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米爾效應(英語:Casimir effect)是由荷蘭物理學家亨德里克·卡西米爾於1948年提出的一種現象,此效應隨後被偵測到,並以卡西米爾為名以紀念他。其根據量子場論的「真空不空」觀念——即使沒有物質存在的真空仍有量子漲落,而提出此效應:真空中兩片中性(不帶電)的金屬板會出現吸力;這在古典理...
8 KB (1,212 words) - 05:02, 3 July 2025
在量子場論中,這個辭彙和真空能量是等義詞,指空無一物的空間仍有一定能量存在,對一些系統可以造成擾動,並且導致一些量子電動力學會出現的現象,例如蘭姆位移與卡西米爾效應;它的效應可在納米尺度的元件直接觀測得到。 在宇宙論中,真空能量被視為宇宙常數的來源,與造就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相關。...
18 KB (2,253 words) - 04:34, 9 June 2025
藤原效應(英語:Fujiwhara effect),是指兩個距離不遠的水旋渦或大氣旋渦(例如熱帶氣旋),因為渦度、質量及相對位置的不同,而互相影響的狀態。藤原效應最早是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在1921至31年間所進行的一系列水工實驗及研究發表,主要解釋當兩個熱帶氣旋同時形成並互相靠近時所產生的交互...
19 KB (1,749 words) - 06:33, 24 July 2025
卡皮查-狄拉克效應:量子力學 卡西米爾效應:量子場論 柯立芝效應:動物行為學 科肯德爾效應:化學 克頓-莫頓效應:光學 克爾效應:非線性光學 凱因斯效果:總體經濟學 凱伊效應:流體動力學 考茨基效應:生物學 肯德爾效應:通訊學 康普頓效應:原子物理學 康達效應:流體力學 拉曼效應:光學 拉撒路效應:半導體 萊頓弗羅斯特現象:物理學...
10 KB (1,238 words) - 15:19, 10 April 2024
亨德里克·布魯特·格哈德·卡西米爾(荷蘭語:Hendrik Brugt Gerhard Casimir,1909年7月15日—2000年5月4日),荷蘭物理學家,其著名研究為1934年發表的超導體二流體模型(與科內利斯·雅各·霍爾特(英语:Cornelis Jacobus Gorter)合作),以及1948年的卡西米爾效應(與德克·波德(英语:Dirk...
8 KB (883 words) - 09:43, 12 June 2025
原子力显微镜是由IBM公司苏黎世研究中心的格尔德·宾宁与斯坦福大学的Calvin Quate于一九八五年所发明的,其目的是为了使非导体也可以采用類似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观测方法。原子力显微镜(AFM)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最大的差别在于并非利用电子穿隧效應,而是检测原子之间的接触,原子键合,范德瓦耳斯力或卡西米爾效應等来呈现样品的表面特性。...
13 KB (2,031 words) - 05:13, 3 July 2025
效應可以在各式各樣的實驗中觀測到,例如光的自发辐射(spontaneous emission)、伽瑪輻射、卡西米爾效應、范德瓦耳斯力、蘭姆位移等等。另外它也被認為與物理宇宙學中的宇宙常數項有關。 希格斯場 暗能量 宇宙學常數 Λ真空解 量子電動力學 零點能量 真空災變 蓋爾曼矩陣...
1,005 bytes (114 words) - 10:19, 16 June 2025
安鲁效應(英語:Unruh effect),有時稱為傅苓-戴維斯-安魯效應(Fulling–Davies–Unruh effect),為一種預測:一名加速運動的觀察者可以觀測到慣性觀察者無法看到的黑體輻射,即加速運動的觀察者會發現自己處在一個溫暖的宇宙背景中。用通俗講法來說,一名等加速度觀察者攜帶...
4 KB (605 words) - 15:07, 3 July 2025
潔西卡·米雪·雀絲坦(英語:Jessica Michelle Chastain,1977年3月24日—)是一名美国女演员。她的主要作品有《姐妹》、《英雄叛國記》、《生命樹》、《00:30凌晨密令》、《星際效應》、《至暴之年》、《絕地救援》、《攻敵必救》等。2022年以《神聖電視台》榮獲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16 KB (615 words) - 13:51, 22 June 2025
物理學家米給爾·阿庫別瑞就曾提出一個阿庫別瑞引擎(或稱曲速引擎),需要由負物質或負能量推動。 儘管與「正常」物質的預期行為不一致,但負質量在數學上是一致的,並且不會違反動量或能量守恆定律。它被用於某些推測理論中,例如人造蟲洞的建造和阿庫別瑞引擎。已知最接近此類奇異物質的真實代表是卡西米爾效應產生的偽負壓密度區域。...
