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东穆塞夫-彼得韦亚斯维利方程(Kadomtsev-Petviashvili equation),简称KP方程,是1970年苏联物理学家波里斯·卡东穆塞夫 和弗拉基米尔-彼得韦亚斯维利创立以模拟非线性波动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 x ( ∂ t u + u ∂ x u + ϵ 2 ∂ x x x u...
6 KB (1,555 words) - 06:54, 26 November 2021
KP可以指: 柯文哲,台湾政治家、医生和教授 朝鲜(ISO 3166代码为KP) .kp ,朝鲜的互联网域名 卡东穆塞夫-彼得韦亚斯维利方程,用于描述波动的方程 毛囊角化症(Keratosis pilaris),俗称“鸡皮病”,一种皮肤病 千克力(kilopond),力的单位 K P ,压强平衡常数...
625 bytes (88 words) - 15:06, 2 July 2023
亨德里克·洛伦兹 (redirect from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荷蘭語: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年7月18日—1928年2月4日)又译罗伦兹,荷兰物理学家,曾与彼得·塞曼共同获得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於1881年当选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同时还曾担任多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85 KB (13,717 words) - 07:03, 8 July 2025
斯克奖、3名图灵奖、1名菲尔兹奖与阿贝尔奖得主、3位英国首相和15位外国国家领导人。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哈特1978年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爱丁堡大学校友占据了六位,分别为提出进化论的查尔斯·达尔文(名列第16名)、提出将电、磁、光统归为电磁场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
44 KB (6,171 words) - 13:15, 4 May 2025
夫及维塔利·金兹堡凭借早年与朗道共同建立的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也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8年1月22日,列夫·朗道出生于俄国里海边上的石油城巴库(今亞塞拜然共和国首都)。“列夫”(Лев)这个名字在俄语里是“雄狮”的意思。他的父亲达维德·勒沃维奇·朗道(Давид...
89 KB (11,465 words) - 03:22, 3 July 2025
卡爾·門格爾 歐根·博姆-巴維克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 亨利·赫茲利特 法蘭克·菲特 伊斯雷尔·柯兹纳 穆瑞·羅斯巴德 罗伯特·墨菲 盧埃林·羅克維爾 彼得·希夫 麥嘉華 瓦特·布拉克 漢斯-赫爾曼·霍普 韦尔塔·德索托 弗里茨·马赫卢普...
40 KB (5,986 words) - 09:23, 14 January 2025
文艺复兴 (category 维基共享资源分类链接使用了维基数据上的匹配项)
數學:代數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重要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意大利人卡爾達諾在他的著作《大術》中發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這一公式的發現實應歸功於另一學者塔爾塔利亞。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爾達諾的學生費拉里發現,在《大術》中也有記載。邦貝利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三次方程...
52 KB (7,221 words) - 06:10, 22 May 2025
东尼·莱格特(以表彰其对超流理论的贡献)。 此外,金兹堡对物理学的贡献还包括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理论、宇宙射线的形成理论。在20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研制氢弹的过程中,金兹堡也扮演了关键角色。 2009年11月8日在莫斯科因病逝世。 金兹堡-朗道方程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列克謝·阿布裏科索夫、維塔利·金兹堡、安東尼·萊格特...
5 KB (346 words) - 18:38, 21 May 2025
斯还将麦克斯韦方程组引入物理光学的研究,并与英国科学家奥利弗·亥维赛各自独立发展了现代向量分析理论。 1863年,吉布斯获得耶鲁学院所授予的美国国内首个工程学博士学位。1871年,他在旅居欧洲三年后被聘任为耶鲁学院的数学物理学教授,并一直担任这一职位直到去世。吉布斯...
75 KB (9,206 words) - 05:39, 8 July 2025
重复独立发现发明列表 (category 自2022年9月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
斯解决。此问题于1696年由约翰·伯努利提出,解法于翌年发表。 铂 – 安东尼奥·乌略亚;查尔斯·伍德(英语:Charles Wood (scientist))(均1740年代) 莱顿瓶 – 克拉斯特主教(1745年);彼得·范·穆森布鲁克(英语:Pieter van...
37 KB (4,772 words) - 03:57, 9 March 2025
Plimsoll)爵士:第22任塔斯馬尼亞總督 湯姆·鮑林(英语:Tom Pauling):第8任北領地行政首長 彼得·科爾曼(英语:Peter Coleman):前諾福克島行政首長 約瑟夫·卡魯瑟斯(英语:Joseph Carruthers)爵士:第16任新南威爾斯州長 喬治·富勒(英语:George...
