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吾尔族枝条编织是流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喀什地区等地的传统编结手工艺。是第二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的保护单位是吐鲁番市高昌区文化馆。 手工枝条编织在新疆一带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
    12 KB (1,741 words) - 19:09, 13 July 2022
  • 麦西热甫(維吾爾語:مەشرەپ‎,拉丁维文:meshrep),又称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含舞蹈的一系列传统表演艺术。麦西热甫源自阿拉伯语,维吾尔语意为“聚会、场所”,是古代维吾尔族先民祭祀、祈福、庆典活动的遗存和发展。 2010年11月15日,经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
    6 KB (720 words) - 02:13, 2 March 2025
  • 維吾爾族醫學,簡稱維吾爾醫、維醫學、維醫,是流傳於維吾爾族中的傳統醫學。由於維吾爾族所居處的絲路,係歐亞大陸上的東西方文化之交會地,因此,維吾爾醫學即深受波斯、希臘、羅馬、伊斯蘭等其他地域醫學的影響,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宗教色彩;與漢醫學、藏醫學、蒙醫學間也有密切地交流,並相互影響彼此的醫學內容。...
    12 KB (1,703 words) - 01:51, 19 March 2025
  • 学大寨代表前往英吉沙县参观。欢迎演出中的达瓦孜表演获得好评,于是生产大队出资成立“英吉沙杂技团”在各地演出。到二十世纪90年代,各地维吾尔族达瓦孜表演人员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编入新疆杂技团,组成一只演出队前往全国演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2001年,新疆喀什地区举办首届达瓦孜民间艺术节。2...
    25 KB (3,662 words) - 17:34, 14 April 2024
  • 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維吾爾語:ئەنئەنىۋى پىچاق ياساش ھۈنەر‎)是流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和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等地制作维吾尔族常用的小刀的技艺。保护单位为英吉沙县文化馆。吾甫尔·热合曼是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7 KB (2,372 words) - 01:21, 19 February 2025
  •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或十二木卡姆(維吾爾語:مۇقام‎,拉丁维文:Muqam),木卡姆的一种,是维吾尔族一種民間古典音樂,有12個套曲,故也称十二木卡姆。它是阿拉伯木卡姆经典音乐调式与维吾尔族本土民歌的融合艺术。為中国国务院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吾尔...
    7 KB (874 words) - 16:05, 24 January 2025
  • 叼羊(维吾尔族叼羊) 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 姑娘追 传统箭术(锡伯射箭) 传统美术 草编注(哈萨克芨芨草编织技艺) 柳编注(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维吾尔族刺绣 蒙古族刺绣注 柯尔克孜刺绣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 锡伯刺绣 满文、锡伯文书法 错金银注 哈萨克刺绣 传统技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1 KB (69 words) - 16:05, 24 January 2025
  • 叼羊(维吾尔族叼羊) 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 姑娘追 传统箭术(锡伯射箭) 传统美术 草编注(哈萨克芨芨草编织技艺) 柳编注(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维吾尔族刺绣 蒙古族刺绣注 柯尔克孜刺绣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 锡伯刺绣 满文、锡伯文书法 错金银注 哈萨克刺绣 传统技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7 KB (907 words) - 13:56, 26 May 2025
  •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維吾爾語:ئۈجمە قوۋزىقىدىن قەغەز ياسا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吐鲁番地区等地的维吾尔族群众中流传的以桑树皮为原料的制纸技术。2006年,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7 KB (2,573 words) - 01:22, 16 March 2025
  • 其后又发生动乱,西藏被吃人的魔鬼、游牧部落所统治,分为许多小国,各国国王都是邪恶和贪婪的。 为了缓解这种形势,包括佛、梵天、普贤菩萨以及地下的神和龙都决定必须从天上送下一位英雄去制服这些鬼怪,最终让仓巴噶波(白梵天)的最小的儿子闻喜下凡,雖然不滿,但还是勉強同意了。他下凡后降生为一个龙女的儿子,...
    11 KB (1,267 words) - 13:46, 9 March 2025
  • 叼羊(维吾尔族叼羊) 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 姑娘追 传统箭术(锡伯射箭) 传统美术 草编注(哈萨克芨芨草编织技艺) 柳编注(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维吾尔族刺绣 蒙古族刺绣注 柯尔克孜刺绣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 锡伯刺绣 满文、锡伯文书法 错金银注 哈萨克刺绣 传统技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9 KB (1,133 words) - 13:41, 5 March 2024
  • 等中亚民族傳統樂器,传说中其創始人為八世紀末的薩滿巫師庫爾庫特,与柯尔克孜人的考姆孜相同。古代的庫布孜多用於薩滿教儀式上,金帳汗國後期薩滿信仰漸漸在哈薩克中淡化,庫布孜也逐漸式微。20世紀50年代開始復興,出現了各種改良版庫布孜,最早的庫布孜只有一...
