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小病毒(英語:Parvoviridae),又称“小DNA病毒”,是最小且最簡單的DNA病毒,少部分此病毒有環境耐受性。在1960年代被發現會感染哺乳動物,可分成兩類,一類可自己進行複製,另一類則要依賴其他種類的病毒才能進行複製。1980年代始發現會感染人類的细小病毒细小病毒...
    3 KB (293 words) - 13:19, 5 July 2025
  • 细小病毒(英語:Parvovirus)是细小病毒物种的简称。细小病毒分为两个亚细小病毒(主要寄生有脊椎动物)和浓核病毒(主要寄生无脊椎动物)。细小病毒是最常见的依赖病毒,它一般只辅助一些病毒如腺病毒。其他不需要辅助病毒即可感染宿主的病毒则被称为自主细小病毒细小病毒...
    4 KB (433 words) - 13:58, 26 December 2022
  • 细小病毒2型(Canine parvovirus type 2 ,CPV2)是一种主要感染犬的传染性病毒。该病传染性强。犬之间通过对于其粪便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该病。没有母源抗体或疫苗保护的幼犬的症状尤为严重。该病有两种表现型:心肌炎型与肠炎型。肠炎型的共同症状为严重的呕吐与严重的出血性腹泻。心...
    18 KB (2,338 words) - 13:12, 12 March 2025
  •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es,常缩写为AAV),是一种隶属细小病毒依赖性细小病毒属、能够感染人类以及其他部分灵长类动物的病毒。腺相关病毒直径约20纳米、无被膜,无法自主完成复制(英语:Replication-defective virus),全基因组长约4.8千碱基对(kb)。...
    29 KB (3,617 words) - 12:45, 1 April 2025
  • 博卡病毒细小病毒细小病毒下的一个属。 博卡病毒于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在动物上发现。 与同的其它成员一样,博卡病毒有两个开放阅读框架 - ORF1 和 ORF2。但和细小病毒其它成员不同的是,博卡病毒在非结构性和结构性编码区之中有第三个开放阅读框架。这个基因编码有一个高度磷酸化的非结构性蛋白质(英语:Viral...
    2 KB (166 words) - 17:59, 7 July 2025
  • 貓泛白血球減少症病毒( Carnivore protoparvovirus 1,簡稱CPPV 1) 是一种會感染食肉动物的细小病毒病毒。它会导致狗和猫以及其他食肉动物(例如浣熊、貂)出現胃肠道、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同時白细胞減少,且該疾病極具傳染性。上述疾病俗稱猫瘟。 Overview of Feline...
    3 KB (147 words) - 16:17, 1 February 2025
  • 细小病毒(Parvovirinae)是DNA病毒细小病毒下的一个亚。相对于细小病毒下的另一个亚浓核病毒以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宿主,细小病毒下的病毒以脊椎动物作为宿主,下有10个属(其中有5个属中含有能感染人类的病毒)、84个种。 目前已确认细小病毒下含有10个属:...
    2 KB (159 words) - 07:10, 28 January 2023
  • 细小病毒属(学名:Protoparvovirus)为细小病毒的一个属。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食肉动物原细小病毒 Carnivore protoparvovirus 食肉动物原细小病毒1 Carnivore protoparvovirus 1 食肉动物原细小病毒2 Carnivore protoparvovirus...
    1 KB (120 words) - 01:21, 15 August 2023
  • 依赖性细小病毒属(Dependoparvovirus)是细小病毒细小病毒下的一个属。根据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依赖性细小病毒属下的病毒属于II类病毒(单链DNA病毒)。依赖性细小病毒属下的部分病毒又因离开腺病毒、牛痘病毒病毒之后难以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而被归类为腺相关病毒(AAV)。依赖性细小病毒属下共有11个种。...
    2 KB (187 words) - 03:45, 20 April 2024
  • 浓稠病毒属(学名:Densovirus)曾經是细小病毒浓核病毒下的一个属。2019年,該屬被劃分為6個屬,該屬不再是單獨的一個屬,而且新的6個屬學名都帶有「densovirus」。 ICTV Taxonomy history: Ambidensovirus. talk.ictvonline.org...