29 KB (3,724 words) - 14:55, 19 May 2025
不过在同时代的苏联科学界,由于列夫·朗道的学术权威以及挑战西方观念的风气流行,有关致密星体的理论假设并未受到抵制。 1937年1月,錢德拉塞卡返回芝加哥大學,成為天文學家奧托·斯特魯維博士與羅伯·胡欽斯的助理教授。他後來都沒有離開過芝加哥大學,他曾經在威斯康辛州威斯康辛灣的葉凱士天文臺進行過一些研究,它隸屬於芝加哥大學。...
28 KB (3,306 words) - 11:50, 13 July 2025
方程,但到1890年才由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给出了现代通用的形式,这是赫兹在考虑了阿尔伯特·迈克耳孙在1881年的实验(也是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的先行实验)中得到了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后对麦克斯韦的方程组进行的修改。1887年至1888年间,赫兹通过他制作的半波长偶极子天线成功接收到了麦克斯韦...
235 KB (33,042 words) - 17:52, 18 May 2025
丘成桐 (category 奥斯瓦尔德·维布伦几何学奖获得者)
塞梵利猜想,发现宮岡-丘不等式。丘成桐对 c1 > 0 情形的凯勒-爱因斯坦度量存在性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猜想了它与代数几何中几何不变量理论意义下的稳定性的关系。这激发了 Donaldson 关于数量曲率与稳定性等一系列的重要工作。 丘成桐与郑绍远合作证明实与複的 Monge-Ampère 方程...
33 KB (3,834 words) - 15:59, 2 July 2025
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爵士,OM,FRS(英語: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英語發音[ˈɑːθə ˈstænli ˈedɪŋtən],1882年12月28日—1944年11月22日),英国天體物理學家、数学家,是第一个用英语宣讲相对论的科学家,自然界密实(非中空)物体的发光强度极限被命名为“爱丁顿极限”。...
13 KB (1,671 words) - 15:39, 13 June 2025
夫-波波夫鬼粒子而闻名于世。他的其它重要工作还有三体问题中的法捷耶夫方程,量子反散射方法(英语:Quantum inverse scattering method),可积系统等。 法捷耶夫的父親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諾維奇·法捷耶夫(英语:Dmitry Faddeev)是聖彼得...
5 KB (397 words) - 03:56, 21 October 2024
理查德·費曼 (redirect from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
恩里科·費米; 帕斯库尔·约当; 沃纳·海森堡; 弗里曼·戴森;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 威利斯·蘭姆; 保罗·狄拉克; 罗伯特·奥本海默; 罗伯特·雷瑟福德(英语:Robert Retherford); 沃尔夫冈·泡利; 汉斯·贝特; 费利克斯·布洛赫; 奥斯卡·克莱因; 朱利安·施温格; 朝永振一郎;...
109 KB (15,248 words) - 02:28, 30 June 2025
Petviashvili 提出可以推广 KdV 方程到两个空间维度的方程。KdV方程最初是为了模拟一维浅水波的单向传播而提出的,而KP方程则是为了模拟二维空间中类似现象的方程。二维浅水波与等离子体波传播。KP方程的线孤子或格孤子解,具有横向稳定性。 卡东穆塞夫-彼得韦亚斯维利-本杰明-博纳-马奥尼孤子...
252 KB (44,505 words) - 19:57, 22 May 2025
塞尔首版。后来他去日内瓦。由于他支持獵巫他的名声受损。他初始的支持者和后来的对手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奧从1544年住在巴塞尔。 1543年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在巴塞尔发表了第一部完整的人类解剖学教科书《人体的构造》。 连续数世纪伯努利...
128 KB (19,884 words) - 12:57, 10 July 2025
杨振宁 (category JINR博戈柳博夫奖获得者)
1. 中国济南市经十路127号 (泰山出版社), 中国北京东直门外新中街11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泰山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7: 84–90 (中文(中国大陆)). 陈学雷. 杨振宁来国家天文台讲了什么:麦克斯韦方程. 新浪科技. 2018年1月5日 [2019年1月25日]...
163 KB (20,142 words) - 13:32, 12 July 2025
核武器 (category 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45公斤)的浓缩铀。该备忘录先是到了澳大利亚物理学家马克·奥利芬特手中,后者将其转交给了英国化学家亨利·蒂泽德。3月2日,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邓宁的团队证实了尼尔斯·玻尔的猜想——慢中子可引发鈾-235的核裂变。4月10日,蒂泽德在英国设立了穆德委员会,用于进行原子弹的可行性研究。5月21日,乔治·基斯佳科夫斯...
