:“今天下諸司官員,比舊過多。我太祖初無許多,后来增添冗濫,以致百姓艱窘,日甚一日。”下令革除先朝蠹政,又嚴以馭下,史稱其“世宗習見正德時宦侍之禍,即位後御近侍甚嚴,有罪撻之至死,或陳屍示戒……又盡撤天下鎮守內臣及典京營...
41 KB (5,642 words) - 15:32, 23 May 2025
營所在,倉猝渡河而北。王還營,令諸軍蓐食。 《明太宗實錄》卷六:敵藏火器於地,其所謂「一窠蜂」、「揣馬丹」者,著入馬皆穿,而我軍俱無所複。時夜深,各收軍還營,上親殿后,從者惟三騎,迷所營處。上下馬,視河流,辨東西,營在上流,遂度河,稍增至七騎。是夜,營白溝河北,令軍士秣馬蓐食,俟旦畢度。...
180 KB (30,457 words) - 05:16, 23 May 2025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衆。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264 KB (41,668 words) - 13:41, 6 May 2025
挖掘新人。英宗非常重視書籍的編修,《資治通鑒》便是英宗發起的。 英宗死後,其長子神宗赵顼即位。神宗在位期間,宋初制訂的制度已產生諸多流弊,民生出現倒退,北方遼與西夏又虎視眈眈。因此,神宗銳意改革。神宗啟用著名改革派大臣王安石推行新法,任其為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輸、青苗、免役、市易、保甲...
185 KB (28,556 words) - 12:56, 6 January 2025
石巖中。總兵官楞額禮子穆成格射殺之。是日擊敗敵兵五營。生擒遊擊一員。守備一員。明兵八營。前後敗其七營。止一營乘夜遁去” 李忔,《雪汀先生朝天日记》卷二,崇祯三年二月:“一日辛亥...有游击蔡玉差人禀帖,被虏拿住,随营数日,逃回蓟州,仍剃头扮作僧人来报。审问遵化进攻形影,供称止见游击刘镇华败回,兵丁不知刘侍郎胜败...
210 KB (46,568 words) - 17:05, 28 October 2023
安縊殺。魏忠賢後來也曾經嘗試巴結東林黨人,但被拒絕并因其惡行而受到大臣彈劾,於是也痛恨東林黨人起來。隨著時間,熹宗逐漸放任魏忠賢勢力做大,東林內「擊內派」的楊漣、左光斗等也壓過「調和派」的意見向魏忠賢發起政治總攻,惟其攻勢在客氏和掌印太監王體乾向熹宗進言下被化解,而魏忠賢遂集合齊、楚、浙黨及不被東林...
98 KB (18,768 words) - 13:07, 25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