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守仁记功,为一处历史名胜,位于江西庐山,碑文为明朝军事将领王守仁撰并书写,又称作“阳明记功”。 位于今江西省庐山峰境内的李璟读书台下石壁。石壁上共有三处摩崖石刻:中为宋朝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的《七佛偈》,右边为明朝文学家徐岱诗,左即为王守仁记功记功碑文共有136字,为王守仁所书,遒劲庄重。...
    4 KB (573 words) - 23:59, 24 December 2024
  • 陽明對宦官張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明這樣做會死更多人。最後協調結果是:讓明武宗到了南京,再放出寧讓皇帝俘虜,高興一下。 平宁记功》全文: 正德己卯,六月乙亥,宁藩宸濠以南昌叛,称兵向阙。破南康、九江,攻安庆,远近震动。 七月辛亥,臣...
    42 KB (6,210 words) - 12:06, 28 March 2025
  • 心學 (redirect from 心学)
    陽明(王守仁)首提「心學」兩字,至此,心學開始有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中國心學一般认为推本於孟子、濫觴於程顥、發揚于陆九渊,由陽明集其大成,故稱“陆心学”。 “陆心学”是由儒家学者陆九渊、阳明(王守仁)发展出来的心学的简称,或直接称“心学”;或有专门称为某哲学家的心学,如阳明的“阳明心学”。...
    8 KB (1,322 words) - 13:32, 5 June 2024
  • 知行合一 (category 王守仁)
    王守仁认为,即使走上了歧路,“有疑便问,问了又走”,通过实践修正,也能达到理想中的境界。如果踟蹰不前,“只管闲讲”,就什么目的也达不到(《阳明全集·语录一》)。于是,王守仁有针对性地提出通过“省察克治”之来追求天理。 王守仁...
    9 KB (1,136 words) - 02:51, 27 October 2022
  • 之亂,又稱朱宸濠之乱或宸濠之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最后由南贛巡撫王守仁陽明)、吉安知府伍文定平定。寧朱宸濠於鄱陽湖戰鬥中被俘,被處決於通州,寧藩亦除。...
    16 KB (2,881 words) - 02:56, 26 December 2024
  • 阳明学,通常又稱作學、心學,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号“阳明子”,人称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至明初以來流行的程頤朱熹一派的理學強調格物以窮理,陽明則繼承宋代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從自己心裡即可得到。陽明的主張為其學生繼承發揚,並以講會的形式傳播到民間,成为“阳明学派”,亦称“姚江学派”。...
    16 KB (1,884 words) - 11:51, 26 May 2024
  • 龙场悟道 (category 王守仁)
    王守仁对《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会,王守仁认为“心”是万事万物之本源,世上的一切都由“心”推演得来,受“心”的支配。 王守仁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成果,在贵州当地大兴讲学,为当地开化之始。这段时期王守仁的代表作有《训龙场诸生》。史称王守仁此段时间内(一般认为集中于公元1508年)的思想活动作“龙场悟道”。...
    2 KB (271 words) - 02:51, 27 October 2022
  • 正亿长子承勋承袭新建伯爵位。 父亲王守仁为哲学家、政治人物,因军被封为“新建伯”伯爵。王守仁逝世后,爵位被嘉靖皇帝剥夺。母親為王守仁之妾張氏。妻子黄氏,有子二人,长子承勋(漕运总兵),次子承学。又娶侧室祁氏,祁氏生有一子五女,子承恩。 《世德纪》正亿 撰 王守仁 承勋 余姚氏 《明史...
    2 KB (202 words) - 12:12, 18 January 2024
  • 格竹 (redirect from 格竹)
    格竹,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早年以竹子为例探究事物本源的思想事件,又称阳明格竹或格竹,是王守仁心学思想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也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事件见于王守仁学生钱德洪在《文成公年谱》中的记载: 王守仁早年系统学习了朱熹“格物致知”的学说,深受影响,一心想按照朱熹的方法探究事物的本源...
    6 KB (762 words) - 16:28, 8 February 2024
  • 余姚四亭,又名余姚“四先贤亭”,或“四先贤故里亭”,是浙江省宁波市余姚的一处古建筑。現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四亭位于今余姚市龙泉山上。四座亭均为石质,亭中立。四座亭分别纪念故乡在余姚的四位思想家,分别为: 王守仁:明朝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阳明学创始人。...
    4 KB (418 words) - 07:47, 24 October 2024
  • 传习录 (category 王守仁)
    《传习录》,儒學及心學的重要著作之一,为明代大儒王守仁的讲学语录,由王守仁的学生徐爱、薛侃和钱德洪等收录编辑而成。《传习录》被认为是王守仁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关于“知行合一”、“慎独”、“致良知”等哲学思想有深入探讨。 《傳習錄》是陽明平日與弟子朋友論學語錄和書信來往的踐履心得,分為上中下卷,從...
