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420年—479年)的行政区划袭承东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州是第一级行政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一般称刺史,授予權臣則改稱牧。 郡是第二级行政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一般称太守,丹楊郡称丹楊尹,郡王的封地則改太守為内史,開國郡公的封地則改太守為相。 县是第三级行政区。县的最高行政...
58 KB (234 words) - 07:20, 10 February 2025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朝宋,又称前宋,是中国歷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而建立。国号宋,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或南朝宋。以刘裕世居彭城为春秋时宋...
51 KB (8,419 words) - 17:47, 28 June 2025
桃園市行政區劃係描述與今中華民國桃園市相關之行政區劃沿革,及現今桃園市之行政區劃範圍。 目前桃園市劃分為13區(含1原住民區),其中面積最大和最小的行政區分別是復興區和八德區,兩區面積分別為350.7775平方公里和33.7111平方公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行政區分別是桃園區和復興區,2024年底兩區人口分別為475...
49 KB (3,040 words) - 02:44, 17 July 2025
高唐县,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县。 刘宋置,治所在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属齐州。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改章丘县。...
503 bytes (32 words) - 13:28, 16 June 2022
中華民國目前依據《憲法增修條文》及《地方制度法》來規範行政區劃制度。如按照現行法律定義區劃層級,一級行政區為省、直轄市,二級行政區為縣、市,三級行政區為鄉、鎮、縣轄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四級行政區為村、里,五級行政區則為鄰。 依照1999年制定的《地方制度法》之規定,一、二、三級行政區具有公法...
62 KB (4,419 words) - 17:36, 1 June 2025
华阳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南朝宋于白马城(今陕西勉县西北)侨置郡,治所在华阳县(今陕西省勉县西老沔县,故址在今勉县西5公里,今名老城)。属梁州。入北魏后改为实土,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勉县、宁强等县地。北朝时领华阳、沔阳、 蟠冢三县,华阳郡以白马城要冲,西魏、北周任华阳郡守者兼带白马防主,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
1 KB (129 words) - 17:44, 13 September 2020
都城县 (category 劉宋行政區劃小作品)
贞观十一年(637年)属封州。贞观十二年(638年),改属康州。天宝、至德时,康州一度改为晋康郡。五代十国时,都城县属于南汉的康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都城县。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
2 KB (176 words) - 14:18, 1 August 2022
樂昌郡 (category 刘宋的郡)
樂昌郡,南朝劉宋設置的郡。 《宋書·州郡志》記載,屬廣州,治所在樂昌縣(今廣東省四會市北),下領樂昌縣(劉宋新置)、始昌縣(劉宋新置)、宋元縣(劉宋新置)、樂山縣(劉宋新置)、義立縣(劉宋新置)、安樂縣(劉宋新置)6縣。齊、梁、陳因之。隋朝開皇九年(589年),隋灭南陈,廢樂昌郡。...
1,007 bytes (102 words) - 15:14, 3 February 2018
劉宋東徐州刺史(467年-468年) 張讜(467年-468年) 劉懷珍(468年) 北魏東徐州刺史(468年-498年) 高閭(468年) 張讜(468年) 崔鑒(延興中) 孔伯孫 寇祖(孝文帝時) 鄭胤伯(孝文帝時)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魏書·卷一百六中...
2 KB (213 words) - 01:02, 1 January 2025
樂陵惠王元景略,?-516年在位。 樂陵王元霸,?-550年在位。 《宋書·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文帝元嘉九年,又分青州立,治歷城,割土置郡縣。” 《魏書·卷一百六中·地形志二中第六》:“樂陵郡。故千乘地,劉義隆置,魏因之。” 《宋書州郡志彙釋》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國北朝卷》 《宋書·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 《魏書·卷一百六中·地形志二中第六》...
3 KB (426 words) - 21:36, 3 December 2019
蕭齊(479年—502年)的行政区划袭承东晋、刘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州是第一级行政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一般称刺史,授予权臣则改称牧。 郡是第二级行政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一般称太守,国都建康所在丹阳郡称丹阳尹,郡王的封地则改太守为内史,开国郡公的封地则改太守为相。 县是第三级行政区。县的最高行政...
60 KB (173 words) - 22:46, 23 February 2025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房玄齡,《晉書》,維基文庫 沈約,《宋書》,維基文庫 魏收,《魏書》,維基文庫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維基文庫 樂史,《太平寰宇記》,維基文庫 歐陽忞,《輿地廣記》,維基文庫 酈道元,《水經注》,維基文庫 晉朝行政區劃 東晉行政區劃 西晋行政区划...
