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論,又稱派,佛教阿毘達摩術語,最早由說一切有部提出,說一切有部迦多衍尼子《發智論》主張「無補特伽羅」,後來提婆設摩《識身論》自稱“空論者”,將支持「有補特伽羅」的宗派概括統稱為補特伽羅派,並進行了全面批判。 提婆設摩《識身論》確立了“空論”的根本學說: 空論...
    16 KB (2,671 words) - 14:51, 15 March 2024
  • 印順導師被稱為“大小共貫的空論者”、全面而有條理地對“阿含”、“般若”、“中觀”的義加以綜貫闡揚的第一人。 《智度论》(卷六):“因缘生法,是名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 《增一阿含经》(卷3):“复有声闻常行布施而能不灭,解第一,须菩提苾刍是。” 姚秦·鳩摩羅什《摩訶般若波羅密大明咒經》:“舍利弗!色...
    2 KB (386 words) - 11:24, 4 August 2017
  • 。若肯定真如法為真實自,在真如法之外的世俗法自則為他,因此他也可以解釋為,勝義真如法之外的世俗法自。這種見解,雖然沒有明言,但暗示了自是不的,也就是有的。根據他的論點,他空論,一般抱持著世俗自,但是勝義自是存在的立場,這個觀點造成大乘佛教中長久的爭議。...
    33 KB (6,575 words) - 18:54, 14 August 2022
  • 大乘佛教許多宗派在「無人我亦無法我」的無我綱領下對補特伽羅派進行批判。 提婆設摩《識身論》自稱“空論者”而批判了“補特伽羅論”: 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 《異部宗輪論》記載說轉部認為「有勝義補特伽羅」,此勝義補特伽羅是五蘊所攝微細難以施設之法。...
    41 KB (7,673 words) - 16:24, 15 October 2022
  • 定六。內、外、內外、空空、大、第一義。」 《無礙解道·俱存品·空論》:「空空、行、壞、最上空、相、消除、定、斷、止滅、出離、內、外、俱、同分、異分、尋求、攝受、獲得、通達、一、異性、忍、攝持、深解、及正知之流轉永盡一切中之勝義。」...
    48 KB (6,556 words) - 08:37, 10 January 2024
  • 相續(梵語:saṃtati,巴利語:santati),是佛教術語,義為有為法前因後果連續不絕。在部派佛教中,“無我”、“無眾生”、“無壽命”是共通之基礎,在空論者所傳承契經中更加之“無人”,稱為第一最之法,因此佛教界經常用“相續”來替代詞語“人”,如說“欲有相續”、“色有相續”、“無色有相續”、自相續、他相續。...
    24 KB (4,228 words) - 23:30, 19 April 2019
  • Classroom)中认为,《怀疑论者莉萨》是教师和教授在宗教或文化研究课程中可以使用的最佳教材之一,书中还特别指出,虽然莉萨在这集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唯一的怀疑论者,但却只有她才对商场的宣传噱头感到冒犯。塞缪尔·F·帕尔文(Samuel F. Parvin)的《辛普森一家中的福音:群体学习主导指南》(The Gospel...
    22 KB (2,763 words) - 15:09, 30 November 2021
  • 一心論 (category 分別論者)
    持三世有部派,提出依蘊、界、處的身心綜和活動來解說,主張現在有的部派中,則出現一心論者。 以說一切有部為代表的空論,認為一心論是一種常見,指稱他們所說的一心,與補特伽羅論者的主張一樣,等同外道所說神我;但一心論者認為,說一切有部提出剎那生滅理論,無法妥善解說因果連續的疑問,屬於一種斷見,主張心性一體相續。...
    24 KB (4,770 words) - 09:06, 28 January 2018
  • 本論自稱「空論者」,反對補特伽羅論者而提出「無有補特伽羅」,認為人身是由五蘊集合而成的,並沒有一個自我的實體。瞿波阿羅漢造《聖教要實論》與之諍論。 《識身論》中記載了一種十二緣起理論,與《發智論》的時分緣起不同: 《大毘婆沙論》稱之為多心相續緣起,這是與設摩達多尊的一心剎那緣起相對而言。...
    11 KB (1,940 words) - 20:28, 3 September 2023
  • 依照出生方式的差別,分為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部派佛教中,說一切有部迦多衍尼子《發智論》主張「無補特伽羅」,後來提婆設摩《識身論》自稱空論,將支持「有補特伽羅」的宗派概括統稱為補特伽羅論者。被包括在其中的部派,包括了主張「補特伽羅自體實有」的犢子部及其支派正量部等,和認為「有勝義補特伽羅」的說轉部等。...
    19 KB (3,336 words) - 11:31, 16 May 2024
  • 分別說部 (redirect from 分別說)
    論者。 《善見律毘婆沙》記載阿育王時,佛教分裂。在第三次結集前,阿育王問何謂佛法,目犍連子帝須尊回答:「佛分別說也。」。 斯里蘭卡傳赤銅鍱部自稱分別說部,覺音尊在《清淨道論》自陳:「我由於分別說部(vibhajjavādi)大寺住……」。...