    4 KB (578 words) - 04:52, 21 June 2023
  • 南贛盜亂 (category 王守仁)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三月,抵达江西蒞任。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民變。七月,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遂賜以節度地方军政,准其便宜行事。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王守仁...
    3 KB (586 words) - 12:50, 6 March 2024
  • 王守仁墓,或称“阳明墓”,是明朝大儒阳明的墓地。王守仁墓现今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郊区仙霞山麓。 王守仁,又称阳明或阳明先生,是中国明朝著名的哲学家,儒家心学的集大成者。除哲学家外,王守仁同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书法家、文学家和诗人,可谓历史上少有的全能大儒。王守仁...
    3 KB (367 words) - 01:25, 7 April 2025
  • 王守仁诞生于余姚瑞云楼。该楼为王守仁父亲华从莫氏处所租,相传王守仁出生前,母亲岑氏曾梦见贵人乘云送子,故王守仁成名后,乡人称其出生地为瑞云楼。王守仁十岁时,华考中状元,王守仁随父亲搬离余姚,迁居绍兴光相坊。此楼归还莫氏后,又被租予钱氏,弘治九年(1496年),王守仁...
    8 KB (880 words) - 11:12, 11 November 2024
  • 四句教 (category 王守仁)
    四句教即明朝哲学家王守仁晚年所述的“无善无惡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一般视此四句为对其大半生学术思想的概括性论述。 对“四句教”之理解阐说历代来存有争议,为有明思想史的一大议题。“有积极的张扬者如龙溪,有谨慎的存疑者如清儒李绂,有否认者如刘宗周、黄宗羲师徒,...
    1 KB (193 words) - 22:32, 8 November 2024
  • 平茶寮,是明朝大儒王守仁在平定江西地方武装起义后留下的记功。今位于江西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齐云山村,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中叶,江西边远山区地方武装盘踞为患,数十年不得解决。朝廷启用阳明巡抚南赣和江西。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阳明率军平定桶冈、横水,剿灭以谢志山(一作谢志珊)为首...
    5 KB (461 words) - 06:01, 21 July 2024
  • 《皇明大儒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又称《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或简称《阳明靖乱录》,是一部明朝小说,可归为即时小说或人物传记一类,因主角阳明为明朝中期人物,而且一般学界认为小说成书于明朝中后期,作者为通俗作家冯梦龙。 阳明,名,号阳明先生或阳明子。...
    3 KB (325 words) - 13:31, 27 September 2021
  • 阳明祠 (category 王守仁)
    王守仁的雕像和线刻像,以及与王守仁相关的诗文刻。阳明祠于2006年与阳明洞一同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守仁于正德元年(1506年)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在黔期间曾于龙场和贵阳的书院讲学授业,对贵州的文化和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自嘉靖七年(1529年)王守仁...
    13 KB (2,112 words) - 12:15, 11 November 2024
  • 陽明为哲学家。 相传殿试之前当时的吏部尚书刘珝泄考题给黄珣,适巧被华窥见,华暗于心。殿试后华中状元,而黄珣中榜眼。 華對兒子說:你不如我。王守仁言:自然。兒子未中狀元。華說非也,我有你做兒子,你沒有。[來源請求] 余姚龙泉山瑞云楼,为华年轻时读书处。 余姚城内原有华状元牌坊,毁于20世纪七十年代。...
    4 KB (432 words) - 20:19, 13 May 2025
  • 纲(?—?),字性常,元末明初浙江餘姚人。王守仁六世祖。 纲乐于山林而厌俗事,与刘伯温交好。洪武四年(1371年)被刘伯温引荐至京师,时年七十,犹如少壮,与明太祖谈论治国之道,受任命为兵部郎中。某年广东潮州民变,纲受命为广东参议,负责监督兵饷。纲感叹一生将尽于国事,于是告别家眷,偕同其子彦达乘船前往潮州,很快将民变平息。...
    4 KB (733 words) - 18:03, 13 May 2025
  • 阳明洞 (category 王守仁)
    学(阳明学)圣地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任兵部主事的明朝大儒王守仁因触怒宦官权臣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谪为龙场驿丞,时龙场(即现今之修文县城)地处偏远,少有人烟。王守仁于正德三年(1508年)始居于此洞,凡三年。此洞在半山腰,原来当地居民称作“东洞”,王守仁...