33 KB (3,420 words) - 19:02, 29 December 2023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房玄齡,《晉書》,維基文庫 沈約,《宋書》,維基文庫 魏收,《魏書》,維基文庫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維基文庫 樂史,《太平寰宇記》,維基文庫 歐陽忞,《輿地廣記》,維基文庫 酈道元,《水經注》,維基文庫 晉朝行政區劃 東晉行政區劃 西晋行政区划...
19 KB (2,067 words) - 16:44, 20 September 2022
宋隆郡,前身即南朝劉宋設置的宋熙郡。《宋書·州郡志》記載,宋元嘉十八年(441年)置宋熙郡以安置交州流民,屬廣州,治平興(今廣東省高要市東),下領平樂縣(劉宋新置)、初寧縣(劉宋新置)、建寧(劉宋新置)、招興縣(劉宋新置)、崇化縣(劉宋新置)、熙穆縣(劉宋新置)、崇德縣(劉宋...
922 bytes (158 words) - 10:35, 9 September 2017
谯郡 (category 劉宋的郡)
晉恭帝元熙元年(419年)至二年(420年),北譙郡屬劉裕宋國二十郡之一。 劉宋時,北譙郡復稱譙郡,還屬豫州,陳留郡長垣縣改屬譙郡。至此,譙郡領六縣:蒙、蘄、寧陵、魏、襄邑、長垣。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失豫州淮西地,譙郡入北魏。 北魏改宋之豫州為南豫州,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復為豫州。...
10 KB (1,393 words) - 11:18, 6 March 2024
都洨縣 (category 劉宋行政區劃小作品)
都洨縣,是孫吳交州九德郡下轄的一個縣。晉、劉宋(為都汱縣)、南齊仍置。 周時越常氏地。 吳置九德郡,統縣八:九德縣、咸驩縣、南陵縣、陽遂縣、扶苓縣、曲胥縣、浦陽縣、都洨縣。 宋九德郡,統縣十一:浦陽縣、九德縣、咸驩縣、都汱縣、西安縣、南陵縣、越常縣、宋泰縣、宋昌縣、希平縣。...
2 KB (418 words) - 06:13, 19 May 2014
胡阿祥認為東晉末屬北徐州。(《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第811頁) 《晉書·地理志》有萊蕪縣,胡阿祥誤以為410年新置。(《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第815頁) 胡阿祥據《宋書·州郡志》引《永初郡國》「無鉅平縣」,謂此矩平縣劉宋時置,則東晉時鉅平縣已廢。(《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第815頁)...
58 KB (5,077 words) - 15:52, 14 April 2023
紀》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中提及立「三十六郡」,成為後世郡縣政區沿革起始的基點。因此引起古今許多學者的關注及研究的課題。三十六郡的名稱,始見於劉宋裴駰的《史記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東、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琅邪、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
69 KB (5,318 words) - 01:57, 19 May 2025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房玄齡,《晉書》,維基文庫 沈約,《宋書》,維基文庫 魏收,《魏書》,維基文庫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維基文庫 樂史,《太平寰宇記》,維基文庫 歐陽忞,《輿地廣記》,維基文庫 酈道元,《水經注》,維基文庫 晉朝行政區劃 東晉行政區劃 西晋行政区划...
19 KB (1,742 words) - 16:45, 20 September 2022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房玄齡,《晉書》,維基文庫 沈約,《宋書》,維基文庫 魏收,《魏書》,維基文庫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維基文庫 樂史,《太平寰宇記》,維基文庫 歐陽忞,《輿地廣記》,維基文庫 酈道元,《水經注》,維基文庫 晉朝行政區劃 東晉行政區劃 西晋行政区划...
19 KB (1,668 words) - 02:07, 28 November 2022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制度与东汉末年极为相似,唯各州刺史、州牧的权力进一步增大,三国机要人物诸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都曾担任州牧。 州的划分,以东汉十三州为基础,但是又有少数拆分州郡的情况。194年,东汉将凉州东部与司隶西部合成雍州,213年...
121 KB (2,104 words) - 10:40, 4 February 2025
兖州 (古代) (category 劉宋的州)
《舊唐書·卷三十八·志第十八·地理一》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地理一》 《金史·卷二十五·志第六·地理中》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漢卷》 《宋書·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國北朝卷》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隋代卷》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五代十國卷》 《宋史·卷一·本紀第一 太祖一》...
