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世界宣教会议(英語:1910 World Missionary Conference)又稱愛丁堡世界宣教會議于1910年6月14日至23日举办,该会议的举办标志着现代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开始。最早的合一會議可追溯到1854年。此次会议的主席约翰·穆德就是后来普世教会协会的创办者,他在1946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
2 KB (184 words) - 17:54, 3 June 2025
1910年世界宣教会议;此次会议的主席约翰·穆德就是后来普世教会协会的创办者,他在1946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与会的教会领导者达成一致,在1937年创建普世教会协会,将信仰与教制运动、生活与行为运动两个组织进行合并。 普世教会协会的正式成立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被迫推迟到1948年...
13 KB (1,566 words) - 03:16, 4 July 2025
開始時稱為“向心運動”,主要對象為基督宗教。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开端是1910年在英国爱丁堡舉行的世界宣教會議,由歐美等地的基督新教教派發起。1921年在瑞士日內瓦成立的国际宣教协会(IMC)、194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的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WCC),都是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產生的組織。...
12 KB (1,839 words) - 03:17, 4 July 2025
传教士,亦作宣教師或宣教士(英語:Missionary),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士这个词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
21 KB (2,809 words) - 01:23, 3 July 2025
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 (category 1922年書籍)
Lobenstine)担任特委会委员长。这本书的英文标题也被翻译成《基督教占领中国》,因此成为1920年中国非基督教运动的导火索之一。 1910年世界宣教会议在英国爱丁堡举行,会议决定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基督教合一运动,中国也相应组织中华续行委办会作为区域性执行机构。中华续行委办会编写此书的最初目的...
5 KB (495 words) - 09:16, 21 November 2023
黛娜·羅伯特 (category 世界基督教學者)
世界基督教學科。她在女性研究、非洲基督教、美國宣教、全球網絡、國際友誼等研究範疇也甚大供獻。她對歷史學和宣教學的貢獻也為下一代的學者立下根基。 羅伯特和M·L·丹尼爾(M.L. Daneel)創立了北美第一個在大學的世界基督教研究中心。 她是愛丁堡2010會議的講員。此會議主要紀念1910年世界...
13 KB (1,411 words) - 20:28, 1 August 2022
約翰·穆德 (category 1865年出生)
宣教會議(Edinburgh Missionary Conference, 1910年),聯合各宗派在宣教大使命下合一,此一會議成為二十世紀教會合一運動的起頭,並啟發及指示了許多二十世紀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重要人物。當1948年普世教会协会(World Christian...
7 KB (1,197 words) - 18:41, 21 May 2025
毕尔逊 (category 1837年出生)
Volunteer Movement)。在19世纪末期,他作为这场运动的领袖,提倡海外宣教。1910年,在毕尔逊退休之后,毕尔逊来到了韩国。并且在1912年,他在韩国建立了毕尔逊圣经学院,即今天的平泽大学。 毕尔逊出生在美国纽约市,是家中的第9个孩子,父亲斯蒂芬·毕尔逊...
9 KB (1,409 words) - 11:42, 25 December 2021
賁德新 (category 1863年出生)
Nordquelle)建立聯繫,之後返回中國 自1912年时,賁德新出版了一个中文刊物稱作《通傳福音真理報》。他們仍然在正定宣教,直到1916年遷移到北京。當時接受洗禮的信徒包括張靈生(1910年)與魏保羅(1916年)。 從1914年起,許多使徒信心會宣教士,包括賁德新在内,與神召會聯繫 。 1916年...
11 KB (1,393 words) - 17:37, 9 February 2022
的學術期刊—《世界基督教研究》,此期刊由同行評審, 每年出版三期。另外,此中心是耶魯-愛丁堡會議的主要籌劃者之一,該會議主要討論世界基督教發展和宣教運動歷史等議題。此中心也有自己的研究資料庫。 以下為部分與此中心有聯繫的學者的書目: Adogame, Afeosemime...
5 KB (648 words) - 08:26, 9 December 2023
中田重治 (category 1870年出生)
该杂志主要由中田撰写,最初每月出版一次,但后来变成每周一次。 1918年传福音 大约在这个时候,中田与幸田露伴互相交谈,并举行了儿童宣教。 在1918年1月6日在神田的基督教青年会(YMCA)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内村鑑三、木村清松、中田等人开始了再臨運動,是当时涉及日本基督教界的运动。5...