    3 KB (322 words) - 13:37, 29 April 2025
  • 玛纳斯 (史诗) (category 吉爾吉斯)
    《瑪納斯》(柯尔克孜语:"Манас" дастаны)是柯尔克孜的英雄史诗,为全世界第二长的史诗,仅次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长度超过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该史诗叙述了柯尔克孜传说中的英雄和首领瑪納斯及其子孙共八代人领导族人反抗异(契丹和瓦剌)的掠夺與奴役,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故事。全诗共分八...
    7 KB (993 words) - 05:48, 7 March 2025
  • 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是维吾尔人制作铜器的手工技艺,常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尤其盛行于南疆地区。维吾尔人制铜工艺主要材料为红铜,不过也有黄铜制品的存在,其制品主要是洗手壶、接水盆等生活用品。2021年,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以铜器制作技艺(喀什维吾尔族...
    14 KB (1,865 words) - 19:09, 13 July 2022
  • 塔吉克马球是流行于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中的运动项目,塔吉克语中的马球可以被音译为高保孜(挂波齐)或乔干(塔吉克語:Чавгон)。塔吉克马球源于波斯马球(英语:Chovgan)。塔吉克马球这一运动曾一度销声匿迹,在2008年,塔吉克...
    14 KB (2,091 words) - 07:18, 30 July 2024
  • 大保媒》中的晋语、《刘海砍樵》中的湖南话等。除了各地汉语的融入外,少数民族语言也存在于新疆曲子之中,维吾尔族新疆曲子艺人卡帕尔会使用汉语、维吾尔语合璧的方式演唱。《假大爷浪院》等曲目中也使用了维吾尔语中常见的衬词和习惯用语。新疆曲子的语言显得生活化和口语化,除了因为使用方言演唱,还因为曲目中会使用...
    32 KB (5,209 words) - 04:42, 6 April 2024
  • 维吾尔族、哈萨克等民族的元素,除主流的徵、商、羽调式外还有较为完整的小调式及交替调式,装饰音少,节拍规范,适合舞蹈。流行于新疆部分地区的郿鄠、新疆曲子等其他曲艺形式对花儿在新疆的传唱也产生了影响。在新疆的花儿唱词中亦会用到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语言,内容也会提及新疆的自然风貌或人文背景。...
    29 KB (4,638 words) - 15:35, 24 January 2025
  • 叼羊(维吾尔族叼羊) 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 姑娘追 传统箭术(锡伯射箭) 传统美术 草编注(哈萨克芨芨草编织技艺) 柳编注(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维吾尔族刺绣 蒙古族刺绣注 柯尔克孜刺绣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 锡伯刺绣 满文、锡伯文书法 错金银注 哈萨克刺绣 传统技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3 KB (240 words) - 23:47, 29 January 2025
  • 纳孜尔库姆 (category 维吾尔族文化)
    纳孜尔库姆(維吾爾語:نازىركوم‎,拉丁维文:Nazirkom)或译为纳孜库姆,是约18世纪起源于吐魯番回部,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内流行的维吾尔歌舞形式,被视为是吐鲁番赛乃姆(维吾尔传统舞蹈)。纳孜尔库姆主要在维吾尔族的婚礼、割礼及古尔邦节、肉孜节等重大节日或庆典中表演。2014年纳孜尔库姆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2 KB (2,092 words) - 02:45, 16 November 2023
  • 叼羊(维吾尔族叼羊) 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 姑娘追 传统箭术(锡伯射箭) 传统美术 草编注(哈萨克芨芨草编织技艺) 柳编注(维吾尔族枝条编织维吾尔族刺绣 蒙古族刺绣注 柯尔克孜刺绣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 锡伯刺绣 满文、锡伯文书法 错金银注 哈萨克刺绣 传统技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1 KB (171 words) - 15:12, 10 December 2021
  • 首届铁尔麦研讨会。在新疆、伊犁州各级举办的阿肯阿依特斯大会上也会有铁尔麦的演出。2015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将“中国哈萨克铁尔麦之乡”称号授予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另外,铁尔麦传习所则于2020年12月在特克斯县挂牌成立。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14 KB (2,144 words) - 02:18, 5 June 2024
  •   吴卓胜. 罗布淖尔的回响民歌音乐会乌鲁木齐上演. 中国广播网. 2013-11-11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维吾尔族民歌(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2 KB (166 words) - 16:04, 24 January 2025
  • 哈薩克達斯坦是哈薩克的民間口述文學說唱藝術,用傳統樂器冬不拉伴奏,分為神話題材的黑薩長詩和史詩形式的敘事長詩,代表作有《霍爾赫特阿塔書》《闊布蘭德》《闊孜庫勒帕什與巴彥蘇魯》等,在哈薩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現存的哈薩克達斯坦有200多部,新疆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哈仁村牧民哈孜木·阿勒曼是掌握哈...
