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漢字的設計差」的別字形。和《表外漢字字體表》的示例字形相近者列於「印標1」欄,與之有設計差的列入「印標」2欄。 《表外漢字字體表》答申時點的人名用漢字,字體方面「以常用漢字為準處理者視為妥當」。本列表對《表外漢字字体表》答申時点的人名用漢字285字,列出戶籍法施行規則別表第二《人名用漢字別表...
199 KB (1,034 words) - 02:57, 20 February 2024
2010年,日本追加196個新的常用漢字,並削除5個漢字,合計共2136字。 由於「辨」、「瓣」和「辯」被合併簡化為「弁」,355個新字体对应的舊字體有357個。 但亦有不少收錄於辭書,而政府未予以公示的舊字體,如《表外漢字字體表》中有「讃」無「讚」,再加上擴張新字體問題,新字體數量遠不止389個。 《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
71 KB (7,460 words) - 02:46, 17 July 2025
擴張新字體,是指使用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漢字表》中簡化漢字的方法來類推簡化表外漢字及《改定常用漢字表》中新增的未簡化的漢字而產生的简笔字。擴張新字體不是日本的標準字體,在正式場合通常應以舊字體代替。 1949年,日本官方發佈《當用漢字字體表》,收錄1850個漢字,不少新字體成為標準漢字...
15 KB (1,530 words) - 01:06, 12 December 2022
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漢字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即有不同的字體;不同的字體,漢字的字体形状不一樣。就算是同样的字体,也会因使用地区或使用者的不同而有字形上的差异。由於各地对字形的使用并没有统...
93 KB (12,453 words) - 18:23, 14 July 2025
本列表按简化字筆畫數羅列了一個简化字對應多個繁體字的情況。淡紅底色的是簡化字;淡藍底色的是可對應的繁體字。 注意: 本文內容包含語文的習慣用法,而不只限於官方標準(《簡化字總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及《通用规范汉字表》)。 漢字按簡體字筆畫數排列,字形以大陸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為準,例如「艹」計3畫。...
85 KB (9,969 words) - 02:54, 12 June 2025
漢字標準,是指字形結構和筆劃符合規範的漢字字體,也就是所謂的正體或正字。中文成語「字正腔圓」,「字正」指漢字書寫的正確。不同時代或不同地方的漢字標準可能有所差異,如「爲」、「為」、「为」,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日本、韓國各有不同規定。至今,大中華區的漢字至少存在着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所頒佈的不同標準。...
17 KB (1,393 words) - 14:47, 16 July 2025
新字形,源於中國大陸漢字改革時所選用之字形,最初標準依據1965年《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以楷體和俗體字为準,對宋体(明體)进行修訂,不單适用於簡化字,還适用於繁體字[來源請求],中國大陸的中易宋体即采用此标准,與臺灣的標楷體及新細明體、香港的舊細明體,还有大陸的中易楷体都有些許差異。 此外,臺灣的國字標準字體...
44 KB (657 words) - 10:23, 17 July 2025
《通用規範漢字表》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組織研制的漢字使用規範,自2001年開始研制,原定名《規範漢字表》。該字表整合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1955年)、《簡化字總表》(1964年初發表,最後修訂於1986年)、《現代漢語常用字表》(1988年)以及《現代漢語通用字表...
50 KB (3,684 words) - 23:09, 18 August 2024
人名用漢字(日语:人名用漢字/じんめいようかんじ Jinmeiyō kanji,發音:[dʑimmeːjoːkaꜜɲdʑi]),是指二戰後日本在戶籍上可記載為孩子名字的漢字中,不屬於常用漢字的漢字,於法務省戶籍法施行規則別表第二(人名用漢字別表)中指定,截至2017年共有863字。若加上常用汉字则目前共有2999个汉字可用于人名。...
13 KB (2,247 words) - 09:02, 29 June 2025
國字標準字體,又稱教育部標準字體、臺灣標準字體,簡稱臺教、臺標,在香港俗稱電腦字,是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之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與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裡規定之漢字(國字)標準字形寫法,主要用於中華民國出版之國民中小學課本、政府公文上。1982年首次公布,日後又經過多次修改,是中華民國的通用文字正體中文的規範依據,但不強制使用。...
29 KB (3,511 words) - 21:59, 18 July 2025
漢字簡化爭論是一個討論漢字正式字體的議題。 「漢字簡化运动」主要指中國大陸推行、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跟进采用的簡化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于1936年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是漢字簡化運動的首次官方嘗試。但次年因時任考試院院長的戴季陶反對而作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重新...
