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爾名:Mymoorapelta)意為「摩爾的盾」,是以發現牠的化石的採石場為名。摩爾是種類恐龍,化石發現於科羅拉多州西部的莫里遜組,年代為晚侏儸紀啟莫里階到提通階。化石包含一個關節脫落的部份頭顱骨、三個不同部位的骨骸、以及其他顱後身體部位。莫里遜組的摩爾化石,發現於第4到第5地層帶。...
    3 KB (377 words) - 14:33, 6 March 2022
  • 根據不同的研究人員,多刺亞科曾被歸類於科。例如在1998年,詹姆士·柯克蘭將其修改為多刺亞科,是科的一個亞科,包含:多刺、加斯頓摩爾,或是結節科。 在2001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在一個亞目的系統發生學研究中,再將多刺亞科修改為多刺...
    8 KB (1,197 words) - 06:39, 27 November 2021
  • (北美洲中部南達科塔州) 匈牙利 Hungarosaurus (中南歐匈牙利) 林 Hylaeosaurus (英格蘭南部薩塞克斯郡) 摩爾 Mymoorapelta (北美洲中部科羅拉多州) 尼奧布拉拉 Niobrarasaurus (北美洲西部堪薩斯州) 結節 Nodosaurus (北美洲西部懷俄明州、堪薩斯州)...
    10 KB (724 words) - 19:25, 3 June 2024
  • 類可能是獨立於其他兩科,包含所有接近加斯頓,而離埃德蒙頓、包頭較遠的所有物種。也曾因為缺乏尾巴上的骨槌,而被分類於結節科。多刺亞科包含:林、多刺、以及摩爾。科學家對於多刺類的分類有不同看法,從成立獨自的多刺科,到科內的一個亞科。...
    9 KB (1,328 words) - 22:51, 3 May 2024
  • 名:Panoplosaurus)是類結節科的一恐龍,化石出土於加拿大亞伯達省晚白堊世(坎潘期中期,約7600萬至7500萬年前)的恐龍公園層。最初於1917年首次發現,1919年由勞倫斯·賴博根據其大規模的裝甲而命名,名意為「全副武裝的蜥蜴」。過去某些歸入埃德蒙頓...
    7 KB (1,030 words) - 09:50, 8 January 2024
  • 多刺名:Polacanthus)又名釘背,名稱衍化於希臘文,poly-/πολυ-意為「許多」,acantha/ακανθα意為「棘刺」或「刺針」。多刺是種有護、尖刺、以植物為食的早期亞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歐洲,約1億3000萬年前到1億2500萬年前。 多刺...
    6 KB (789 words) - 12:04, 17 February 2022
  • (學名:Acanthopholis)是亞目結節科下的一種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英格蘭,約1億年前,相當於森諾曼階。棘的鱗甲由橢圓形片組成,水平地排列於皮膚上,在頸部、肩膀有尖刺延伸出,沿者脊椎排列。牠們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牠的大小估計約為3到5.5公尺長,體重接近380公斤。...
    5 KB (785 words) - 07:43, 30 April 2023
  • 史色(學名:Ahshislepelta)是下目科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 正模標本(編號SMP VP-1930)是一個關節相連、不完整的身體骨骼,是個成年個體,包含:肩帶、部分左前肢、脊椎、皮內成骨。這些化石是在2005年到2009年發現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聖胡安盆地,屬於Kirtland組的Hunter...
    2 KB (230 words) - 13:49, 16 November 2021
  • 名:Ankylosaurus,意為「僵硬的蜥蜴」)是科恐龍的一個,當中只有一種,為大腹(A. magniventris)。最大的特點是擁有全骨板覆蓋的身驅及巨型的尾部棒槌,也是科內最大型的物種,不過牠們的體重只有2噸到4噸,非常輕量級,身高也比同體長的恐龍低很多,方便中心...
    15 KB (2,148 words) - 09:35, 4 October 2023
  • 名:Dyoplosaurus,意為「雙倍裝甲的蜥蜴」)是一科恐龍,化石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晚白堊世(坎潘階中期,約7650萬至7500萬年前)的恐龍公園層。與同地層的刺、無齒近緣,亦曾一度被認為是包頭的異名。 1919年李維·斯騰伯格(Levi Sternberg)在加拿大亞伯達省紅鹿河(英语:Red...
