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臟腑用藥法要》,簡稱《》。 此書為陶弘景收錄《湯液經》部分方劑,加以《黃帝內經》條文,以五臟補瀉原理編寫成此書,充斥著道教養生修真思想。多數方劑與《傷寒雜病論》同源於《湯液經》。此書起初並未廣傳於世,然而因近代敦煌文獻的出土而被收藏、出版,成為了解中醫早期發展的重要參考文獻之一。...
    6 KB (1,178 words) - 11:23, 5 December 2024
  • 中医学 (redirect from 中医诊)
    中医的某些治疗手法或药物的效果(简称“废医验药”)。 2019年,香港歷史學家陳振銘在“由《臟腑用藥法要》到香港當代新經學”指出了陰陽五的儒家政治哲學來源,還原了《臟腑用藥法要》中關於《湯液經》的內容,而且否定了《黃帝內經》與陰陽五行理論作為中醫基礎理論的地位。...
    67 KB (10,102 words) - 01:55, 3 May 2025
  • 蘇沈良方:又名《蘇沈內翰良方》、《內翰良方》,凡十五卷,北宋沈括、蘇軾合撰。 藥分劑:清朝沈金鰲編寫的中藥學著作。 諸病源候論:又名《巢氏病源、《巢氏诸病源候论》,共五十卷。隋代太醫博士巢元方等人於大業六年奉敕所編著,是現存中國第一本病因、病理與證候學專論。 臟腑用藥法要:簡稱《》,作者陶弘景,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醫著作。...
    7 KB (1,180 words) - 10:52, 29 November 2024
  • 2019年,香港歷史學家陳振銘在“由《臟腑用藥法要》到香港當代新經學”指出了陰陽五的儒家政治哲學來源,還原了《臟腑用藥法要》中關於《湯液經》的內容。他认为《湯》采用南岛民族祖宗的“连山”“归藏”十六卦学说,而且当中阴阳是与今文学派颠倒的。 陳振銘,《由《臟腑用藥法要》到香港當代新經學》,亞馬遜,[1]...
    2 KB (223 words) - 03:42, 22 December 2024
  • 無不備,蓋古經皆有無方,自此始有有方,啟萬世之程,誠醫門之聖書。」 但根據晉皇甫謐序《針灸甲乙經》:「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以及近代從敦煌出土的梁陶宏景《臟腑用藥法要》記載:「漢晉以還,諸名醫輩,張機、衛汜 [汛]、華元化、吳普、皇甫玄晏、支...
    12 KB (1,626 words) - 21:25, 16 May 2025
  • 剂型,针灸麻醉,人机诊治系统等创造发明。赤脚医生上山下乡,中医药海内外的推广扩展,均有长足进步,学术交流,医学投资日益增多。 陳振銘,《由《臟腑用藥法要》到香港當代新經學》,亞馬遜,[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许济群 (编). 绪言. 方剂学 5.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1 KB (1,678 words) - 17:36, 24 February 2025
  • 者認為這些所謂的古本皆是以唐本、宋本為底本,再加上部份後人補寫的條文而成。 中国近代敦煌发现《臟腑用藥法要》其中方药部分被部分学者认为是伤寒论前身,有学者认为其中方药五脏用药等,是原于《伊尹汤液经》,由此可见伤寒论前身一班。 在日本漢醫界流傳的《傷寒論》版本,主要來自宋版與成註本。宋版《校...
    18 KB (3,084 words) - 04:00, 22 December 2024
  • 卷、《客疾五藏狂顛病方》十七卷、《金瘡瘲瘛方》三十卷、《婦女嬰兒方》十九卷、《湯液經》三十二卷、《神農黃帝食禁》七卷,原書今俱已失傳。梁代·陶弘景曾經親眼見過《湯液經》,從中摘抄部分方劑,寫成《臟腑用藥法要》一卷。 經方的另一種說法,也是現今中醫學界最為普遍的說法[來源請求],是指中國漢朝...
    5 KB (965 words) - 04:01, 22 December 2024
  • 黃連阿膠湯,出自《傷寒雜病論》。又名小朱鳥湯。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時下利純血如雞鴨肝者。 心煩、不得臥,為陽燥薰心、血虧液耗之手少陰心經病像。黃連、黃芩清熱,芍藥血去瘀,阿膠、雞子黃補血。 方劑列表 陶弘景,臟腑用藥法要 張機,傷寒雜病論,第十一,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曹穎甫,傷寒發微 p173-174...
    1 KB (102 words) - 01:50, 4 May 2023
  • 陶弘景除以上兩本醫學著作,尚整理補充了《肘後方》,以及《效驗方》五卷、《集藥》一卷、《靈奇秘奧》三卷、《養性延命錄》兩卷,均已散失。此外,有題為「梁陶弘景撰」的《臟腑用藥法要》。 宋孝武帝時改為「太祖文帝」。 无谥号,废帝為後世史書常用的名稱。...
    146 KB (20,518 words) - 10:04, 27 March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