90 KB (11,474 words) - 10:12, 17 July 2025
黑體是汉字和其他东亚文字使用的字体。它的特点是笔画厚度均匀,平笔无节。与白体相反,和拉丁字母的无衬线体(英語:sans-serif)属于同类。 中華民國教育部的國字標準字體把不含圓體的黑体称为“方體”。但使用範圍不大。 “粗体”在非专业人群中可能被误称为黑体,造成中文指称的混乱。...
6 KB (767 words) - 10:14, 19 July 2025
一二三排檢法 (redirect from 一二三漢字筆順排檢法)
一二三排檢法,全稱一二三漢字筆順排檢法,是一種根據筆順和筆畫表來給漢字做排序和檢索的方法,其工作原理與英文和汉语拼音等拉丁文字的字母順序一致。與傳統的筆畫排檢法相比,一二三排檢法免除了數算筆畫和歸併筆形(為五類)的負擔,但保持了排檢的精確度。 該排檢法已應用於Unicode中日韓漢字...
95 KB (1,325 words) - 19:37, 7 July 2025
一點明體 (category 漢字印刷字體)
漢字字形以支援粵語和臺閩漢字。 該字體也以獨立文件的方式分發不同款式。異體版收錄了部分可更換的傳承字形,而 CP 版則是提供標點符號置放於漢字框中間。該字體也在 8.00 版更新時加入「新一細明體」,提供和新細明體一樣行高的開源度量兼容字型。 明體 傳承字形 新細明體 新細明體更新套件 CJK字体列表...
8 KB (660 words) - 15:27, 4 June 2024
字體時默認會使用簡體中文的默認字體,因而字型筆畫等往往遵循中國大陸標準。 万维网联盟建议使用zh-Hans这一语言标签作为语言属性的值和Content-Language的值,以指明网页使用的是简体中文。 廣義上是指歷史上流傳下來(主要是隸變之後的楷書字體)沿用至今的漢字...
32 KB (4,497 words) - 00:24, 5 July 2025
日本漢字(日语:漢字/かんじ Kanji,發音:[kaɲdʑi] ),又稱日語漢字、日文汉字,是書寫日語(特別是現代日語)用的汉字。其與假名共同構成傳統的日語書寫系統。 日本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中文用的漢字(包括簡化字和繁體字)大同小異。古代日本幾乎完全使用汉字...
37 KB (3,899 words) - 10:34, 17 July 2025
漢字按繁體字筆畫數排列,字形以台灣的國字標準字體為準,例如「艹」計4畫。 《通用规范汉字表》注解中列出的异体字用法,若在現代繁體中文裏同樣是罕見的異體字,此處也不列出(例如《通用规范汉字表》规定“喆:可用于姓氏人名。”但現代的繁體中文也幾乎不再以「喆」作為「哲」的異體字)。 本表...
45 KB (5,575 words) - 03:32, 17 July 2025
的修改亦脫離香港市民和過去教育上的習慣,《參考字形》仍偏向2000年字形表爲主。 中文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常用字字形表 香港電腦漢字參考字形 漢字規範列表 國字標準字體 繁體字 現已轉職新亞研究所 李學銘. 常用字字形表 (PDF). 中國語文通訊. 1989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
36 KB (3,316 words) - 10:24, 17 July 2025
漢字,而大韓民國會在名字、重要節日及場合中使用,同時在諺文消歧義時會使用漢字並記。今日不能讀寫漢字的韓國民眾也很多,年輕人尤甚。韓國漢字字形大約相同中国大陆的繁体字、香港澳門的常用字、中華民國的正體字、日本的舊字體,惟少數字形有異,如「曺」(曹)。 “韓國漢文教育用漢字1800”中收錄的大部分漢字...
34 KB (2,832 words) - 10:33, 13 July 2025
字體作為限制出版品汉字使用。 由于《当用汉字表》存在一些问题,1981年日本决定公布《常用漢字表》(1945字),廢止了《當用漢字表》,算是漢字限用與簡化政策的緩和化。其目的是規範而非限制漢字使用,不具有強制力。2010年又发布了《改定常用漢字表》,将常用汉字增加至2136字。此為日本目前的用字標準。...
42 KB (6,489 words) - 20:37, 18 July 2025
《簡化字總表》,指的是中國大陸第一個明確寫出了規範寫法的簡化字列表,也是2013年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主要參考標準,雖然其中已經包含了當今社會大部份所用的簡體字,但在一些細節上不夠完善,例如没有提到這個列表以外的汉字一應該怎麼類推簡化、部首應該如何取代等。 《簡化字總表...