    13 KB (1,469 words) - 01:52, 29 July 2023
  • 名:Saichania,意為「美麗的」)是一植食性的科恐龍,來自晚白堊世的蒙古和中國。 首具化石於1970年代發現於蒙古。1977年命名了模式種胡山美(Saichania chulsanensis)。對於該的敘述主要來自有限的化石材料;尤其是身體後部所知甚少。 美...
    13 KB (1,820 words) - 05:23, 2 March 2024
  • 埃德蒙頓名:Edmontonia,意為「來自埃德蒙頓」,或譯愛德蒙頓)是結節科的一類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拉臘米迪亞,分布範圍相當於現在的北美洲西部,化石出土於加拿大亞伯達省坎潘階的馬蹄鐵峽谷層(英语:Horseshoe Canyon Formation)和恐龍公園層。...
    29 KB (4,211 words) - 06:47, 2 May 2023
  • 齊亞名:Ziapelta,意為「齊亞(英语:Zia people (New Mexico))的裝甲」)是科的一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拉臘米迪亞南部。化石是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坎潘階科特蘭組(英语:Kirtland Formation)發現,並於2014年由類專長的古生物學家維多莉亞·阿布爾(英语:Victoria...
    9 KB (1,242 words) - 09:00, 30 April 2023
  • 牛頭怪名:Minotaurasaurus,意為「米諾陶蜥蜴」,或譯牛頭怪、米諾陶)是一科恐龍,化石是一個近乎完整的頭骨,出土於蒙古的德加多克塔組(英语:Djadochta Formation),年代為晚白堊世坎潘階(約7500萬至7000萬年前)。 2003年私人化石收藏家拉瑪錢德蘭(英语:V...
    7 KB (844 words) - 04:18, 2 May 2023
  • 覆尾名:Stegouros,意為「有屋頂的尾巴」,或譯劍尾)是種類恐龍,化石發現於智利南部上白堊紀的多羅諦層(英语:Dorotea Formation)。模式種兼唯一種伊倫蓋森覆尾(Stegouros elengassen)於2021年12月1日發表,對其了解來自於一具部分關節連接、...
    8 KB (788 words) - 08:36, 1 May 2023
  • 名:Scolosaurus,意為「尖樁蜥蜴」)是科的一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拉臘米迪亞,化石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坎潘階中期(約7400萬年前)的恐龍公園組下部層位和老人組(英语:Oldman Formation)上部層位都有發現過。屬下包含兩個物種:模式種庫氏刺(Scolosaurus...
    24 KB (3,120 words) - 04:52, 18 October 2023
  • 名:Struthiosaurus,由拉丁語struthio「鴕鳥」及希臘語sauros「蜥蜴」組成,意為「鴕鳥的蜥蜴」;或譯為鴕鳥或厚)是類結節科恐龍中已知體型最小、最原始的類群之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桑托階至馬斯垂克階)的歐洲群島,相當於現在的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法國等...
    15 KB (1,720 words) - 08:39, 1 May 2023
  • 結節亞科(Nodosaurinae)是亞目結節科的一個演化支,生存於白堊紀的歐洲、北美、南美。定義為包括紡結節(Nodosaurus textilis)、但不含武裝林(Hylaeosaurus armatus)、梅氏摩爾(Mymoorapelta maysi)或福氏多刺(Polacanthus...
    7 KB (518 words) - 14:43, 27 July 2023
  • 名:Zaraapelta)是蒙古晚白垩世植食性科装甲类恐龙已灭绝的一个,模式种游牧猬(Zaraapelta nomadis)由阿等人于2014年命名和描述。猬所知于西戈约特组发现的单个颅骨,在系统发育分析中与多智关系最近。 2000年,菲力·柯里(英语:Philip...
    5 KB (891 words) - 06:02, 10 March 2024
  • 古蜴(學名Palaeoscincus)又名古伊犁,意為「古代的石龍子」,是亞目恐龍的一,狀態為疑名。化石只有牙齒,發現於蒙大拿州的朱迪斯河組,地質年代為上白堊紀坎帕階中期。就像其他由約瑟夫·萊迪(Joseph Leidy)所命名的,例如恐齒、強及糙齒,古蜴...