    61 KB (12,016 words) - 09:07, 15 May 2024
  • 有情 (category 准确有争议的作品)
    定聚、正定聚、不定聚、苾芻、苾芻尼、正學、勤策男、勤策女、近事男、近事女、習斷、習誦、淨施人、宿長、中年、少年、軌範師、親教師、共住弟子及近住弟子、賓客、營僧事、貪利養恭敬、厭捨、多聞、大福智者、法隨法行者、持經、持律、持論者、異生、見諦、有學、無學、聲聞、獨覺、菩薩、如來、轉輪王。...
    3 KB (432 words) - 17:55, 26 March 2023
  • 中觀學派 (redirect from )
    ,此佛功德真常不」。或有以為,宗破相,即是顯現真,因而將其等同,不過兩者仍有差別,法宗是「以常住不的佛之體為」,和宗「以諸法無自」有所不同。 漢傳佛教中的三論宗、天台宗都受到中觀學派的影響,印順法師稱其為...
    26 KB (4,751 words) - 04:52, 21 May 2024
  • 論者。 《雜阿含經》卷10〈262經〉:「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見如來所說。所以何?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8:「為著我說無我道,為著法說法...
    17 KB (2,981 words) - 07:19, 28 July 2023
  • 批判為分別論者。 《十八部論》和《部執異論》記載化地部的本宗同義有:「無為法有九種:一、思擇滅,二、非思擇滅,三、虛,四、無我,五、善如,六、惡如,七、無記如。八、道如。九、緣生如。」 南傳《論事》註釋覺音記載,北道派主張諸法的如,即自...
    25 KB (4,506 words) - 06:08, 2 March 2024
  • 家,她丈夫直接把她仍在大街上。穆德坚持要看儿子一眼,但被丈夫阻止。之后穆德进行参与斗争,她的画像被印在妇女参政论者的报纸。穆德之后被开除,她一怒之下抓起一个烫斗烫伤她男老板的手(他在几年间侵了她和洗衣房的其他女工)。警察被叫来,督察斯蒂德(布兰顿·葛利森 饰)让她离开,但前提是把其他成员的情报告诉他,但被穆德拒绝。...
    23 KB (2,528 words) - 11:00, 29 April 2023
  • 印順法師認為,在大乘佛教發展初期所集出的佛經中,如《華嚴經》的最初單行經,就已經有了含蓄的如來藏學說,在《大寶積經》中已經將聖稱為“常、樂、淨、無我”。 如來藏學說亦可視為,在部派佛教中迦多衍尼子及提婆設摩等空論者確立了龐大的理論體系之後,始終與之對立而持續演變的心性本淨及類似學說,在大乘佛教時期以大乘經典形式進行的新的明確闡述。...
    67 KB (12,739 words) - 04:51, 1 July 2023
  • 化地部 (category 分別論者)
    ,對餘三諦。名共相,諸蘊皆有逼迫相故。思惟如是共逼迫相,即是思惟苦,及非常、、非我相,亦即名為苦諦現觀。如是現觀,若對諸諦,名自相觀;若對諸蘊,名共相觀。由對諸蘊,名共相觀故,現觀時,名觀共相;由對諸諦,名自相觀故,於四諦不頓現觀。」 《大毘婆沙論》:「問:若於四諦漸現觀,云何釋通分別論者...
    19 KB (3,257 words) - 12:06, 30 November 2023
  • 方法,密切检验假设,依靠证据和合理的理由。柏拉图记录了苏格拉底的教导,并发扬了批判思维的传统。亚里士多德和随后的希腊怀疑论者完善了苏格拉底的教导,运用系统思维和提问,从一目了然地确定现实的真实本质。 苏格拉底为批判思维的传统设定了议程,即反思地质疑通常的信念和解释,仔细区分合理和合乎逻辑的信念,...
    21 KB (2,412 words) - 14:52, 14 May 2024
  • 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此如《妙法蓮華經》。若約法被緣,名漸圓教。《大般涅槃經》為根未熟,具談佛,與《法華》醍醐佛味同。 頓教 漸教 秘密教 不定教 藏教 通教 別教 圓教 真言宗海大师立显教、密教二教判及十住心教判。 台密安然立五时五教。 淨土真宗亲鸾立二双四重。 日莲宗立五纲之说。...
    21 KB (3,185 words) - 03:09, 18 July 2022
  • 《大毘婆沙論》:「問:亦有行相,能緣一切法,此中何故不說耶?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有說:應說而不說,當知此義有餘。有說:非我行相,其義決定,是故偏說,謂行相,義不決定。以一切法,有義故,約他故,有義故不,約自故。非我行相,無不決定,以約自他,俱無我故。由此尊世友說言:『我不定說諸法皆,定說一切法皆無我。』...
