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里名:Blikanasaurus,意為「布里的蜥蜴」)是在南非東開普省晚三疊世下艾略特組發現僅一具部分後肢而建立的蜥腳形亞目恐龍,模式種兼唯一種克氏布里(Blikanasaurus cromptoni)的種名取自多次領導艾略特組(英语:Elliot...
    8 KB (776 words) - 09:01, 20 September 2023
  • 名:Arackar,在坤扎語(英语:Kunza language)意為「骨頭」)是一泰坦巨類的蜥腳下目恐龍,可能屬於岩盔類的薩爾塔科。化石發現於智利阿塔馬省(英语:Atacama Province, Chile)的霍尼托斯組(英语:Hornitos Formation)。模式種兼唯一種阿塔卡馬骨龍(Arackar...
    4 KB (614 words) - 10:49, 2 May 2023
  • (學名:Rocasaurus)是泰坦巨類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南美洲,約7500萬年前。洛可以生長至8公尺長,是較為小型的蜥腳下目。化石是在2000年發現於阿根廷。模式種是穆氏洛(R. muniozi),是由利安度·薩爾加多(Leonardo...
    1 KB (91 words) - 11:25, 8 January 2022
  • (學名:Jaklapallisaurus)是原蜥腳下目黑水科恐龍的一,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印度。 正模標本(編號ISI R274)是一個身體骨骼,發現於印度東南部的安得拉邦,屬於馬拉利組(Maleri Formation)上層,地質年代相當於諾利階晚期到雷蒂亞階早期。除了正模標本,還...
    2 KB (268 words) - 14:32, 4 June 2024
  • 名:Aucasaurus,意為「來自奧·馬韋渥(英语:Auca Mahuevo)地區的蜥蜴」)是一阿貝力科的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桑托階至坎潘階的南美洲,相當於現在阿根廷的安克雷托組(英语:Anacleto Formation)地層。體型小於近緣的食肉牛...
    12 KB (1,520 words) - 08:38, 22 May 2024
  • (學名:Karongasaurus)意為「加蜥蜴」,生存于白堊紀早期,屬於蜥腳下目的泰坦巨類。化石發現於馬拉威,僅發現一個部份齒骨與少數牙齒。模式種是基氏(K. gittelmani),是由Elizabeth Gomani在2005年命名。 是目前第一個在網路上正式公佈、命名的恐龍。...
    2 KB (116 words) - 04:44, 15 May 2023
  • 迪亞曼蒂(學名:Diamantinasaurus)是一衍化的泰坦巨類恐龍,化石是在澳洲的白堊紀地層發現的。目前只有發現部份顱後骨骼。 迪亞曼蒂的正模標本(編號AODL 603)是一組部份骨骼,包括有右肩胛骨、胸骨、大部份前肢、大部份後肢、部份骨盆、以及肋骨。迪亞曼蒂...
    5 KB (542 words) - 02:29, 28 April 2021
  • 林達名:Narindasaurus,意為「林達灣的蜥蜴」)是一類的蜥腳下目恐龍,來自侏羅紀中期馬達加斯加的伊薩洛三組(英语:Isalo III Formation)(Isalo III Formation)。模式種戴氏林達(N. thevenini)於2020年由拉斐爾·羅尤-托雷斯(英语:Rafael...
    6 KB (618 words) - 03:44, 2 May 2023
  • 米洛特(學名:Camelotia)是近蜥类的一,生存於英格蘭的三疊紀晚期至侏罗纪早期。古生物學家對於米洛特的分類有不同的意見。在過去,米洛特被歸類於原蜥腳下目,但原蜥腳類的範圍與定義卻一直都在變動。 模式種是北米洛特(C. borealis),是由彼得·加爾冬(Peter...
    2 KB (147 words) - 04:25, 19 July 2022
  • 珙縣名:Gongxianosaurus)是一基礎蜥腳下目恐龍,化石是在中國四川省珙縣石碑鄉早侏羅世托阿爾期的自流井组(英语:Ziliujing Formation)东岳庙段發現的四具零碎乃至完整的骨骼,涵蓋了大部分部位,僅手部和頭骨遺失,而成為化石數一數二完整的早期蜥腳類之一。模式種石碑珙縣(G...
