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筆匾額,是指東亞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朝鮮君主、越南君主等)所賜,由君主親筆題字之匾額。賜給寺院、廟宇的御筆匾額又稱敕額。中國皇帝的御筆匾額除了賜給於領地內的廟宇建築、仕紳等臣民外,還有賜給朝貢國、附屬國、藩屬國。 清朝皇帝御筆匾額的落款中,通常沒有上款及下款,所以看不到年代歲次及題字贈匾人...
14 KB (1,554 words) - 02:46, 8 May 2024
匾額是一塊寫上文字的牌子 (通常是木板),懸掛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大门的正上方,通常是說明建築物的名稱。挂在小船的牌子称为舫匾。匾額出現於中國及其他東亞地區的建築物上。供奉皇帝御书的匾额称为龙匾,配游龙边抹。 匾额上的文字常见的是三字匾额,如金字“太和殿”,漆字“释迦塔”,也有两字匾额...
9 KB (1,072 words) - 10:29, 8 October 2023
三間禁錮。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於禁所。 康熙死時,傳說由隆科多一人傳遺詔由雍正繼位,或說隆科多在康熙死後篡位,從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御筆匾額)後取下康熙遺詔,將“傳位十四子”,篡改作“傳位于四子”。 此傳言,早已於清朝雍正初年,由湖南、廣西等全國各地方訛傳此謠言,後已逮捕一些刻意造謠生...
10 KB (1,538 words) - 04:15, 28 March 2025
1800年(嘉慶五年),清嘉慶帝派修撰趙文楷、編修李鼎元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國,冊封尚溫為王,並賜「海表恭藩」的御筆匾額。1801年,在鄉民的請求下,尚溫王又下令開辦了一個鄉學。1802年,琉球第一次向中國派遣首里城出身的官生。 父 尚哲 母...
4 KB (376 words) - 02:48, 7 December 2024
御筆「忠清貞亮」匾額,賜祭一壇;大婚禮成,分賞御筆「風曜穆清」匾額,甲子年鄉舉重逢,思賞御筆「燕桂重芳」匾額,福字、壽字;乙丑八十生日,賜「壽」、「恩」,御筆「碩德遐齡」匾額,福壽直幅、玉如意.大卷紅綢袍褂料,頒賞《欽定大清會典》;疊蒙孝欽顯皇后頒賞御筆...
8 KB (1,064 words) - 14:36, 25 January 2024
光緒十七年(1891),光緒帝頒贈御筆匾額的金匾「澤普瀛儒」,暨冊封鄉賢。有「淡蘭文風冠全台」,稱呼的「北臺首學」。日治時期明治廿八年(1895年),新竹明志書院於市區改正時開闢道路(今西大路)而遭拆毀;第一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贈院長鄭用鑑題有「學界山斗」的匾額...
3 KB (500 words) - 23:20, 23 May 2025
建廟,該地即為慶安宮今址。光緒10年(1884年)爆發中法戰爭,基隆遭法國軍隊佔領數月,慶安宮險遭破壞。戰爭結束後,劉銘傳請光緒皇帝賜御筆匾額「戴德二天」,惜今日匾額下落不明。 日治時代,慶安宮、基隆城隍廟及奠濟宮的繞境路線,被要求延伸至基隆神社前進行參香。甚至於大正10年(1921年)到...
7 KB (848 words) - 14:46, 8 April 2025
母:王氏(1692年—1752年),宛平人,刑部郎中王克昌第三女、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熙孫女;誥封衍聖公太夫人。乾隆三年(1738年),守寡近二十年的王氏获乾隆帝御筆匾額「冰霜劲节」。 妻:何慶霄(1713年—1782年),字雲華,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人,欽天監春官正何君錫之孫女、禮部左侍郎何國宗次女。...
6 KB (871 words) - 07:57, 16 April 2025
隨安室:北半部東側為一小室,光緒前為寢宮、齋室,道光年間改書檢齋,咸豐時再改檢齋為溫室,該室北側設床榻,上方掛“隨安室”匾(光緒帝題,上鈐“光緒御筆之寶”印)。室內還有“松鶴齋”匾(康熙帝題,上鈐“康熙御筆之寶”印),“仁者壽”匾。隨安室正南有一門,通東暖閣南半部的小室;西墻有一門,通往壽寓春暉。曾於道光朝改為「直內居」,每年所製春帖子皆懸於此。...
33 KB (5,619 words) - 10:42, 6 December 2023
間(824年至834年)時參拜神社,並且奉納(日语:奉納)了兩個獅子頭,承曆3年(1079年)時又獲白河天皇授予正一位的神階(日语:神階)以及下賜御筆匾額,在《延喜式神名帳》中,都波岐神社和奈加等神社均是式內小社,《玉襷》和《和漢三才圖會》等均主張這裡提到的都波岐神社就是本社,然而《三國地誌》、《式...
10 KB (1,183 words) - 05:32, 27 April 2025
匾額篆刻有「光緒御筆之寶」。 2016年10月,澎湖縣政府委由逢甲大學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文物鑑定及調查結果,文澳城隍廟之「功存捍衛」匾,符合清朝御匾形制及印文,為澎湖地區目前唯一的皇帝御賜匾額,而媽宮城隍廟「功存捍衛匾」則是後期複刻匾額。...