    6 KB (723 words) - 11:41, 18 October 2021
  • 南极名:Antarctopelta,发音:/ænˌtɑːrktoʊˈpɛltə/ ann-TARK-toh-PEL-tə,意为“南极盾”)是类恐龙的一个,生存于晚白垩世的南极,仅含一个已知物种奥氏南极(A. oliveroi)。它是种身长不超过4米(13英尺)的中型...
    16 KB (1,807 words) - 09:19, 17 June 2023
  • 爪爪名:Pawpawsaurus)是結節科的一類恐龍。化石是一個完整、缺乏下頜的頭骨,於1992年5月發現於德州塔蘭特縣的瓦契塔群(Wachita Group)爪爪組(英语:Paw Paw Formation)海相沉積岩層,年代為白堊紀阿比階晚期(約1億年前)。隔年發表模式種兼唯一種坎氏爪爪龍(P...
    7 KB (641 words) - 09:14, 1 May 2023
  • 劍節(學名:Stegosaurides)是科(或可能是劍下目)的一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的亞洲。劍節的化石發現於中國甘肅省黑山附近的新民堡群,化石包括破碎脊椎。名意為「劍的外形」,有時被誤拼為Stegosauroides。 模式種是凹劍節(S. excavatus),是由布林(Birger...
    1 KB (136 words) - 08:10, 31 May 2021
  • 科(學名:Ankylosauridae)是群裝甲恐龍,與結節科一同構成下目。科最早出現於1億2200萬年前,並且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中全部滅絕。科恐龍發現於北美洲、歐洲、以及東亞,但很少保存良好的標本,大部分只發現骨頭碎片。 ...
    11 KB (1,108 words) - 20:23, 3 June 2024
  • (學名:Hylaeosaurus)又名森林、叢林或海拉爾,是種原始亞目恐龍,是理查·歐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提出恐龍總目的第一次定義時,所參考的三類動物之一,而且是當中最不清楚的。在1832年,吉迪恩·曼特(Gideon...
    5 KB (618 words) - 19:24, 3 June 2024
  • 亚科(学名:Ankylosaurinae)是科的一个亚科,生存时期从大约1.0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延续至大约66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末,成员包括、绘、包头和美等。 该亚科的定义为与的关系近于沙漠的所有,鉴别特征包括背视图中项架遮挡枕骨,以及略被方轭骨突遮挡的方骨髁。...
    4 KB (180 words) - 06:05, 9 July 2022
  • 頂盾名:Stegopelta)意為「如屋頂般的盾」,是亞目是一。化石包含一個部份骨骸,發現於懷俄明州弗里蒙特郡的Frontier組,年代為白堊紀的晚阿比階到早森諾曼階。 在1905年,塞繆·溫德·威利斯頓(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敘述了一個類骨骸(編號FMNH...
    5 KB (640 words) - 12:19, 7 September 2022
  • 名:Platypelta)或译扁,是一已灭绝的科(亚科)恐龙,化石发现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晚白垩世(早坎帕阶晚期,约7750至7650万年前)的恐龙公园组,模式种是库氏宽(Platypelta coombsi)。 1914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巴纳姆·布朗(Barnum...
    6 KB (879 words) - 12:39, 1 May 2023
  • 天鎮名:Tianzhenosaurus)是科的一,化石發現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的趙家溝村,該地屬於灰泉堡組(Huiquanpu Formation),年代為白堊紀晚期。 天鎮只有一個種,楊氏天鎮(T. youngi),化石包含一個完整的頭顱骨與身體骨骼。天鎮是種體型中等的類,頭顱骨長度約為...
    2 KB (187 words) - 02:53, 18 April 2023
  • 德克薩斯名:Texasetes)是種類恐龍,生存於下白堊紀的北美洲。德克薩斯的研究有限,化石發現於德州塔蘭特縣的爪爪組(Paw Paw Formation),地質年代為阿比階晚期,該地也發現了另一種結節科恐龍,爪爪。德克薩斯的身長為2.5到3公尺。 德克薩斯的模式標本(編號USNM...
    3 KB (349 words) - 13:24, 7 October 2023
  • 科瓦名:Alcovasaurus)是一科裝甲類恐龍,生存於侏儸紀晚期的北美洲。化石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納特羅納縣的莫里遜組。模式種長刺阿科瓦(Alcovasaurus longispinus)曾經被歸為劍的一個種長刺劍(Stegosaurus longispinus)。...
    12 KB (1,571 words) - 17:35, 10 Decembe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