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又称利比亚战争,在利比亞國內常稱為「2月17日革命」(阿拉伯语:ثورة 17 فبراير),是利比亚在2011年發生的武裝政變,交戰雙方為穆阿邁爾·卡達菲領導的政府和反抗卡達菲的勢力。受鄰國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2011年2月15日开始,利比亚...
    182 KB (20,967 words) - 07:48, 15 March 2025
  • 利比亞內戰可指: 1793-1795年的黎波里塔尼亞內戰,奧斯曼的黎波里塔尼亞時期的衝突。 利比亞危機 (2011年至今)(英语:Libyan Crisis (2011–present)),自2011年起利比亞國內的長期武裝衝突。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阿拉伯之春引發的戰爭,以推翻卡扎菲政權告終。...
    830 bytes (101 words) - 06:48, 12 January 2025
  • 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卡扎菲發動政變推翻君主制後,利比亞由親西方國家逐漸轉為對抗西方,常與歐美國家發生摩擦。1988年洛克比空難後,卡扎菲政權被指責包庇行兇者,美英等國遂對利比亞進行禁飛等一系列製裁。2003年以後,利比亞與西方關係逐漸緩和。2003年9月12日,聯合國解除對利比亞的制裁。...
    16 KB (2,058 words) - 07:01, 25 January 2025
  • 第二利比亞戰起源於利比亞境內兩個對立政權之間的武裝衝突:一方為當時受國際承認的世俗政府(托布魯克政府),由民選的國民代表大会與哈福特將軍發動的「尊嚴」行動所支持;另一方為“伊斯蘭政府”(的黎波里政府),由大国民议会與參與「利比亚黎明」行動的宗教武裝聯軍所支持。雙方陣營都是包含許多立場不定的民兵組...
    147 KB (12,381 words) - 10:29, 11 March 2025
  • Council,簡稱NTC),是第一次利比亚中,反對派於2月27日在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後迁往的黎波里)所成立的臨時政權,由前司法部長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擔任主席,委员会由33名来自利比亚主要城市和乡镇的代表组成。 2012年8月8日,全国过渡委员会正式将权力移交给大国民议会,大国民议会成为利比亚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过渡委员会当天也正式解散。...
    28 KB (2,357 words) - 10:46, 18 December 2024
  • 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成立後,改以強調「利比亞民族特色」的利比亞民族主義與非洲民族主義,統稱為卡扎菲主義,在查德-利比亞戰爭中最為明顯。1978年,卡扎菲在奧祖地帶與查德共和國發動了民族收復主義戰爭,最終查德勝利。 2011年,受突尼西亞共和國茉莉花革命與阿拉伯之春影響,第一次利比亞內戰...
    3 KB (351 words) - 13:17, 18 August 2024
  • 第一次利比里亞內戰是指1989年到1997年期間利比里亚境內發生的衝突。这场冲突造成大约20万人死亡,并最终导致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联合国的介入。 1980年,塞缪尔·多伊領導的武裝力量推翻了利比里亚民选政府。 1989年12月,查尔斯·泰勒潛入利比里亞並發動旨在推翻塞缪尔·多伊統治的武裝鬥爭。1...
    5 KB (120 words) - 14:48, 15 April 2025
  •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朝鲜东学党起义 黎巴嫩內戰 阿尔及利亚 塔吉克斯坦 1991年伊拉克什叶派起义 阿富汗內戰 (1996年—2001年) 巴基斯坦西北部战争 索馬利亞內戰 (2009年至今) 中非內戰 (2012年至今) 喀麥隆博科聖地叛亂 第二利比亞內戰 也门内战 (2014年至今) 伊拉克内战...
    24 KB (3,304 words) - 18:02, 26 March 2025
  • 自由利比亚之声(阿拉伯语:صوت ليبيا الحرة)是2011年2月开始在班加西、贝达和米苏拉塔等城市进行广播的三个与反卡扎菲部队(英语:Anti-Gaddafi forces)结盟的电台的名称。他们使用的是在戰爭中缴获的曾經由利比亚民众国广播公司运营的发射机。它们在第一次利比亞內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卡扎菲倒台后继续广播。...
    2 KB (163 words) - 10:15, 10 July 2024
  • 卡扎菲的支持者 (category 第二利比亚)
    卡扎菲被推翻後的利比亞政府不支持卡扎菲,而且也不支持卡扎菲的支持者。2012年5月,利比亞政府通过立法規定任何为卡扎菲以及其家人、卡扎菲的政权或其思想进行宣传的人會被处罚。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結束後,至少有大约 7,000 名支持卡扎菲的士兵以及被指控支持卡扎菲的平民被关押在监狱中。 自第一次利比亞內戰...