    8 KB (891 words) - 07:20, 15 July 2022
  • 天王翼名:Cacibupteryx,意為「天神之翼」)又名,是翼目喙嘴翼科的一,化石發現於古巴比那爾德里奧的哈瓜組(Jagua Formation)地層,地質年代為侏羅紀晚期的牛津階中晚期。 在2004年,佐蘭·加斯帕尼(Zulma Gasparini)等人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加勒比天王翼龍(C...
    3 KB (424 words) - 02:42, 26 January 2022
  • 名:Analong)是一馬門溪科的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期,化石來自中國雲南的川街組(英语:Chuanjie Formation)。正模標本LFGT LCD 9701–1發現於1995年,並於2011年被編入川街。然而在2020年任鑫鑫等人指出該標本與川街...
    2 KB (206 words) - 09:47, 29 December 2022
  • 秀畢吐名:Naashoibitosaurus,源於瓦荷語的naʼashǫ́ʼii bitooh,名全意為「溪流蜥蜴」)是種鳥腳亚目鴨嘴科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約7300萬年前。化石發現於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縣的嘉德蘭組,目前只發現一個部份骨骼。這個化石最初被傑克·霍(Jack...
    7 KB (1,008 words) - 02:44, 13 July 2022
  • 費爾干名:Ferganasaurus,意為「費爾干的蜥蜴」)是分類地位不明確的中大型蜥腳類恐龍,生存於中侏羅世的洛夫期。已被確認的化石僅有部分屬於四肢和軀體後部的骨骼,為1960年代從現今吉爾吉斯西部的塔什庫梅爾附近所發現,屬於巴拉班塞層(英语:Balabansai...
    36 KB (3,984 words) - 20:44, 8 December 2023
  • (學名:Chebsaurus)是蜥腳下目真蜥腳類的一,是種四足的植食性恐龍。切生存於侏羅紀中期的阿爾及利亞。模式種是阿爾及利亞切(C. algeriensis),是由Farida Mahammed在2005年敘述、命名的,且是目前在阿爾及利亞發現的最完整蜥腳類化石。切的身長約有8-9米長。...
    2 KB (168 words) - 17:44, 7 April 2021
  • 費爾干(學名:Ferganocephale)可能是早期的厚頭亚目恐龍。牠是生存於侏羅紀中期的吉爾吉斯。 模式種是齒飾費爾干(F. adenticulatum),是在2005年被描述、命名,名是以費爾干盆地為名。化石只有一些牙齒,地質年代屬於洛維階 費爾干最初被分類於厚頭...
    2 KB (216 words) - 11:02, 18 May 2021
  • 薩齊(學名:Anasazisaurus)是種鳥腳亞目鴨嘴科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約7400萬年前。化石發現於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縣的嘉德蘭組,目前只發現一個部份顱骨。這個化石最初被傑克·霍(Jack Horner)歸類於小貴族。阿薩齊的著名處在於鼻部上的短頭冠,從兩眼中間往頭後延伸。...
    6 KB (921 words) - 02:41, 10 March 2021
  • 拉瓦名:Lavocatisaurus,意為「雷內·拉瓦特(英语:René Lavocat)的蜥蜴」)是一雷巴齊斯科的蜥腳下目恐龍,來自白堊紀早期(阿普第階至阿爾比階)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內烏肯盆地(英语:Neuquén Basin)的雷尤守組(英语:Rayoso Formation)。...
    2 KB (260 words) - 04:57, 2 May 2023
  • Gasparini)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發現莫特與極泳為近親,甚至提出莫特可能是極泳(A. parvidens)的幼年個體。由於極泳較早命名,這使得莫特會被視為是極泳的次異名。2017年,由F‧羅賓‧歐吉夫主導的研究重新分析了莫特的頭顱化石,他們雖然同意加斯帕...
    7 KB (1,006 words) - 12:07, 2 October 2023
  • 蜥状名:Kileskus),又名哈是,暴超科原角鼻科恐龍一。化石發現於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地質年代相當於侏儸紀中期的巴通階。正模標本是一個部分身體骨骼,包含:前上頜骨、上頜骨、上隅骨、以及手掌與腳掌骨頭。 在2010年,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K....
    3 KB (225 words) - 03:38, 4 October 2023
  • 巴扎爾名:Zanabazar)是傷齒科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蒙古。 扎巴扎爾的化石發現於蒙古的摩蓋吐組(Nemegt Formation)。在1974年,瑞欽·巴思缽(Rinchen Barsbold)認為這些化石屬於傷齒科,相當類似蒙古蜥鳥(Saurornithoides...