    856 bytes (68 words) - 15:11, 11 September 2022
  • 第五病 (category 病毒性疾病)
    兒童皮膚出疹性疾病。其他常見的皮膚出疹是:1、痲疹,2、猩紅熱,3、德國麻疹,4、公爵疹,以及落在傳染性紅斑之後的6、小兒急疹。 這種病曾在香港發現過。 微生物免疫學-Parvoviridae(細小病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衛生署:第五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KB (170 words) - 00:15, 5 July 2025
  • 二分浓核病毒属(学名:Bidensovirus)为二分DNA病毒的一个属。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 Bombyx mori bidensovirus ,该病毒曾归属于细小病毒浓核病毒, 主要在家蚕中肠柱状细胞内复制, 并引起严重的软化病 Bidensovirus. GBIF. [2023-03-02]...
    912 bytes (68 words) - 10:40, 21 August 2023
  • 已在動物、植物、和真菌中鑑定出内源性病毒元件。在脊椎動物中,源自逆轉錄病毒(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内源性病毒元件相對常見。由於逆轉錄病毒作為其複制週期的固有部分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核基因組(英语:Nuclear DNA)(Nuclear DNA)中,因此它們易於進入宿主種系。此外,已在脊椎動物基因組中鑑定出與细小病毒、絲狀病毒...
    6 KB (815 words) - 14:58, 26 February 2023
  • 濃核病毒(Densovirinae)(濃稠(密集)病毒)是小DNA病毒(Parvoviridae,又譯作細小病毒)的一個亞。 現時本亞之下有五個屬,合共15個物種,分別如下: Ambidensovirus:模式種 Lepidopteran ambidensovirus 1 短濃稠病毒...
    1 KB (121 words) - 17:11, 13 September 2020
  • 病毒分为7类: 第一类是双链 DNA 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痘病毒) 第二类是单链 DNA 病毒(+)DNA(如小 DNA 病毒) 第三类是双链RNA病毒(如呼腸孤病毒) 第四类是(+)单链RNA病毒(如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披盖病毒) 第五类是(-)单链RNA病毒(如正黏液病毒、炮彈病毒)...
    32 KB (4,046 words) - 03:47, 17 August 2024
  • 矮化病毒科(Nanoviridae) - 矮化病毒屬(Nanovirus)、香蕉頂束病毒屬(Babuvirus) 小DNA病毒(Parvoviridae細小DNA病毒) 小DNA病毒(Parvovirinae細小病毒) 濃核病毒(Densovirinae) 未分類屬 Anellovirus(Torque...
    5 KB (594 words) - 05:15, 3 July 2025
  • 為了給深入的研究提供指導,根據病毒基因表達方式將病毒分為以下七個組: 第一組(Group I): 雙鏈DNA病毒( dsDNA viruses ) 包括有:腺病毒、疱疹病毒和痘病毒。 第二組(Group II): 單鏈DNA病毒( ssDNA viruses ) 包括有:細小病毒。 第三組(Group...
    11 KB (1,433 words) - 01:40, 2 April 2025
  • mummification, embryonic death, and infertility,SMEDI)由猪细小病毒和猪肠病毒引起的猪繁殖疾病。使用SMEDI这个术语时通常指猪肠病毒,但也可能指猪细小病毒。SMEDI可以导致流产、仔猪死亡和公猪繁殖力下降。 SMEDI会导致发病猪群的胚胎死亡并使繁殖力下降...
    3 KB (254 words) - 11:21, 4 January 2022
  • 病毒,屬乙型冠狀病毒屬,與此病毒無直接關聯。 该病毒侵入肠绒毛并在其中复制,其发病可能与病毒诱导的小肠上皮粘膜细胞凋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有关。最初人们认为犬冠状病毒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疾病,但是目前大多数病例非常轻微或并无症状。当犬只同时感染犬细小病毒时,会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而肠绒毛遭到冠状病毒...
    7 KB (767 words) - 19:05, 18 November 2021
  • 麻疹 (redirect from 痲疹病毒)
    rubeola,morbilli)是因感染麻疹病毒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之病毒性疾病,常見於兒童,为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初期临床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咳嗽、鼻炎)、眼角结膜炎(充血、流泪、畏光)等,后续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颊黏膜上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柯普力克氏斑,Koplik's...
    30 KB (3,136 words) - 06:47, 8 March 2025
  • 玫瑰疹 (category 病毒性疾病)
    肉抽筋或抽搐等類以兒童熱性痙攣或疑似癲癇,而腦波與實驗室檢驗數值通常正常。 嬰兒玫瑰疹(roseola infantum)最大特性就是出現玫瑰紅似的細小斑丘疹時,往往也是發燒漸退時,病情快到尾聲的時候,故又名 猝发疹(exanthema subitum)或 小儿急疹。...