45 KB (5,422 words) - 08:04, 25 July 2024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房玄齡,《晉書》,維基文庫 沈約,《宋書》,維基文庫 魏收,《魏書》,維基文庫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維基文庫 樂史,《太平寰宇記》,維基文庫 歐陽忞,《輿地廣記》,維基文庫 酈道元,《水經注》,維基文庫 晉朝行政區劃 東晉行政區劃 西晋行政区划...
16 KB (1,527 words) - 09:32, 8 June 2024
西河郡 (東晉) (category 刘宋的郡)
劉宋時領西平、溫江、都陽、晉綏、義成5縣。辖境约相当今云南省云龙、兰坪县地。南朝梁大宝后废西河郡。 《宋書》卷38〈州郡志四〉。 《宋書》作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寧州刺史王遜分興古之東立,胡阿祥認為當晉成帝時寧州刺史尹奉立。(《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晉南朝卷》第877頁)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1 KB (180 words) - 22:41, 18 January 2025
宋熙郡,南朝劉宋所設置的郡。 設置年代當在《宋書·州郡志》斷代年份大明八年(464年)以前。據《宋書》所記,隸屬梁州,治所在興樂縣(今四川省旺蒼縣西嘉川鎮),下轄興樂縣、歸安縣、宋安縣、元壽縣、嘉昌縣5縣,疑似隨郡新置。蕭齊時,仍隸屬梁州,治興平(今四川省旺蒼縣西嘉川鎮),下轄興平縣(舊稱興樂縣)、...
2 KB (222 words) - 17:01, 20 November 2022
兰陵郡 (category 劉宋的郡)
至劉宋時,蘭陵郡僅餘昌慮、承、合鄉三縣。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蘭陵郡入北魏。東魏初,廢蘭陵郡。東魏孝靜帝武定五年(547年),復置蘭陵郡,治承城,領昌慮、承、合鄉、蘭陵四縣。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昌慮、合鄉、蘭陵三縣併入承縣。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蘭陵郡,承縣直屬徐州。 宋...
6 KB (805 words) - 11:14, 6 March 2024
團城鎮 (category 刘宋行政区划)
北魏时筑团城镇,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南团城村。 北宋亦曾置团城镇,属巨鹿县。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四十五里团城。因民居环绕如团得名。《元丰九域志》记载巨鹿县有新店、团城二镇。 《清一统志·顺德府二》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
1 KB (162 words) - 23:13, 1 November 2022
南朝陳太建五年(573年),收復北兗州,領三郡:淮陰郡、山陽郡、陽平郡。太建十一年(579年),北兗州陷於北周,改為淮州。 劉宋兗州刺史(469年-479年) 崔公烈(469年) 李靈謙(469年) 孟次陽(469年-474年) 呂安國(474年-477年) 李靈謙(477年-478年)...
5 KB (576 words) - 10:18, 28 February 2025
益州 (category 劉宋的州)
田況 程戡(?-1054年) 宋祁 張方平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秦漢卷》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國北朝卷》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隋代卷》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宋西夏卷》 《三國志·卷三十一·蜀書一·劉二牧傳第一》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
30 KB (4,505 words) - 07:31, 12 December 2024
永寧縣 (昌國郡) (category 劉宋行政區劃小作品)
永寧縣,劉宋孝建元年免軍戶立昌國郡,領永寧縣,並寄治襄陽。後省昌國郡,以永寧縣劃屬建昌郡,屬雍州。 「建昌太守,孝建元年,刺史朱脩之免軍戶為永興、安寧二縣,立建昌郡,又立永寧為昌國郡,並寄治襄陽。昌國後省。徐志,建昌又有永寧縣,今無。」《宋書》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州郡三/雍州...
648 bytes (92 words) - 06:26, 4 June 2014
臨漳郡 (category 北海行政区划史)
臨漳郡,南朝劉宋設置的郡。 《宋書·州郡志》記載,初屬廣州,泰始七年(470年)移屬越州,治所及領縣不明。《南齊書·州郡志》記載治漳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縣東北舊州東),下領漳平縣、丹城縣、勞石縣、容城縣、長石縣、都并縣、緩端縣7縣。梁以後不明。 胡阿祥、孔祥軍、徐成合編,《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
723 bytes (93 words) - 11:20, 3 March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