    2 KB (219 words) - 08:53, 30 April 2023
  • 埃希名:Isisaurus,或譯伊希斯、伊希,意為「印度統計研究所(英语: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蜥蜴」)是泰坦巨類的一蜥腳類恐龍,生存於約7000萬至6600萬年前晚白堊世的印度斯坦(Hindustan)古陸。模式種兼唯一種柯氏埃希(Isisaurus...
    13 KB (1,470 words) - 19:19, 3 June 2024
  • 氏盜名:Buriolestes)是一早期蜥腳形亞目恐龍,來自三疊紀晚期巴西南部巴拉那盆地的聖塔瑪莉亞組(英语:Santa Maria Formation)。屬下包含單一物種:模式種舒氏氏盜(Buriolestes schultzi)於2016年命名。其正模標本與恐龍形態類兔蜥科的躍蜥...
    11 KB (1,211 words) - 10:36, 22 May 2024
  • 名:Charonosaurus,發音:/kəˌroʊnəˈsɔːrəs/ kə-ROH-nə-SAWR-əs,意為「戎的蜥蜴」)是一賴氏亞科鴨嘴科恐龍。模式種兼唯一的種嘉蔭(Charonosaurus jiayinensis)於2000年命名、敘述,化石發現於分隔中國和俄羅斯...
    16 KB (1,895 words) - 14:07, 8 July 2023
  • (學名:Kangnasaurus)是鳥腳亚目禽類恐龍的一,生存於下白堊紀的南非。康的化石只有一顆牙齒,可能還有一些身體部分的骨頭,故通常被認為是疑名。康被分類在類似橡樹的橡樹科。 模式種是庫氏康(K. coetzeei),是在1915年由席尼·賀頓(Sidney H....
    4 KB (514 words) - 08:48, 10 February 2021
  • 昆杜爾名:Kundurosaurus)是鴨嘴科櫛亞科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西伯利亞,可能是馬斯垂克階晚期。在俄羅斯阿穆爾州與中國黑龍江省的數個挖掘地點,恐龍化石主要由賴氏亞科所構成,少數是櫛亞科化石,昆杜爾是其中之一。昆杜爾可能是克貝洛斯的姊妹分類單元,兩者都生存於相近時代的阿穆爾州。...
    9 KB (1,085 words) - 07:59, 30 August 2022
  • 火山齒名:Vulcanodon,意為「火山牙齒」)是種早期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侏儸紀早期的非洲南部。火山齒是植食性恐龍,身長約6.5公尺,前肢第一指有大型指爪。 火山齒的化石發現於羅德西亞(目前是辛巴威)的一處火山灰。而在該發現處附近,發現了數顆短刃狀牙齒,曾被歸類於火山齒,使火山齒...
    2 KB (210 words) - 08:40, 30 April 2023
  • 摩押名:Moabosaurus,意為「摩押蜥蜴」)是來自美國猶他州早白堊世雪松山層的一類蜥腳類恐龍。 1975年至2005年間,在美國猶他州摩押西北部約20公里處的道吞維斯採石場(荷兰语:Dalton Wells Dinosaur Quarry)發現大量蜥腳類骨骼,其中沒有任何完整...
    13 KB (1,311 words) - 07:00, 19 August 2023
  • 庫姆(學名:Cumnoria)是鳥腳亚目禽類恐龍的一,是種植食性恐龍,位於禽類的原始位置。庫姆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啟莫階)的歐洲。 庫姆的正模標本(編號OXFUM J.3303)是一個部分頭顱骨、身體骨骼,發現於英格蘭牛津郡庫姆村(Cumnor)的一處採石場,該地層屬於啟莫粘土組(Kimmeridge...
    9 KB (885 words) - 03:59, 28 June 2022
  • 內烏肯名:Neuquensaurus,意為「內烏肯河的蜥蜴」)是一薩爾塔科的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約8000萬年前)的南美洲,相當於現在的阿根廷和烏拉圭。化石出土於欽科薩托(英语:Cinco Saltos)周圍的安克雷托組(英语:Anacleto...
    14 KB (1,722 words) - 03:51, 2 May 2023
  • 利加(學名:Ligabuesaurus)是蜥腳下目泰坦巨類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約1億1200萬至1億900萬年前)的阿根廷。模式種為黎氏利加(L. leanzai),是由約瑟·波拿巴、Gonzalez Riga與塞巴斯蒂安·阿派斯特圭(Sebastián...
    2 KB (151 words) - 13:12, 4 Jun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