141 KB (21,918 words) - 12:23, 19 July 2025
卡尔达诺在1545年发表的著作《大術》(英语:Ars Magna)中,同时还记录了四次方程的一种解法,这是由他的学生洛多维科·费拉里发现的。在1572年,拉斐尔·邦贝利出版了他的著作《代数学》,这本书中,他解释了如何处理应用卡尔达诺公式解三次方程时可能会出现的虚数。 西蒙·斯蒂文的《十分之一》(英语:De...
88 KB (13,090 words) - 11:58, 30 May 2025
Physik)”激進分子出版了抹黑愛因斯坦的小冊子和教科書。諾貝爾獎得主菲利普·萊納德和約翰尼斯·斯塔克把愛因斯坦的成就稱為“猶太物理(英语:Jewish Physics)”,並發起政治運動把它們從德語詞彙排除出去。傳授愛因斯坦理論的學者都被列入黑名單,比如維爾納·海森堡。萊納德宣稱,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122 KB (13,193 words) - 01:27, 9 June 2025
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爵士,CH,FRS(英語:Sir Nevill Francis Mott,1905年9月30日—1996年8月8日),英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為對磁性和無序體系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理論研究,與菲利普·安德森、約翰·凡扶累克共同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内维尔1905年出生于利...
8 KB (1,052 words) - 03:01, 3 July 2025
保罗·狄拉克 (category 盧卡斯數學教授)
方程,但狄拉克認為問題並未被解決。這個方程式可能給出負值的機率,量子力學對機率的詮釋無法解釋這個問題。 就在1928年狄拉克提出了描述電子的相對論性方程式——狄拉克方程式,並獨立於沃爾夫岡·包立的工作發現了描述自旋的2x2矩陣。 亞伯拉罕·派斯...
46 KB (5,615 words) - 10:16, 14 June 2025
戈弗雷·哈罗德·哈代 (category 西尔维斯特奖章获得者)
因为父亲的关系,哈代进入克兰利中学就读,成绩优异。12岁毕业后,由于在数学方面的成绩,得到了温切斯特公学的奖学金。1896年,哈代从温切斯特公学毕业,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经过著名教师罗伯特·拉姆塞·韦伯(英语:Robert Rumsey...
19 KB (2,067 words) - 08:47, 26 June 2025
基普·索恩 (category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获得者)
索恩于1960年和第一任妻子琳达·彼得森(英语:Linda Jean Peterson)结婚,并有两个孩子,后来于1977年离婚。1984年和第二任妻子,南加州大学的生物機動学(英语:biokinesiology)和物理治療法教授卡罗莉·温斯坦(英语:Carolee Joyce Winstein)结婚。...
34 KB (3,898 words) - 07:59, 20 July 2025
卡特合作提出四條黑洞熱力學定律。這些定律的形式看起來很像熱力學定律。但是霍金強烈聲明,黑洞不能輻射出任何能量,因此黑洞不具有熵。 《时空的大尺度结构》成功出版後,霍金開始專注研究量子引力──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結合。俄國物理學者雅可夫·澤爾多維奇與艾利西·斯塔賓斯基(英语:Alexi...
122 KB (15,158 words) - 04:38, 26 June 2025
伊西多·拉比 (category 加利西亚犹太人 (东欧))
夫·克勒尼希(英语:Ralph Kronig)、法蘭西斯·比特(英语:Francis Bitter)、馬克·澤曼斯基(英语:Mark Zemansky)和其他人準備一起將薛定諤方程擴展至對稱頂分子,並找出這樣一個機械系統的能態。但問題是他們沒有人能解開所得的二次偏微分方程。拉比從19世紀數學家卡...
45 KB (6,560 words) - 02:43, 7 July 2025
方程和拍轉過程(英语:umklapp process)。《今日物理》雜誌說明“他不少關於金屬中電子的論文現在已被傳到科學文獻的深處,尤其是磁場電導性和固體電子理論中電洞概念,以致於很難識別出到底哪些貢獻才是他的。” 阿道夫·希特勒開始在佩爾斯的祖國德國執政時,佩爾斯...
13 KB (1,513 words) - 09:54, 9 September 2024
在這之前,懷爾斯已在數論有出色工作。與約翰·科茨合作,在有名的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猜想取得初步進展。他也對岩澤主猜想作了主要工作。他一直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費馬最後定理指出,對大於2的正整數n,以下不定方程沒有正整數解: x n + y n = z n {\displaystyle...
22 KB (2,010 words) - 15:00, 3 Jul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