8 KB (1,031 words) - 10:32, 7 April 2025
鮮高宗時宗簿寺併入宗親府,最後宗親府在1907年被裁撤。 1910年日韓合併後,在朝鮮純宗下旨之下,朝鮮宗室後代成立「全州李氏宗約所」,並收藏純宗御筆匾額「崇祖惇宗」(後該匾在韓戰時遺失);在朝鮮日治時期時曾發行刊物《東光》、《宗務彙報》。1955年11月27日,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在首爾徽文中學校(...
16 KB (927 words) - 09:34, 29 July 2024
為「太子太保姚公殿」,後逕稱「太子殿」。 因清雍正帝御筆匾額「神昭海表」(神靈顯揚於海境邊疆),故稱「神昭殿」。原為「正殿」,昔年姚啟聖把此殿改為「寢殿」。但善信不理會,皆稱此殿為「正殿」,又因雍正帝的匾額而稱神昭殿。雍正共製有三面「神昭海表」匾額,另二面欽賜予臺灣臺南大天后宮(後火災焚毀,今日之匾...
13 KB (1,742 words) - 14:02, 4 May 2025
过春淙亭,沿着溪水上行,左侧溪水对岸便是刻有众多佛像的飞来峰造像石窟群,右侧便是灵隐寺的正门。 灵隐寺正门为天王殿,上悬清康熙帝欽題“云林禅寺”的御笔匾额。殿内的正面佛龛供奉弥勒佛,两侧为怒目圆睁的四大天王。弥勒佛像背面为手持金刚杵的韦陀菩萨佛像,是南宋时期的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
9 KB (1,051 words) - 12:27, 17 June 2025
折中提到修理毓慶宮原約估銀五萬四千九百七十餘兩,南大牆門原為隨牆門座,若仍照舊式建造毓慶宮門前星門,恐難懸掛匾額,於是照琉璃宮門式樣約入估內。今遵旨照舊挪蓋,其過木上添蓋琉璃門楣,以便懸掛匾額。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添建大殿一座、游廊及抱厦。嘉庆六年(1801年)繼續對毓慶宮加以擴建。光緒十六年...
4 KB (715 words) - 10:52, 23 June 2025
座下兩傍又列祀牛馬將軍、枷鎖將軍、范謝將軍、喜怒哀樂四位捕快、董李排爺。殿後龍柱是泉州石匠辛阿救作品。上方懸掛光緒帝「金門保障」御筆匾額、開臺進士鄭用錫獻「理陰贊陽」匾額。 彌勒殿除彌勒佛外,還有文昌帝君、西秦王爺、準提菩薩。法蓮寺為城隍廟庭所遮隔,寺容不易顯現,照地方人士說法,城隍廟屬官祀系統,但法蓮寺則為一般佛寺齋堂,故要分開。...
25 KB (2,809 words) - 08:13, 27 July 2025
Mosque」(即「光塔清真寺」),現時已被部分政府部門直接用漢語拼音「Huaisheng Mosque」替代。 怀圣寺正门 怀圣寺入门后的大清皇帝御笔匾额 看月楼正门 看月楼背面 从怀圣寺里面望光塔 「懷聖遺基」 怀圣寺重建记碑 《重修懷聖塔寺之記碑》拓本 海外貿易樞紐—唐代與清代的廣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KB (742 words) - 10:05, 14 June 2025
北門街開台進士第對面。道光14年(1834年),因族兄郑用锡赴京任官,鄭用鑑接任院長。光緒十七年(1891年),光緒皇帝贈其題有「澤普瀛儒」的御筆金匾。1895年,日本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贈鄭用鑑「學界山斗」匾額 。 臺北舉人陳維英師受業於院長鄭用鑑之門下,此後陳維英掌教臺北及宜蘭仰山書院。 其著作有《易經易讀》三卷、《靜遠堂詩文鈔》三卷,但均因未刊而散佚。...
4 KB (292 words) - 11:37, 28 January 2025
明武宗御笔“天下奇观”匾额...
28 KB (4,255 words) - 15:38, 17 July 2025
村天妃宮、關帝廟祈禱,並將三像奉回封舟之上。 每當冊封船隊在海上遭遇風暴,冊封使便親自焚香向媽祖祈禱,答應歸國之後向皇帝請求為媽祖加封號或加贈褒書御筆匾額。而根據歷屆冊封使在其著作中的說法,媽祖非常靈驗。每當封舟遇暴,只要向媽祖祈禱,風暴便突然停止;有時封舟即將衝礁撞毀,舟中之人向媽祖祈禱,封舟便奇...
67 KB (8,617 words) - 16:50, 5 July 2025
)之妻王氏(1692—1752),為王克昌的第三女,誥封衍聖公太夫人,第70代衍聖公孔廣棨之母,乾隆三年(1738年),守寡近二十年的王氏获乾隆帝御筆匾額「冰霜劲节」 《清史稿》 《清實錄》 《宛平王氏宗譜》(1795年,乾隆60年) 《碑傳集·卷9、卷12》 《碑傳集·卷9》:「其先家任邱,自公曾祖諱龍,始來京師。」...