24 KB (3,339 words) - 16:55, 16 July 2025
字體,則成為變體假名,偶爾還能在商家招牌見到。 現代日语中,平假名常常用来表示日语中的固有詞彙及文法助詞;為日文漢字表音時一般也使用平假名,稱為振假名。部分文獻記載平假名是由學問僧空海所創製,可是這說法遭到質疑:反對的人認為,平假名形成的起因,應是當時日本人把漢字...
11 KB (584 words) - 09:46, 6 June 2025
粵語字是泛稱用於書寫粵語白話文的漢字,它有很多常用的別稱:粵語用字、粵語漢字、粵語方言字、廣東字、廣州話字、香港字;台灣字体廠商通常稱之為廣東外字或香港外字。粵語字主要通用於粵語使用者之間,尤其於港澳地區甚為多見,常用於私人或群體溝通、網絡論壇、香港媒體、書刊雜誌、劇本和一些字幕。...
21 KB (1,533 words) - 09:27, 20 July 2025
以下列出各地區的漢字標準(不包括字書及字元編碼)。曾多次發表的只列出最新的版本。 見舊字形、传承字。 汉字规范 汉字字汇 中日韩字体列表 传世古籍印刷字首部规范 国家标准《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信司. 2021-10-27 [2021-11-23]...
8 KB (160 words) - 17:46, 13 July 2025
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报请国务院审阅。 1975年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傳達周恩來對《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意見:「此事(簡化漢字)主席說了那麼長時間了,為什麼這一次才這麼一點?」「漢字簡化方案讓群眾討論提意見,這一條好。」周恩来的批评让文改会和叶籁士大为紧张。文改会认为,《第二次汉字...
30 KB (4,201 words) - 13:12, 8 July 2025
部首 (category 漢字檢索)
對於日本漢字,日本的字辭典大多沿用康熙字典的部首,並在其後加註新字體。類似中國大陸的「多開門」方式,有些國語辭典(五十音順)為了查找方便,會加設「新部首」,可在該部首下查到漢字真正的部首;而漢和辭典(部首序)則會在每個部首下加註不屬於該部首的漢字,並引導至正確的部首。 日本漢字部首總共有253個,見Radical Table...
10 KB (1,398 words) - 17:55, 2 May 2025
字體)、⻍(港臺舊字形、韓國、日本舊字體)、⻎(臺灣教育部)」、「礻(中國大陸規範、臺灣教育部)、礻(日本新字體)、⺬(日本舊字體、韓國、港臺舊字形)」、「爫(中國大陸、港臺新字形)、⺥(舊字形)」等,會合併編碼。這些部首的寫法差異就會交由字型處理。比如說,使用依中國大陸漢字標準《印刷通用漢字...
78 KB (6,893 words) - 18:30, 14 July 2025
汉字的简化方案,如日本汉字採用新字体(舊字體在现代日语仍可交互使用)、中國大陸採用简化字為主。漢字在新加坡以及其他除馬來西亞之外的东南亚華人地區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度很少,不过也有自己的简化方案(或比照简化字,但中文傳統漢字在民間仍少量通用)。而馬來西亞華人地區的漢字...
66 KB (5,354 words) - 16:14, 5 July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正式文書(与漢字并用) 1988年8月以前的电报、不支持双字节的电脑系统(使用半角片假名) 行文中對某詞(可以是漢字或原本用平假名書寫的詞)表示強調時。 歌詞中作為歎詞使用(如“ア”行片假名、“ヨ”),通常写成拗音样的小字。 下行汉字为片假名的字源。...
12 KB (591 words) - 03:15, 17 May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對於香港地方命名記載是漢字、假名混用。假名用於直譯英文名;漢字方面除引用原漢字名和香港通用意譯英文名外,又會自行意譯原英文名。至香港日佔時期,日本軍政府曾將香港市區的多處街道及地方重新命名,並分區統治,而不少名稱都是日本化的名稱。 以下列表...
27 KB (1,069 words) - 07:34, 26 March 2025
其他還有對外來語名詞配上漢字的也是使用片假名標示。 煙草(タバコ) 合羽(カッパ) 基督(キリスト) 又,近代以來歌詞、詩詞或其他特殊文章亦會有漢字詞配上其他相關(相近、相同或相反)詞彙作爲讀音的用法。 未来(あした) 地球(ほし) 凝視(みつめ)る( ) 漢(おとこ) 強敵(とも) 本気(マジ) 各種字體大小在英語中的傳統稱呼參見英文维基百科页面...
4 KB (319 words) - 10:05, 4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