    6 KB (453 words) - 07:55, 9 July 2024
  • 聯合國安全區(英语:United Nations Safe Areas) 拉欽走廊 格羅茲尼戰役 气旋纳尔吉斯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 基伍衝突 2008年加沙戰爭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 敘利亞安全區 Security Council hears conflicting Russian, Georgian views of worsening...
    2 KB (183 words) - 05:21, 14 May 2022
  • 班加西 (category 利比亞行政區劃)
    利比亞軍隊試圖通過攻擊班加西取得決定性勝利,但遭到當地抵抗和聯合國空軍第1973號決議授權保護的法國空軍的干預,迫使反抗得以繼續,這是第一次利比亞內戰的轉折點。 班加西仍然是利比亞商業,工業,運輸和文化的中心。它繼續保持與首都有聯繫的機構和組織,包括幾座國家政府大樓及利比亞國家圖書館。...
    23 KB (2,498 words) - 04:04, 20 December 2023
  • 第一次蘇丹內戰發生於1955年至1972年。這場戰爭主要地點是蘇丹南部(南苏丹地区),是北蘇丹和南蘇丹之間的軍事衝突,大約有50萬名南蘇丹人民死亡,其中以平民居多,以及數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第一次苏丹内战(也称为Anyanya叛乱或Ananya I,以叛乱者的名字命名,马迪语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蛇...
    9 KB (990 words) - 02:16, 15 March 2025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並最終敗。 值得注意的是,英文中一的同盟国为Central Powers,這個詞中完全没有“同盟”的意思,只有“中央”的意思。 在英文中兩世界大戰中的“战胜国”陣營均是Allies,即“同盟”;而两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則寫法不同,為Central...
    12 KB (803 words) - 02:02, 8 October 2024
  • 间期的緊張局勢,最終導致第二世界大戰爆發。 15世纪以来,居住着许多塞尔维亚人的波斯尼亞省一直是鄂圖曼帝国的领土,塞爾維亞在十九世紀初从鄂圖曼帝国取得自治,成立塞爾維亞公國後,一直希望將波斯尼亞省併入塞爾維亞公國之內。 1875年,發生波斯尼亞內戰...
    144 KB (16,439 words) - 07:39, 19 May 2025
  • الأبيض)。2010年受阿拉伯之春的影響,第一次利比亞內戰爆發,穆阿邁爾·格達費領導的大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在2011年被推翻,該構想至此不再提出。 以色拉坦的聯合提案最早由利比亞阿拉伯民眾國兄弟領袖和革命導師穆阿邁爾·格達費之子賽義夫·伊斯蘭·格達費在聯...
    9 KB (818 words) - 12:30, 26 April 2025
  • 哈米斯旅,全名為利比亞陸軍第三十二旅。是原利比亞陸軍的一支特種部隊,以指揮官利比亞革命精神領袖格達費兒子哈米斯·格達費之名命名成立,是利比亞裝備最好、訓練最有素的菁英部隊,在媒體使用上可能是指為由哈米斯·格達費所指揮的多個不同來源部隊,或泛指忠於格達費的軍隊。 利比亞...
    11 KB (1,521 words) - 15:28, 18 September 2023
  • 九三炮,又稱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英語:First Taiwan Strait Crisis),是中華民國國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的軍事衝突,爆發於1954年9月3日,砲地點為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該砲引發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為1949年古寧頭戰役之後至1954年間,最大的砲。...
    12 KB (1,118 words) - 01:12, 12 April 2025
  • 津坦 (category 利比亚城市)
    柏尔语:Zintan、Tigharmin或Tiɣaṛmin,意思是 "小城堡")是利比亚西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位于的黎波里西南约136公里。津坦及其周边地区大约有5万人口。羅馬帝國曾在津坦附近有駐軍。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期間,津坦爆發了反政府抗議。随着抗議人群的壯大,亲穆阿迈尔·卡扎菲的部队開始向人群...
    3 KB (205 words) - 11:32, 28 October 2023
  • 國共內戰(另稱中國內戰,英語:Chinese Civil War)是20世紀上半叶中國爆发的内战,也是20世紀中國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內戰,可分为第一次國共內戰和第二國共內戰两個階段,是中國現代史的重大轉折點。内战一方为1947年行宪之前由中國國民黨领导的國民政府與行憲后的中華民國政府,另一方...
    72 KB (7,928 words) - 02:55, 17 May 2025
  • 利比亞反抗運動是利比亞人因反對義大利殖民者在利比亞的統治,因而爆發長達多年的反抗。 第一場抗爭發生在昔蘭尼加。1914年,薩努西亞(義大利語:Senussi)襲擊了在費贊的意大利人,隔年他們在那裡繳獲了來自義大利人的大量裝備,並給義大利人造成了重大損失。薩努西亞試圖征服的黎波里塔尼亞省,但由於貝都因...