27 KB (4,123 words) - 15:13, 9 July 2025
1910年也是愛丁堡世界宣教會議的那年。 諾曼·代·澤西(英語:Norman S de Jersey)做了主教15年,及後1934年約翰·韋勒(英語:John R Weller)繼任。財政緊据使他鞏固,成為阿根廷及南美洲東部主教,同時保留福克蘭群島的監牧,並在技術上直到1946年...
7 KB (820 words) - 22:58, 4 July 2025
近代中国基督新教史 (redirect from 1807年至1953年间的中国基督教新教)
十九世纪早期,英语圈发生了宗教大复兴(常被称为第二次大觉醒),因此促进了海外的宣教,于是英美国家的不少传教士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去传播基督教的信仰。十九世纪被称为宣教的伟大世纪。 1807年,第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进入中国,之后陆陆续续有更多的传教士及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来到中国。传教士刚入中国的时候,...
40 KB (6,243 words) - 04:05, 8 May 2025
9月20日 (category 自2021年9月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
1793年:弗萊切·克里斯蒂安,英國海員、軍官。(1764年出生) 1804年:皮埃爾·約瑟夫·博納泰爾,法國動物學家。(1752年出生) 1828年:若江公義,日本江戶時代地下人。(1766年出生) 1879年:李庥,英格蘭長老會牧師,也是該教會第一位前去臺東宣教的牧師。(1840年出生) 1884年...
19 KB (2,599 words) - 10:33, 29 June 2025
孫中山 (category 1866年出生)
1925年1月,孫中山堅持速開國民會議以解決國是,段祺瑞卻主張召開善後會議。2月,善後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共兩黨均激烈反對,4月善後會議結束,一無所成。孫中山扶病入北京,苦無成果,終於病情惡化。3月11日,孫中山在總理遺囑上簽名,遺囑稱「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
139 KB (17,189 words) - 13:46, 18 July 2025
兰州的塔科玛公园,在那里一直居住到1989年。之后,大会总部搬到了它现在于马里兰州银泉市的所在地。 1870年代时教会通过宣教和复兴来传福音,到1880年其信徒人数增加了三倍,达到16,000,并在19世纪末期在北美以外建立了自己。继续快速增长,在1901年有了75...
52 KB (6,397 words) - 07:49, 3 July 2025
清朝 (category 1636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外交方面,除了與周邊東亞國家有往來,當時正值航海時代,西方人直接透過海路進行貿易及宣教活動,其中以耶穌會的傳教士最先踏入中國。本來康熙帝頗為支持傳教士來華,但羅馬教皇於康熙43年(1704年)降旨不准中國信徒祭祖、祀孔而引發「禮儀之爭」,康熙帝大怒,乃開始禁教。康熙帝晚年,宮中爆發政爭...
352 KB (49,451 words) - 15:51, 30 June 2025
塞繆爾·馬里努斯·茨維默 (category 1867年出生)
作為這項偉大文學事業的一部分,他於1912年定居開羅,與尼羅河傳教出版社合作,使其成為「穆斯林基督教文學的生產點」。 作為1910年愛丁堡世界傳教士會議的成果,他於1911年創辦了《穆斯林世界》季刊,並自費編輯到1947年,因為「如果基督教世界的教會要帶著福音進入穆斯林世界,他們必須知道並瞭解它。」 他創立了美國穆斯林基督教文學協會(A...
11 KB (1,669 words) - 12:00, 26 April 2024
胡適 (category 布雷顿森林会议代表)
1904年,13歲的胡適在家人安排下与遠房親戚江冬秀订婚。江冬秀雖為鄉村女子,但卻是書香門第,雖不是博聞強識,也念過幾年私塾,識得幾個字。之後,胡適跟隨其三哥到上海,入梅溪学堂。 1905年,胡適进上海的新式學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取中国公学。1908年,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1910年...
99 KB (13,983 words) - 02:54, 18 July 2025
圣经汉语译本 (category 自2024年8月有疑似原创研究语句的条目)
NLT聖經(中譯本),2012年 圣经和合本根据拜占庭多数文本更新版,2013年 聖經當代譯本(修訂版),2016年 現代中文譯本2019,2019年 環球聖經譯本,2022年 和合本圣经(Chinese Union Version)是现在華語新教各教會最普遍使用的译本[來源請求]。1890年在上海第二次的宣教士会议...
15 KB (1,999 words) - 10:22, 8 June 2025
愛丁堡大學新學院 (category 自2025年7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
年前進行翻新工程,現在則成為學生的閱讀工作室。 後者則為蘇格蘭教會總會所,蘇格蘭教會每年召開的總會以及舉世聞名的1910年世界宣教會議均在這裡舉辦。1999-2004年間,位於荷里路德的蘇格蘭議會大樓進行動工,新學院大樓的會議廳則成為蘇格蘭議會臨時會議場所。...