12 KB (1,563 words) - 14:34, 17 July 2025
在许多情况下,真空状态可以被定义为具有零能量,尽管实际情况更加复杂。真空状态与零点能量相关,这种零点能量具有可测量的效果。在实验室中,它可能被检测为卡西米爾效應。在物理宇宙学中,宇宙真空的能量表现为宇宙常数。实际上,一个立方厘米的空白空间的能量已被计算为erg(或0.6 eV)的万亿分之一。...
8 KB (1,142 words) - 13:19, 29 March 2023
因爲它短命而且瞬變,所以不確定性原理允許它不必守恒能量和動量。虛粒子存活得越久,它的特徵就越接近實粒子。 虛粒子出現在許多過程中,包括粒子擴散和卡西米爾效應。在量子場論中,即使是經典力,例如電荷間的電磁吸引力和推斥力,也可被認爲是源于荷間的虛光子交換。 不應將反粒子跟虛粒子或者虛反粒子相混淆。...
11 KB (1,959 words) - 13:27, 16 July 2025
spin field theory)的表述與量子化理論。近期,他又專注於可解二維理論、陳-西蒙斯場論(Chern-Simons field theory)、阿哈諾夫-波姆效應、卡西米爾效應等等論題。 哈庚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在那裏,他遇到古拉尼,兩人成為同窗好友與未來研究夥伴。19...
7 KB (685 words) - 04:32, 26 June 2025
量子霍尔效应(Quantum Hall effect),是霍爾效應的量子力學版本。一般看作是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统称。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由马普所的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发现。他因此获得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由崔琦、霍斯特·施特默和亞瑟·戈薩德(英语:Arthur...
6 KB (909 words) - 03:05, 26 August 2024
和反粒子组成的虚粒子对。粒子对借取能量而生成,又在短时间内湮灭归还能量。这些产生的虚粒子的物理效应是可以被测量的,例如,電子的有效電荷與裸電荷不同。從量子电动力学的兰姆位移与卡西米尔效应,可以觀測到這种效應。 量子涨落对于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起源非常重要,可以解釋宇宙为什么會出現超星系團、纖維狀結構這一...
3 KB (428 words) - 07:49, 5 January 2023
《星际穿越》(英語:Interstellar,香港译《星際啟示錄》,新加坡、台湾译《星際效應》)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科幻電影,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和監製,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潔西卡·崔絲坦和米高·肯恩主演。本片以全球饥荒为背景,講述了一队宇航员通過穿越蟲洞為人類尋找新家園的高科技冒險故事。...
100 KB (8,885 words) - 17:47, 26 June 2025
Eberlein在1996年所提出的卡西米爾效應理論。Eberlein認為聲致發光中觀察到的光是由氣泡周圍的真空,透過類似霍金輻射的機制所產生的。根據量子力學,在真空中會自然的產生許多的粒子和反粒子對,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湮滅,而由於氣泡外液體和氣體的介面快速移動的關係,會將這些虛粒子轉變成實質的粒子。這種現象和卡西米爾效應或盎魯效應...
25 KB (3,320 words) - 23:22, 17 September 2023
晶體在空間上呈週期性重複,時間晶體則在時間上呈週期性重複而呈現永動狀態。時間晶體在時間平移對稱上具有自發對稱破缺現象。時間晶體也與零點能量和動態卡西米爾效應有關。 2016年,姚穎(英語:Norman Y. Yao)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系的同僚提出在實驗室建構時間晶體的藍圖;隨後此藍圖經兩組人馬...
62 KB (5,616 words) - 06:07, 18 May 2025
最大值推知,而此最大值可以通过热功率测得。 近三十年来重要的量子光学实验包括: "which way"实验(Hong等,罗切斯特大学) “卡西米爾效應”实验(卡普索等,哈佛大学)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实验(麻省理工學院) “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实验(朱棣文等,贝尔实验室)...
13 KB (1,754 words) - 14:50, 19 February 2025
件的发展,现已成为最为广泛应用的中远红外激光光源,其应用领域包括大气监测以及光谱分析。 目前,卡帕索在哈佛大学教授固体物理学和量子技术,并带领科研团队从事量子级联激光器,等离激子学与超材料,以及卡西米尔效应的研究。 Federico Capasso intriduction on Harvard official...
4 KB (348 words) - 07:36, 17 June 2024
信它的一种现象。在煤气灯效应期间,该现象可能会发生于受害者身上。 心理分析学家维克多·卡莱夫(Victor Calef)和爱德华·温斯赫尔(Edward Weinshel)在1981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煤气灯效应涉及从施害者到受害者心理内容的投射和注入(“转移”),心理内容則包括情感、知觉、冲动、...