    5 KB (645 words) - 15:57, 10 January 2023
  • 寄生藻病毒屬(学名:Prasinovirus),也称作青綠藻病毒屬,为藻類DNA病毒的一个属。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細小微單胞藻病毒SP1 Micromonas pusilla virus SP1 細小微單胞藻病毒SP2 Micromonas pusilla virus SP2 細小微單胞藻病毒GM1...
    1 KB (114 words) - 01:22, 15 August 2023
  • orthohantavirus)、裂谷熱病毒、首爾病毒(英语:Seoul orthohantavirus) 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 紅細胞細小病毒(英语:Erythroparvovirus):細小病毒19型(英语:parvovirus B19) 絲狀病毒:薩伊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病毒:登革熱、凱式森林病(英语:Kyasanur...
    30 KB (2,958 words) - 20:21, 27 January 2025
  • necrosis,IHHNv)是存在於海洋水生物中的一種病毒,尤其是蝦種。受影響的蝦類為Penaeus monodon(草蝦)。嚴重則致死,不然則會影響蝦成長的速度,或是導致畸型的蝦種。此病毒也可以感染白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感染的主要部位為鰓、表皮細胞、結締組織、造血組織和淋巴組織。病毒較活躍於西半球,如墨西哥、夏威夷,和東南亞等。...
    2 KB (160 words) - 19:16, 18 December 2020
  • 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 (category 病毒學家)
    赫和路易斯·巴斯德所掩盖,因为与他们不同,拜耶林克没研究过人类疾病。 他被认为是病毒学的开创者,他在1898年通过过滤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比细菌还要细小,并因此推论出病毒的存在。他把这种病原体命名为「virus」。他主张病毒是一种液体,但后来美国化学家斯坦利证明了病毒其实是微粒。...
    6 KB (471 words) - 03:48, 6 May 2024
  • 吸血蠓虫可以通过吸血传播多种虫媒病毒,目前已知的从吸血蠓虫分离鉴定的病毒有57属,包括弹状病毒、水泡性病毒属及暂时热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环状病毒属、布尼亚病毒正布尼亚病毒属及内罗毕病毒属、披膜病毒病毒属、黄病毒病毒属。 吸血蠓作为传播媒介可以在人和(或)动物之间传播多种病毒...
    27 KB (3,259 words) - 06:53, 24 March 2025
  • 伪狂犬病病毒(Aujeszky's disease virus) QI09AA02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英语:Porcine parvovirus)) QI09AA03 猪流感病毒(Porcine influenza virus) QI09AA04 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Aujeszky's...
    6 KB (557 words) - 09:30, 29 November 2023
  • 海洋哺乳动物也会受病毒感染。1988年和2002年,海豹瘟热病毒(英语:海豹瘟热病毒)在歐洲殺死了數以千計的海豹。杯状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细小病毒等亦在海洋哺乳動物中流行。 病毒主题 生物学主题 医学主题 病毒病毒:生物病毒分类表 亚病毒因子:朊病毒(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噬菌体 鼻病毒、流感病毒...
    39 KB (5,635 words) - 23:38, 20 May 2025
  • 病毒。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拟菌病毒归为拟菌病毒。并在生物病毒分类中归为I类病毒(双链DNA病毒)。在不严格的分类下,拟菌病毒加入核质巨DNA病毒(NCLDV)一类。这类病毒都有着类似的分子特性和庞大的基因组。拟菌病毒同样有21个同源于NCLDV的高度保守基因,并且进一步的研究也显示拟菌病毒可能是NCLDV的一个分支。...
    17 KB (2,205 words) - 15:39, 26 August 2024
  • 能引起脑膜炎的病毒包括肠病毒、单纯疱疹II型病毒(以會引起生殖器潰瘍的II型病毒較常見,I型较少见)、帶狀疱疹病毒(英语:varicella zoster virus)(导致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毒)、腮腺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英语:lymphocytic...
    84 KB (9,940 words) - 04:19, 6 July 2025
  • 菌机制不明,但它会穿透微生物,攻击某些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核苷酸和脂肪酸,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碘也能抗病毒,但对细小病毒的抗病毒能力要比包膜病毒弱。碘的抗病毒机制可能是攻击病毒包膜的蛋白质,并通过和包膜的脂肪酸中的碳-碳双键反应来使其不稳定。 在发现有机螯合剂之前的19世纪和20世纪初,...
    88 KB (10,630 words) - 22:29, 4 Jul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