15 KB (606 words) - 12:17, 29 October 2024
遶境。當時只有十二個庄頭,到現在已經有十五個庄頭,但名字依舊是同安寮十二庄。近幾年,彰化縣把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遶境列為無形文化資產。 有清朝皇帝的御筆匾額,文武官員的獻匾,古代碑記及鹿港天后宮昔日往湄洲祖廟謁祖照片和祖廟贈與給鹿港天后宮的大靈符、聖母寶璽均是台灣絕無僅有之文物。此外,民初時雕製的精緻...
15 KB (2,138 words) - 08:29, 16 July 2025
匾额,明柱挂对联:“山色溪声净理了可悟,风清月白胜赏良有因”,均是乾隆帝御笔。寝宫内设有蟠龙宝座。寝宫以南是眺远斋,檐下悬挂“绿净平皋”匾额,是乾隆帝御笔。眺远斋为倒座式,和寝宫相对,形成完整的院落。院内有多株古藤萝,年龄超过二百年。眺远斋内悬挂“豁达烟霄”匾额...
5 KB (916 words) - 08:55, 8 October 2018
淡水住民總代 翁權 芝蘭公館口街二十一番地 立會人吳玉灶 芝蘭袁東興街七十一番地 立會人阮溪 艋舺祖師廟管理人 林木川擬 「功資拯濟」:1886年光緒御筆匾額正本 「佛化蓬萊」:1885年臺灣鎮總兵章高元獻匾(上款:光緒十一年歲次乙酉仲夏吉旦;下款:欽命記名提督統領武毅湘淮各軍臺澎掛印總鎮世襲雲騎尉年昌...
18 KB (2,451 words) - 01:21, 11 July 2025
好。明朝宣德帝听说此事,便亲自为清真寺和圆觉寺题匾,命官员从国库提取白银若干,分赠清真寺、圆觉寺,使之动工建成。1960年代初,清真寺山门上仍有明朝宣德帝御笔匾额,其形状和妙应寺、广济寺的门匾很相似,但清真寺的这块匾额毁于文化大革命。 王彬、徐秀珊,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192页...
3 KB (451 words) - 03:05, 16 May 2024
匾额。另一種說法,則是明清以来的皇家园林,以“清华”二字命名者,皆来源李世民作《大唐三藏聖教序》中“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句,比如明万历年间建皇家园林清华园(今畅春园)。 清康熙年间建熙春园,后分为近春园、熙春园两部,咸丰帝为熙春园亲书匾额...
458 KB (38,815 words) - 04:22, 16 July 2025
乾隆帝好詩、書、畫,作品極多,作詩多達四萬首(38630首)。其作品多采用「御題」做题跋。紫禁城宮殿內絕大部份的匾額,楹聯,亦是出自其御筆。乾隆有在宮中收藏的名家書畫上題詩用印的嗜好,被認為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但这种行为也破坏了原作品的艺术价值。像東晉書法大師王獻之的作品《中...
65 KB (6,846 words) - 10:36, 26 July 2025
曾祖郭存心;祖父郭承美;父郭效諒。母張氏;繼母王氏。严侍下。弟大忠、世忠。 山西應縣木塔上懸有郭顯忠任布政使期間所製武宗御筆「天下奇觀」匾額,至今尚存。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 KB (359 words) - 06:32, 25 April 2025
妻:王氏(1692年—1752年)。宛平人,刑部郎中王克昌第三女、王熙孫女;誥封衍聖公太夫人。乾隆三年(1738年),守寡近二十年的王氏获乾隆帝御筆匾額「冰霜劲节」。 長子:孔廣棨(1713年—1743年),雍正九年(1731年)承襲衍聖公。 次子:孔廣柞(1719年—1776年),字京修、號省山,正一品廕生。有二子三女。:世澤堂...
7 KB (1,101 words) - 02:08, 20 July 2025
仙館便重新裝修,正殿和偏殿加裝了供桌和佛龕,成为憑弔之所。乾隆元年四月十四日(1736年5月24日),壽康宮內則安設九龍邊黑漆地銅鍍金字匾一面,匾額有御筆「慈壽凝禧」的字樣。 同年三月初四日,乾隆帝聽聞先前皇太后之弟謝恩時,竟然進入了屬於宮闈之地的蒼震門,震怒他們擅自將外人領入門內,唯恐皇太后將來...
19 KB (2,413 words) - 05:32, 20 June 2025
先蚕坛是明朝雷霆洪应殿的旧址,现院内种有很多桑树,东面有一条小河,名为“浴蚕河”。主殿是亲蚕殿。殿内悬挂乾隆御笔的匾额:“葛覃遗意”;并有对联:“视履六宫基化本,授衣万国佐皇猷”。 清朝时,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已日,由皇后或她派人来此祭祀蚕神,並舉行親蠶禮。宣统退...
2 KB (246 words) - 08:26, 6 Octobe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