35 KB (4,197 words) - 04:48, 30 September 2024
在量子场论中,算符O 的真空期望值 (或VEV) 是其真空的平均或期望值 ⟨ O ⟩ . {\displaystyle \langle O\rangle .} 卡西米尔效应 自发对称破缺 希格斯场 的真空期望值是246 GeV, 导致了标准模型的希格斯机制。 v = 1 / 2 G F 0 = 2 M W / g ≈...
1 KB (146 words) - 09:26, 16 September 2023
一旦出現能量密度是負值的情況,阿庫別瑞於1994年表示「需要奇異物質(exotic matter)來達成超光速航行」。奇異物質存在的可能性並未被理論所排除,而卡西米爾效應則被用來支持此種物質可能存在。然而要產生及維持足量的奇異物質以執行超光速航行一類的技術被認為是不切實際,奇異物質同時也用在維持蟲洞「頸部」的開通...
19 KB (2,698 words) - 07:52, 24 April 2025
總觀效應或譯概觀效應、全景效應(英語:Overview effect)指一種在人類認知上的轉變,當太空人在航行太空時,因為從太空或月球表面觀看地球時經歷的「認知轉變」:因為人無法以熟悉的角度觀看城市時,會產生如同「世界之大而人類紛爭及邊界之狹小」的感慨或想法。 總觀效應的概念最早由作家法蘭克·懷德(Frank...
6 KB (572 words) - 02:08, 6 July 2025
在量子力學裏,量子穿隧效應(Quantum tunneling effect)指的是,像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夠穿入或穿越位勢壘的量子行為,儘管位勢壘的高度大於粒子的總能量。在經典力學裏,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使用量子力學理論卻可以給出合理解釋。 量子穿隧效應是太陽核聚變所倚賴的機制。量子穿隧效應...
36 KB (5,327 words) - 18:17, 16 November 2024
《撞車》(英語:Crash,新加坡译《人生交叉点》,台湾译《衝擊效應》)是一部於2004年9月首映、2005年5月公開上映的美國電影,由保罗·哈吉斯擔任導演。故事的背景設定於美國洛杉磯,講述黑人探員格拉漢與拉丁裔女朋友瑞雅遭遇一場汽車追撞事故,然而事件背後牽涉不同種族人士互動之間產生的衝突與連鎖效應。...
20 KB (3,214 words) - 04:44, 11 November 2024
尔斯在湿滑赛道上继续使用光头胎。此举虽有水漂效应的风险,却使皮尔斯的排名跃升至第二位。然而,皮尔斯未采纳海耶斯等待直道再行超车的建议,在帕拉波里卡弯(Curva Parabolica)试图超越馬克斯·維斯塔潘时撞上路肩,赛车飞出护栏后起火。海耶斯将皮尔斯从燃烧的赛车中救出。皮尔...
33 KB (3,578 words) - 04:44, 30 July 2025
凝聚態物理學等等。有些大學的物理系也支持物理教育研究。自二十世紀以來,物理學的各個領域越加專業化,大多數物理學家的整個職業生涯只專精於一個領域,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列夫·朗道這樣的全才大師現在已寥若晨星。 物理學研究領域、分支領域和涉及的主要理論與重要概念: 費曼提到他認為關於所有科學知識的最精簡句子:...
6 KB (554 words) - 11:30, 26 June 2022
Bibcode:2006OptL...31.3372S. arXiv:physics/0607104 . doi:10.1364/OL.31.003372. 超材料 负折射率超材料 光子晶体 开口谐振环 布洛赫波 卡西米爾效應 介電質 电磁学 电磁波、 电动力学 电子迁移率 介电常数 磁导率 波数 阻抗...
5 KB (817 words) - 01:20, 19 July 2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英语).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藥命效應》的资料(英文) 爛番茄上《藥命效應》的資料(英文) Box Office Mojo上《藥命效應》的資料(英文) Metacritic上《藥命效應》的資料(英文) AllMovie上《藥命效應》的资料(英文)...
14 KB (1,363 words) - 20:25, 20 April 2025
最近的研究表明,擴展的卡魯扎-克萊因理論和當年楊振寧與羅伯特·米爾斯的方程不同,因為前者包含附加項。 1954年,楊振寧與羅伯特·米爾斯寫下了現今使用的楊-米爾斯理論,將原本可交換群的規範理論(應用在量子電動力學上)拓展到不可交換群,以解釋強交互作用。 楊 - 米爾斯的想法受到了沃爾夫岡·泡利的批評,原因在於楊-米爾...
8 KB (1,281 words) - 06:05, 13 Dec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