28 KB (3,178 words) - 14:53, 14 June 2025
满洲国 (category 自2025年7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
Curia))中的传信部(一个负责宣教工作的纯宗教性质部门)委派为“天主教满洲宣教团与圣座驻满洲政府临时代表”,而不是被负责处理国家级外交关系的教廷国务院委派。 有关教宗庇护十一世时期是否“承认满洲国问题”的历史争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段琦引用了国内青年学者刘国鹏博士的观点,即“梵蒂冈事实...
113 KB (14,799 words) - 12:59, 19 July 2025
宣教的可能性。 1908年:斐迪南一世宣布保加利亞地區成為保加利亞王國,自己則加冕成為首任保加利亞沙皇。 1910年:葡萄牙共和主義者針對國王曼紐二世發動革命行動,最終成功推翻君主立憲制。 1913年:袁世凯政府将满蒙公路修筑权让与日本。 1918年...
15 KB (2,005 words) - 06:47, 8 July 2025
福建协和大学 (category 1915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中国福州的一所教会大学,福建省第一所现代化大学,1916年至1951年实际办学35年。是今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之一。 清宣统元年(1910年),英美差会在苏格兰召开的世界宣教会议,提出在福建成立基督教教会大学的计划 。 1911年3月,在福建传教的6个主要的美英差会:美国美以美会、美国...
12 KB (1,749 words) - 14:28, 24 March 2025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都会向“为促进民族国家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军备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颁发诺贝尔和平奖。该奖是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以及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根据诺贝尔的遗...
89 KB (4,017 words) - 23:26, 28 May 2025
宗教改革之后,圣经继续被翻译到不同的语言中,翻译组织主要是新教的机构,如威克理夫國際聯會、新部落宣教协会(New Tribes Mission),以及各国的圣经协会。 在英语世界中(注明:英語國家基督徒總量上以新教徒占優,且英國很早就與天主教會決裂,所以聖經以新教聖經爲主),钦定本圣经...
38 KB (3,483 words) - 12:12, 20 July 2025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 (category 1922年建立的宗教組織)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的前身是成立于民国2年(1913年)的“中华续行委办会”。1913年,美国人穆德到上海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基督教全国大会,以便贯彻1910年英国爱丁堡会议之精神,推动在中国的160多个差会合一,在中国开展传教,各宗派及教会团体代表120人出席了此次大会。会议...
16 KB (2,692 words) - 19:29, 11 May 2025
戴斯蒙·屠圖 (category 1931年出生)
擔任教會權威。為了解決這一點,Aelfred Stubbs(英语:Aelfred Stubbs)提議屠圖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受神學教師的訓練。 從國際宣教協會(英语: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Council)(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Council)的神學教育基金(Theological...
32 KB (6,321 words) - 00:27, 4 July 2025
年,沈阳市总共有天主教堂13处,教牧人员21人。 基督新教是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随后传入辽宁沈阳地区。1872年,英国苏格兰基督教长老会差会派宣教士罗约翰到沈阳传教,成立沈阳东关基督教长老会,是为基督教正式进入沈阳。截至2003年,沈阳市总共有基督教会、堂点153处,教牧人员98人。...
212 KB (20,617 words) - 06:31, 15 July 2025
义和团运动 (category 自2022年1月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
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 愚蒙之體仙人藝,定滅洋人一掃平。 1856年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後,咸豐皇帝與列強簽訂天津條約,割地或建立租界已不限于渔村荒地,同时開放通航通商,允许西人深入内地宣教。而列强,鼓励宣教士拓展教務,中國基督徒增加,引發守舊民眾對西人的反感。這使得義和團产生动机,他們...
180 KB (28,393 words) - 14:50, 16 July 2025
四川天主教 (redirect from 巴黎外方傳教會四川宣教史)
Sen)於1774年進入貴州東北部傳道。後有四川女傳道員羅宋氏在貴陽市婦女中傳道。1798年,又有四川傳道員胡世祿在貴陽傳道並在當地建堂,即現在的貴陽聖若瑟主教座堂。19世紀有四川女傳道員易貞美到貴州宣教,並在當地殉道。2000年10月1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她封聖。 徐德新主教主持的四川教會第一次大會於1803年...
96 KB (9,595 words) - 09:25, 4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