    6 KB (618 words) - 01:06, 2 February 2024
  • 第四中東戰爭 阿富汗戰爭 兩伊戰爭 波斯灣戰爭 第一次錫德拉灣事件 2011年利比亞內戰 敘利亞內戰 1973年10月16日第四中東戰爭期間,敘利亞空軍的4架Su-20被以色列戰機擊落,此為Su-20第一次實戰。 蘇聯空軍的Su-17曾參加阿富汗戰爭。 1981年8月19日發生在地中海上空的第一次...
    11 KB (1,149 words) - 17:22, 12 April 2025
  • 1979年蘇軍加入阿富汗戰爭,此為ZSU-23-4另一場主要實,因爲阿富汗遊擊隊缺乏空軍,所以將雷達移除,以增加23毫米彈藥的攜行數量,成爲ZSU-23-4M2,以其強勁火力射擊躲藏在山坡之上而居高臨下的阿富汗抗蘇游擊隊。 2011年的第一次利比亞內戰當中也有ZSU-23-4自行高炮參戰。  苏联  俄羅斯...
    7 KB (948 words) - 09:49, 8 February 2025
  • 班加西事件 (category 利比亞—美國關係)
    利比亞叛軍手中。到了同年9月時,西方國家的反恐官員開始對伊斯蘭激進份子在利比亞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越來越不安,並擔心這些用於協助叛軍起義的武器將來會用於恐怖攻擊。 2011年2月,利比亞內戰爆發。數月後,美國中央情報局開始著手於班加西建立一處隱密基地。內戰...
    167 KB (18,726 words) - 07:43, 15 March 2025
  • 第一次薩摩亞內戰是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敵對派系之間的衝突。這場戰爭發生在1886至1894年間,當地薩摩亞人由於支持不同的王位宣稱者而爆發內戰,德國、美國和英國亦有軍事介入。最終在1889年三國達成共識,由馬列托亞·勞佩帕(Malietoa Laupepa)成為國王。 在國王勞佩帕被篡位和流放後,德國支持塔馬塞塞王朝...
    5 KB (443 words) - 21:51, 11 July 2022
  • 穆阿迈尔·卡扎菲之死 (category 利比亚)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在全国过渡委员会所领导部队的清剿作战中遭连环枪击虐待折磨身亡。卡扎菲之死是象徵第一次利比亞內戰告終的重要標誌,也是阿拉伯之春中的重大事件。 過渡政府軍攻佔蘇爾特大部份地區後,2011年10月20日向親卡扎菲部隊最後據點發動終極一擊,車隊向西逃亡時...
    46 KB (5,210 words) - 13:19, 12 November 2024
  • 穆阿迈尔·卡扎菲 (category 利比亞國家元首)
    ;1942年6月7日—2011年10月20日),遜尼派穆斯林,利比亞革命警衛隊上校,利比亞绿色革命的精神領袖,前任利比亞實際最高領導者、非洲联盟主席。统治利比亞長達42年,是阿拉伯國家執政時間最久的國家領導人。2011年2月初,受到埃及和突尼斯革命的影響,利比亞出現反對卡扎菲统治的示威遊行,並很快轉化為...
    64 KB (6,498 words) - 14:04, 5 May 2025
  • 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 (category 利比亞政治人物)
    口流利的英语、德语和法语,深受西方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在绘画上也有成就。现为利比亚卡扎菲慈善基金会主席,他也是卡扎菲最信任最器重的子女,被认为是穆阿迈尔·卡扎菲的接班人,但他並沒有證實。 在2011年利比亞內戰中,赛义夫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並率領格達費的支持者打擊反對派。2011年6月27日,...
    12 KB (1,146 words) - 02:36, 20 October 2024
  • 威士忌叛亂:1794年 弗里斯叛亂:1799-1800年 巴巴利戰爭 第一次巴巴利战争 第二巴巴利戰爭:1815年 1812年戰爭:1812-1815年 美墨戰爭 1846 - 1848年 阿魯斯圖克戰爭 1838-1839年 美國內戰(美国 南北战争):1861-1865年 印地安戰爭:1865-1890年...
    8 KB (921 words) - 15:29, 9 January 2025
  •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是以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法國爲首的北約和阿拉伯聯盟国家軍事部队爲執行由2011年3月17日安理会以10票支持5票弃权通过的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所設立的利比亞禁飛區而實施的軍事行動。目的是阻止利比亞政府軍在2011年利比亚起义中對反對派的軍事打擊。这是安理会对格達...
    23 KB (1,371 words) - 05:58, 19 March 2025
  • 阿盟秘书长表示,叙利亚的席位将繼續空缺,直到反对派組建起政府為止。2023年5月7日,叙利亚的會員國资格恢复。 2011年2月22日,由於第一次利比亞內戰利比亚的會員國资格被暫停,2011年8月25日恢复 阿拉伯國家聯盟的22个成員國領土面積共1400萬平方公里,其中10个位于非洲,12个位于亚洲...
    35 KB (1,804 words) - 08:36, 2 March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