    2 KB (328 words) - 01:24, 7 April 2025
  • 《与郑邦瑞尺牍》,是明朝大儒阳明的一封家书。阳明书信、书法代表作之一,也是明代书法代表作之一。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形制为长卷卷轴,纸质,纵有24厘米,横有398厘米。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全卷以行草书写,自然清雅,真情流露,体现了这位大哲人性的一面。 郑邦瑞是王守仁外甥。大明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
    5 KB (351 words) - 02:59, 8 November 2023
  • 日本阳明学 (category 王守仁)
    光国对朱舜水敬以师礼,并深受其“实学”、“尊攘夷”、“大义名分”思想的影响。朱舜水为阳明同鄉,熟悉阳明的学说,故而在日本进一步传播了阳明学。 江戶時代中期,已有日本儒学学者全面比较朱子学和阳明学,并完整注疏阳明的《传习录》。《文成公全书》或称《阳明全书》已在日本流行。...
    7 KB (927 words) - 05:49, 2 June 2023
  • 大学问 (category 王守仁)
    《大学问》,为明朝大儒王守仁的重要著作,也是阳明学的重要典籍。 作为一部哲学著作,其主要致力阐发“万物一体之”。文本采用语录体。王守仁学生钱德洪在将《大学问》收入王守仁《文录·续编》中时,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即“按语”)。 因有钱德洪的按语,有学者(哪位学者...
    1 KB (132 words) - 05:17, 18 February 2024
  • 南宁敷文书院 (category 王守仁)
    人不景从。后来同志者,莫使若云封”——清闻人绅《重修敷文书院》 李宗文. 阳明和他留下的书院. 南宁新闻网. [2014-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孙先英 覃明. 敷文书院与王守仁的书院教育思想在广西的传播及影响. 广西社会科学. 2010...
    4 KB (622 words) - 02:25, 20 February 2022
  • 先通(约17世纪—1644年),明王朝最后一任新建伯,南明新建伯业泰之父,王守仁之曾孙 。 浙江余姚人,王守仁之曾孙。字季贯,号则阳,崇祯十三年(1640年),承袭新建伯爵位。 任前军都督府都督,负责京城卫戍,掌通州、通州左右三衛親軍。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攻打京师,...
    3 KB (394 words) - 12:10, 25 August 2024
  • 致良知 (category 王守仁)
    阳明《传习录》中有明确描述,是: 阳明的“良知”概念,出自孟子,但又有进一步的阐发。阳明认为“良知即天理”。阳明采纳结合了《大学》中的“致知”思想,遂提出“致良知”之说。当时明朝中叶,传统的程朱理学已走向死板僵化,与科举紧密结合,走向形式化。而理学在理论上没能有大的突破。...
    6 KB (342 words) - 17:25, 3 March 2022
  • 新建伯府第 (category 王守仁)
    ,2023年6月29日成為第八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阳明生于浙江余姚,大约10岁时随父亲华移居绍兴府城里。华不久后高中状元,在绍兴城建状元府。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阳明因军诏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其后,在其父亲华状元府基础上,在嘉靖元年,由明世宗钦赐修建“伯府”。...
    5 KB (487 words) - 11:03, 18 March 2025
  • 承勋“以气凌驾之”,忍耐并“移坐其下”,致使此后“武尊文卑”传统逐渐改变,文官总理漕运事务,武官逐渐空闲。武官仅负责督运,最后连督运的任务也减免了。万历四十年(1612年),承勋请辞回乡,明廷便撤销漕运总兵官一职,承勋遂成为明朝最后一任漕运总兵。[1] 祖父王守仁为哲学家、政治家。父亲...
    2 KB (294 words) - 12:38, 18 January 2024
  • 賴山陽 山田方谷(日语:山田方谷) 東鄉平八郎 蒋中正:中華民國第一至第五任總統,政治及軍事上的強人,多次自称为阳明的信徒,并把臺北草山命名为阳明山以示纪念。 陶行知:本名陶文濬,因受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所感動,因而改名為陶行知,中國近代教育家。 岩崎弥太郎:三菱财阀创立者。 澀澤榮一:日本第一国立银行创立者。...
    3 KB (486 words) - 19:48, 13 May 2025
  • 中天阁 (category 王守仁)
    明朝正德,哲学家钱德洪始在此讲学。明朝正德末,王守仁父亲华去世,王守仁任上请休,回余姚老家为父扫墓。王守仁弟子钱德洪等共七十四人出面,迎王守仁于中天阁,拜为师。 嘉靖初年,阳明在余姚丁父忧家居,并于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日在中天阁讲学,学生听众有三百余人。并由钱德洪讲授。阳明并亲自订立学规《中天阁勉诸生》,书于壁。...
    2 KB (218 words) - 23:37, 26 April 2023