    1 KB (175 words) - 14:04, 15 April 2022
  • 且力西(维吾尔语:چېلىشىش;拉丁维文:Chelishish)是流行于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中的摔跤运动。且力西是维吾尔语的音译,有“搏击、较量”的含义,也会被翻译为切力西、且里西、切里西、切里希等。且力西不仅常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等重大节日时或是民运会等体育赛事中举办,在...
    22 KB (3,546 words) - 19:56, 19 November 2023
  • 哈薩克六十二闊恩爾是哈薩克傳統音樂,形成於15世紀中期哈薩克汗國建立後,包含六十二套曲,音樂速度一般為偏慢的行板,使用冬布拉、庫布孜、斯布孜額三種樂器演奏,表演過程包括樂曲,民歌、舞蹈、詩歌等藝術形式,代表作有《凱鄂斯闊恩爾》、《撒勒闊恩爾》、《鐵勒闊恩爾》、《瑪依達闊恩爾》、《阿克鶻闊恩爾》等...
    1 KB (168 words) - 09:56, 15 July 2022
  • 恰克恰克 (文艺) (category 维吾尔族文化)
    恰克恰克(維吾爾語:چاقچاق‎,拉丁维文:Chaq Chaq)是维吾尔人民间以逗人发笑为目的的幽默文艺形式。盛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群众中,在全新疆及周边区域的维吾尔群众中也有流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保护单位为伊宁市文化馆。 恰克恰克是从维吾尔...
    9 KB (1,421 words) - 11:49, 5 March 2022
  • 維吾爾族達斯坦,是維吾爾族傳統民間文學曲藝,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達斯坦」維語意為「敘事長詩」,可分為英雄達斯坦、愛情達斯坦歷史達斯坦,經典曲目有《烏古斯傳(英语:Oğuzname)》、《艾里甫與塞乃木》、《諾孜古姆》等,演唱達斯坦的民間藝人被稱為「達斯坦奇」。 钟廷雄 (编). 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
    959 bytes (95 words) - 04:54, 26 September 2023
  • 土家族 (redirect from )
    原东端余脉的鄂、湘、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区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内,共有9,587,732人(2020年)。在中國人口数仅次于汉族、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列第八大民族,也是中國湖南、湖北与重庆三省市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贵州省第五大民族。土家族本民族语言为两种土家语(畢基語和姆兹語),...
    63 KB (10,939 words) - 03:19, 16 April 2025
  • 普米(普米语:trhwit mim,藏語:ཕྲོང་མི་,威利转写:phrong mi)是中国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怒江傈僳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自治縣和麗江市的寧蒗、玉龙、永勝等地以及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傈僳自治縣。2020年人口为45012人。 普米...
    20 KB (3,110 words) - 12:59, 7 June 2025
  • 河北省大名县,上海市嘉定区,山东省莱州市,四川省沐川县,江西省湖口县 二 草编(哈萨克芨芨草编织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 三扩 831 Ⅶ—55 柳编(广宗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 河北省广宗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二 柳编(固安柳编、黄岗柳编、霍邱柳编、博兴柳编、曹县柳编)...
    261 KB (347 words) - 12:02, 20 April 2025
  • 藏族 (redirect from 圖博)
    藏人忌食马肉、狗肉、鹫鹰肉蛋和鱼虾。不过少数地方亦有吃鱼的传统,年轻人中吃鱼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 牧区传统民居以帐篷为主,多用牛、羊毛编织而成。帐门朝东开。帐内南侧称为“阴帐”,是女主人等妇女的活动空间,在此烧茶、做饭、制作酥油。北侧称为“阳帐”,是男主人居住和待客的地方。...
    68 KB (9,798 words) - 19:55, 5 March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