    8 KB (1,394 words) - 02:20, 25 November 2023
  • 見道 (redirect from 離生)
    《大毘婆沙論》:「煖、頂、忍、世第一法,各有六種種差別,謂:退法種,思法、護法、住法、堪達、不動法種。……世第一法,六種種,及三乘種,皆不可轉,一剎那故。」 「他於此世第一法,起多誹謗。……於名起誹謗,謂或有說:此名種地法,不應名世第一法。」 「如分別論者...
    54 KB (10,536 words) - 06:05, 30 May 2024
  • 苦受。造順不苦不樂受業已。領受不苦不樂受。」「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有我、有情、命、生、養育、士夫、補特伽羅。由有補特伽羅故。於所見聞覺知法中。已得已求。意隨尋伺。」「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言。有為可得。無為可得。補特伽羅亦有可得。」 「空論者作如是言。諦義勝義補特伽羅。非可得非可證。非現有非等有。是故無有補特伽羅。」...
    104 KB (19,934 words) - 09:01, 15 May 2024
  • 心性本淨 (redirect from 清淨)
    《瑜伽師地論》卷54:「又復諸識自非染,由世尊說一切心性本清淨故。所以何?非心自畢竟不淨能生過失,猶如貪等一切煩惱。亦不獨為煩惱因緣,如色受等,所以何?以必無有獨於識而起染愛,如於色等。」 心 (佛教) 客塵 一心相續論 有分 《增支部》‧一集‧第六彈指品: 「諸比丘! 心,是極光淨...
    4 KB (781 words) - 10:02, 1 March 2019
  • 《異部宗輪論》記載的犢子部宗義: 真諦譯《部執異論》額外的記載了犢子部的一些其他宗義: 自提婆設摩《識身論》自稱空論,將犢子部等批判為補特伽羅論者之後,有關的大是大非諍論從未止息。 一般被認為犢子部是補特伽羅論者的代表,如《大毘婆沙論》記載犢子部認為「補特伽羅自體實有」。《異部宗輪論》三譯本一致記載的犢子部宗...
    46 KB (8,600 words) - 14:47, 30 November 2023
  • 五蘊不即不離,他們被歸類為補特伽羅派。而其他部派,根據佛的教義,主張一切法無我等同於沒有輪迴主體,徹底反對婆羅門教中的自我。 有關補特伽羅實有與否的爭論,成為部派間論戰中的首要焦點。如說一切有部,自《發智論》及《大毘婆沙論》起引入了空論釋義,認為補特伽羅若是實有,則類同於外道所說之我,因而補特...
    13 KB (2,397 words) - 13:02, 27 November 2023
  • 然而有時說蓄意用類似廢話的語句誤導他人,有時說本身也被誤導,比如: 廢的宣稱(如下例#選前預測、#考前預測) 廢的解釋(如下例#鴉片引人入睡、#肝火旺) 廢的理據(如下例#未婚的單身漢、#適當的娛樂、#一切都是因緣) 廢的知識(如下例#努力必有好成績、#人性本善、#對症下藥) 誤導...
    25 KB (3,779 words) - 03:03, 4 August 2023
  • 《中論》〈觀四諦品第二十四〉:「若一切皆(無),無生亦無滅,如是則無有四聖諦之法。…。法壞因果,亦壞於罪福,亦復悉毀壞一切世俗法。汝今實不能知 因緣,及知於()義,…。」以此破斥如無如來藏而言的一切緣起、一切皆之斷滅、斷見論。如一切皆,即無四聖諦等諸法。以有四聖諦諸法,故知非。又以此品中之「若一切不...
    14 KB (2,240 words) - 07:56, 21 October 2023
  • 自相是堅,作用是持,代表大地、土地、固體、相對不變動 水 自相是濕,作用是攝,代表水、流體、液體、不定形、流動 火 自相是煖(暖),作用是熟,代表強、熱、慾望等 風 自相是動,作用是長(zhǎng),代表成長、自由、擴大 此“”指限定虛,並非,又稱界。 密教的五輪塔對應了五大,為佛塔的一種。...
    7 KB (1,118 words) - 02:51, 7 April 2024
  • 印順《往生淨土論講記》:「字,梵文,與界字意義略同,即因素義。故十八界亦有譯為十八。」 鳩摩羅什法師大義:「五陰、十二入、十八」 出三藏記集:「陰為眾,入為處,持為」 《鞞婆沙論》:「義是界義。一身一意有十八。如一山中多有。鐵、銅、白鑞、鉛、錫、金、銀、琉璃、水精。如是一身一意有十八。是性義是界義。」...
    16 KB (2,865 words) - 05:09, 18 March 2024
  • "一些常被称为“年轻地球创造论者”的基督教信徒拒绝接受生物进化的理论,以维持对某些圣经内容的半文学的解释;另外一些常被称为“漸進創造論者”接受进化论及地球拥有很长历史的理论,但仍坚持认为神在进化中起到了某些神奇的作用;然后是活跃在北美大陆的漸進創造論者的一种特例,智能设计论者;最后是被称为“神学进化论者”或“进化创造论者...
    80 KB (9,579 words) - 08:25, 2 Ma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